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谷装置及脱谷装置的承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5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谷装置及脱谷装置的承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脱谷装置及脱谷装置的承网(受網)的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联合收割机中,在扶禾、收割装置的后部配置由脱谷部与筛选部构成的脱谷装置,将所收割下来的谷秆利用喂送链挟持而将其输送到脱谷装置的脱谷部,在该脱谷部进行脱粒处理,并通过其下方的筛选部来将谷粒进行筛选。该脱谷部由脱粒滚筒和配置在其下方的承网构成,脱粒滚筒在其外周植设有多个脱粒齿,并设置成能以设置在前后大致水平方向的轴为中心转动。在该脱粒滚筒的下方配置有从正面看为大致半圆形的承网,该承网以覆盖该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的方式进行配置。如此若使脱粒滚筒旋转、将谷秆输送到脱谷部,则将通过脱粒齿对谷粒进行脱粒,并使谷粒或谷草屑等从承网漏下。漏下的谷粒或谷草屑等会落到配置于脱谷部下方的筛选部的摆动筛选装置上,被筛选成精制谷粒或谷草屑等,精制谷粒被储存在粮箱中,而谷草屑则被排出到机外。
上述承网,虽然网眼(孔)构成为可以使谷粒漏下,但其网眼(孔)的大小构成为设置于后部的孔比设置在其他部分(前部)的孔的大小更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9719号公报发明内容可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脱谷装置的承网中,由于与设置在承网后部的孔相比,承网前部的孔的大小较小,所以如果大量输送谷秆、脱谷装置的处理量较大,则在承网前部漏下的量将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堵塞的情况,使谷粒或谷草屑等的处理物难以漏下。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则二次出粮物就会变多,即使将二次出粮物还原也无法完全处理,因此造成恶性循环,筛选精度将变差、导致排出谷粒。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是,在筛选部的前端部也能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通过承网的前部来促进脱谷处理后的谷粒、谷草屑等的漏下。
本发明的脱谷装置的承网配置于在前后方向横架在脱谷装置的脱粒室内的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具有前部分、后部分以及前后中央部分,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大。
另外,本发明在上述承网的上述后部分,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平行地连续状地设置多个隔板,而在上述前部分上不配置隔板。
此外,本发明的脱谷装置,配置于具有前滑谷板(流板)和其后方的分选装置的摆动筛选装置的上方,在其脱粒室内沿着从前方向后方的谷秆输送用喂送链、在前后方向横架脱粒滚筒,在该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配置承网,使送尘口处理滚筒及其下方的送尘口的前部与该脱粒滚筒的后部侧方相对,将该承网的前部分配置在该前滑谷板的上方,将其后部分配置在该送尘口的侧方,将其前后中央部配置在该分选装置的上方,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大。是将上述承网分割成左右多个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承网的上述后部分,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平行地连续状地设置多个隔板,而在上述前部分上不配置隔板。