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膜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2275发布日期:2019-04-13 01:24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抗菌膜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抗菌膜技术领域,且特别涉及抗菌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抗菌膜是一种多层的功能化的聚酯复合薄膜材料,贴在玻璃表面能够改善玻璃的性能和强度,具有提高玻璃抗折强度、提高玻璃的抗冲击强度、避免因玻璃碎裂和脱落等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防护、防盗等的功能。

目前,部分抗菌膜具有抗菌作用,但其通常通过同时设置抗菌层和杀菌层来实现,并且抗菌层表面还设置多个用于加入抗菌剂的微孔,结构复杂,抗菌剂所需量大,成本高。

因此,需对上述抗菌膜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抗菌膜,该抗菌膜厚度较薄,成本较低,在抗菌剂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能使抗菌膜同时具有较佳的抗菌效果和耐划伤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抗菌膜的应用,例如可将其用于粘贴于抗菌产品的表面以起到抗菌和耐划伤作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抗菌膜,其包括抗菌耐划伤层、复合层和离型层。

复合层位于抗菌耐划伤层和离型层之间,复合层包括至少一层基材层和至少一层胶黏层,至少一层基材层与至少一层胶黏层交错设置且用于复合于抗菌耐划伤层表面的为基材层,用于复合于离型层表面的为胶黏层。

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包括抗菌剂和耐刮剂,抗菌剂包括纳米银或其氧化物、纳米锌或其氧化物,耐刮剂包括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或氟树脂。

进一步地,基材层和胶黏层的层数相等且均为2-4层。

进一步地,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1-5μm,每层基材层的厚度为8-350μm,每层胶黏层的厚度为3-25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6-50μm。

进一步地,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1-3μm,基材层的厚度为16-100μm,胶黏层的厚度为6-14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9-39μm。

进一步地,基材层为聚酯层或聚乙烯层。

聚酯层选自透明聚酯膜层、染色聚酯膜层、原色聚酯膜层、紫外阻隔聚酯膜层、镀铝聚酯膜层或磁控溅射聚酯膜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抗菌耐划伤层是将抗菌剂和耐刮剂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烘烤,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进一步地,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中抗菌剂、耐刮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4-6:48-52:30-34:13-14,抗菌剂为纳米锌或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地,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中抗菌剂、耐刮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8-12:48-52:36-30:10-14,抗菌剂为纳米锌或纳米氧化锌。

进一步地,烘烤是于50-150℃的条件下进行,和/或固化是于uv灯功率为50-444mj/cm2的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上述抗菌膜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其用于粘贴于抗菌产品的表面以起到抗菌和耐划伤作用,抗菌产品包括玻璃、家具或瓷砖。

本发明实施例中抗菌膜及其应用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菌膜厚度较薄,成本较低,在抗菌剂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能使抗菌膜同时具有较佳的抗菌效果和耐划伤效果。将其用于粘贴于抗菌产品的表面可赋予抗菌产品抗菌和耐划伤的双重作用,应用前景较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抗菌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抗菌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抗菌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的抗菌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试验例1中对照组的抗菌膜的抗菌结果图;

图6为本申请试验例1中实施例9的抗菌膜的抗菌结果图;

图7为本申请试验例1中实施例12的抗菌膜的抗菌结果图;

图8为本申请试验例1中实施例13的抗菌膜的抗菌结果图。

图标:100-抗菌膜;10-抗菌耐划伤层;20-复合层;21-基材层;211-第一基材层;212-第二基材层;213-第三基材层;214-第四基材层;25-胶黏层;251-第一胶黏层;252-第二胶黏层;253-第三胶黏层;254-第四胶黏层;30-离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垂直”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水平”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涉及的抗菌膜包括抗菌耐划伤层、复合层和离型层。

