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及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8642发布日期:2018-09-21 23:34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电源、电子烟、各种数码产品、电动工具、动力及储能等领域,市场应用广、潜力大。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外壳使用的是铝塑封装膜,通常的铝塑封装膜外层使用的是尼龙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上述两种膜层一旦发生燃烧会生成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和烟尘,还会有大量含苯环物质和大量的碳产生。这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较大,尤其是在较为密闭的环境内发生的话,有可能危及在场人员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锂离子电子外壳使用的封装膜燃烧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尘从而对环境和人体带来危害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及锂离子电池。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

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为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

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层叠于所述介质层的表面,所述导电层为导电金属层;及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层叠于所述导电层远离所述介质层的表面,所述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5μm~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金属层为铝层、铜层或不锈钢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5μm~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35μm。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

上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及锂离子电池,采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替代现有的尼龙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在封装膜发生燃烧时,由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及聚乙烯层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能够抑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的释放,另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及聚乙烯层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也能从根本上减少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10包括介质层110、导电层120及保护层13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介质层110为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介质层110为形成封装膜10的基材,且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耐弯折性和拉伸强度,且聚丙烯层具有一定的阻隔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介质层110的厚度为5μm~50μm。进一步的,介质层110的厚度为15μm~35μm。更进一步的,介质层110的厚度为25μm~35μm。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导电层120层叠于介质层110的表面。导电层120为导电金属层,导电金属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进一步的,导电金属层为铝层、铜层或不锈钢层。进一步的,导电金属层为铝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电层120的厚度为5μm~50μm。进一步的,导电层120的厚度为15μm~35μm。更进一步的,导电层120的厚度为20μm~30μm。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层130层叠于导电层120远离介质层110的表面。保护层130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护层130的厚度为5μm~50μm。进一步的,保护层130的厚度为15μm~35μm。更进一步的,保护层130的厚度为25μm~35μm。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高阻隔性材料,其显著的特点是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且对气体具有极好的阻隔性;另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光泽性、机械强度、伸缩性、耐磨性、耐寒性和良好的表面强度;同时,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在燃烧时不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避免了在锂离子电池封装膜发生爆炸和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

上述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及锂离子电池,采用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替代现有的尼龙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在封装膜发生燃烧时,由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及聚乙烯层具有较好的阻隔性能,能够抑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的释放,另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聚丙烯层及聚乙烯层燃烧时不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也能从根本上减少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保证了使用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具体实施例的说明。

实施例1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5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聚丙烯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

实施例2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1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35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保护层的厚度为15μm。

实施例3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2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20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保护层的厚度为25μm。

实施例4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3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30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保护层的厚度为35μm。

实施例5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3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15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保护层的厚度为35μm。

实施例6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50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聚乙烯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

实施例7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50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5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8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包括介质层、导电层及保护层,其中,介质层为聚丙烯层,介质层的厚度为5μm;导电层层叠于介质层的表面,导电层为铝层,导电层的厚度为5μm;保护层层叠于导电层远离介质层的表面,保护层为尼龙层,保护层的厚度为5μm。

将实施例1~8得到的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封装膜用于组装得到466680型号的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以钴酸锂作为正极,以人造石墨作为负极,并以4.4V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作为电解质。对上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圈数、充放电性能、稳定性及燃烧气体成分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采用ARBIN厂家BT2000型号的多功能电池测试系统测试得到;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圈数通过0.5C充电/0.5C放电循环测试得到;

稳定性是指在130℃下放置30min不起火且不爆炸。

表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