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承网,通过前侧网压紧部件将上述喂送链侧的端部固定在脱粒室中,在该前侧网压紧部件上,与脱粒滚筒旋转方向平行地在上述隔板的延长部上设置多个阻挡部件(抵抗部材)。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上述隔板的高度设置成比上述前侧网压紧部件的阻挡部件的高度高。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由于在脱粒滚筒的前部下方较大地设置承网的孔,因此脱粒滚筒的处理物容易漏下到用于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装置的前端部。由此,即使大量输送谷秆、脱粒滚筒处理的谷粒或谷草屑的处理物很多,也难以产生堵塞的情况,能够以承网的前部来促进处理物的漏下动作。并且,由于在脱粒滚筒的前后中央部下方,设置有承网的开口面积较小的孔,因此处理物较难从该孔漏下。由此,从承网的开口面积较小的孔漏下的处理物的量变得较少,因此能够防止处理物集中在摆动筛选装置的前端部而产生堵塞等情况,能够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
如果在承网的前部分(入口侧)配置隔板,则当输送大量的谷秆时,该隔板的存在反而会对谷秆的输送及脱粒作用造成妨碍,所以通过不将隔板配置在承网的前部分,可以不使从扶禾、收割部输送来的谷秆停滞下来地顺利地输送到脱粒室内并利用脱粒齿进行脱粒,且能够防止在脱谷部的入口附近产生堵塞。而且通过配置在后部的隔板不会发生未脱粒的情形。
本发明的脱谷装置,配置于具有前滑谷板和其后方的分选装置的摆动筛选装置的上方,在其脱粒室内沿着从前方向后方的谷秆输送用喂送链、在前后方向横架脱粒滚筒,在该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配置承网,使送尘口处理滚筒及其下方的送尘口的前部与该脱粒滚筒的后部侧方相对,将该承网的前部分配置在该前滑谷板的上方,将其后部分配置在该送尘口的侧方,将其前后中央部配置在该分选装置的上方,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大,因此即使大量输送谷秆且脱粒滚筒处理的谷粒或谷草屑的处理物很多,也不会在承网前部分上发生堵塞的情况,所以能够促进处理物向摆动筛选装置的前滑谷板的漏下。另一方面,由于在承网的前后中央部分上处理物比较难漏下,因此漏下到前滑谷板后部与分选装置上的处理物的量会变得较少。于是,当从承网的前部分和前后中央部分漏下的处理物经过前滑谷板从分选装置落下时,可以防止处理物集中、在筛选部上产生堵塞等情况,因此能够在筛选部的前端部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
此外,由于在上述承网的上述后部分,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平行地连续状地设置多个隔板,而在上述前部分上不配置隔板,因此可以不使从扶禾、收割部输送来的谷秆停滞下来地顺利地输送到脱粒室内并利用脱粒齿进行脱粒,且能够防止在脱谷部的入口附近产生堵塞。而且通过配置在后部的隔板不会发生未脱粒的情形。
另外,由于上述承网通过前侧网压紧部件将上述喂送链侧的端部固定在脱粒室中,在该前侧网压紧部件上,与脱粒滚筒旋转方向平行地在上述隔板的延长部上设置多个阻挡部件,因此在通过喂送链将谷秆在脱谷装置内向后方输送时,若通过承网的隔板与前侧网压紧部件上的阻挡部件使谷秆向上方浮起,并在此时使脱粒齿转动,则谷秆与脱粒齿的接触长度变长,脱粒效率将提高。也就是说,由于可以切实地使谷秆与脱粒齿相抵接,因此可以提高脱粒齿的脱粒作用,减少没有脱粒的情况。并且,由于通过隔板与阻挡部件一边使谷秆反转一边将其朝向后方输送,因此可以提高脱粒的效率。此外,由于阻挡部件与隔板相连续地配置在该隔板的延长部上,因此该阻挡部件与隔板将大致同时作用于输送的谷秆上。因此,所输送的谷秆的姿势不易破坏,能够高效率地进行脱粒。
另外,由于将上述隔板的高度设置成比上述前侧网压紧部件的阻挡部件的高度高,因此可以使脱粒滚筒的脱粒齿与隔板的重叠范围,大于脱粒齿与阻挡部件的重叠范围,所以可以提高谷秆的穗尖侧所在的承网上的脱粒的效率,而谷秆的较粗的根侧则由于阻挡部件的阻力而不会被切碎或弯曲。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左侧视图。
