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440发布日期:2018-10-23 22:1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运输六氟化铀(Uranhexafluorid)的运输装置,包括

- 内部容器,优选带有至少一个伸出超过内部容器的端面的裙部,

- 外部容器,其容纳内部容器,和

- 扭转止动设备,借助于其可锁定容器以防彼此围绕其纵轴线的扭转。



背景技术:

尤其用于运输六氟化铀的带有内部容器和围绕该内部容器的外部容器的运输装置例如由WO 2013/134384 A1或EP 2 335 251 B1得悉。

该类型的装置由EP 0 777 238 A1得悉。为了避免内部容器相对外部容器的扭转,运输装置具有呈带状元件形式的扭转止动设备,其被放入在外部容器的内侧中且具有半圆的形状。扭转止动的端部与内部容器的裙部相连接。

一般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器的彼此的扭转止动,以便于阻止容器旋转,更确切地不仅在正常的输送条件的情形下而且在故障输送条件的情形下。围绕容器的纵轴线的彼此的相应旋转可尤其当内部容器体积适宜地仅部分被填充时出现。由此可能出现旋转力矩,尤其当如此地实现撞击时,即,内部容器的重心不垂直伸延经由撞击点。

尤其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六氟化铀的容器的扭转止动,其防止被装载以UF6的内部容器(例如30B柱体)相对于外部的保护包装在待庇护的正常的和故障输送条件下的旋转。在内部容器中的UF6在运输条件(固定状态)的情形下在很大程度上处在容器的下半部中,其体积适宜地仅被填充至大约60%。因此,在侧面事故的情形中可能出现旋转力矩,因为内部容器的重心不垂直地处在撞击点之上。

六氟化铀通常在呈柱形的钢容器中被运输。这些容器在ISO 7195“Packaging of Uranium Hexafluoride(UF6) for Transport” 或者在ANSI N14.1“Uranium Heafluoride-Packaging for Transport”中被详细说明。在运输的情形中,这些容器须满足IAEA的SSR-6“Regulations for the Safe Transport of Radioacitve Material”的要求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国际和国家法规的要求。用于带有大于1重量百分比的在铀中的铀235的浓度的六氟化铀的钢容器在运输的情形中被保护容器包围,该保护容器应满足上述规定的储存。钢容器、保护容器和由六氟化铀构成的内含物在规定的意义中构成包装件。

对于包含带有大于1重量百分比然而不大于5重量百分比的在铀中的铀235的浓度六氟化铀的容器而言,在第1点至第3点中所描述的检验之后不仅阀还有栓塞都不可接触保护包装以及内部容器的任一其它构件,除了原有的固定点之外。

下面的检验在相同包装件(Versandstück)处被执行:

1.由取决于包装的质量的高度(例如对于直至5000kg的包装件的质量而言1.2m)到不柔韧的地基上的自由下落检验。

2.由9m高度到不柔韧的地基上的下落。

3.由1m高度到带有150mm直径和200mm最小长度的钢柱体上的下落。

为了保护阀,如下是已知的,即,在保护包装中集成有阀保护部,如其例如由EP 2 335 251 B1可得悉的那样。然而根据该原因仅当阀在上述检验条件期间和之后保持在12点钟位置时存在有效保护。在内部容器转动的情形中,该阀可能撞击在阀保护部处。

与阀相对而置地在6点钟位置上安装有栓塞。在保护包装中的对应位置处焊接有由金属构成的罐子,其创造了用于栓塞和保护包装的相对运动的足够空间,从而避免了在栓塞与保护包装之间的接触。该安全特征然而仅当栓塞保持在6点钟位置上时有效。在内部容器转动的情形中将不存在用于在栓塞与保护容器之间的相对运动的足够空间来保护其免于与保护容器的接触。

用于运输UF6的内部容器的目前所使用的保护包装是UX-30、MST-30和COG-OP-30B结构形式。在此,仅MST-30结构形式具有扭转止动(许可J/159/AF-96(版本2))。

