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复合陶瓷板、复合玻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7405发布日期:2019-09-20 21:2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复合陶瓷板、复合玻璃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



背景技术:

市面上的复合板一般分为:金属复合板,木材复合板,彩钢复合板,岩棉复合板等等。复合木板一般是将两张薄表板胶合到较厚的芯层上制成的层压结构板。表板间隔开,既保证了较大的刚度,又不需要多增加材料的用量。复合板的芯层可采用小木块拼板、碎料板、单板蜂窝结构或其他轻质木材。

而现今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这一领域仍然属于市场空白,因此若能在不降低复合木板刚度的前提下设计出一款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必将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今市场上缺乏一款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所述透光板为木片,并且该透光板通过透明双面胶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粘接。

进一步的,所述木片厚度为0.1mm~2mm。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一侧铣有一容置槽,所述发光灯组嵌设于该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的一侧包覆有亮银龙,并且所述发光灯组夹设于所述亮银龙与导光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灯组为LED灯条,并且该LED灯条与一外置的12V或24V的充电锂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粘接有反光膜或者厚度0.1mm~2mm的木片。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木板上装设有所述发光灯组的一侧包覆有外层亮银龙。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木板呈平面状或弯曲状。

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陶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所述透光板为陶瓷片,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粘设有一水分子激活保护膜,并且该水分子激活保护膜上表面通过胶粘剂与所述透光板粘接。

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玻璃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和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上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所述透光板为玻璃片,所述导光板的上表面粘设有一水分子激活保护膜,并且该水分子激活保护膜上表面通过胶粘剂与所述透光板粘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透光板为木片,并使木片通过透明双面胶与导光板上表面粘接,使得装设在导光板侧边上的发光灯组启动后,该发光灯组发出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内部,再射向木片,使木片上的纹路在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显现出来,提高了复合木板整体的美观性。

2、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反光膜的目的在于提高粘接在导光板上表面的木片的光线效果。

3、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复合木板上装设有发光灯组的一侧包覆外层亮银龙的目的在于降低复合木板的亮边效果,提高了发光灯组照射到透光板上的光线的均匀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一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截面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采用第二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截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二中采用第一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三中采用第一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木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1和导光板2,导光板2的一侧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3,透光板1为木片,并且该透光板1通过透明双面胶与导光板2上表面粘接。通过设置透光板1为木片,并使木片通过透明双面胶与导光板上表面粘接,使得装设在导光板2侧边上的发光灯组3启动后,该发光灯组3发出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板2内部,再射向木片,使木片上的纹路在光线的作用下能够显现出来,提高了复合木板整体的美观性。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中,木片厚度为0.1mm~2mm。使用时,先通过过塑机在导光板2上表面贴设一层双面胶,再将透光板1粘接到导光板2上表面。

发光灯组的安装方式有两种。

参照图1、图2。第一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导光板2上表面的一侧铣有一容置槽21,发光灯组3嵌设于该容置槽21内。发光灯组3为LED灯条,并且该LED灯条与一外置的12V或24V的充电锂电池32电连接。LED灯条上装设的LED灯31可以为可调整色彩的RGB彩色贴片式LED,也可以为单一色彩的贴片式LED,并且该LED灯31统一朝向与该导光板2上铣有容置槽21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参照图3、图4。第二种发光灯组安装方式:导光板2的一侧包覆有亮银龙22,并且发光灯组3夹设于亮银龙22与导光板2之间。发光灯组3为LED灯条31,并且该LED灯条31与一外置的12V或24V的充电锂电池32电连接。LED灯条31上装设的LED灯31可以为可调整色彩的RGB彩色贴片式LED,也可以为单一色彩的贴片式LED,并且该LED灯31统一朝向与该导光板2上包覆有亮银龙22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

