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14027发布日期:2021-01-05 17: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产品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产品包装大多使用塑料袋进行包装,而塑料袋是通过复合膜加工而成,复合膜是将多层材料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的膜结构,通过复合来达到相应的使用特性。现有的复合膜在防止食物变质能力方面有限,并不能良好地抑制包装袋内的细菌滋生,还需在食品中添加防腐剂,影响食用。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复合膜防止食品变质的能力有限,包装后食品容易变质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其能够解决现有的复合膜防止食品变质的能力有限,包装后食品容易变质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包括有内层膜、用于印刷的外层膜和位于所述内层膜和所述外层膜之间用于阻隔氧气和水蒸气的中间膜,所述内层膜包括有聚丙烯薄膜和嵌在所述聚丙烯薄膜内的抗菌剂。

优选地,所述外层膜和所述中间膜之间设置有油墨层。

优选地,所述外层膜和所述中间膜、所述中间膜和所述内层膜均通过胶黏剂复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包括有均匀分布在所述聚丙烯薄膜的表面的抗菌母粒。

优选地,所述抗菌母粒其中一部分嵌在所述聚丙烯薄膜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聚丙烯薄膜外。

优选地,所述内层膜的厚度设置为20-130um。

优选地,所述外层膜设置为聚酯薄膜或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聚酰胺薄膜。

优选地,所述外层膜的厚度设置为10-50um。

优选地,所述中间膜设置为铝箔或镀铝薄膜或evoh薄膜或氧化硅薄膜。

优选地,所述中间膜的厚度设置为7-40um。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内层膜包括有聚丙烯薄膜和抗菌剂,其中,聚丙烯薄膜为内层膜的主体成分,在加工时起到相应的热封作用,抗菌剂嵌在聚丙烯薄膜的内部,以使得内层膜具有抑制细菌或杀死细菌的作用。具体地,抗菌剂是在流延聚丙烯薄膜吹塑过程中添加进去的,通过充分搅拌混合,使抗菌剂均匀分布在聚丙烯薄膜内,以达到聚丙烯薄膜的内部具有相应抗菌效果。如此设置,本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且,本复合膜具有较强挺度、水蒸气阻隔性和氧气阻隔性,能够减缓内容物的腐败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本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的剖面图;

图2是根据一些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内层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层膜;2、中间膜;3、内层膜;4、胶黏剂;5、聚丙烯薄膜;6、抗菌母粒。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或方法的例子。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2,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抗菌效果的聚丙烯复合膜包括有内层膜3、中间膜2和外层膜1,内层膜3位于本复合膜的内侧,即当制成包装袋后内层膜3处于包装袋的内部,用于提升产品的抗菌性能;中间膜2位于内层膜3和外层膜1之间,主要用于提升本复合膜的挺度、水蒸气阻隔性和氧气阻隔性,能够减缓内容物的腐败速度;外层膜1用于印刷,以使得在本复合膜的表面形成印刷文字或图案,并标示产品信息,同时通过外层膜1的设置可以提升本复合膜的耐磨性。

内层膜3包括有聚丙烯薄膜5和抗菌剂,其中,聚丙烯薄膜5为内层膜3的主体成分,在加工时起到相应的热封作用,抗菌剂嵌在聚丙烯薄膜5的内部,以使得内层膜3具有抑制细菌或杀死细菌的作用。具体地,抗菌剂是在流延聚丙烯薄膜5吹塑过程中添加进去的,通过充分搅拌混合,使抗菌剂均匀分布在聚丙烯薄膜5内,以达到聚丙烯薄膜5的内部具有相应抗菌效果。这里,抗菌剂有无机和有机两种类型,其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在塑料表面的生长或杀死它们。

需要说明的是,添加抗菌剂对聚丙烯薄膜5的雾度影响很小,且可以有效地抑制霉菌和藻类的生长。

如此设置,本复合膜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可有效防止食品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而且,本复合膜具有较强挺度、水蒸气阻隔性和氧气阻隔性,能够减缓内容物的腐败速度。