MST-30结构形式的扭转止动由弯曲的扁铁构成,其在其中一侧处借助于铰链被固定在保护包装的下外壳的法兰处且在另一侧处具有被焊接的销栓,其接合到在30B柱体的裙部中的两个钻孔的其中一个中。因为钻孔在30B柱体的裙部中被安装在3点钟和9点钟上,为此柱体须被转动以30°,以便于可将销栓插入到钻孔中。因为该柱体总是与阀一起在12点钟位置被支撑且被操纵,所以该转动(该柱体已装载大约3000kg的质量)对于操作者而言与增加的成本和可能的潜在危险相联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即,如此地改进一种先前所描述的形式的装置,即,以在设计上简单的措施确保扭转止动。在此,根据另一方面还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在不带有复杂的控制措施的情形中可确定扭转止动是否处在其有效状态中。

根据本发明的扭转止动应阻止内部容器在运输和事故条件的情形下出现的机械负荷的情形中的转动运动。其应使得安全、经济且低维护的运行成为可能。在此应使由一个人的操作成为可能,而不需要辅助器件。

先前所列举的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通过先前所提及的形式的装置由此来实现,即,扭转止动设备包括

- 在第一容纳部中且在其纵向上轴向可调节的锁定元件,

- 可转动地容纳第一容纳部的第二容纳部,其位置固定地与容器中的其中一个相连接,

- 由第一容纳部出发且由第二容纳部横向或者垂直于其纵轴线被径向引导的手柄,其摆动运动经由第一容纳部可被转化成锁定元件的用于接合到另一容器中或用于由其实现脱开(Inausgriffgelangen)的轴向调节。

尤其地设置成,扭转止动由外部容器出发,其优选由两个在一个平面中彼此叠置的外壳构成。

优选地,本发明设置成,第一容纳部具有带有至少一个在轴向上、即在其纵向上延伸的呈螺旋状伸延的穿孔的空心柱体形状,该穿孔被至少一个由锁定元件出发的突出体穿过,其中,该突出体接合到在第二容纳部的纵向上伸延的空隙中。由此确保如下,即,在第一容纳部的转动运动的情形中优选构造成螺栓的锁定元件可被轴向移动且因此在期望的范围中与另一容器、尤其内部容器、优选与其裙部达到接合或者可从其中被移除。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第二容纳部具有径向伸延的第二穿孔(Durchbrechung),其被由第一容纳部出发的手柄穿过。第二穿孔在垂直于第二容纳部的纵轴线伸延的平面中伸延且优选在弧长π上延伸。

手柄可被无问题地摆动,其中,通过第一容纳部(例如套管)的由此引起的同步带动实现至少一个呈螺旋状伸延的穿孔在第一容纳部中被从锁定元件出发的螺栓(例如紧配合销)的穿过且其到在第二容纳部中的纵向空隙(例如槽)中的接合实现锁定元件至第一和第二容纳部的轴向调节。手柄和进而第一容纳部相对位置固定地布置的第二容纳部的摆动和锁定元件的由此伴随的轴向调节可由一个人来执行,而无需额外的辅助器件。

尤其地设置成,在第一容纳部的纵向上存在两个呈螺栓状伸延的第一穿孔,其中,各一个由锁定元件出发的突出体(例如紧配合销)接合到第一穿孔中的每个中。

在本发明的待强调的改进方案中,在一种先前所提及的形式的装置的情形中(在其中外部容器、即保护包装由两个在内部容器的按规定的围住的情形中彼此叠置设置的外壳构成)设置成,手柄可被定位在锁定状态中和在解锁状态中,即,在锁定状态中外部容器通过外壳的彼此叠置按规定围住内部容器且在解锁状态中外壳在手柄的区域中彼此间隔地伸延。后者意味着,外部容器、也就是说外壳不可按规定被封闭且因此运输单元不可被利用。

