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地膜截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50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下地膜截水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地下地膜截水墙,属于农、林业节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干旱、山区坡地的农、林业节水技术。
节水农业技术是干旱区农、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滴灌、雾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效果显著,一般均能节水50%以上,但其投资成本高、工艺复杂,很难在我国经济落后、地形复杂的干旱贫困山区大面积发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水效益显著,成本低廉,工艺简单,适于我国干旱山区、坡地大力发展的地下地膜截水墙农、林业节水新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坡地挖沟(坑)深度0.5米~1.0米,沿沟(坑)壁埋设地膜。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坡地沿等高线挖沟,在沟的下方壁垂直埋设地膜;在作物种植坑的下方壁铺设地膜,填肥土后定植作物,在作物种植坑的四壁铺设无底地膜袋,填肥土后,定植作物。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结构图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荒山草坡上沿等高线挖沟(1),沟深0.5~1.0米,在沟的下方壁垂直埋设地膜(2),形成截水墙,可拦截径流和壤中流供植物吸引利用,可进行节水造林,或作旱作农地,栽种农作物。
如图2所示在种植坑(3)的下方壁,垂直铺设地膜(4),填肥土后种植果树或植物。
如图3所示在种植坑(3)的四壁铺设无底地膜袋(5),填肥土后定植果树。
以上地膜均可采用普通农用塑料地膜,种植果树也可采用可降解地膜(降解时间为1-2年)。
本发明相比已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技术既可用于旱作农地,又可用于果树栽培和荒山植被恢复
1、旱作农地旱地内沿等高线挖沟垂直埋设地膜形成截水墙,可拦截壤中流,供作物吸收,达到节水和作物增产的目的。对旱坡台地可减少地埂及坡面水分蒸发,缓解作物生长期内的短期干旱,增加作物蒸腾所占土壤水分的比例,提高作物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在黄土高原试验两年,种植的土豆比对照区增产50-80%。
2、果树栽培在果树种植坑的下方壁铺设地膜形成截水墙拦截径流和壤中流,供果树吸收;或在种植坑四壁铺设地膜,填肥土后定植果树。填肥土的地下地膜形成一个无底的大营养袋,减少灌溉水肥的渗漏流失,保证了果树的成活,节水70%以上。定植1-2年后,铲破地膜,以免影响果树根系发育。试验种植两年的芒果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0-20%,生长速率提高20%左右。
3、植被恢复在植被恢复开挖的鱼鳞坑或水平种植沟的下方壁铺设地膜形成截水墙,拦截径流和壤中流供植物吸收利用,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种植的余甘子、鸡麻柳、印楝等林草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大幅度高于对照。采用地下地膜隔水墙造林技术种植的余甘子一年平均树高比常规造林高30.6cm,增长幅度为43.6%;地径增加0.9cm,增加幅度为64.3%。鸡麻柳比常规造林的平均树高高出18.8cm,增长幅度为38.1%;增加地径粗0.9cm,增加幅度100.0%。
4、地下地膜截水墙技术通过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进行农业(林业)生产,节水效益显著,农业利用增产效果明显,林业利用植被恢复的效果明显提高,与滴灌、雾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相比,具有成本低廉、简单易行等特点,适于我国干旱山区大力发展。
权利要求
1.地下地膜截水墙,其特征在于坡地上挖沟(坑)(1),沟(坑)深0.5-1.0米,贴沟(坑)壁埋设地膜(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膜截水墙,其特征在于在坡地上沿等高线挖沟(1)贴沟下方壁埋设地膜(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地膜截水墙,其特征在于在作物种植坑(3)的下方壁铺设地膜(4),埋肥土后定植作物。
4.如权利要求所述的地下地膜截水墙,其特征在于在作物种植坑(3)的四壁铺设无底地膜袋(5),填肥土后定植作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地下地膜截水墙,属于农、林业节水技术领域。其特征是在山区或坡地上挖沟(坑),沟(坑)深0.5-1.0米,贴沟(坑)壁埋设地膜形成截水墙,可拦截壤中流、径流,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供作物吸收,节水效益明显,其成本低廉、简单易行,既可适用于旱作农地,也适用于果树栽培和荒山植被恢复,非常有利于我国干旱山区坡(台)地的广泛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01B79/00GK1370391SQ0110719
公开日2002年9月2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信宝, 张建平, 杨忠, 朱波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