图2是谷物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脱谷部及筛选部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4是表示脱粒室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脱粒室下部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承网的展开图。
图7是承网的侧视图。
图8是前侧网压紧部件的后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用图1、图2对本发明的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在履带式行驶装置1上载置有机体框架2,在该机体框架2的前端可升降地配设有扶禾、收割部3。该扶禾、收割部3,在前端突出有分草板4、对谷秆进行拨分,在其后部立起设置有牵引壳体5,通过从该牵引壳体5突出的耙齿6的旋转来牵引谷秆,用配设在上述分草板4后部的割刀7来收割谷秆的根部。
所收割的谷秆,将通过上部输送装置、下部输送装置、纵输送装置8被向后部输送,根部侧则被从该纵输送装置8的上端承接到喂送链9,将谷秆输送到脱谷部20内。从该喂送链9后端起向斜后方配设有排秆输送链10,在该排秆输送链10后部下方配置有以排秆切割装置、扩散运输机等构成的排秆处理部11,在将谷秆切断成为谷秆片后,一边使其扩散一边均匀地排出到田间,或者不切断就将其排出。
在上述脱谷部20的侧部配设有用来储存筛选后的精制谷粒的粮箱13,在该粮箱13前部配设有驾驶室14。另一方面,在粮箱13后部立起设置有排出螺旋部(排出オ一ガ)15的纵螺旋部15a,以该纵螺旋部15a为中心使排出螺旋部15及粮箱13可转动,通过使粮箱13朝侧方转动能容易地对主机内部侧所配置的驱动系统或油压系统进行维修。
在该粮箱13的底部朝前后方向配设有排出输送机16,将该排出输送机16的后部与纵螺旋部15a的下部连通,并且从该排出输送机16的后部将动力传递到上述排出螺旋部15,从排出螺旋部15的前端将粮箱13内的谷粒排出到卡车等上。并且,在脱谷部20的下方,配设筛选部30,以对从脱谷部20落下的谷粒或谷秆等进行筛选,将精制谷粒输送到上述粮箱13,将谷草屑等排出到机外。
接下来,用图3来说明脱谷装置的脱谷部20。
在形成于脱谷部20的脱粒室21中,设置有以轴架设在机体的前后方向的大致圆柱形状的脱粒滚筒22,在该脱粒滚筒22的外周面上植设有脱粒齿22a、22a......。且可装卸地包围设置有半圆形状的承网23以覆盖该脱粒滚筒22的下部周边。另一方面,通过喂送链9,一边限制谷秆的根部侧,一边将谷秆的前端侧插入到脱粒滚筒22的下方,将谷秆输送到机体后方。此时,通过脱粒滚筒22的旋转来进行脱粒,使谷粒或谷草屑等从承网23漏下。
从上述脱粒滚筒22的后部的侧方(粮箱13侧,在本实施例中是在机体行进方向的右侧)起向后方形成有处理室25,在该处理室25内,在脱粒滚筒22的后部的侧方,与脱粒滚筒22平行地在前后方向横架、以轴支承有构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送尘口处理滚筒26。并且,在覆盖脱粒滚筒22、形成脱粒室21的脱粒滚筒壳体的后部(右)侧面,以及覆盖送尘口处理滚筒26、形成处理室25的处理滚筒壳体的前部(左)侧面上,开设有送尘口27,将脱粒室21与处理室25连通。而且包围设置有半圆形状的处理滚筒网28,以覆盖该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下部周边。如此,在脱粒滚筒22中无法处理的附有枝梗的谷粒等的未处理物,会从送尘口27被输送到处理室25内加以处理,只有通过在上述处理滚筒28上设置的孔(网眼)的处理物才会落下。
在上述处理滚筒网28的下方,朝前后方向以轴架设有送尘输送传送机29。送尘输送传送机29是螺旋式的输送机,通过该送尘输送传送机29,可以将通过设置在处理滚筒网28上的孔(网孔)而漏下的处理物,朝向机体前方(也就是与送尘口处理滚筒26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输送,并从设置在送尘输送传送机29前端的排尘口29a再次投入到筛选部30中。
接着,用图3对脱谷装置的筛选部30进行说明。
在筛选部30,进行摆动筛选装置31的摆动筛选与风选机32的风力筛选,分选成第一粮物、第二粮物、与谷草屑等。
摆动筛选装置31收容在机框33内。摆动筛选装置31的前后长度是设定为其前端部延长到脱粒滚筒22的前端部的下方,其后端部延长到送尘口处理滚筒26后端部的下方。在摆动筛选装置31前下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摆动轴,并且在后部设置有摆动驱动机构34,通过摆动驱动机构34使摆动筛选装置31相对于机框33进行摆动。
