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

文档序号:217633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属于热带林木特别是柚木的栽培及移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原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及老挝等国,柚木木材材性优异,是国际最著名的珍贵用材之一。我国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引种柚木,至今已在云南、海南、广西等地造林3000多公顷,但由于其成熟晚(20年以上),开花结实迟(10年以上),生产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通过30多年的引种选育,选出大批速生抗性的优良种源和无性系,并在80年代起研究组培快繁技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有远见的林业生产和经营单位纷纷看好柚木这种珍贵的阔叶树种,把营造优质柚木无性系林作为中远投资方向,优良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对柚木优良无性系开展规模化组培快繁及移植技术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现实意义,尤其对组培快繁工艺进行改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移植成活率,增强苗木市场竞争力,使优良品系快速投入生产,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显得十分必切。
自80年代至今,柚木快速繁殖技术局限在常规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组织培养从外植体消毒→增殖培养→生根培养→苗圃移植,扦插繁殖采用1-12月嫩枝配和适当生根剂完成。利用上述方法对柚木进行快繁存在以下缺陷1、柚木组培苗对培养基营养和生长调节剂反应敏感,生根培养时采用降低营养元素和增加生长素会使苗木生长不良,出现叶子发黄、脱落或变小,生长不良的苗木直接影响移植成活率,然而,不降低营养元素和增加生长素,苗木就难以生根,这一直是捆扰柚木组培的一组矛盾,也是柚木组培苗规模化生产走向市场的制约因素。
2、柚木扦插繁殖系数低,首先萌条少,生长慢,繁殖倍率低,其次扦插难生根,特别随着苗龄1-12月的增加,扦插成活率呈线性下降,超过12月,很难成活。目前国内除少量研究外,没有对柚木苗实行生产性扦插繁殖。
技术内容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旨在解决组织培养生根难,移植成活率低和扦插繁殖系数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把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成活率,扩大繁殖率,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其特点是把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组培增殖苗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增殖苗扦插式移植,具体步骤如下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温室温度控制为25~35℃,光照强度为4000~10000lx,练苗时间15~30天;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并对苗木实行分级;3)微扦插借鉴扦插技术,将完成前处理的苗木,在基部0.8~1.2cm部位蘸上专用生根粉,然后直接移种在育苗袋里,并且对分级苗木进行分区移植;4)植后管理对移植苗木进行全天候管理,主要包括对苗床光照、温度、水分的定量管理,①光照的控制苗床光照超过4000lx,覆盖1层90%遮荫网,超过10000lx,覆盖2层90%遮荫网,超过15000lx,覆盖3层90%遮荫网,在阳光特别强烈的正午,需盖4-5层遮荫网;②温度的控制苗床温度低于25℃,盖薄膜,达到30℃,通风降温,超过35℃,喷水降温;②水分的管理控制相对湿度95%。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还可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如前所述的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其特点是1)练苗将在室内培养增殖苗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经过练苗后所述苗木的增形态特征为苗木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苗干深绿,初步木质化;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并对苗木实行分级,高于4.5cm为优级苗,3.5~4.5cm为合格苗,低于3.5cm为不合格苗,通过接种密度可控制不合格苗在3%以下,一般在200ml培养瓶里接种7株为合适接种密度;
如前所述的专用生根粉,其有效成分及配制方法的特点是1)生根粉有效成分为引哚丁酸IBA、引哚乙酸IAA、α萘乙酸NAA,各成份比为IBA∶IAA∶NAA=1∶1∶0.5;2)具体配置为10公斤医用滑石粉配IBA、IAA各1g,NAA 0.5g,先用医用20ml酒精将IBA、IAA、NAA溶解,然后用水定容成100ml,配成浓度为200~300PPm的溶液,最后与滑石粉均匀混合。
最好过0.5mm筛2~3次。专用生根粉可即配即用,也可装入保鲜盒放入3~5℃冰箱保存2~3个月。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效果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根本区另在于本发明的练苗和前处理技术与现有技术本质上不同,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练苗程序,在前处理环节不敢剪掉愈伤组织的头,本发明由于剪掉愈伤组织的头,因此,不移植后头10天的长势会较好,而且10天后仍保持良好的长势。
2、实现研究到生产的跨越。柚木组培苗年增殖倍数为6.7×107,应用本发明,任何组培工厂都能把柚木组培苗移植成为合格的造林袋苗,生产苗圃场也可对完成炼苗的苗木进行成功移植,使几十年停留在研究单位的科研成果走向生产。移植成活率达95%以上。
3、实现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有机地结合,实施本发明每一步骤,对应地降低生产成本。
①省却生根培养过程,直接节省成本0.1元/株。
②练苗时间为15~30天,移植成活率从66%提高到89.3%,按生产成本1.5元/株计算,可节省成本24.1%。
③使用专用生根粉,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可节省成本18.7%。
④实施全天候管理,使柚木组培苗最佳移植季节从4~5月扩大到3~9月,减轻组培厂室内生产压力,提高组培设备年利用率。
