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725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燃料转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



背景技术:

在压水堆核电站运行期间,反应堆停堆换料操作过程需要将新/乏燃料组件在反应堆厂房和燃料厂房之间往复运输,运输的路径中需要携带燃料组件穿过燃料转运通道,从一个厂房运输到另一个厂房。三代核电站由于双层安全壳的设计,燃料转运通道的长度与二代以及二代改进型核电站相比有了很大的增加,需要通过运输小车的接力驱动实现。

为了保证接力驱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能够通过拉线编码器对运输小车进行实时的、精准的线性位置检测。

在手动应急机构的设计优化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接力驱动要求对运输小车进行实时、精准的位置检测,因此对于编码器拉线的运动平稳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线性运动的平稳性不够,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准程度。

一旦运输小车出现故障,需要第一时间将动滑轮结构切换为定滑轮结构,从而实现应急功能,而现有技术缺少这种快速处理的方法。

手动应急机构的动滑轮组件和平衡重下方没有保护,一旦钢丝绳断裂,会危及下方的乏燃料水池钢覆面,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在燃料转运装置正常运行时,保证用于运输小车位置检测的拉线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在运输小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将运输小车拖回安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包括与运输小车连接的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下部定滑轮和上部定滑轮改变导向后,再绕过动滑轮组件,另一端与设置于上部支架的手动绞盘连接,所述动滑轮组件下部连接平衡重,在上部支架的下方设有用于与动滑轮组件固定连接的连接块;在所述动滑轮组件下方设有两根导轨,两根导轨相对设置,所述平衡重通过导轮沿所述导轨上下直线运动。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所述动滑轮组件与拉线编码器连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所述下部定滑轮固定于地面上,所述上部定滑轮固定在上部支架上。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T形;所述导轮采用与T型导轨相适配的三向导轮结构。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所述的导轨固定于轨道支撑框架上,所述轨道支撑框架固定于侧面的土建结构上。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所述的连接块与动滑轮组件的连接位置上均设有铰接孔,能够通过销轴实现快速铰接。

进一步,如上所述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其中,在所述动滑轮组件和平衡重的正下方设有减震支撑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在燃料转运装置正常运行时,保证了用于运输小车位置检测的拉线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在运输小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操作将运输小车拖回安全位置。同时,提供了钢丝绳断裂事故下的保护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包括与运输小车1连接的钢丝绳2,所述钢丝绳2绕过下部定滑轮3和上部定滑轮5改变导向后,再绕过动滑轮组件6,另一端与设置于上部支架4的手动绞盘7连接。下部定滑轮3固定于地面上,上部定滑轮5固定在上部支架4上,钢丝绳2绕过下部定滑轮3和上部定滑轮5后,方向变为朝下,再绕过动滑轮组件6后,方向变为朝上。所述动滑轮组件6下部连接平衡重8,在上部支架4的下方设有用于与动滑轮组件6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3,连接块 13与动滑轮组件6的连接位置上均设有铰接孔,能够通过销轴实现快速铰接。动滑轮组件6与拉线编码器的拉线连接,可实现编码器拉线的直线测量。

所述动滑轮组件6下方设有导轨10,所述平衡重8通过导轮9沿所述导轨上下直线运动。导轨10固定于轨道支撑框架11上,所述轨道支撑框架11 固定于侧面的土建结构上。在所述动滑轮组件6和平衡重8的正下方设有减震支撑件12。

如图2所示,所述导轨10共有两根且相对设置,导轨10的横截面呈T 形;所述导轮9采用与T型导轨相适配的三向导轮结构。本实施例中,将现有的电梯常用的T型导轨和滚动导靴的结构及配合形式,应用于动滑轮组件 6与平衡重8的导向设计中,即导轮9采用三向导轮结构、导轨10采用T型结构,二者相互配合,限制动滑轮组件6和平衡重8的自由度。

通过运输小车1末端引出钢丝绳2,利用固定于地面的下部定滑轮3和固定于上部支架4的上部定滑轮5改变钢丝绳2导向,绕过动滑轮组件6后,钢丝绳2的另一端连接于上部支架的手动绞盘7上。动滑轮组件6下部刚性连接平衡重8,并通过平衡重8上的导轮9沿两根导轨10上下直线行走。导轨10固定于轨道支撑框架11上,轨道支撑框架11固定于侧面的土建结构上。动滑轮组件6和平衡重8的正下方设有减震支撑件12。减震支撑件12由托板、弹簧和调节栓组成,当平衡重出现意外跌落时,起冗余缓冲保护作用。上部支架4下方设有凸出的连接块13,该连接块与动滑轮组件6连接位置均设有铰接孔,能够通过销轴实现快速铰接。

在燃料转运装置正常运行时,手动绞盘7自锁,当运输小车1前进时,动滑轮组件6与平衡重8沿导轨10起升,当运输小车1后退时,动滑轮组件 6与平衡重8沿导轨10下降,其中动滑轮组件6与平衡重8的升降速度与行程均为运输小车1的1/2。因此,只需通过在上部支架4上设置拉线编码器本体,将编码器拉线连接在动滑轮组件6上,即可实现编码器拉线的直线测量,并保证编码器本体的使用环境在硼酸水面之上。同时,由于动滑轮组件 6与平衡重8的升降速度与行程均为运输小车1的1/2,编码器即可以通过测量动滑轮组件6的行程,按照1:2的比例对应关系间接测量出运输小车1的位置。

在运输小车1出现故障时,可以摇动手动绞盘7,使动滑轮组件6及平衡重8上升至连接块13位置,然后将动滑轮组件6与连接块13的铰接孔对齐,通过销轴快速铰接,将原有的动滑轮结构转换为定滑轮结构,然后继续转动手动绞盘7,通过钢丝绳2牵引,将运输小车1拖回安全位置。

由于平衡重8上的导轮10采用三向结构,搭配导轨10的T型结构,可以实现更加稳定的升降,保证了拉线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同时该结构只需两根导轨10即可实现对动滑轮组件6和平衡重8的自由度的限制,使导轨10 的现场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安装精度更高,也间接保证了编码器的测量精度。

一旦发生钢丝绳断裂的情况,在导轨10与导轮9的限制下,齿轮组件与平衡重会沿导轨10竖直坠落到减震支撑件12上,避免该坠落伤害乏燃料水池钢覆面。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