在摆动筛选装置31的前部设置有前滑谷板35,并且在该前滑谷板35的后下方设置有后滑谷板36。该前后的滑谷板35、36是将板状的部件成形为波状而形成的,通过承网23的处理物(谷粒及谷草屑等的混合物)落下到前后的滑谷板35、36上,并通过摆动筛选装置31的摆动被朝向机体后方输送。而且,在上述前滑谷板35的后方设置有分选装置50,并且在后滑谷板36后部连接设置有作为第二筛选部的网状的谷粒筛37,在谷粒筛37与上述后滑谷板36的上方,且在筛选装置的后方,覆盖安装有作为第一筛选部的颖糠筛38。在颖糠筛38的后方,配设有逐稿器39。
上述颖糠筛38,可以对应于投入到摆动筛选装置31中的处理物的量来调节其开度,谷粒及较细的谷草屑通过颖糠筛38落下到下方,而比颖糠筛38的开口更大的谷草屑等则被朝后方输送。此时,在颖糠筛38与谷粒筛37之间通过风选机32从筛选部30的前方向后方产生筛选风,一部分较细的谷草屑被朝后方被吹走而与谷粒分离。
在上述摆动筛选装置31的前滑谷板35后部下方、且在后滑谷板36的前部下方配置有风选机32,对颖糠筛38、谷粒筛37进行筛选送风。并且,在第一输送机41与第二输送机42之间也设置有作为负压送风扇的第二风扇43、进行筛选送风,即使在风选机32的筛选风力较弱的筛选部30后部,也不会使风筛选的筛选性能降低。
在摆动筛选装置31的后端部附近,在整个宽度上横设有吸引风扇40,可通过该吸引风扇40对乘着从上述风选机32、第二风扇43供给的筛选风气流而来的尘埃或脱谷时所产生的尘埃等,加以吸引并排出到机外。
在上述摆动筛选装置31下方的前后中间位置,在左右方向横设有第一输送机41与第二输送机42。第一输送机41与第二输送机42的位置关系为,第一输送机41位于接近风选机32的一侧(机框33的前部),第二输送机42位于距离风选机32较远的一侧(机框33的后部)。
在第一输送机41的右端部连结着以其长轴方向(输送方向)为大致上下方向的形式设置的扬谷输送机44,该扬谷输送机44的上端与粮箱13内部连通。
在该结构中,投入到筛选部30内并漏下到摆动筛选装置31的前滑谷板35上的谷粒、枝梗附着粒、未熟谷粒、以及细谷草屑等的混合物,在漏下到颖糠筛38上的过程,利用风选机32所产生的从筛选部30的前方朝向后方的气流,将一部分细谷草屑向后方吹散。漏下到颖糠筛38上的谷粒、枝梗附着粒、未熟谷粒、及细谷草屑等的混合物,通过摆动筛选装置31的摆动,被朝后方输送。此时,谷粒、枝梗附着粒、未熟谷粒、及细谷草屑等从颖糠筛38的开口部朝下方落下,较大的谷草屑被输送到颖糠筛38后方,经过逐稿器39排出到机外。
从颖糠筛38的开口部落下的谷粒、枝梗附着粒、未熟谷粒、及细谷草屑等漏下到后滑谷板36及谷粒筛37上。此时,也通过来自于风选机32的筛选风,将细谷草屑的一部分向后方吹散、分离。
在漏下到谷粒筛37上的谷粒、枝梗附着粒、未熟谷粒、及细谷草屑等中,谷粒、未熟谷粒、细谷草屑等在谷粒筛37中漏下、落下到下方。此时,重量较大的谷粒(第一粮物),被回收到第一粮物回收部46(是设置在滑谷板45的后方的筛选部30底面的凹部,收容有第一输送机41),并从第一输送机41经过扬谷输送机44,被输送到粮箱13。
另一方面,混合有重量较小的未熟谷粒、一部分细谷草屑、断穗粒、或谷粒等的未处理粒,通过来自于风选机32的筛选风被吹到后方,并被回收到第二粮物回收部47(是设置在第一粮物回收部46后方的筛选部30底面的凹部,收容有第二输送机42),接着从第二输送机42经过二次还原输送机48,被输送到枝梗处理滚筒49,通过该枝梗处理滚筒49除去枝梗,然后,再将其投入到前滑谷板35上(或颖糠筛38上)。
接着,用图4-图7对脱谷部20的承网23的结构进行说明。
承网23,将粮箱13侧(行进方向右侧)作为内侧网60、将喂送链9侧(行进方向右侧)作为前侧网61,以此分隔成输送谷秆的穗尖侧与根部侧,在送尘口27前端的前后方向的线100上,通过连结部65连结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
在上述连结部65中,在形成在内侧网60及前侧网61的周围的各网框60a、61a中,在机体前后方向间隔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上,从任意一个网框60a(或61a)的抵接部侧朝向切线方向突出设置有多个销栓62a、62a......,在另一方的网框61a(或60a)的抵接部侧形成有插入孔,以与突出设置有各销栓62a的位置相对应。这样,通过将前侧网61压入到内侧网60侧,并将销栓62a嵌合到插入孔,以此将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连结起来构成承纲23。设置上述销栓62a的位置或数量并没有限定,其连结结构也没有限定,也可以用使凹凸部嵌合的结构等。
