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38发布日期:2019-01-02 22:06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材料,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



背景技术:

伴随着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和建筑装饰材料等行业日益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表面耐磨,强度高,热导率高,密度小,易加工,价格便宜等要求。举两个例子:

1、手机行业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提升,对手机电池的输出功率要求越来越高,手机电池在使用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越来越高,为保证手机电池使用安全性和高效率的放电工作,需要及时将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入周围环境中,因此,希望手机外壳具有高的热导率。但是普通铝制手机外壳虽具备有易CNC机加工特性和以上特点,但铝材料强度不够、硬度不高的缺陷导致铝制手机外壳的耐磨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差。但是如果用不锈钢制作手机外壳,不锈钢的高强度导致 CNC机加工时间长、成品率低,成本高。目前的手机金属外壳难以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2、汽车行业

传统的钢制车身外板重量高居不下,导致汽车油耗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汽车轻量化需求迫切。而全铝汽车制作工艺复杂、成品率低,成本高导致至今仅仅只有销量少的少数豪华型汽车才能使用,且全铝车身板有一致命缺陷是一旦发生碰撞变形后无法钣金修复,只能报废更换新零件,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高能耗。因此市场对同时具备有钢和铝两种材料的特性,即重量轻、易加工、可钣金维修的新材料需求迫切。

现有的文献已公开的钢/铝双层复合材料主要有:1.由不锈钢/铝合金制成的双层复合材料(参看中国专利CN95112585);该复合材料可解决部分问题,但是该复合材料采用挤压结合方式制作,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强度低,并且该专利针对不锈钢厚板和铝合金厚板的挤压生产工艺难以适用于不锈钢薄板和铝合金薄板制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包括基板及耐磨抑制层,所述基板采用型号6061铝合金板,所述耐磨抑制层采用型号SUS304不锈钢板,所述铝合金复合板包括粘接层,粘接层连接在基板和耐磨抑制层之间,所述粘接层采用陶氏化学公司商标名为BETAFORCETM的结构胶层,所述基板的厚度为0.9mm至1.1mm 之间,所述耐磨抑制层的厚度为0.15mm至0.3mm之间,所述铝合金复合板整体的厚度为1mm至1.4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耐磨抑制层的厚度与铝合金复合板整体的厚度的比值在10%至2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通过采用陶氏BETAFORCETM结构胶层连接6061铝合金板与 SUS304不锈钢板,提高了整个复合板强度与耐磨性能,通过粘接连接结构,较挤压、轧制、扩散焊接、铸轧复合法等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耐磨铝合金复合板,其包括基板1、粘接层2和耐磨抑制层3,基板1为市售商品型号为6061铝合金板。粘接层2 为市售商品名为陶氏BETAFORCETM的金属高分子粘合层。耐磨抑制层3为市售商品型号为SUS304不锈钢板。基板1通过粘接层2和耐磨抑制层3粘接。

本实用新型铝合金复合板的总厚度为1.2mm,允许范围:1至1.4mm。

其中,基板1的厚度为1mm,允许范围:0.9至1.1mm。

耐磨抑制层3的厚度为0.2mm,允许范围:0.15至0.3mm。

耐磨抑制层3的厚度与铝合金复合板整体的厚度的比值在10%至25%之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美国陶氏BETAFORCETM金属高分子粘合材料将商品型号6061 铝合金板与商品型号SUS304不锈钢板粘合在一起同时加压,其显著效果是基板 1和耐磨抑制层3金属加工过程均在其弹性范围内即可实现复合界面牢固结合。在300至400摄氏度条件下,复合板具有高的强度,使得复合板具有很高的深冲性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粘接处理方法,较爆炸、挤压、轧制、扩散焊接,铸轧复合法等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极易达到推广和应用。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对金属板进行表面预处理及复合粘接工艺步骤。其要点是:

a、选用一定尺寸的铝合金板和不锈钢板,进行物理化学表面处理:不锈钢板表面采用10%HCL溶液浸泡,在温度60至80摄氏度条件下脱脂净化处理。并用清水冲洗表面残余的NAOH溶液和生成物,在空气中晾干;铝合金采用10%NAOH 溶液浸泡,在清水中除去表面残余的NAOH溶液和生成物,在空气中晾干。

b、将预处理后的铝合金板均涂覆厚度0.05mm陶氏BETAFORCETM结构胶,覆盖不锈钢板,组合成曡板,并送入到轧机中进行粘合。

实施例一:实施不锈钢、铝合金二层复合,将厚度1.00mm汕尾铝合金板先经浓度10%,温度30摄氏度NAOH溶液处理,浸渍时间5分钟,除去铝合金板表面油污和金属氧化膜,取出后用45摄氏度温水冲洗,除去表面残余的NAOH溶液和生成物,在空气中晾干。将厚度为0.2mm的不锈钢板,先经浓度10%,温度 30摄氏度HCL溶液处理,浸渍时间5分钟,取出后用45摄氏度温水冲洗,除去表面残余的HCL溶液,在空气中晾干。在铝合金板表面涂覆陶氏BETAFORCETM 结构胶,覆盖不锈钢板,表面施加0.2MPA压力,使得铝合金板和不锈钢板牢固粘合。上述复合板总厚度为1.2mm。

性能评估:

将上述制得的便于加工的铝合金复合板作为实验材料,按照GB/TXXXX, GB5935-86进行试验。结果示于下表:

上表中:R0表示平行方向用力剥离,R90表示90度方向用力剥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