为了实现相应的止动,本发明尤其设置成,由外壳中的一个出发有两个用于手柄的支承元件,其中,相应地在其中的一个上手柄可支撑或者可支承在解锁或者锁定状态中,由另一外壳出发有关联于支承元件的配对元件,其中,在按规定封闭内部容器的外部容器的情形中在配对元件与相关联的支承元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手柄在其之间的有效延伸。

以该方式确保,当手柄被放置在在其中锁定元件处在与内部容器的脱开中的支承元件上时便不可实现外部容器的封闭,因为在支承元件与配对元件之间的必要的、使得外部容器的按规定的封闭成为可能的间距由于在其之间存在的手柄不可达到;因为在按规定的封闭的情形中,如前所述在支承元件与配对元件之间的缝隙小于手柄在其之间的有效延伸。

然而如果手柄支撑在未关联配对元件的支承元件处,外部容器的封闭是可能的。因此以简单的方式确保,外部容器的封闭仅可当外部容器相对内部容器锁定、即期望的扭转止动被确保时才实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细节、优点和特征不仅由权利要求、由其得悉的特征(自身和/或组合地)而且由由附图得悉的优选的实施例的下面的说明得出。

其中:

图1 显示了容器,

图2 显示了扭转止动的透视图示,

图3 显示了根据图2的扭转止动的前视图,

图4 显示了沿着图3中的直线A-A的截面,

图5 以水平的截面图示形式显示了容器的原理图示,

图6 显示了穿过根据图2的扭转止动的纵截面,

图7 显示了沿着图6中的直线B-B的截面,

图8 显示了沿着图6中的直线C-C的截面,且

图9 显示了在锁定容器的内部和外部容器的状态中的根据图6至8的扭转止动。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得悉带有扭转止动的运输装置的原理图示,借助于扭转止动如此地使在内部容器10相对被称作外部容器12的保护包装的扭转被止动,即,内部容器10相对外部容器12的转动或者旋转被阻止,从而使得内部容器10的构件例如阀或栓塞的损伤被排除。在此,扭转止动不仅在正常的输送条件的情形下而且在事故输送条件的情形下起作用,从而使得外部容器12在6点钟位置之外的撞击也将不导致旋转。

由图1和5可得悉尤其容纳或者包含六氟化铀的内部容器10和外部容器12的原理图示,该外部容器由两个外壳14,16构成,其在组装的外部容器12的情形中尤其在一个水平伸延的平面中彼此叠置。

如由根据图5的水平截面可得悉的那样,内部容器10具有裙部18,20,其伸出超过内部容器10的端面22,24。在该实施例中,在运输状态中两个由下外壳16出发的扭转止动26,28接合到在图5中在右侧示出的裙部18中,以便于排除围绕内部容器10-外部容器12的单元的纵轴线15的彼此旋转。

由附图图示得出如下,即,扭转止动26,28具有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螺栓30的锁定元件,其轴向可移动地在具有空心柱体形状的内部套管32中可移动。套管32可被称作第一容纳部,其被在其侧位置固定地与外部容器12的下外壳16相连接的第二容纳部34可转动地容纳。同样在该实施例中具有空心柱体几何形状的第二容纳部34由与下外壳16相连接的支架36出发。

由第一容纳部32出发有手柄38,其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棒状几何形状,由此不限制根据本发明的教导。下面被称作把手的手柄38穿过第二容纳部34或套管的径向伸延的穿孔40,其可具有弧长π。穿孔40因此在横向地或者垂直地相交于扭转止动26,28的纵轴线31且进而相交于内部套管32和外部套管34的纵轴线的平面中伸延。

如图8的截面图示图解说明的那样,由螺栓30出发有突出体例如紧配合销42,44,其在直径上与螺栓30的外表面相对而置地伸出。紧配合销42,44穿过在第一容纳部或内部套管32的轴向上呈螺旋状伸延的穿孔46,47,以便于接合在第二容纳部或套管34的轴向上伸延的凹槽例如槽48,50。