复合层位于抗菌耐划伤层和离型层之间,复合层包括至少一层基材层和至少一层胶黏层,至少一层基材层与至少一层胶黏层交错设置且用于复合于抗菌耐划伤层表面的为基材层,用于复合于离型层表面的为胶黏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复合层可仅由1层基材层和1层胶黏层组成。此时,胶黏层复合于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基材层复合于上述胶黏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复合于基材层的远离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材层和胶黏层的层数相等且均为2-4层,例如基材层和胶黏层的层数均为2层、3层或4层。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复合层可由2层基材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和2层胶黏层(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组成。此时,第一胶黏层复合于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复合于上述第一胶黏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复合于第一基材层的远离第一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复合于第二胶黏层的远离第一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复合于第二基材层的远离第二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复合层可由3层基材层(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和3层胶黏层(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三胶黏层)组成。此时,第一胶黏层复合于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复合于上述第一胶黏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复合于第一基材层的远离第一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复合于第二胶黏层的远离第一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三胶黏层复合于第二基材层的远离第二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三基材层复合于第三胶黏层的远离第二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复合于第三基材层的远离第三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

在一实施方式中,本申请中复合层可由4层基材层(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和第四基材层)和4层胶黏层(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第三胶黏层和第四胶黏层)组成。此时,第一胶黏层复合于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复合于上述第一胶黏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复合于第一基材层的远离第一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复合于第二胶黏层的远离第一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三胶黏层复合于第二基材层的远离第二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三基材层复合于第三胶黏层的远离第二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第四胶黏层复合于第三基材层的远离第三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第四基材层复合于第四胶黏层的远离第三基材层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复合于第四基材层的远离第四胶黏层的一侧的表面。

本申请中,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可以为1-5μm,例如1μm、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或5μm。优选地为1-3μm,如1μm、1.5μm、2μm、2.5μm或3μm。

本申请中,每层基材层的厚度均可以为8-350μm,例如8μm、10μm、20μm、40μm、50μm、70μm、100μm、120μm、150μm、180μm、200μm、220μm、250μm、280μm、300μm、320μm、340μm或350μm。优选地为16-100μm,如16μm、18μm、20μm、25μm、28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60μm、65μm、70μm、75μm、80μm、85μm、90μm、95μm或100μm。

本申请中,每层胶黏层的厚度均可以为3-25μm,例如3μm、5μm、8μm、10μm、12μm、14μm、15μm、18μm、20μm、22μm、24μm或25μm。优选地为6-14μm,如6μm、6.5μm、7μm、8μm、8.5μm、9μm、9.5μm、10μm、10.5μm、11μm、11.5μm、12μm、12.5μm、13μm、13.5μm、或14μm。

本申请中,每层离型层的厚度均可以为16-50μm,例如16μm、18μm、20μm、22μm、24μm、25μm、28μm、30μm、32μm、34μm、35μm、38μm、40μm、42μm、45μm、48μm或50μm。优选地为19-39μm,如19μm、20μm、22μm、24μm、25μm、27μm、30μm、32μm、34μm、35μm、37μm或39μm。

值得说明的是,当基材层或胶黏层的层数大于1层时,各基材层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各胶黏层的后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基材层与胶黏层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具体的方案中,各基材层的厚度和各胶黏层的厚度可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自由组合。

本申请中,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包括抗菌剂和耐刮剂。可参考地,抗菌耐划伤层可以是将抗菌剂和耐刮剂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烘烤,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抗菌剂可以包括纳米银或其氧化物(纳米氧化银)、纳米锌或其氧化物(纳米氧化锌),也可包括其它纳米氧化贵金属类物质。耐刮剂可以包括丙烯酸、聚氨酯丙烯酸树脂或氟树脂。

作为可选地,上述纳米银可以为我司代码为jz-kja001的纳米银或代码为jz-kja002的纳米银,纳米锌可以为代码为jz-kjz003的纳米锌,纳米氧化锌可以为代码为bn-oy-kjzn1的纳米氧化锌。

上述jz-kja001纳米银和jz-kja002纳米银的平均粒径均为5nm,jz-kja001纳米银中ag的含量较jz-kja002纳米银中ag的含量更低。

上述jz-kjz003纳米锌和bn-oy-kjzn1纳米氧化锌的平均粒径为10nm。bn-oy-kjzn1纳米氧化锌中zno的含量大于等于99.0%,铁盐含量小于等于0.005%,砷盐含量小于等于0.0002%,灼烧失量小于等于1.0%,其熔点为1975℃,沸点为2360℃,相对密度(水=1)为5.61,标准摩尔生成焓为-348.0kj/mol,标准摩尔熵为43.9j/(k·mo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抗菌剂为纳米锌或纳米氧化锌,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中抗菌剂、耐刮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可以依次为4-6:48-52:30-34:12-14。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抗菌剂为纳米锌或纳米氧化锌,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中抗菌剂、耐刮剂、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可以依次为8-12:48-52:26-30:10-14。