此外,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导光板2下表面可以粘接有反光膜4,或者厚度0.1mm~2mm的木片4。具体使用时,如果是粘接反光膜4,其粘接方法可以为将反光膜通过单组份胶水粘接在导光板2下表面。单组份的胶水单一成份的,在使用过程中不用跟其它的东西配用就可以起到固化作用的胶水,如单组分聚氨酯胶粘剂。设置反光膜的目的在于提高粘接在导光板上表面的木片的光线效果。如果是粘接厚度0.1mm~2mm的木片4,其粘接方法也为先通过过塑机在导光板2下表面贴设一层双面胶,再将木片4粘接到导光板2下表面。使得本复合木板两面都具有发光效果。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复合木板上装设有发光灯组3的一侧包覆有外层亮银龙5。具体的,将该外层亮银龙5从透光板1上表面开始,沿着导光板2侧面向下延伸,再贴附在该反光膜4或木片4下表面。在复合木板上装设有发光灯组的一侧包覆外层亮银龙的目的在于降低复合木板的亮边效果,提高了发光灯组照射到透光板上的光线的均匀度。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导光板2为1.8m x3.0m的特种玻纤导光板。所采用的特种玻纤导光板的尺寸大于市场通用的1.2m x2.4m, 可以方便后期的用户根据需要进行加工切割。另外,本复合木板呈平面状或弯曲状。若要使复合木板呈弯曲状,可通过热塑机将透光板2与导光板1一起弯折。本复合木板的应用场合可以为:将本复合木板制作成墙壁、木地板或者柜子等家具。此外,采用的木片可以通过激光切割在其上雕刻出拼花。

实施例二

参照图5。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陶瓷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1和导光板2,导光板2的侧边上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可在导光板2的各个侧边上均装设有发光灯组3,透光板1为陶瓷片,导光板2的上表面粘设有一水分子激活保护膜6,并且该水分子激活保护膜6上表面通过胶粘剂与透光板1粘接。

水分子激活保护膜包括PET膜以及水分子激活胶,PET膜一面通过水分子激活胶与导光板2粘接、另一面通过高透光环氧树脂胶水等胶粘剂与透光板1粘接。水分子激活胶又名聚氨酯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在粘接时不立即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还需进行固化。所谓固化就是指液态胶粘剂变成固体的过程,固化过程也包括后熟化,即初步固化后的胶粘剂中的可反应基团进一步反应或产生结晶,获得最终固化强度。对于聚氨酯胶粘剂来说,固化过程是使胶中NCO基团反应完全,或使溶剂挥发完全、聚氨酯分子链结晶,使胶粘剂与基材产生足够高的粘接力的过程。使用时,将PET膜与导光板粘接的一面涂设固态水分子激活胶,之后通过水分将固态水分子激活胶激活,再将其覆盖到导光板上,待水分子激活胶上的水分蒸发掉,便可形成足够高的粘接力,使PET膜粘附在导光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胶粘剂在粘接时会进入导光板中的导光点而内影响发光效果的问题。而环氧树脂胶水毒性低,挥发性小,配用比例宽,操作简便,可常温固化,粘接力强,透光性高,韧性好,明显地优越于一般的单体胺类固化剂。

实施例三

参照图6。一种能够自发光的复合玻璃板,包括层叠设置的透光板1和导光板2,导光板2的侧边上装设有能将光线射入导光板内的发光灯组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可在导光板2的各个侧边上均装设有发光灯组3,透光板1为玻璃片,导光板2的上表面粘设有一水分子激活保护膜6,并且该水分子激活保护膜6上表面通过胶粘剂与透光板1粘接。

水分子激活保护膜包括PET膜以及水分子激活胶,PET膜一面通过水分子激活胶与导光板2粘接、另一面通过高透光环氧树脂胶水等胶粘剂与透光板1粘接。水分子激活胶又名聚氨酯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在粘接时不立即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还需进行固化。所谓固化就是指液态胶粘剂变成固体的过程,固化过程也包括后熟化,即初步固化后的胶粘剂中的可反应基团进一步反应或产生结晶,获得最终固化强度。对于聚氨酯胶粘剂来说,固化过程是使胶中NCO基团反应完全,或使溶剂挥发完全、聚氨酯分子链结晶,使胶粘剂与基材产生足够高的粘接力的过程。使用时,将PET膜与导光板粘接的一面涂设固态水分子激活胶,之后通过水分将固态水分子激活胶激活,再将其覆盖到导光板上,待水分子激活胶上的水分蒸发掉,便可形成足够高的粘接力,使PET膜粘附在导光板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胶粘剂在粘接时会进入导光板中的导光点而内影响发光效果的问题。而环氧树脂胶水毒性低,挥发性小,配用比例宽,操作简便,可常温固化,粘接力强,透光性高,韧性好,明显地优越于一般的单体胺类固化剂。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