当第一容纳部32借助于把手38被摆动时,便通过在第一容纳部32中的呈螺旋状伸延的穿孔46,47和其由径向突出的突出体或螺栓30的紧配合销42,44的穿过和其到在第二容纳部34的内表面中的轴向伸延的凹槽例如槽48,50中的接合实现螺栓30的轴向调节。第一容纳部32的转动运动相应地被转化成螺栓30的轴向调节。转动运动沿着轴向槽48,50移动紧配合销42,44,以便于下外壳16与内部容器10锁定或者解锁。锁定位置在图5中在上部图示中而解锁位置在下部图示中仅原理性地被描述。

在狭窄的空间上创造了如下可能性,即,通过把手38的转动运动获得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成螺栓的锁定元件30的轴向运动,而在下外壳16中存在的环形棱边不中断,其在其侧充当防止喷水的密封面。这仅原理性地由图1得出。

扭转止动的操纵(唯一的旋转运动、较小的转矩、无额外的工具被需要)是对于操作者而言非常友好的。内部容器10可在支承位置中被装载到保护包装中、即到外部容器12的下外壳16中或者从其中被取出,而无须被转动。

其然而得出另一基于根据本发明的教导的优点。因此在未锁定的扭转止动的情形中防止,上外壳14可与下外壳16相连接,如这借助图2和9应被说明的那样。

如此设置成,使得由下外壳16出发有两个支承元件或支座52,54,其布置在扭转止动的相对而置的侧面上且在该实施例中与支架36相连接。支座52,54的表面处在平行于把手38的部位在相应的终端位置中伸延的平面中,如仅原理性地由附图得出的那样。

支座54关联有配对元件或配对支承56,其由上外壳14出发。在组装的下外壳和上外壳14,16的情形中,在支座54与配对支承56之间的间距小于在下外壳与上外壳14,16之间的手柄的有效横向延伸、即在该实施例中手柄38的直径。

配对支承56关联于支座54,在其上放置有把手38,当螺栓30未接合到裙部18中,而是处在解锁位置中时。如果在该位置中尝试闭合外部容器12、即连接下外壳和上外壳14,16,则外壳14,16不可按规定被相互叠置,因为在支座54与配对支承56之间将存在把手38。

在锁止状态中、即当螺栓30接合到裙部18中且因此实现在内部容器10与下外壳16之间的期望的锁定时,把手才处在支座52上,从而使得下外壳和上外壳14,16按规定可被彼此叠置,因为在必要的范围中支座54和配对支承56可被彼此定向;因为在缝隙58中不存在把手38。因此,上外壳14可被精确匹配地下放到下外壳16上且下外壳和上外壳14,16的封闭可按规定被锁定。

根据本发明的扭转止动确保,内部容器10的被定位在外部容器12中、即在保护包装中的保护元件在正常条件和事故输送条件的情形下维持其功能且不可由于内部容器10的旋转变得不起作用或者导致内部容器10的构件的损伤。扭转止动在此如此地实施,使得只要扭转止动不按规定锁定内部容器和外部容器10,12则不可闭合保护包装、即外部容器12。因此,仅可以按规定锁定的扭转止动实现运输。

对于扭转止动的尺寸和材料作如下说明。

不锈钢被称作用于结构元件的优选的材料。

锁定元件30、即螺栓可具有在60与95mm之间的长度和40至60mm的直径。相应地,第一容纳部32、即第一套管的直径被匹配,也就是说该直径可以为在50与75mm之间。长度应处在60与95mm之间,其中,壁厚优选为在4与10mm之间。

第二容纳部或者套管34在60与95mm之间的长度的情形中应相应地具有在65与90mm之间的直径。壁厚可处在4与8mm之间。

为了标记轴向伸延的槽48,50,在2与5mm之间的深度的情形中其宽度应为在5与10mm之间。

呈螺旋状伸延的通孔或穿孔46,47应具有在5与15mm之间的宽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