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143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



背景技术:

膏状或者液体状的化妆品通常会使用软管盛装,目前传统的化妆品软管的制作通常采用热合固定的方式进行,就如图1所示,首先将方形的软管本体的右端边10搭放在左端边20上,并形成一个1-3mm的重叠区域30,然后加热加压,使得右端边10在熔融状态下贴合在左端边20上,等冷却以后右端边10会粘附左端边20上形成一个密封的筒状,然而这种贴合结构主要有如下缺陷:1)右端边10贴合在左端边20上后,由于存在重叠区域,会在软管本体的外侧和内侧均形成一个上下不能平齐的阶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热合的重叠区域由于不平齐的阶梯存在,尤其是软管外侧阶梯的存在,容易起翘,从而导致软管本体的密封不严,出现漏气漏液现象;2)软管外侧不平齐的阶梯存在会影响外表的美观;3)重叠区域不方便印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使用加强带固定软管本体平齐的两个端面,可以有效消除对接区域起翘的问题,并且使得软管本体贴合的外表更加美观。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包括展开时为方形的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弯折后左端边和右端边平齐,左端边和右端边平齐后形成一条端边对接线,加强带以端边对接线为中心贴合在软管本体的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实际贴合过程中,只需将软管本体的左端边和右端边弯折对齐,然后以对齐后的端边对接线为中心,从软管本体的内侧将加强带与端边对接线对齐,最后加压加温,将加强带贴合在端边对接线上,使得软管本体的左端边和右端边粘合在一起。本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可以实现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消除了传统贴合结构中由于端面不平齐而造成的起翘问题,有效减少了由于密封不严而导致的漏气漏液现象,而且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使得软管本体贴合后的外表更加美观,也更方便印刷文字或者图案。

优选的,所述加强带从内向外依次包括PE层、尼龙层和EVOH层,所述尼龙层贴覆在PE层内侧,EVOH层贴覆在尼龙层内侧,通过PE层、尼龙层和EVOH层的复合,使得本加强带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和极好加工性,另外通过PE层、尼龙层和EVOH层的复合也使得本加强带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

优选的,所述EVOH层的内侧还贴覆有ABS层,通过ABS层可以进一步增强本加强带的热塑性及自身强度,同时增强高温高压下与软管本体内侧的粘附力。

优选的,所述加强带的宽度为2-8mm,加强带的宽度不宜过大,否则容易造成材料浪费,而且不利于加热贴合,加强带的宽度也不宜过小,否则无法提供足够的粘附力,可能导致左右端边对接处开裂,实验证明,当加强带的宽度选择为2-8mm时,可以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足够的粘附力,性价比较高。

优选的,所述加强带的宽度为4mm,实验证明,当加强带的宽度为4mm时,加强带与软管本体内侧对接处的粘附力较大,而且易于粘附加工。

优选的,所述加强带的厚度为0.05-0.1mm,加强带的厚度不宜过大,否则不仅浪费材料,增加成本,而且不利于加强带与软管本体内侧加热贴合,加强带的厚度不宜过小,否则在热合过程中容易导致加强带破裂,可能导致漏气漏液。

优选的,所述加强带厚度为0.07mm,实践发现,当加强带厚度为0.07mm时,可以在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热合过程中加强带不发生破裂。

优选的,所述软管本体的内侧表面抛光处理,可以增强加热贴合时,加强带与软管本体的内侧表面的结合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加工方便、易于实现,可以实现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消除了传统贴合结构中由于端面不平齐而造成的起翘问题,有效减少了由于密封不严而导致的漏气漏液现象,而且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使得软管本体贴合后的外表更加美观,也更方便印刷文字或者图案。另外本贴合结构使用PE层、尼龙层和EVOH层复合而成的加强带,可以使得贴合处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和加工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软管贴合对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加强带的层状示意图。

图中:100、右端边;200、左端边;300、端边对接线;400、加强带;410、PE层;420、尼龙层;430、EVOH层;440、ABS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

参照图2至图4所示,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包括展开时为方形的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弯折后左端边200和右端边100平齐,左端边200和右端边100平齐后形成一条端边对接线300,加强带400以端边对接线300为中心贴合在软管本体的内侧,所述加强带400的宽度为4mm,厚度为0.07mm,所述加强带400从内向外依次包括PE层410、尼龙层420和EVOH层430,所述尼龙层420贴覆在PE层410内侧,EVOH层430贴覆在尼龙层420内侧,EVOH层430的内侧还贴覆有ABS层440。

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只需将软管本体的左端边200和右端边100弯折对齐,然后以对齐后的端边对接线300为中心,从软管本体的内侧将加强带400与端边对接线300纵向对齐,最后加压加温,将加强带400贴合在端边对接线300上,使得软管本体的左端边200和右端边100粘合在一起。如此一来,本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可以实现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消除了传统贴合结构中由于端面不平齐而造成的起翘问题,有效减少了由于密封不严而导致的漏气漏液现象,而且软管本体左右两个端边的平齐对接使得软管本体贴合后的外表更加美观,也更方便印刷文字或者图案。

本实施例中,由于加强带400采用PE层410、尼龙层420、EVOH层430和ABS层440复合而成,使得本加强带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表面强度,可以增强加强带400与化妆品软管本体贴合时的热塑性和粘附力,提高加强带400在贴合处的阻隔性。

本实施例中,软管本体的内侧表面抛光处理,可以增强加热贴合时,加强带400与软管本体的内侧表面的结合力。

实施例2: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

加强带400的宽度为2mm,厚度为0.08mm,加强带400采用PE层410、尼龙层420和EVOH层430复合而成,EVOH层430的内侧不贴覆ABS层,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一种对接无缝复合片材软管。

加强带400的宽度为8mm,厚度为0.1mm,其它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