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1156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茎秆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器官,作物高产需要培育粗壮的茎秆,以往小麦、水稻等植物,由于茎秆较细、长得又过高,自身果实的重量就会使茎秆弯曲,影响进一步的生长发育成熟,遇有稍大风吹即会倒伏,严重影响农业的丰收和农民经济效益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外在油菜、小麦、水稻等多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使用多效唑、矮状素、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抑制作物的生长高度,防止倒伏。实践证明,使用这类调节剂后,可以有效抑制作物的生长高度,但在作物不发生倒伏的情况下,增减产不能确定,可不使用该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针对使用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有效增加作物产量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不仅能保持作物生长高度,又可增粗作物茎秆,有利于作物健康生长,通过增加粒数,提高作物产量,并增强其在生长过程中的抗倒伏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组分中包括乙烯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剂中还包括细胞分裂素和水,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乙烯剂为5-60%,细胞分裂素0.00001-0.01%,其余为水,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先将细胞分裂素和适量的水在配制罐中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配比的乙烯利继续搅拌均匀,调节PH值在3以下,静置后即得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由乙烯利、细胞分裂素和水按配比构成,生产工艺简单,使用乙烯利可降低作物基部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的粗度,防止倒伏,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叶绿素的形成,将两者组合在一起抵消部分不利因素,协调营养和生殖生长作用,促进结实和增加抗逆性,产生协同效应,在应用初期能部分将植株纵向生长转向横向生长,茎秆粗度增加,颗粒数增加,提高了作物的抗倒伏性,增加作物产量可达1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如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由乙烯利、细胞分裂素和水构成,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控制如下乙烯利为5-60%,细胞分裂素为0.00001-0.01%,其余为水。细胞分裂素发酵生产的或为海藻用碱萃取的玉米素、异戊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生产工艺是各组分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将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水在配制罐中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配比的乙烯利继续搅拌均匀,控制PH值在3以下,静置后即得产品。本发明在作物茎秆增粗期使用,如油菜在苔期,小麦、水稻在拔节始期,经药效试验证明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可以调节作物生长,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基部茎秆粗度、强度,有效防止倒伏;2、可改善叶片功能、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根系活力;3、植株高度正常,后期熟相正常;4、可增加单株实粒数,一般可增产10%以上;5、对作物无药害作用,安全性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组分中包括乙烯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剂中还包括细胞分裂素和水,各组分的重量配比乙烯利为5-60%,细胞分裂素为0.00001-0.01%,其余为水。
2.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按配比称取各组分,先将细胞分裂素和适量的水在配制罐中常温常压下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配比的乙烯利继续搅拌均匀,调节PH值在3以下,静置后即得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生产调节剂,其特征在于细胞分裂素发酵生产的或为海藻用碱萃取的玉米素、异戊烯腺嘌呤、羟烯腺嘌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工艺,由乙烯利、细胞分裂素和水按配比构成,生产工艺简单,使用乙烯利可降低作物基部植株高度,增加茎秆的粗度,防止倒伏,而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叶绿素的形成,将两者组合在一起抵消部分不利因素,协调营养和生殖生长作用,促进结实和增加抗逆性,产生协同效应,在应用初期能部分将植株纵向生长转向横向生长,茎秆粗度增加,颗粒数增加,提高了作物的抗倒伏性,增加作物产量可达10%以上,可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如油菜、小麦、水稻、玉米等。
文档编号A01N57/10GK1795723SQ20041006591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2日
发明者郭勋斌 申请人:郭勋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