按上述配比进行混合时,抗菌剂和耐刮剂在乙酸乙酯及甲苯的溶剂体系中能够得以充分溶解,并且能够在上卷后具有良好的表观及硬度,固化于复合层表面后能够使抗菌耐划伤层的抗菌率(抗大肠杆菌)高于99.5%。其中,抗菌剂、耐刮剂、乙酸乙酯和甲苯以重量比为4-6:48-52:30-34:13-14混合较以重量比为8-12:48-52:36-30:10-14混合所得的抗菌耐划伤层的硬度更高。

可参考地,本申请中,抗菌耐划伤层制备过程中烘烤可以于50-150℃的条件下进行,和/或固化可以于于uv灯功率为50-444mj/cm2,优选80-140mj/cm2的条件下进行。通过在上述条件下烘烤和固化能使抗菌耐划伤层保持较高的抗菌性和耐刮性,固化功率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耐划伤性能明显下降。

作为可选地,本申请中基材层可以为聚酯层或聚乙烯层。其中,聚酯层可以选自透明聚酯膜层、染色聚酯膜层、原色聚酯膜层、紫外阻隔聚酯膜层、镀铝聚酯膜层或磁控溅射聚酯膜层中的任意一种。

承上,本申请通过在复合层的基材层的表面复合由抗菌剂和耐刮剂共同形成的抗菌耐划伤层,能够有效保持抗菌膜在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抗菌和耐刮性能。尤其是当抗菌剂为纳米锌或纳米氧化锌时,其与耐刮剂以及溶剂配合后,能够有效提高抗菌耐划伤层的硬度,在使抗菌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其耐刮性能。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抗菌膜的应用,可参照地,其可以用于粘贴于抗菌产品的表面以起到抗菌和耐划伤作用。作为可选地,上述抗菌产品例如可以包括玻璃、家具或瓷砖等,玻璃可以是建筑物的玻璃或浴室的玻璃或汽车的玻璃。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膜100,其包括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层20和离型层30。

复合层20由1层基材层21和1层胶黏层25组成,胶黏层25复合于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基材层21复合于胶黏层25的远离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于基材层21的远离胶黏层25的一侧的表面。

实施例2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膜100,其包括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层20和离型层30。

复合层20由第一基材层211、第二基材层212、第一胶黏层251和第二胶黏层252组成,基材层21与胶黏层25相互交错设置。

第一胶黏层251复合于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211复合于第一胶黏层251的远离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252复合于第一基材层211的远离第一胶黏层25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212复合于第二胶黏层252的远离第一基材层211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于第二基材层212的远离第二胶黏层252的一侧的表面。

实施例3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膜100,其包括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层20和离型层30。

复合层20由第一基材层211、第二基材层212、第三基材层213、第一胶黏层251、第二胶黏层252和第三胶黏层253组成,基材层21与胶黏层25相互交错设置。

第一胶黏层251复合于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211复合于第一胶黏层251的远离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252复合于第一基材层211的远离第一胶黏层25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212复合于第二胶黏层252的远离第一基材层211的一侧的表面,第三胶黏层253复合于第二基材层212的远离第二胶黏层252的一侧的表面,第三基材层213复合于第三胶黏层253的远离第二基材层212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于第三基材层213的远离第三胶黏层253的一侧的表面。

实施例4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菌膜100,其包括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层20和离型层30。

复合层20由第一基材层211、第二基材层212、第三基材层213、第四基材层214、第一胶黏层251、第二胶黏层252、第三胶黏层253和第四胶黏层254组成,基材层21与胶黏层25相互交错设置。