另外,在上述内侧网60的网框部60a的粮箱13侧,使机体前后方向的位置与上述销栓62a大致相同地在切线方向突出设置有多个销栓62b,62b......,通过将这些销栓62b嵌合在设置于机体侧的作为固定部件的支架66上,以此将内侧网60固定在机体上。另一方面,在上述前侧网61的网框部61a的喂送链9侧,固定有固定设置于机体主体侧的托架71,将前侧网61固定在机体上。这样,在脱粒滚筒22下方将承网23固定在机体上。
上述承网23构成为可以从机体侧方进行装卸。也就是说,打开喂送链框架81,可以从机体侧方沿着设置在框架67上导轨圆弧状地拉出或插入、进行装卸,所述喂送链框架81支承着相对于机体侧方可进行开闭的喂送链9,所述框架67设置在机体侧。承网23,如上述,与脱粒滚筒22的轴芯方向平行地在圆弧部分上分割成多个结构(本实施例中是两个),可使承网23不碰到喂送链9或脱谷外壳等地进行装卸,并可容易地进行向机体的装卸作业。另外,承网23制造容易,且其保管场所也可节省空间。
如图6所示,上述承网23通过上述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而形成为俯视大致L字形状,上述前侧网61与内侧网60相比,在前后方向较长且稍微朝后方突出。该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在网框60a、61a上固定设置有薄金属制的板体63、64,在该板体63、64穿设有方形的孔73、74,构成为网眼状。如此,通过这些孔73、74,利用脱粒齿22a、22a......使脱落的处理物漏下到承网23上。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孔73、74的形状为方形,但也可以是圆形或多角形等。另外,也可以代替在板体63、64上构成孔73、74的方式,而用编织线材的网来构成。
上述孔73的大小(一个孔的开口面积)大于孔74的大小(一个孔的开口面积),从前面开始在每个预定区间以配置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的部分、配置较小孔74的部分、配置较大孔73的部分的顺序,将孔73、74设置在承网23上。也就是说,在位于承网23的具有前后宽度L1的脱粒滚筒22的前部下方的部分、与位于具有前后宽度L2的脱粒滚筒22的后部下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开口面积(网眼)较大的孔73。另一方面,在位于作为承网23的其他部分的具有前后宽度L3的脱粒滚筒的前后中央部下方的部分上,设置有开口面积(网眼)较小的孔74。
上述承网23,如图7所示,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的前后宽度L1的部分,位于前滑谷板35的上方,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小的孔74的前后宽度L2的部分,位于从前滑谷板35后部起到分选装置50的后部的上方,或者位于从前滑谷板35的后部起到后滑谷板36的上方,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的前后宽度L3的部分,位于从分选装置50的后部起到颖糠筛38或谷粒筛37的前后中途部上方。也就是,前后宽度L3的部分,位于脱粒室21的送尘口27的侧边。由此,将承网23的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配置在前滑谷板35的上方和送尘口27的附近,将开口面积较小的孔74配置在前滑谷板35后部与分选装置50的上方。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位于脱粒滚筒22的前部下方的承网23的前部分中,由于承网23的孔73较大地构成,所以脱粒滚筒22的处理物容易漏下到作为摆动筛选装置31的前端部的前滑谷板35上。即使大量输送谷秆、脱粒滚筒22的处理量变多,也不容易发生堵塞的情况,能够促进在承网23前部的处理物的漏下,能够高效率地通过前滑谷板35进行筛选。
