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456发布日期:2019-09-20 21:28阅读:1037来源:国知局
核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废水处理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核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合计数的广泛应用,产生了放射性废水的水上储存运输等实际需求,需要在危险品运输船上配备专门的核废水储存容器。同时因放射性废水含有毒性、污染性、发热性和放射性,其储存容器需要特殊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运输船上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储存的运输核废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核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船舶的舱室,所述舱室内设置有与舱室形状相适应的储罐,储罐包括三层结构,所述内外两层为不锈钢板,中间层为铅板,所述储罐内设置有中央面板将储罐分割成两个罐体,两个罐体之间设置有转移泵。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罐体均单独连接有注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罐体内均设置有两套液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的每套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高位传感器和低位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储罐内层通过不锈钢板焊接而成,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依次包裹内层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外层不锈钢板上设置有若干条防碰撞钢条。

进一步的所述内层不锈钢板的拐角处设置有肘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需改变原有的船舶建造和修理工艺,为保证安全,核废水储罐与船体的舱室设计成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二者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储罐的不锈钢板能够防止海上作业环境差而造成腐蚀或损坏,铅板有效的阻止核辐射,两个罐体在使用时可同时,也可分别单独,单独使用时首先在核废水量较少时能够避免在较大的空间造成晃动较大,在一个罐体装满时可再装入另一罐体内;且可在罐体内相关传感器或部件有损时转移至另一罐体内,保证工作人员时刻知晓罐体内核废水情况,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废水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储罐的剖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核废水存储路线图。

附图标记:1、舱室;2、储罐;21、防碰撞钢条;3、中央面板;4、肘板;5、内层;6、中间层;7、外层;8、注水泵;9、转移泵;10、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核废水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核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船舶的舱室1,所述舱室1内设置有与舱室1形状相适应的储罐2,储罐2包括三层结构,所述内外两层为不锈钢板,中间层6为铅板,所述储罐2内设置有中央面板3将储罐2分割成两个罐体10,两个罐体10之间设置有转移泵9。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每个罐体10均单独连接有注水泵8,所述每个罐体10内均设置有两套液位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每套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高位传感器和低位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罐体10设置成两个,相关的部件也设置双倍,即做冗余设计,以便其中部分发生故障时,另一套能够起作用,保证安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罐体10分别为A罐和B罐,其中A罐的注水泵8发生故障,那么可利用B罐的注水泵8向B罐内注水,进而通过转移泵9将B罐内的核废水再转移至A罐内,两套也为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也可使工作人员能够随时知晓每个罐体10内的真实情况。

其中转移泵9和注水泵8均由管路与罐体10连接,罐体10的不锈钢板采用304不锈钢,管路采用316不锈钢,所有泵和阀门也采用不锈钢。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储罐2内层5通过不锈钢板焊接而成,所述中间层6和外层7依次包裹内层5并通过螺栓固定,中间层6和外层7根据内层5的形状进行折边,以包裹内层5,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形成泄露缝隙。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外层7不锈钢板上设置有若干条防碰撞钢条21,每个面上均设置有若干条,增强强度,特别是在安装和拆卸时,在海上作业环境较为复杂,防止损坏。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内层5不锈钢板的拐角处设置有肘板4,增强储罐2的自身强度,特别是避免拐角处发生形变损伤。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