第一胶黏层251复合于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一基材层211复合于第一胶黏层251的远离离型层30的一侧的表面,第二胶黏层252复合于第一基材层211的远离第一胶黏层251的一侧的表面,第二基材层212复合于第二胶黏层252的远离第一基材层211的一侧的表面,第三胶黏层253复合于第二基材层212的远离第二胶黏层252的一侧的表面,第三基材层213复合于第三胶黏层253的远离第二基材层212的一侧的表面,第四胶黏层254复合于第三基材层213的远离第三胶黏层253的一侧的表面,第四基材层214复合于第四胶黏层254的远离第三基材层213的一侧的表面,抗菌耐划伤层10复合于第四基材层214的远离第四胶黏层254的一侧的表面。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1,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1μm,基材层的厚度为8μm,胶黏层的厚度为3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6μm。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2,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5μm,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均为350μm,第一胶黏层和第二胶黏层的厚度均为25μm,离型层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3,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3μm,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和第三基材层的厚度分别为16μm、50μm和100μm,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和第三胶黏层的厚度分别为6μm、10μm和14μm,离型层的厚度为19μm。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4,抗菌耐划伤层的厚度为2μm,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第三基材层和第四基材层的厚度分别为20μm、45μm、45μm和60μm,第一胶黏层、第二胶黏层、第三胶黏层和第四胶黏层的厚度分别为8μm、9μm、12μm和12μm,离型层的厚度为39μm。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jz-kjz003纳米锌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10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jz-kjz003纳米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5:50:31.5:13.5。

基材层为透明聚酯膜层。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jz-kjz03纳米锌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5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jz-kjz003纳米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10:50:28:12。

基材层为透明聚酯膜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bn-oy-kjzn纳米氧化锌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444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bn-oy-kjzn1纳米氧化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5:50:31.5:13.5。

基材层为透明聚酯膜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bn-oy-kjzn纳米氧化锌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10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bn-oy-kjzn1纳米氧化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10:50:28:12。

基材层为透明聚酯膜层。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jz-kja01纳米银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10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jz-kja001纳米银、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4:52:30:14。

基材层为透明聚酯膜层。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jz-kja02纳米银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8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jz-kja002纳米银、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8:52:26:14。

基材层为镀铝聚酯膜层。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纳米氧化银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14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纳米氧化银、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6:48:34:12。

基材层为紫外阻隔聚酯膜层。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中抗菌膜的结构请参照实施例8,其中,抗菌耐划伤层是将纳米氧化银和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混合,再与乙酸乙酯和甲苯混合,得抗菌耐划伤混合溶液,然后上卷,涂布,于100℃的条件下烘烤至溶剂基本除尽,于uv灯功率为110mj/cm2的条件下固化于复合层的远离离型层的一侧的表面而得。

其中,纳米氧化银、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乙酸乙酯和甲苯的重量比依次为12:48:30:10。

基材层为聚乙烯层。

试验例1

以实施例9、实施例12和实施例13为例,按照《gb/t21510-2008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对由上述3组实施例所得的抗菌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为空白样品,也即对照组中抗菌耐划伤层的原料仅为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而不含任何抗菌成分,其结果如表1以及图5-8所示。

表1抗菌性能结果

图5显示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生长旺盛,图6-7显示培养皿中大肠杆菌几乎无生长。

结合表1及图5-8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9、实施例12以及实施例13所得的抗菌膜具有显著的抗大肠杆菌效果。

试验例2

以实施例9和实施例10、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为例,设置对比组1和对比组2,对比组1与实施例9的唯一区别在于jz-kjz003纳米锌由jz-kja001纳米银代替,对比组2与实施例9的唯一区别在于丙烯酸胶黏剂耐刮溶液由乙酸乙酯和甲苯的混合溶液代替。参照国标《gb/t6739》的方法对比各组实施例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

其结果显示,实施例9-12以及对比组1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均较对比组2明显更高,且实施例9-12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较对比组1明显更高。并且,实施例9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较实施例10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提高5%,实施例11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较实施例12所得的抗菌膜的硬度提高5%。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抗菌膜厚度较薄,成本较低,在抗菌剂使用量较少的情况下能使抗菌膜同时具有较佳的抗菌效果和耐划伤效果。将其用于粘贴于抗菌产品表面可赋予抗菌产品抗菌和耐划伤的双重作用,应用前景较佳。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