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5152发布日期:2019-01-02 22:0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



背景技术:

当前人们穿着的衣物所使用的布料不具有抗菌抑菌的作用,很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而引起各种疾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同时,传统的布料阻燃隔热性能也不如人意,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提供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的新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包括第一面料层1、抗菌层2、隔热层3和第二面料层4,其中:所述第一面料层1为混纺布,在该第一面料层1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抗菌层2,所述抗菌层2由纳米银纤维织成,在该抗菌层2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为陶瓷纤维布,在该隔热层3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第二面料层4,所述第二面料层4为丙纶面料。

进一步地,所述混纺布由经线和纬线织成,所述经线采用黄麻纤维,该经线的直径为38.16μm、经密度为44.6根/cm,所述纬线采用大豆纤维,该纬线的直径为15.38μm、纬密度为34.2根/cm。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面料层4上表面涂覆有纳米氧化锌涂层,该纳米氧化锌涂层的厚度为0.08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面料层1的厚度为1.3mm;所述抗菌层2的厚度为0.15mm;所述隔热层3的厚度为0.15mm;所述第二面料层4的厚度为0.6mm。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其抗菌层采用纳米银纤维织成,使布料具有良好的抗菌消毒功效,隔热层采用陶瓷纤维布,使布料具有很强的隔热抗燃能力,此外,布料还具有一定的透气、导湿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布料的综合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抗菌隔热布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面料层、2-抗菌层、3-隔热层、4-第二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抗菌隔热布料,其第一面料层1为混纺布,该混纺布通过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其中,经线采用黄麻纤维,优选地,经线的直径为38.16μm、经密度为44.6根/cm,纬线采用大豆纤维,优选地,纬线的直径为15.38μm、纬密度为34.2根/cm,优选地,第一面料层1的厚度为1.3mm。

在第一面料层1的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抗菌层2,该抗菌层2由纳米银纤维织成,优选地,抗菌层2的厚度为0.15mm。

在抗菌层2的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隔热层3,该隔热层3为陶瓷纤维布,优选地,隔热层3的厚度为0.15mm。

在隔热层3的上表面通过黏合剂连接有第二面料层4,该第二面料层4为丙纶面料,优选地,第二面料层4的厚度为0.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在第二面料层4的上表面涂覆有一纳米氧化锌涂层(图中未示出),该纳米氧化锌涂层占第二面料层4的上表面表面积的90%以上,且纳米氧化锌涂层的厚度为0.08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菌隔热布料,其第一面料层采用混纺布,具有舒适、耐用的性能,抗菌层由纳米银纤维织成,杀菌、抑菌效果好,隔热层采用陶瓷纤维布,具有很强的抗燃、隔热功能,第二面料层采用丙纶面料,具有很好的透气、导湿功能,且在第二面料层上表面涂覆有纳米氧化锌涂层,大大提升衣物的抗菌效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本技术领域对所描述实施例所做出的任何修改或补充、等同替换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