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6057发布日期:2021-03-19 10:5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军事模拟训练和娱乐仿真等领域,投影式模拟射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机生成模拟射击场景并通过显示设备(如大屏幕或者通过投影仪投影在银幕上)显示,该场景中包含按照预先设定的规则依次出现的模拟射击目标。

目前,现有技术的影像对抗训练系统只能用激光进行模拟训练,不能同时使用实弹进行训练;并且只能展示射击结果,没有针对训练人员射击过程的分析评估,包括训练人员的据枪、瞄准、跟踪以及击发等关键点的分析;同时由于投影机、激光定位摄像机、热成像仪等安装位置会因外界因素的发生产生对投影屏幕位置的相对改变,这就会造成原先标识点定位的偏差,而人工再次进行全屏幕区域的校准,会造成使用方操作人员无法、不愿或很少进行定位的及时校准,这就易造成激光和实弹在实际射击训练时的较大定位误差;如此一来,射击训练的效果会大大收到影响,且射击训练的真实感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子弹的可重复利用的投影幕布、投影装置、用于处理射击信息的计算机,它还包括设置在投影幕布周围的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的激光定位装置;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激光探测摄像机、实弹探测热成像仪;投影仪设置在投影幕布的前方;投影仪、实弹探测热成像仪分别与计算机电性连接;激光探测摄像机通过视频图像采集卡与计算机电性连接;计算机与激光定位装置电连接;

激光定位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与激光发射器对应的用于接收激光信号的信号接收器;激光发射器为多个,多个激光发射器均设置在投影幕布的外围;投影幕布的覆盖区域至少覆盖来自两个不同激光发射器的激光信号;

激光探测摄像机、实弹探测热成像仪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承载台上;承载台固定设置于支撑底座上;承载台与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激光探测摄像机、实弹探测热成像仪同时观察到投影区域全部画面的万向调节器。

进一步地,激光发射器分别设置于投影幕布两相邻面的夹角处;信号接收器对应设置于远离激光发射器的投影幕布相邻面上。

进一步地,投影幕布包括对抗摄像机;对抗摄像机设置于投影幕布的上方;对抗摄像机与计算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投影装置的数量与投影幕布的数量相同;投影幕布为一个或两个;投影幕布贴合于墙面悬挂。

进一步地,投影幕布为橡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用激光同时进行模拟训练和实弹训练,而且瞄准分析系统使训练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射击情况,同时无须使用方操作人员人工进行激光和实弹在屏幕上进行人工校准,从而提高了射击训练的效果以及真实感,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投影幕布;2、投影仪;3、激光探测摄像机;4、实弹探测热成像仪;5、计算机;6、激光发射器;7、信号接收器;8、承载台;9、万向调节器;10、支撑底座;11、对抗摄像机;12、视频图像采集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子弹的可重复利用的投影幕布1、投影装置、用于处理射击信息的计算机5,它还包括设置在投影幕布1周围的用于发射激光信号的激光定位装置;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2、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投影仪2设置在投影幕布1的前方;投影仪2、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分别与计算机5电性连接;激光探测摄像机3通过视频图像采集卡12与计算机5电性连接;计算机5与激光定位装置电连接;

投影装置的数量与投影幕布1的数量相同;投影幕布1为一个或两个;投影幕布1贴合于墙面悬挂。如果只需要进行人-机对抗训练,投影幕布1的数量为一个,如果同时需要进行人-机对抗训练和人-人对抗训练,投影幕布1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投影幕布1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的利用率高、重复射击性能好,成本低,可以多次承受实弹的射击,当投影幕布1上的弹孔较多时,可以及时更换。

当投影幕布1的数量为两个时,还包括用于将双方训练人员分隔开的电动升降隔断,电动升降隔断竖直放置于两个投影幕布1前方的中间,且电动升降隔断垂直于两个投影幕布1。电动升降隔断的存在可以使双方的训练人员互不影响,发挥出各自的最佳水平。投影幕布1包括对抗摄像机11;对抗摄像机11设置于投影幕布1的上方;对抗摄像机11与计算机5电性连接。对抗摄像机11专用于人-人对抗训练中,可以在训练时把双方训练人员的影像投影到对方所在的投影幕布1上。

计算机5中具有用于分析训练人员的射击水平的瞄准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瞄准分析系统可以系统地采集训练人员据枪、瞄准、跟踪、击发等关键点的激光点数据,并进行分析,找出射击动作的规律,为训练人员提供可参考的图表信息,为其提高射击水平提供依据。计算机5中还具有用以储存训练人员的训练成绩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可以将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可以对训练成绩进行后续的查询、统计、打印和分析,使训练人员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况。

