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7948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透明离型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离型膜。



背景技术:

PET透明离型膜,主要是指以PET透明膜为基材,表面涂布硅离型物质的离型层,又称为硅油离型膜,广泛应用于OCA胶、背光模切、胶粘制品、压制脱模和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等行业,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然而,现有的PET透明离型膜容易出现反光的问题,使得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应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PET透明离型膜出现反光问题的透明离型膜。

一种透明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所述第一蛾眼膜层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上,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远离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侧面上,所述离型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远离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侧面,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转折角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蛾眼膜层的厚度为80微米~9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厚度为70微米~80微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6~0.8):(0.7~0.9):(0.4~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72~0.76):(0.8~0.85):(0.45~0.5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75:0.84:0.5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60度~10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80度~9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9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PET透明膜层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之间还设置有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所述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贴合所述PET透明膜层远离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侧面,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贴合所述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远离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侧面。

上述透明离型膜,通过在PET透明膜层的两侧设置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基于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中具有抗反射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PET透明膜的反光,从而能够解决“现有的PET透明离型膜容易出现反光的问题,使得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应用受限”的问题,使得上述透明离型膜能够减少PET透明离型膜出现反光问题,应用领域更广。此外,通过在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具有转折角结构,能够便于将上述透明离型膜进行撕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透明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透明离型膜另一角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透明离型膜,包括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所述第一蛾眼膜层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上,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远离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侧面上,所述离型层贴合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远离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侧面,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转折角结构。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透明离型膜,又一个例子是,请参阅图1,透明离型膜10包括PET透明膜层100、第一蛾眼膜层200、第二蛾眼膜层300以及离型层400,所述第一蛾眼膜层200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100上,所述第二蛾眼膜层300贴合于所述PET透明膜层100远离所述第一蛾眼膜层200的侧面上,所述离型层400贴合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300远离所述PET透明膜层100的侧面。蛾眼膜通过虚拟地消除界面的折射率的变化而使光透射来消除光的反射,如此,通过在PET透明膜层的两侧设置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基于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中具有抗反射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PET透明膜的反光,从而能够解决“现有的PET透明离型膜容易出现反光的问题,使得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应用受限”的问题,使得上述透明离型膜能够减少PET透明离型膜出现反光问题,应用领域更广。

需要说明的是,蛾眼膜已属于现有技术,其主要运用了仿生学“蛾眼”的结构原理,称为“蛾眼效应”,当材料表面次微米结构尺度小于光波长时,将使得光波无法辨认出该微结构,于是在材料表面的折射率沿深度方向呈连续变化,可减小折射率急剧变化所造成的反射现象,所述蛾眼膜具有透明结构。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PET透明膜层100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110,所述延伸部110具有转折角结构111。又如,所述PET透明膜层具有相对的两侧边,其中一侧边设置所述延伸部,又如,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侧边是指未曾与所述第一蛾眼膜层贴合的侧边,也未曾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贴合的侧边。如此,通过在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具有转折角结构,能够便于将上述透明离型膜进行撕离。又如,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60度~100度。又如,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80度~95度。如此,能够进一步便于用户通过从所述延伸部将上述透明离型膜进行撕离。又如,所述转折角结构的转折角度数为90度。如此,使用过程中还便于用户对所述透明离型膜进行对齐操作,便于对所述透明离型膜进行贴膜。

为了取得较好的反光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蛾眼膜层的厚度为80微米~90微米。又如,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厚度为70微米~80微米。如此,能够取得较好的反光效果。又如,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6~0.8):(0.7~0.9):(0.4~0.8)。又如,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72~0.76):(0.8~0.85):(0.45~0.55)。又如,所述PET透明膜层、第一蛾眼膜层、第二蛾眼膜层以及离型层的厚度比为1:0.75:0.84:0.54。如此,能够取得较好的反光效果,且厚度适中,基于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中具有抗反射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PET透明膜的反光,从而能够解决“现有的PET透明离型膜容易出现反光的问题,使得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应用受限”的问题,使得上述透明离型膜能够减少PET透明离型膜出现反光问题,应用领域更广。

为了使所述PET透明膜层耐高温,一实施例中,所述PET透明膜层与所述第二蛾眼膜层之间还设置有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所述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贴合所述PET透明膜层远离所述第一蛾眼膜层的侧面,所述第二蛾眼膜层贴合所述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远离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侧面。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能力和隔热能力,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在260摄氏度依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透光率在90%以上,其较好的隔热能力能够减少热量传导至PET透明膜层上,能够使透明离型膜适用于150摄氏度~200摄氏度的高温环境,应用领域更广。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层采用无色透明耐高温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其为已知材料,其具备较好的耐温性能和机械性能。例如,请参阅CN105440284A制备得到。又如,通过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购买到。

上述透明离型膜,通过在PET透明膜层的两侧设置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基于第一蛾眼膜层和第二蛾眼膜层中具有抗反射的纳米结构,能够减少PET透明膜的反光,从而能够解决“现有的PET透明离型膜容易出现反光的问题,使得一些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应用受限”的问题,使得上述透明离型膜能够减少PET透明离型膜出现反光问题,应用领域更广。此外,通过在所述PET透明膜层的一侧边设置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具有转折角结构,能够便于将上述透明离型膜进行撕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