此外,在位于脱粒滚筒22的前后中央部下方的承网23的前后中央部分上,设置有承网23的开口面积较小的孔74,处理物较难从孔74漏下。因此,在粗略脱粒后,可利用脱粒滚筒22的旋转来充分地进行谷秆的搓揉,从前滑谷板35经由分选装置50、颖糠筛38、后滑谷板36来风选大量的谷粒,仅使精制谷粒落下到第一粮物运输机41上。另一方面,由于从承网23的开口面积较小的孔74漏下的处理物的量较少,所以当从分选装置50落下时,可以防止处理物集中而产生堵塞等的现象。因此,可防止在承网23前部的堵塞情况,可在摆动筛选装置的前端部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通过脱粒滚筒22充分脱粒的谷粒等,容易从配置有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的承网23的后部分漏下,精制谷粒通过颖糠筛38、谷粒筛37落下到第一运输机41上,混合有未熟谷粒、一部分细谷草屑、断穗粒、谷粒的未处理粒,通过摆动而被送往后方,同时,通过来自于风选机32的筛选风被向后方吹散,被送往第二粮物回收部47。
另外,在如上所述地设置有孔73、74的承网23的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的上面部,在脱粒滚筒22的旋转方向配置有由金属制的板材等形成的规定高度的隔板76、77。也就是,隔板76、77,相对于机体行进方向被配置在左右方向,被设置成与脱粒滚筒22的脱粒齿22a平行,当这些脱粒齿22a旋转时位于其间。在内侧网60中,在机体前后方向在间隔大致相等距离的位置上平行地突出设置有隔板76,从内侧网60和前侧网61的抵接部延伸到粮箱13的侧端部。
另一方面,在前侧网61中,在除了前部分以外的前后中央部分与后部分上、在间隔适当距离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隔板77,从前侧网61与内侧网60的抵接部延伸到喂送链9侧端部。即,该隔板77配设在承网23的前后宽度L3的部分与前后宽度L2的部分,特别是在L字形状的承网23的突出部23a上;在设置了开口面积较大的孔73的前后宽度L2的部分上,相邻的隔板77、77之间的间隔比前后宽度L3之间更狭窄,并配置成等间隔,能够提升脱谷性能。该突出部23a在喂送链9的谷秆输送通路9a的后半部,位于脱粒滚筒21的后部下方。如果在作为前侧网61的前部分的前后宽度L1的部分上设置隔板77,则当输送大量的谷秆时,该隔板77的存在反而会对谷秆的输送及脱粒作用造成妨碍,所以不将隔板77配置在前侧网61的前部分上。
由此,在分别突出设置有多个上述隔板76、77的内侧网60与前侧网61上,在前侧网61的前部分没有配置隔板77,因此不会使从扶禾、收割部3输送来的谷秆在脱谷部20的入口附近停滞,能够顺畅地在脱粒室21内输送且通过脱粒齿进行脱粒,并能够防止在脱谷的入口附近产生堵塞。通过喂送链9输送的谷秆,通过配置在承网23的后部的上述隔板76、77而朝上方浮起,同时通过脱粒齿22a、22a被向下方按压。因此,能够使脱粒齿22a、22a......切实地抵接于谷秆,可提高脱粒齿22a、22a......的脱粒作用,并减少没有脱粒的情况。
另外,如图5、图8所示,在上述承网23的外侧,即,在喂送链9一侧,配设有前侧网压紧部件80。前侧网压紧部件80,形成为与承网23大致相同的曲率半径,并配置在形成承网23的前侧网61的延长部上。此外,该前侧网压紧部件80,被固定设置在可开闭地支承喂送链9的喂送链框架81上且设置为一体,形成为与喂送链框架190一起开闭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前侧网压紧部件80将卷绕有喂送链9的喂送链框架81锁定在机体侧,并且将其按压成前侧网61的喂送链9侧的侧端不会弯曲。
并且,在该前侧网压紧部件81的内侧的侧面上(与脱粒滚筒22的外周面相对的面),以沿着设置在上述内侧网60或前侧网61上的隔板77的方式,同方向(延长部上)或平行地突出设置有由棒材或板材等构成的多个的阻挡部件82、82......。阻挡部件82、82......间隔适当的距离配置在与作为上述突出部23a的承网23的前后宽度L2的部分相对应的位置上,各阻挡部件82,以连续地位于隔板77上的方式配置在该隔板77的延长部上。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只在承网23的前后宽度L2的部分上配置阻挡部件82,但也可以在承网23的前后宽度L3的部分或前后宽度L1的部分配置阻挡部件。
