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38321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水体清水式培育凡纳滨对虾种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凡纳滨对虾是重要的海水经济虾类,因其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市场价值高等特点深受水产养殖者的重视,近年来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和水环境污染的加剧,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也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养殖中缺乏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是影响养殖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目前,在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的虾苗生产中,主要采用大水体浓水式育苗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人工合成饵料投喂虾苗幼体,容易污染水质从而导致虾苗因应激而产生病害或免疫力下降。另外,为降低污染水体中的病害生物提高育苗的成功率在育苗过程中常常使用抗生素类物质,这也严重影响了虾苗的质量甚至最终对虾养殖产品的质量。目前,在无节幼体到仔虾阶段使用小水体进行操作、通过控制水质和投喂藻类、酵母等生物饵料进行凡纳滨对虾育苗的技术还没有见到。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健康优质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的具体过程如下1)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150-200只/升,也就是每立方米(吨)水体放15-20万只幼体(15-20万/米3)的密度放入大小为1m3的圆形水族箱中。水族箱中的海水必须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或骨条藻,及酵母,使角毛藻或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mL,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继续补充角毛藻或骨条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或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4-5万cell/mL;加入藻类12小时后投喂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4)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时(Z2阶段),适当使用虾片或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藻类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25-0.5g/m3,若是投喂虾片,则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5g/m3,且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投喂的藻类为角毛藻或骨条藻,投喂量与蚤状体第一阶段(Z1)时相同。从这个阶段开始每天添加10%-20%的海水,海水必须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5)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或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与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BP或虾片的投喂量及处理方法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或骨条藻维持在3~5万cell/mL的密度。
6)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的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或虾片,投喂量及处理方法等与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时相同;在此阶段还加入小球藻至密度为10万cell/mL,以调整和改善水质。
7)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有两种a)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b)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经过盐度耐受性测试或饥饿耐受性测试,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即为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可出苗出售。
2006年3月在国家863海洋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湛江恒兴南方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选用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3.2亿尾进行小水体清水式育苗试验,共生产出凡纳滨对虾健康优质虾苗1.3亿尾,成活率达到40.6%。此批虾苗外观无畸形,整齐均匀,摄食、游动正常有力,且逆水性好、反应灵敏。销售3个月后收集市场信息反馈,普遍反应清水式育苗生产的虾苗与传统育苗方法生产的虾苗相比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养殖成功率平均高出30%左右。
本发明通过严格的水处理程序保证了育苗水体的质量,同时采用骨条藻、角毛藻、丰年虫等生物饵料投喂幼体,采用小球藻进行水质调控,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因投喂人工饵料而造成的水质污染,降低了对虾幼体因应激而产生病害或免疫力下降。同时,在出苗时,通过压力应激测试,有效的保证了培育虾苗的质量,对提高商业对虾养殖的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了健康优质种苗繁育的新方法,且技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种苗的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每立方米水体放入15万只幼体的密度放入大小为1立方米的圆形水族箱中。水族箱中所用海水预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及酵母,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l/mL,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则将角毛藻补充到5万cell/mL的密度,加入藻类12小时后再按0.25g/m3的比例添加入酵母。每4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保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同时,使酵母的密度仍然恒定为0.25g/m3。
4)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阶段)时,使用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角毛藻共同进行投喂,每3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25g/m3;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mL。从这期开始每天添加过滤和处理后的清洁海水10%。
5)待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和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保证BP的密度恒定为0.25g/m3,以及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3万cell/mL。
6)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使BP的密度恒定为0.25g/m3。在此阶段还需要加入小球藻,使其密度恒定为10万cell/mL,以调整和改善水质。
7)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为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如果虾苗的成活率能够达到90%以上时则进行出苗出售。
实施例21)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每立方水体放20万只幼体的密度放入大小为1立方米的圆形水族箱中。水族箱中所用海水预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2)待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骨条藻及酵母,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l/mL,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则将骨条藻补充到4.5万cell/mL的密度,加入藻类12小时后再按0.25g/m3的比例添加入酵母。每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保持在4.5万cell/mL的密度,同时,使酵母的密度仍然恒定为0.25g/m3。