本实施例中,外层膜1和中间膜2之间设置有油墨层,具体地,该油墨层附着在外层膜1的表面形成一定的形状后,再一并复合在中间膜2上,通过油墨赋予本复合膜色彩,具有较好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其中,外层膜1和中间膜2、中间膜2和内层膜3均通过胶黏剂4复合在一起,这里,在外层膜1和中间膜2之间、中间膜2和内层膜3之间均设置有一层胶黏剂4,通过胶黏剂4将相邻的两层粘连在一起、并达到一定的复合强度。这样,便于加工,并能够提升复合的稳定性。

一些优选方案中,抗菌剂包括有抗菌母粒6,该抗菌母粒6设置有多个、并均匀地分布在聚丙烯薄膜5的表面,这里,抗菌母粒6分布在聚丙烯薄膜5上远离中间膜2的一侧,进一步提升抗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聚丙烯薄膜5中添加不同的抗菌母粒6,通过研究食物变质的主要因素,可针对某一菌种选择具有针对此菌种的抗菌母粒6,以达到定位灭菌效果。

其中,抗菌母粒6其中一部分嵌在聚丙烯薄膜5内、另一部分位于聚丙烯薄膜5外,具体地,该抗菌母粒6具有球部和杆部,杆部沿球部的径向延伸设置,杆部嵌在聚丙烯薄膜5的内部,球部位于聚丙烯薄膜5外,由于球部的表面积较大,可以与聚丙烯薄膜5表面的细菌接触,进而加强抑菌效果。

具体地,内层膜3的厚度设置为20-130um,在加工时便于抗菌剂附着嵌入。

一些实施例中,外层膜1设置为聚酯薄膜或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聚酰胺薄膜,具有较好的印刷适性和相应的耐高温性能,同时可以提升耐磨特性。

具体地,外层膜1的厚度设置为10-50um。

中间膜2设置为铝箔或镀铝薄膜或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thylenevinylalcoholcopolymer)薄膜或氧化硅薄膜,进一步提高本复合膜各方面物理性能,比如,氧气阻隔性、水蒸气透过率、遮光性。

具体地,中间膜2的厚度设置为7-40um。

需要说明的是,本复合膜不仅可以具有抗菌效果,还可通过复合其他材料以达到不同的应用特性,比如,具有高阻隔性能的抗菌复合膜、具有抗穿刺性能的抗菌复合膜等。

下面结合上述实施例对本复合膜生产的关键步骤进行说明。

印刷:印刷前用,使用材料对应达因水检测原材料表面张力,测试原材料是否满足印刷要求,然后安装印刷版辊,根据客户定制要求,将不同颜色油墨调整到印刷适合的油墨粘度,还原与复制客户要求的印刷产品,印刷过程中,油墨的粘度变化、不同批次之间颜色的调配,很容易产生颜色色差。车间连续生产时,由车间qa进行贴样检查,平行贴样,用于生产过程中颜色的比对与控制。待整批次产品生产完成后将贴样卡作为批生产记录存档。

复合:将已涂胶双向拉伸聚酯基材与铝箔进行复合。控制复合速度90±10m/min,复合压力0.4-0.7mpa。复合速度过快,容易导致生产过程中溶剂不能及时挥发,不易发现外观瑕疵等,而复合压力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产品最终的热封效果以及抗菌效果。生产过程中,车间生产人员对复合机器进行速度和压力设置,超出设定范围则报警,机长协同设备部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并做偏差记录。第一次复合完成后,还需要将第一次复合的半成品与流延聚丙烯薄膜再次复合,控制复合速度130±10m/min,复合压力0.4-0.7mpa,控制流延聚丙烯薄膜放卷张力0.2±0.1kg。生产过程中,车间生产人员对复合机器进行速度和压力设置,超出设定范围则报警,机长协同设备部人员进行故障排查并做偏差记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