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709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水卷材,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建筑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而防水材料是保护建筑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防水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为此,建筑防水材料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业界对建筑物防水材料的要求己从以往的单一防水功能开始向长寿命、阻燃、耐臭氧老化的多功能方向发展。现有技术的建筑防水材料主要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刚性防水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防水卷材。目前,道路上使用的防水卷材表面光滑,使用在有坡度的路基位置时很容易发生横向滑动事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包括摩擦受力层、蠕变型自粘胶层、高分子片材基层和砂砾层,所述摩擦受力层的顶部表层设置有高硬度粗糙纹,所述高硬度粗糙纹的表层设置有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所述摩擦受力层的底部设置有蠕变型自粘胶层,所述蠕变型自粘胶层的底部设置有高分子片材基层,所述高分子片材基层的底部设置有砂砾层,所述摩擦受力层的两端设置有复合反应胶料。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反应胶料为CCB反应粘强力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砂砾层的厚度为5-10mm。

进一步地,高分子片材基层比蠕变型自粘胶层宽10-15mm。

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片材基层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通过摩擦受力层表层设置的高硬度粗糙纹,使在路基填筑使用中有效的防止上部填筑材料发生横向滑动,造成道路缺陷,甚至造成安全事故,通过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使在干燥的环境中不发生缩聚结晶现象,而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缩聚结晶现象,有效的防止渗水情况的出现,通过高分子片材基层的设置,具有抗撕裂强度高、耐热性好、防水性好和低温柔性好的特点,使防水卷材经久耐用,防水效果持久稳定,通过蠕变型自粘胶层使摩擦受力层和高分子片材基层在外力挤压的作用下相互充分粘结,紧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通过砂砾层可以起到横向排水和阻断毛细水上升的作用,从而避免地下毛细水侵害上部填筑材料,通过复合反应胶料解决了两块防水卷材的快速紧密的搭接难题,此新型防水卷材具有很高的实用性,整体装置应用前景广泛,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的复合反应胶料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擦受力层;2、蠕变型自粘胶层;3、高分子片材基层;4、砂砾层;5、复合反应胶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包括摩擦受力层1、蠕变型自粘胶层2、高分子片材基层3和砂砾层4,所述摩擦受力层1的顶部表层设置有高硬度粗糙纹,所述高硬度粗糙纹的表层设置有渗透结晶防水涂层,所述摩擦受力层1的底部设置有蠕变型自粘胶层2,所述蠕变型自粘胶层2的底部设置有高分子片材基层3,所述高分子片材基层3的底部设置有砂砾层4,所述摩擦受力层1的两端设置有复合反应胶料5。

其中,所述复合反应胶料5为CCB反应粘强力胶层,解决了两块防水卷材的快速紧密的搭接难题。

其中,所述砂砾层4的厚度为5-10mm,使横向排水和阻断毛细水上升的作用更加显著,并且使整体结构适宜。

其中,高分子片材基层3比蠕变型自粘胶层2宽10-15mm,增加防水效果。

其中,所述高分子片材基层3为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具有抗撕裂强度高、耐热性好、防水性好和低温柔性好的特点,使防水卷材经久耐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路基施工的新型防水卷材,工作时,摩擦受力层1表层设置的高硬度粗糙纹,使在路基填筑使用中有效的防止上部填筑材料发生横向滑动,造成道路缺陷,甚至造成安全事故,渗透结晶防水涂层,使在干燥的环境中不发生缩聚结晶现象,而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缩聚结晶现象,有效的防止渗水情况的出现,高分子片材基层3的设置,具有抗撕裂强度高、耐热性好、防水性好和低温柔性好的特点,使防水卷材经久耐用,防水效果持久稳定,蠕变型自粘胶层2使摩擦受力层1和高分子片材基层3在外力挤压的作用下相互充分粘结,紧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整体的防水效果,砂砾层4可以起到横向排水和阻断毛细水上升的作用,从而避免地下毛细水侵害上部填筑材料,复合反应胶料5解决了两块防水卷材的快速紧密的搭接难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