⑤打破苗木地区限制,降低运输成本。炼苗完成的苗木脱离培养基2-3天存放在普通保鲜盒中,苗木质量不下降,不影响移植成活率,因此可通过货运、空运等方式灵活、经济地到达苗木使用地,避免袋苗运输成本高又难以远距离运输的问题。
优选实施例实施例1申请人采用本发明生产10万株柚木组培袋苗,以100瓶(7株/瓶)增殖苗为基数,按出瓶合格苗97%,苗圃移植成活率95%计算,仅用6月时间完成了育苗任务。具体步骤如下
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温室温度控制为30℃,光照强度为7500lx,通过23天时间的练苗;经过练苗后所述苗木的形态特征为苗木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苗干深绿,初步木质化;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并对苗木实行分级;高于4.5cm为优级苗,3.5~4.5cm为合格苗,低于3.5cm为不合格苗,通过接种密度可控制不合格苗在3%以下,一般在200ml培养瓶里接种7株为合适接种密度;3)微扦插借鉴扦插技术,将完成前处理的苗木,在基部1.0cm部位蘸上专用生根粉,然后直接移种在育苗袋里,移种时根据第2步的分级原则对分级苗木进行分区移植;4)植后管理对移植苗木进行全天候管理,主要包括对苗床光照、温度、水分的定量管理,①光照的控制苗床光照超过4000lx,覆盖1层90%遮荫网,超过10000lx,覆盖2层90%遮荫网,超过15000lx,覆盖3层90%遮荫网,在阳光特别强烈的正午,需盖4~5层遮荫网;②温度的控制苗床温度低于25℃,盖薄膜,达到30℃,通风降温,超过35℃,喷水降温;③水分的管理控制相对湿度95%。
实施例2具体步骤如下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温室温度控制为25℃,光照强度为10000lx,通过25天时间的练苗;经过练苗后所述增形态特征为苗木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苗干深绿,初步木质化;第2)步至第4)步同实施例1。
实施例3具体步骤如下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温室温度控制为35℃,光照强度为4000lx,通过35天时间的练苗;经过练苗后所述苗木的形态特征为苗木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苗干深绿,初步木质化;第2)步至第4)步同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至3所用的专利用生根粉有效成分为引哚丁酸IBA、引哚乙酸IAA、α萘乙酸NAA,浓度为200~300PPm;专用生根粉可即配即用,也可装入保鲜盒放入3~5℃冰箱保存2~3个月。
实际应用中,由于一般的柚木苗太嫩,采用普通方法移植后易死亡。在柚木的整个移植过程中,前处理是关键环节,一般的做法不敢剪掉掉愈伤组织的头,如果不剪掉则移植头10天的长势会较好,但10天后会死亡。采用本发明,移植后管理环节也很重要。
申请人在采用本发明方法进行实际种植,可直接节省成本42.8%,节约0.64元/株。
2002年云南预订12万株柚木组培苗苗木,在本发明的技术指导下,购买申请人完成炼苗的苗木,空运到云南生产苗圃育苗,移植成活率达到90%。12万苗木成本为购苗款0.5元/株,共计6万元,空运费500元/次,计3次,共1500元,苗圃管理投入计0.2元/株,共2.4万元,合计成本8.55万元。而目前广州地区柚木组培袋苗市场售价为2.3元/株,12万株购苗成本为27.6万元,广州-云南长途运输费为1.5万元,合计29.1万元。可节约成本20.55万元。
权利要求
1.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其特征是把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组培增殖苗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增殖苗扦插式移植,具体步骤如下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温室温度控制为25~35℃,光照强度为4000~10000lx,通过15~30天时间的练苗;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并对苗木实行分级;3)、微扦插借鉴扦插技术,将完成前处理的苗木,在基部0.8~1.2cm部位蘸上专用生根粉,然后直接移种在育苗袋里,并且对分级苗木进行分区移植;4)、植后管理对移植苗木进行全天候管理,主要包括对苗床光照、温度、水分的定量管理,①光照的控制苗床光照超过4000lx,覆盖1层90%遮荫网,超过10000lx,覆盖2层90%遮荫网,超过15000lx,覆盖3层90%遮荫网,在阳光特别强烈的正午,需盖4~5层遮荫网;②温度的控制苗床温度低于25℃,盖薄膜,达到30℃,通风降温,超过35℃,喷水降温;③水分的管理控制相对湿度9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其特征是1)练苗将在室内培养增殖苗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经过练苗后所述苗木的形态特征为苗木叶色浓绿,叶片宽大,苗干深绿,初步木质化;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并对苗木实行分级,高于4.5cm为优级苗,3.5~4.5cm为合格苗,低于3.5cm为不合格苗,通过接种密度可控制不合格苗在3%以下,一般在200ml培养瓶里接种7株为合适接种密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专用生根粉,其有效成分及配制方法的特点是1)生根粉有效成分为引哚丁酸IBA、引哚乙酸IAA、α萘乙酸NAA,各成份比为IBA∶IAA∶NAA=1∶1∶0.5;2)具体配置为10公斤医用滑石粉配IBA、IAA各1g,NAA 0.5g,先用医用20ml酒精将IBA、IAA、NAA溶解,然后用水定容成100ml,配成浓度为200~300PPm的溶液,最后与滑石粉均匀混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柚木组培苗微扦插移植方法,其特点是把组织培养和扦插繁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组培增殖苗进行特殊处理,实现增殖苗扦插式移植,具体步骤如下1、练苗增殖苗在室内培养苗高达到3cm时移至日光玻璃温室中,实行练苗;2、前处理把完成练苗的苗木从培养瓶中取出,洗净培养基,剪去苗木基部带愈伤组织的头;3、微扦插借鉴扦插技术,将完成前处理的苗木,在基部蘸上专用生根粉,然后直接移种在育苗袋里;4、植后管理对移植苗木进行全天候管理。本发明实现研究到生产的跨越,应用本发明,任何组培工厂都能把柚木组培苗移植成为合格的造林袋苗,生产苗圃场也可对完成练苗的苗木进行成功移植,移植成活率达95%以上,节省成本0.1元/株。
文档编号A01H4/00GK1457633SQ0312674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
发明者曾炳山, 裘珍飞, 梁坤南, 刘 英, 徐大平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