4)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阶段)时,使用虾片与骨条藻共同进行投喂,每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虾片投喂前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骨条藻的密度保持在4.5万cell/mL。从这期开始每天添加过滤和处理后的清洁海水20%。
5)待幼体发育到在糠虾1期时,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虾片。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和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保证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g/m3,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3万cell/mL。
6)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虾片(虾片的投料量及处理方法同蚤状幼体2期)。在此阶段还加入小球藻,使其密度恒定为10万cell/mL,以调整和改善水质。
7)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为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后,若虾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时则可以出苗销售。
实施例31)将优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按照每立方水体放18万只幼体的密度放入大小为1立方米的圆形水族箱中。水族箱中所用海水预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2)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骨毛藻及酵母,使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l/mL,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
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Z1)时,则将骨条藻补充到5万cell/mL的密度,加入藻类12小时后再按0.25g/m3的比例添加入酵母。每5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保持在5万cell/mL的密度,同时,使酵母的密度仍然恒定为0.25g/m3。
4)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Z2阶段)时,使用BP(育苗用微囊饵料)与骨条藻共同进行投喂,每3.5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BP的密度恒定为0.5g/m3;骨条藻的密度恒定为5万cell/mL。从这期开始每天添加过滤和处理后的清洁海水15%。
5)在糠虾1期开始投丰年虫作为饵料。每天投饵6次,两次为丰年虫,其余4次为BP。丰年虫每次投喂数量和对虾幼体的数量比例约为1∶1,如果观察到丰年虫没有吃完,则不能再加入丰年虫。保证BP的密度恒定为0.25g/m3,以及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3万cell/mL。
6)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每次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丰年虫两次,另外投喂4次BP,使BP的密度恒定为0.25g/m3。在此阶段还需加入小球藻,使其密度恒定为10万cell/mL,以调整和改善水质。
7)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P10),在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销售。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为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后,若虾苗的成活率在90%以上时则可以出苗销售。
权利要求
1.一种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过程如下1)将优质健康的无节幼体按照15-20万只/m3的密度放入体积为1m3的养殖容器中,养殖用的海水须经过滤及消毒处理;2)待幼体发育到第6期幼体时,加入角毛藻及酵母,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1万cell/mL,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3)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一阶段时,继续补充角毛藻,使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12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中添加入0.25g酵母,使酵母的密度恒定为0.25g/m3;4)待对虾幼体发育到蚤状幼体第二阶段后,使用虾片与藻类共同进行投喂,每3-4个小时观察投饵一次,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5g/m3,角毛藻的密度恒定为5-7万cell/mL,并每天添加过滤和消毒后的清洁海水10%-20%;5)待对虾幼体发育到糠虾1期时,每天投喂丰年虫2次,虾片4次,丰年虫的每次投喂数量为对虾幼体的数量,虾片的密度恒定为为1-5g/m3,同时保证水体中角毛藻的密度为3~5万cell/mL;6)从糠虾到仔虾阶段逐渐调整幼体数量和丰年虫用量比例到1∶10,每天投喂两次;并投喂4次虾片,使虾片的密度恒定为1-5g/m3;并加入小球藻,使其密度恒定为10万cell/mL;7)待仔虾发育到第十天,经过仔虾质量控制合格后即可进行出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程中所用的海水必须先经过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处理,然后再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6期幼体阶段及糠虾1期,可以用骨条藻代替角毛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蚤状幼体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可以用骨条藻代替角毛藻,骨条藻的密度须恒定为4-5万cell/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每4-6个小时用显微镜观察一次水体,计算藻类的数量,使藻类的密度保持恒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虾片投喂前必须要先经过150目筛网过滤搓洗,再使用搅拌器和适量淡水搅拌均匀后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蚤状幼体第二阶段、糠虾1期以及糠虾到仔虾阶段,可以用微囊铒料代替虾片,微囊铒料的密度须恒定为0.25-0.5g/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为盐度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快速浸入淡水中15分钟,再放回苗池水15分钟,存活率在90%以上即为合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仔虾质量控制的方法为饥饿耐受性测试将适量虾苗放于平的水瓢,不充气,饥饿1天,存活率在90%以上即为合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凡纳滨对虾小水体清水式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水质处理控制、饵料投喂控制、虾苗质量控制三个关键控制过程。水质处理过程通过将水经砂滤、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后,还必须依次经过孔径10、1.0、0.5μm的滤膜过滤,在育苗后期阶段还必须投放10万cell/ml的小球藻以控制水质;饵料投喂控制则主要采用骨条藻、角毛藻和丰年虫为饵料,在蚤状幼体第二阶段之后才适当投喂人工合成饵料;虾苗质量控制过程则将虾苗经过盐度耐受测试或饥饿耐受测试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出苗。该方法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实用性好,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且所培育的虾苗质量好,成活率高,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K61/02GK1926968SQ20061012242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6日
发明者刘兴旺, 梁海鸥, 王华朗, 冯敏毅, 赵丽梅, 程成荣, 黄智成, 李治国, 韩垂旺 申请人: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