上述阻挡部件82,其高度H1低于隔板77的高度H2。也就是说,通过将隔板77的高度H2构成为高于阻挡部件82的高度H1,使上述脱粒滚筒23的脱粒齿22a与隔板77的重叠范围,大于脱粒齿22a与阻挡部件82的重叠范围。
通过这样地构成,在通过喂送链9将谷秆在脱谷装置内朝后方输送时,与隔板76、77相同地,通过该阻挡部件82使谷秆向上方浮起,若此时使脱粒齿22a旋转,则谷秆与脱粒齿的接触长度变长,可提高脱粒的效率。也就是说,由于可使谷秆切实地抵接于脱粒齿,所以可以提高脱粒齿22a的脱粒作用,可以减少没有脱粒的情况。并且,由于一边通过隔板76、77和阻挡部件32使谷秆反转一边将其朝后方输送,所以可以提高脱粒的效率。
在谷秆的穗尖侧,由于脱粒齿23a与隔板77的重叠范围变得更大,所以可以提高承网23上的脱粒效率,使谷秆的较粗的秆根侧不会由于阻挡部件的阻力而被切碎或弯曲。并且,阻挡部件82、82......在谷秆利用喂送链9进行输送时施加阻力,通过在脱谷时使谷秆振动,能够在谷秆的根部侧抖落刺粒(刺ちり粒),并使其落向筛选部30。
并且,由于将阻挡部件82配置在该隔板77的延长部上,使其与隔板77连续,所以该阻挡部件82与隔板77会大致同时作用于通过喂送链9输送的谷秆。因此,不容易破坏输送的谷秆的姿势,可有效地进行脱粒动作。
在本发明的脱谷装置的承网中,能够防止发生由于处理物而引起的堵塞,并且在脱谷装置中,即使在筛选部的前端部也能够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脱谷装置的承网,配置于在前后方向横架在脱谷装置的脱粒室内的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其特征在于,具有前部分、后部分以及前后中央部分,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谷装置的承网,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承网的上述后部分,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平行地连续状地设置多个隔板,而在上述前部分上不配置隔板。
3一种脱谷装置,配置于具有前滑谷板和其后方的分选装置的摆动筛选装置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其脱粒室内沿着从前方向后方的谷秆输送用喂送链、在前后方向横架脱粒滚筒,在该脱粒滚筒的下方周围配置承网,使送尘口处理滚筒及其下方的送尘口的前部与该脱粒滚筒的后部侧方相对,将该承网的前部分配置在该前滑谷板的上方,将其后部分配置在该送尘口的侧方,将其前后中央部配置在该分选装置的上方,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承网的上述后部分,与上述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平行地连续状地设置多个隔板,而在上述前部分上不配置隔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脱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承网,通过前侧网压紧部件将上述喂送链侧的端部固定在脱粒室中,在该前侧网压紧部件上,与脱粒滚筒旋转方向平行地在上述隔板的延长部上设置多个阻挡部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谷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隔板的高度设置成比上述前侧网压紧部件的阻挡部件的高度高。
全文摘要
本发明以在筛选部的前端部也能充分地进行筛选处理,以承网的前部来促进脱谷处理后的谷粒或碎谷草等的漏下为课题。本发明的承网(23),配置于在前后方向横架在脱谷装置的脱粒室(21)内的脱粒滚筒(22)的下方周围,具有前部分、后部分以及前后中央部分,将该前部分及该后部分的孔(73)设置为比该前后中央部分的孔(74)大。
文档编号A01F7/06GK1856246SQ20048002776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4日
发明者佐村木仁, 宫本彰, 织田正明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蜻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