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25999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的育种方法,具体说是以众多优良组合基因群体,应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改进育种方法,提高了育种效率,选育出“金象4C”和“金象55”,配制杂交种“金象一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子水稻和小麦,居第三位,单产居作物之首。近年来,由于我国从总体上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世界畜牧业的大发展,玉米工业的兴起,全世界对玉米的需求量将大增。预计在10-15年间,全世界玉米面积达14000-15000万hm2,玉米单产水平4500-5000kg,世界玉米产量可达到6.3-7.5亿吨。目前通常采用二环系和轮回选育等方法育种,此育种方法的缺点是育种周期长。
发明目的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和“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选育出配合力多抗,株型好,穗位低,生长期适中自身产量高的优良自交系,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进而组配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高抗多种病害,适应性广、杂种优势强的粮饲兼用玉米杂交种。

发明内容
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选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武汉新科公司的玉米超大穗品种变异株和海南引回的玉米杂交种变异株组成基础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在基础群体中,对籽粒、株型、穗位、抗病性进行自交选择。在S3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早代测定。在S4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每代自交系重点改良性状的标准自交系果穗进行电泳图谱鉴定和亲缘关系划分。选择了遗传基因丰富的品种超大穗玉米,海南玉米杂交种进行异交提高种性,建立基础群体。应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在早期淘汰大量的配合力不强的分离系,减少工作量,缩短育种年限,同时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有目的的组配组合,加快了育种速度,提高了育种效率。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配合力高的玉米新自交系“金象4C”和“金象55”。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好,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金象一号”。
具体步骤第一步工作建立优良基因库,按育种目的,选育优质、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的超大穗玉米,选择以高产为主,遗传性状丰富的品种,从中选株异交,提高种性,组成″4C″和″55″基因库选株自交。
第二步工作S3代利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方法对基础群体,进行配合力的初步测配,即选择标准株首先套袋自交,经过4-5天把测验种的花粉再进行杂交,这样在一个果穗上,既得到果穗下部的自交系,又得到果穗上部的杂交种子,早期淘汰大量的配合力不强的分离系,减少工作量,加快育种速度。
第三步工作经多代自交对保的自交系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选择的标准的自交果穗,进行电泳图谱和亲缘关系类群的划分,有目的组配组合,经配合力测定和杂交组合鉴定品比,筛选出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的自交系″金象4C″和″金象55″获得″金象一号″玉米杂交种。
第四步工作自交系“金象4C”和自交系“金象55”原种分别自交繁殖,以自交系“金象4C”和“金象55”分别做母本和父本杂交制种。
权利要求
1.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1.1选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武汉新科公司的玉米超大穗品种变异株和海南引回的玉米杂交种变异株组成基础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1.2在基础群体中,对籽粒、株型、穗位、抗病性进行自交选择。1.3在S3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对自交系的配合力进行早代测定。1.4在S1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每代自交系重点改良性状的标准自交系果穗进行电泳图谱鉴定和亲缘关系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了遗传基因丰富的品种超大穗玉米,海南玉米杂交种进行异交提高种性,建立基础群体。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一穗两种,隔时授粉”的方法,在早期淘汰大量的配合力不强的分离系,减少工作量,缩短育种年限,同时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有目的的组配组合,加快了育种速度,提高了育种效率。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配合力高的玉米新自交系“金象4C”和“金象55”。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品质好,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金象一号”。
全文摘要
一种粮饲兼用杂交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选择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武汉新科公司的玉米超大穗品种变异株和海南引回的玉米杂交种变异株组成基础群体进行自交系选育。在基础群体中,对籽粒、株型、穗位、抗病性进行自交选择。在S
文档编号A01H1/02GK1600076SQ0314335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学君, 陈婧, 陈蔚文, 张慧铃, 杨毓娉 申请人:陈学君, 陈婧, 陈蔚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