投影仪2用于将计算机5中的靶标或视频投影在投影幕布1上;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用于采集实弹坐标、激光探测摄像机3用于采集模拟弹坐标。在实际应用中,当使用实弹射击时,子弹穿过投影幕布1,与投影幕布1产生摩擦,进而产生热点,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将捕捉到的热点传给计算机5,计算机5对实弹射击点进行定位。当使用模拟弹进行射击,即使用激光模拟枪进行射击时,激光探测摄像机3捕捉激光模拟枪发射在投影幕布1上面的激光光斑,并将捕捉信息传给视频图像采集卡12,视频图像采集卡12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将信息处理以后发送给计算机5,计算机5再对模拟弹射击点进行定位。无论使用实弹射击还是模拟弹射击,计算机5都可以对射击点精确定位,可以满足不同射击方式的需求。优选地,激光探测摄像机3中可以通过安装滤光片对模拟弹的射击点进行精确捕捉。

激光定位装置包括激光发射器6、与激光发射器6对应的用于接收激光信号的信号接收器7;激光发射器6为多个,多个激光发射器均设置在投影幕布1的外围;投影幕布1的覆盖区域至少覆盖来自两个不同激光发射器6的激光信号;使用时,当子弹穿过激光信号时,切断的信号反馈到计算机5中,从而得出坐标,覆盖至少两个激光信号能有效确定子弹经过的坐标,为使用者提供信息,进而作为成绩的判断标准。此外,激光信号更加灵敏抗干扰能力更强,也能适应不同弹速,使用性更加广泛,提高了使用效率。

激光发射器6分别设置于投影幕布1两相邻面的夹角处;信号接收器7对应设置于远离激光发射器6的投影幕布1相邻面上。激光发射器6射出的激光形成的面的夹角呈90度,使设置在远离激光发射器6的相邻面的信号接收器7完整地接受来自激光发射器6的信号,进而对子弹进行检测。

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承载台8上;承载台8固定设置于支撑底座10上;承载台8与支撑底座1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同时观察到投影区域全部画面的万向调节器9。多个激光模拟枪发射出的激光可被激光探测摄像机3识别;激光模拟枪可以通过安装内插式激光管来发射激光。

通过将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稳固在同一承载台8上,分别采集定位标识点并经由计算机5计算出对应坐标数据,完成校正。当实现了投影技术射击的激光训练完全的定位自动校正和实弹热成像定位在完成一次人工校准后,以后参照同一承载台8上的激光偏移量来实现自动校正。对使用的用户而言,做到了校正无需人工操作,具有更高的实际使用效率。

因发生季节温度变化、地面沉降变化、安装架变形变化、人为碰触变化等情况时,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会发生位置偏移,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对投影幕布1上投影出的定位标识点采集,得到的坐标数据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此时需要对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进行重新定位校正。由于激光探测摄像机3、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在同一承载台8,分别用于采集定位标识点,所以,其中一个设备的位置、角度的变化也意味着另一设备的相同变化,便于进行校正,所以几乎同时发生位置的偏移变化。因此,当需要进行实弹的定位校正,计算机5会先自动进行激光探测摄像机3的校正,校正完成后计算机程序会通过对本次与上次激光校正时坐标数据各数值的坐标差分析,计算激光探测摄像机3所发生的位置偏移量,再利用这一位置偏移量对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采集的坐标数据进行修正,从而使得修正后的坐标数据通过投影仪2投影出的校正标识点与原定位标识点重合。由此可知,射击定位校正只在首次需要进行人工标识以便实弹探测热成像仪4采集到定位标识点,而在之后需要进行校正时,只需根据激光探测摄像机3的校正来修正定位,从而达到全自动校正射击定位坐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激光探测摄像机、实弹探测热成像仪稳固在同一承载台上,分别采集定位标识点并经由计算机计算出对应坐标数据,投影出校正标识点分别与定位标识点重合,完成校正。当实现了完全的定位自动校正和实弹热成像定位在完成一次人工校准后,以后参照同一承载台上的激光偏移量来实现自动校正。对使用的用户而言,做到了校正无需人工操作,具有更高的实际使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训练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对训练成绩进行管理以及分析,功能十分多样,不仅可以快速提高训练人员的射击技能,而且可以培养训练人员的射击兴趣。此外,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广泛适用于各投影技术的射击定位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