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2768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纹、图形等直接在板材上呈现。此外,还可以在板材外设置一层装饰材料,以实现装饰的效果。具体地,板材还包括装饰层120,该装饰层120设置于所述面板110的表面,面板110与装饰层120压合为一体,参阅图2、图3。在制作板材时,将装饰层120放置于板材的表面,固化时直接将其压制使热固性树脂将装饰层120包裹,从而压制为一体。此外,还可以使用粘合剂将装饰层120与板材粘合起来,并且通过压制使两者结合更加牢,其中,粘合剂可采用天然高分子、合成树脂及合成橡胶灯材料。优选地,装饰层120由装饰纸浸渍于三聚氰胺中制作而成三聚氰胺可以起到使装饰纸防水、与板材之间结合更牢固的作用。
[0039]优选地,板材还包括:双头螺杆130和两层面板110,两层面板110通过双头螺杆130连接。板材可以由多层叠加而成,每一层的材质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但至少有一层是由纸质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作的面板。此外,当采用多层结构时且具有一个以上的面板时,面板可以与其他层的以连续的方式排列,例如当有四层时,以第一层、第二层、面板、面板形式排列,其中第一层、第二层与面板的材质不同;或者可以采用间隔的方式排列,即以第一层、面板、第二层、面板的形式排列。参阅图6、图7,其中,一个面板110设置有左旋螺孔201,左旋螺孔201设置有左旋内螺纹,另一个面板110设置有右旋螺孔,右旋螺孔设置有右旋内螺纹。双头螺杆1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左旋内螺纹匹配的左旋外螺纹、与右旋内螺纹匹配的右旋外螺纹。板材制作为双层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强度,可以抵抗外界更大的压力。
[0040]通过使用双头螺杆130连接两个面板110,板材具有双层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两层面板110之间的距离,双头螺杆130的长度也可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选用不同长度双头螺杆130。参阅图4,当使两层面板110远离一定的距离时,使用长度相对较长的双头螺杆130,两层面板110之间形成一定空间,该空间可以用以存储物品,还可以根据需要在该空间内设置不同的结构,例如储物柜、装饰物、宣传版画等等,从而使得板材的功能更佳。参阅图5,当两层面板110贴合为在一定时,使用长度较短的双头螺杆130,此时两层面板110组合为一个加厚的板材,其强度更高。优选地,当两层面板110贴合在为一体时,可以在每个面板110的一面均设置有斜纹401,两个面板110贴合时,两层面板110的斜纹401贴合。斜纹401可以提高两层面板110之间的摩擦力,在外力的撞击下,斜纹401之间相互摩擦,大大降低了两层面板110发生相互滑动的情况,从而使得面板110的连接更加的稳定和牢固。进一步,可使两层面板110上的斜纹401形成插层结构,即斜纹401形成逐排间隔设置,斜纹401之间形成间隙。两个面板110贴合时,斜纹401插入彼此的间隙,相对的滑动更困难,使得两层实心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稳定。斜纹401相比于平行于面板侧边设置的纹路能提供更加好的防滑效果,特别是在应对正面的撞击时。
[0041]此外,由于双头螺杆I30采用两端分别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的方式,其中一个面板110设置左旋内螺纹、另一个面板110设置右旋内螺纹,如此,利用双头螺杆130连接两个面板110时,通过旋扭双头螺杆130即可使两层面板110相对靠近运动或者相互背离运动,从而使具有双层面板I1的板材的安装、使用更加的快捷。由于双头螺杆130与两个面板110之间采用相反的扭动方式进行旋扭,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自锁的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两层面板110相互分离的作用。
[0042]较佳地,板材还包括: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左旋螺母与双头螺杆130设置有左旋外螺纹的一端匹配连接,右旋螺母与双头螺杆130设置有右旋外螺纹的一端匹配连接。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起到紧固的作用,使得双头螺杆130连接两层面板110时结合的更加的牢固。为了使得板材的表面更加的平整和光滑,可以将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设置于面板110内,避免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的凸出于面板110外。具体地,设置有左旋螺孔的面板110还设置有第一沉孔202,第一沉孔202与左旋螺孔同轴连通,设置有右旋螺孔的面板110还设置有第二沉孔,参阅图8。第二沉孔与右旋螺孔同轴连通,左旋螺母位于第一沉孔202内,右旋螺母位于第二沉孔内。第一沉孔202、第二沉孔的存在,使得左旋螺母可以设置于第一沉孔202内,右旋螺母可设置于第二沉孔内,右旋螺母和左旋螺母未凸出面板110的板面外,保持了板材的板面的光滑、平整,从而确保了板材外形的美观。另一方面,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均位于面板110内,从而避免了左旋螺母和螺旋螺母与其他物体之间发生相互刮蹭、磕碰的情况,提高了板材的使用安全性。优选地,还可以在螺母和螺杆之间设置平垫圈,平垫圈提高了螺母的面积,使螺母与沉孔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可以降低螺母对面板110的作用力,防止拧螺母的转动和压紧过程而损坏面板110的情况。
