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2544发布日期:2019-05-11 00:4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保温板
技术领域
,较为具体的涉及到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JSJ289-2012)在诸多可以用作防火隔离带的A级材料中,推荐选用岩棉防火隔离带,针对岩棉易掉丝损害工人健康的问题,《规程》规定岩棉带应该进行表面处理,可以采用界面剂或界面砂浆进行涂覆处理,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聚合物砂浆进行包覆处理。这种双面涂覆聚合物砂浆并复合网格布的岩棉复合板,除选用为防火隔离带外,也大面积应用于外墙外保温。目前,对岩棉带进行上网刮浆的过程基本是这样的,首先,对岩棉带的上表面铺玻璃纤维网格布,然后再通过存放砂浆的料箱将砂浆转移到玻璃纤维网格布表面,然后在通过刮浆机进行刮平,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点是,存放砂浆的料箱是将砂浆转移到岩棉复合板流水线上的玻璃纤维网格布的某一个点上的,比如中心点,然后再通过刮浆器将砂浆刮开,平铺在岩棉带上方的玻璃纤维网格布表面,这样就会导致砂浆在岩棉带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岩棉复合板表面有些地方根本没有砂浆,这就造成了安全隐患。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其通过将料箱中的砂浆转移到瀑布型布料器中,使得砂浆在瀑布型布料器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淌,同时均匀向两边分散开来,使得砂浆在抵达瀑布型布料器的底部时正好与岩棉带的宽度相同或者略小于岩棉带的宽度,同时在瀑布型布料器的底部设有一个挡板,并用气缸控制挡板的开度大小,从而控制砂浆从瀑布型布料器中转移到岩棉复合板表面的流量,保证了砂浆转移到岩棉复合板表面的均匀性,避免了安全隐患。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其包括:料箱1、进料管道2、瀑布型布料器3、气缸4、上部支架5、底部固定支架6、输送线7,料箱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与进料管道2相连,料箱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2,瀑布型布料器3通过上部支架5和底部固定支架6进行固定,输送线7用于传送加工中的岩棉复合板,且输送线7位于瀑布型布料器3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出料口12的下方正对着瀑布型布料器3的上部窄口阶段31,瀑布型布料器3包括上部窄口阶段31,从上部窄口阶段31往下延生的中部扩口阶段32,以及从中部扩口阶段32往下延生的下部平流阶段33,其中上部窄口阶段31、中部扩口阶段32和下部平流阶段33的两侧均设有防溢板,下部平流阶段33的一侧防溢板上设有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与挡板34相连,挡板34设置于下部平流阶段33的底部。进一步的,进料管道2上设有第二开关21,用于控制砂浆进入到料箱1中的流量。进一步的,料箱1的出料口12上设有第一开关13,用于控制砂浆进入到瀑布型布料器3中的流量。进一步的,料箱1的出料口12距离输送线7的高度为50cm-100cm。进一步的,瀑布型布料器3的形状根据料箱1的出料口12距离输送线7的高度来确定,其中上部窄口阶段31的宽度A为10cm-40cm,下部平流阶段的宽度B为120cm-140cm。进一步的,上部窄口阶段31的底部侧边延长线与中部扩口阶段32的底部侧边延长线的夹角a为10°-60°。进一步的,瀑布型布料器3的上部设有上盖,用于将整个瀑布型布料器进行盖合。进一步的,通过调节气缸4的活塞杆41向前推出的距离,从而控制挡板34与下部平流阶段33的端口之间的缝隙,从而控制砂浆从瀑布型布料器3中转移到岩棉带表面的流量;控制挡板34与下部平流阶段33的端口之间的缝隙为1mm-40mm。进一步的,砂浆从瀑布型布料器3转移到岩棉复合板表面的流速为10kg/min-15kg/min。进一步的,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的最上端通过固定支架51固定在上部支架5上,底部固定支架6支撑在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中下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砂浆通过进料管道2进入到料箱1中,然后通过料箱1的出料口12将砂浆转移到瀑布型布料器3中,由于重力作用以及表面张力作用,砂浆会沿着瀑布型布料器3的形状往下延伸,当延伸到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时,被挡板34挡住,挡板34与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之间的缝隙通过气缸4的活塞杆41进行控制,这样使得砂浆从缝隙中下坠的流量可控,且较为均匀。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瀑布型布料器的俯视图。图3为瀑布型布料器的立体图。编号对应的具体结构如下:料箱1进料口11出料口12第一开关13进料管道2第二开关21瀑布型布料器3上部窄口阶段31中部扩口阶段32下部平流阶段33挡板34气缸4活塞杆41上部支架5固定支架51底部固定支架6输送线7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案例1: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瀑布型布料器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为瀑布型布料器的立体图。一种岩棉板生产过程中的均匀上浆装置,其包括:料箱1、进料管道2、瀑布型布料器3、气缸4、上部支架5、底部固定支架6、输送线7,料箱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与进料管道2相连,料箱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2,瀑布型布料器3通过上部支架5和底部固定支架6进行固定,输送线7用于传送加工中的岩棉复合板,且输送线7位于瀑布型布料器3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出料口12的下方正对着瀑布型布料器3的上部窄口阶段31,瀑布型布料器3包括上部窄口阶段31,从上部窄口阶段31往下延伸的中部扩口阶段32,以及从中部扩口阶段32往下延伸的下部平流阶段33,其中上部窄口阶段31、中部扩口阶段32和下部平流阶段33的两侧均设有防溢板,下部平流阶段33的一侧防溢板上设有气缸4,气缸4的活塞杆与挡板34相连,挡板34设置于下部平流阶段33的底部。其中,进料管道2上设有第二开关21,用于控制砂浆进入到料箱1中的流量;料箱1的出料口12上设有第一开关13,用于控制砂浆进入到瀑布型布料器3中的流量;料箱1的出料口12距离输送线7的高度为90cm。瀑布型布料器3的上部窄口阶段31的宽度A为30cm,下部平流阶段的宽度B为122cm,上部窄口阶段31的底部侧边延长线与中部扩口阶段32的底部侧边延长线的夹角a为45°。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的最上端通过固定支架51固定在上部支架5上,底部固定支架6支撑在瀑布型布料器3的底部中下部。通过调节气缸4的活塞杆41向前推出的距离,从而控制挡板34与下部平流阶段33的端口之间的缝隙,从而控制砂浆从瀑布型布料器3中转移到岩棉带表面的流量,且砂浆从瀑布型布料器3转移到岩棉带表面的流速为12kg/min。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