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1943发布日期:2019-04-16 22:42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防水片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水片材。



背景技术:

防水施工主要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水侵蚀和防渗漏的作用,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防水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面积墙面或者地面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铺设防水卷材或者喷涂防水涂料的方法,防水涂料经固化形成的防水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弹塑性、抗裂性、抗渗性及耐候性,能起到防水、防渗和保护作用。而当遇到阴角或者管道根部时,由于这些位置结构特殊而且会产生应力集中,难以正常施工,因此需要特殊处理。传统的阴角、管根防水施工需要提前用网格布做垫层配合普通水泥砂浆(快硬型堵漏砂浆)做倒角,之后喷涂防水涂料利用防水涂料固化后形成防水薄膜的特性完成防水层的铺设或者在已完成的倒角上铺设防水卷材。在阴角、管根等特殊节点会产生应力集中,因此该区域普遍会存在一定程度开裂问题。而且由于阴角及管根容易发生沉降导致基层产生裂纹(缝),只能依赖防水涂料或防水卷材自身延伸性能及拉伸强度来抵御,如此会大大增加阴角、管根等特殊部位漏水的风险。阴角及管根处采用这种防水施工,不仅增加人工成本、费时,而且防水效果得不到保障,耐用性差。

因此,需要研发一种适用于阴角、管根及其他复杂工况处防水施工的防水片材,省去做圆弧倒角的工序,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耐用性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片材,针对阴角及管根处的防水施工,摒弃传统防水涂料施工阴角及管根提前做圆弧倒角方式,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难度,提高防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片材,该防水片材包括:片材基层、内衬复合层、表面复合层,所述内衬复合层位于所述片材基层中,所述表面复合层位于所述片材基层一侧表面,所述内衬复合层和表面复合层的边缘伸出所述片材基层,伸出部分粘合成为双层复合层。

优选地,所述片材基层厚度为0.8-3.0mm。

优选地,所述表面复合层的厚度为0.5-2mm。

优选地,所述双层复合层延伸至片材基层外5-10cm。

优选地,所述双层复合层位于所述片材基层的相对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内衬复合层与所述表面复合层由聚酯纤维、聚酯丝布、玻化纤维和合成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合成橡胶为淀粉胶或环氧胶。

优选地,所述片材基层由合成橡胶或/和合成树脂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防水片材进行阴角、管根等处防水施工,可直接进行粘附,不需要做圆弧倒角,避免传统做倒角费时费力,避免传统刚性倒角易形变的缺陷,减少用工成本,降低施工周期,提高耐用性;在片材基层中加入内衬复合层,在保持基层片材尽量薄的情况下,提高其柔韧性、耐穿刺性能;设置表面复合层,增加防水涂料与片材基层的附着力,提高其粘接效果;内衬复合层和上表面复合层粘合成为一层的复合层增强了复合层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后期可以长久牢固的将片材和墙体粘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水片材的结构图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墙体;2、双层复合层;3、片材基层;4、内衬复合层;5、表面复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水片材,该防水片材包括:片材基层、内衬复合层、表面复合层,内衬复合层位于片材基层中,表面复合层位于片材基层一侧表面,内衬复合层和表面复合层的边缘伸出片材基层,伸出部分粘合成为双层复合层。

具体地,利用该防水片材进行阴角、管根等处防水施工,将表面复合层朝外,使片材基层直接贴附于墙面阴角或管根处,不需要做圆弧倒角;在片材基层中加入内衬复合层,在保持基层片材尽量薄的情况下,提高其柔韧性、耐穿刺性能;设置表面复合层,增加防水涂料与片材基层的附着力,提高其粘接效果;内衬复合层和上表面复合层粘合成为一层的复合层增强了复合层材料的强度,保证了后期可以长久牢固的将片材和墙体粘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片材基层厚度为0.8-3.0mm。

作为优选方案,表面复合层的厚度为0.5-2mm。

作为优选方案,双层复合层位于所述片材基层的相对的两端。

具体地,与传统合成高分子卷材不同的是,在片材基层上下边缘位置将内衬复合层和表面复合层不随片材基层切断,而是将两层复合层引申至片材基层5-10cm长(具体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且两层复合层由相应的胶黏材料进行粘合成为双层复合层。

作为优选方案,内衬复合层与所述表面复合层由聚酯纤维、聚酯丝布、玻化纤维和合成橡胶制成。其中,合成橡胶优选为淀粉胶或环氧胶。

作为优选方案,片材基层由合成橡胶或/和合成树脂制成。

具体地,片材基层以高分子树脂、合成橡胶材料、一种或多种基料(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烃,氯丁橡胶,天然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制成),片材基层需具有高强度和耐穿刺性能,弹性不要求太高(具有弹性回弹小的特点)。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防水片材包括:片材基层、内衬复合层、表面复合层,内衬复合层位于片材基层中,表面复合层位于片材基层一侧表面,厚度为 1mm,内衬复合层和表面复合层的两端边缘伸出片材基层8cm,伸出部分粘合成为双层复合层。

其中,内衬复合层与表面复合层由聚酯纤维、聚酯丝布、玻化纤维和合成橡胶制成,片材基层由合成橡胶制成,合成橡胶使用淀粉胶。

在进行室内墙体防水涂料施工时,第一步进行阴角基层、管根清理,确保无浮灰、异物、凸起(尖锐物);之后配置防水涂料,先进行立面施工,待施工到管根处时,将事先准备好的该防水片材,沿着中间位置折成90°的圆弧倒角片材,沿着阴角铺设(尽量切近墙根)完毕;最后用防水涂料将本片材上下8cm的双层复合层与墙面基层涂刷成一体。

而后可以先涂刷地面大面区域(留出通道),等复合基层与基层基本表干时(大面涂刷完即可开始),再进行片材倒角、管根阴角及其与基层连接处的涂刷。二遍施工时,不用先对复合层与倒角涂刷,按正常顺序施工即可。只不过需要观察其连接处成膜情况,确保涂刷完全无漏刷无缝隙。

除了使用防水涂料对复合层和基层进行粘接外,也可使用各类基层界面处理剂、胶黏剂等。使用防水灰浆时,如防水灰浆粘性较低,可少加粉料或使用纯液料对其处理。

对于管根部位,为了保证防水效果,除了严格按照管径尺寸对其裁剪外,对于高分子片材两端结合位置,使用高分子专用胶粘剂对其处理。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