一种透明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839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明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保护膜。



背景技术:

紫外线是指阳光中波长10至400纳米(nm)的光线,可分为UVA(紫外线A,波长320~400纳米,长波)、UVB(波长290~320纳米,中波)、UVC(波长100~290纳米,短波)。UVB致癌性最强,晒红及晒伤作用为UVA的1000倍。UVC可被臭氧层所阻隔。IR(Infrared)是红外线,可造成晒红、微血管扩张、皮肤炎,并促进紫外线的致癌性。紫外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质层,造成黑色斑点。紫外线可以说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将紫外线透明保护膜,粘贴于窗户、柜台玻璃或汽车玻璃上,可有效防止紫外线损伤人体皮肤、室外展示柜台中的陈列物件,或是阳光曝晒下的汽车内饰件。

现有的紫外线透明保护膜都是采用将紫外线吸收剂直接作为填料加入到树脂基膜,其的缺点是:(1)透明保护膜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有限并且紫外线吸收层的厚度较薄,其吸收效果较差;(2)只能有一层紫外线吸收层,对各波长的紫外线吸收效果不同,因而会对某些波长的紫外线吸收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吸收紫外线的透明保护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明保护膜,包括: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压敏胶层和树脂基膜层,其中,所述树脂基膜层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和压敏胶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树脂基膜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膜层的厚度为5~10μm,压敏胶层30的厚度为5~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钢化玻璃层,所述树脂基膜层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一侧,所述钢化玻璃层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钢化玻璃层40的厚度为3~8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与树脂基膜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紫外线涂层与第二紫外线涂层相互接触的表面均呈波浪形或锯齿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厚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通过在树脂基膜层上涂布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可以实现紫外线的吸收和阻隔功能;结合压敏胶层制成透明保护膜后,粘贴于窗户、柜台玻璃或汽车玻璃上,可有效防止紫外线损伤人体皮肤、室外展示柜台中的陈列物件,或是阳光曝晒下的汽车内饰件。

进一步,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通过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的共同作用,可以将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更好的吸收和阻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明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些实施例中透明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透明保护膜包括: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树脂基膜层20和压敏胶层30,其中,所述树脂基膜层20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和压敏胶层30之间。紫外线指的是紫外线,分为真空,短波,中波,长波,超长波四种。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400nm辐射的总称。

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由紫外线吸收剂和粘合树脂构成,配比是1:100~10:100,厚度为10~20um,并且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的厚度分别大于所述树脂基膜层20和压敏胶层30的厚度。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可以由灵活的选用一种或多种紫外线吸收剂相互配合后,再与粘合树脂混合制成。比起将紫外线吸收剂直接加入树脂基膜,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不需要考虑紫外线吸收剂与树脂基膜的相容性,同时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调节,从而增强所述透明保护膜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

所述树脂基膜层20可以是PET、PE、PP、PO、PI以及EVA等树脂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基膜层20是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化学式为COC6H4COOCH2CH2O,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制成的。树脂基膜层20的厚度为5~10μm,例如可以为5μm、6μm、8μm或者10μm,优选为8μm。

压敏胶的英文名称为: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即压敏胶粘剂的简称。压敏胶按照主体树脂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类。橡胶型又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类;树脂型又主要包括丙烯酸类、有机硅类以及聚氨酯类。橡胶类压敏胶除主要成分为橡胶外,还要加入其他辅助成分,如增粘树脂、增塑剂、填料、粘度调整剂、硫化剂、防老剂、溶剂等配合而成。而树脂类压敏胶除主体树脂外,还需加入消泡剂、流平剂、润湿剂等助剂。本实施例中的压敏胶层30为添加了抗紫外线助剂的丙烯酸压敏胶层,使得压敏胶层30具有抗紫外线的性能。抗紫外线助剂为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填料,例如纳米二氧化钛或者其他纳米材料等。压敏胶层30的厚度为5~8μm,例如可以为5μm、6μm、7μm或者8μm,优选为6μ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树脂基膜层20上涂布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可以实现紫外线的吸收和阻隔功能,结合压敏胶层30制成透明保护膜后,粘贴于窗户、柜台玻璃或汽车玻璃上,可有效防止紫外线损伤人体皮肤、室外展示柜台中的陈列物件,或是阳光曝晒下的汽车内饰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钢化玻璃层40,所述树脂基膜层20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的一侧,所述钢化玻璃层40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的另一侧。所述钢化玻璃层40的厚度为3~8μm。钢化玻璃层40具有相当好的耐磨特性,能有效的防止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被划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与树脂基膜层20之间。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的厚度。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中的紫外线吸收剂不同。由于不同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的吸收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的能力不同,因此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的能力不同。通过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的共同作用,可以将不同波长的紫外线更好的吸收和阻隔,避免紫外线损伤人体皮肤、室外展示柜台中的陈列物件,或是阳光曝晒下的汽车内饰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透明保护膜还包括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所述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位于所述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与树脂基膜层20之间。第一紫外线涂层10与第二紫外线涂层50相互接触的表面均呈波浪形或锯齿形,使得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和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连接的更紧密,防止第一紫外线吸收涂层10和第二紫外线吸收涂层50相互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示透明保护膜的携带和使用,所述压敏胶层30远离于所述树脂基膜层20的一侧还设有贴纸层(图未示),所述贴纸层(图未示)在其一角处设有凸出部(图未示),在使用所述透明保护膜时,用户可以用手捏住该凸出部(图未示)轻易的将所述贴纸层与所述所述压敏胶层30分开,并贴在需要贴的物体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方式,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