[0043]对于需要大面积进行布置板材的使用场景,由于需要较大面积饿的板材,如果直接制作大面积的板材,则不方便于板材的运输和储存,而且现场施工时也不便于安装、拆卸板材,从而大大提高了板材的使用难度。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再面板110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槽,需要大面积布置板材时,可以利用销轴、螺杆等将多个面板110拼接起来,如此,即可在不影响板材表面的使用,同时还增加了板材的面积。由于,多个面板I1相对独立地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进行增、减面板110的数量,从而使得板材的使用更加的灵活、方便。优选地,还可在面板110设置加强肋,加强肋可以使用木材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当多块面板110拼接为一体时,加强肋沿多块面板110的板面设置,并且通过螺钉、螺栓等紧固,使得多块面板110拼接而成的整体更加稳定。
[0044]为了使用板材的方便,简化板材的安装流程,板材还设置有固定板条303和固定螺杆,固定板条的结构如图10所示。其中,固定板条303设置有多个固定孔304,面板110设置有与固定板条的数量相同的固定槽301,本实施例中固定槽301有三个、固定板条也有三个,参阅图9。固定槽301内设置有与固定螺杆匹配的螺孔302,螺孔302的数量与固定孔304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面板共计有18个螺孔,三个固定板条共计有18固定孔。固定板条303位于固定槽301内,固定孔304与螺孔302同轴,固定螺杆穿过固定孔304与螺孔302螺纹连接。固定板条303通过固定螺杆连接于面板110的固定槽301内,当需要安装板材时,例如将板材作为长条凳使用时,可以在固定板条303上钻孔,然后与长条凳骨架连接,并通过固定板条303上的孔进行加固。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固定板条303的厚度或者长度,将固定板条303用作支撑物、夹持物等等。
[00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层由纸质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作的面板,所述面板为实芯结构,所述纸质纤维包裹于所述热固性树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性树脂包括酚醛树脂或尿醛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通过将纸质纤维浸渍于热固性树脂,固化后压制定型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层,所述装饰层设置于所述面板的表面,所述面板与所述装饰层压合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由装饰纸浸渍三聚氰胺制作rf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头螺杆和两层所述面板,其中一个所述面板设置有左旋螺孔,所述左旋螺孔设置有左旋内螺纹,另一个所述面板设置有右旋螺孔,所述右旋螺孔设置有右旋内螺纹,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左旋内螺纹匹配的左旋外螺纹、与所述右旋内螺纹匹配的右旋外螺纹,两层所述面板通过所述双头螺杆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旋螺母和右旋螺母,所述左旋螺母与所述双头螺杆设置有左旋外螺纹的一端匹配连接,所述右旋螺母与所述双头螺杆设置有右旋外螺纹的一端匹配连接,设置有左旋螺孔的面板还设置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左旋螺孔同轴连通,设置有右旋螺孔的面板还设置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与所述右旋螺孔同轴连通,所述左旋螺母位于所述第一沉孔内,所述右旋螺母位于所述第二沉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一面设置有斜纹,两层所述面板的斜纹贴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槽。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条和固定螺杆,所述固定板条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面板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条的数量相同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与所述固定螺杆匹配的螺孔,所述螺孔的数量与所述固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固定板条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孔与螺孔同轴,所述固定螺杆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螺孔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材,属于装饰用品技术领域。该板材包括:至少一层含有纸质纤维和热固性树脂的面板,面板为实芯结构,所述纸质纤维包裹于所述热固性树脂内。该板材具有造型多变的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行形状、尺寸的定制,使用非常方便。由于板材采用纸质纤维和热固性树脂制作而成,板材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化学腐蚀的优点,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IPC分类】B32B29/06, B32B27/18, B32B27/10, B32B27/42, B32B33/00
【公开号】CN104943311
【申请号】CN201510454432
【发明人】王振俊
【申请人】王振俊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