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657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剂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动物源杀虫活性成分斑蝥素和杀虫剂的增效复配组合物。

背景技术
斑蝥素(Cantharidin,C10H12O4)是存在于鞘翅目(Coleopera)芫菁科(Meloidae)等昆虫体内的一种天然单萜类昆虫毒素,是斑蝥体内的防卫性物质。斑蝥素的化学名称为exo型,1,2顺式-二甲基,3,6-氧桥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分子量为196.2,结构式如下
斑蝥素在丙酮中结晶为斜方棱柱型,氯仿中为白色针状,在乙醇中为白色糠片状。毛细管法测定熔点为215-216.8℃。不溶于冷水,难溶于乙醚(1g/700ml),在氯仿、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中溶解度(25℃)分别为1/60,1/80,1/90(g/ml)。
斑蝥素在医药上的应用研究比较系统和深入,已经有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医药产品。中医一直沿用传统用法,用含斑蝥素的昆虫如斑蝥(大斑与眼斑芫菁)、葛上亭长(豆芫菁)、地旦(芫菁科短翅芫菁属昆虫)等全虫入药。药典中称其性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破血消,攻毒蚀疮,引赤发泡。用于瘕肿块,恶疮死肌。1975年上海斑蝥协作组肯定了斑蝥虫体所含的斑蝥素为抗癌有效物质,其对原发性肝癌、贲门癌、食道癌、消化道肿瘤等癌症,尤其对原发性肝癌有特效,除抗癌外,尚有治疗病毒性慢性乙型肝炎、白血病、狂犬病、皮肤病毒、真菌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壮阳、升高白细胞等疗效已经开发的斑蝥素抗癌药物有复方斑蝥胶囊、爱迪注射液等,抗乙肝药物有肝宁等,其它药物还有尤斯洛(斑蝥素软膏),用于治疗尖锐湿疣等皮肤病毒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斑蝥素的杀虫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斑蝥素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有一定的胃毒作用,对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表现有强烈的拒食、胃毒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对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有较强的触杀、胃毒和拒食作用,还有一定的内吸作用。斑蝥素处理饲喂后可引起菜蛾幼虫某些细胞及组织发生病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中肠组织(张志勇,1996);斑蝥素抑制了粘虫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引起谷氨酸含量上升、GABA含量下降,是中毒试虫兴奋、抽搐的主要原因;斑蝥素能抑制粘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和谷氨酸脱酸酶的活性。(周越,2000)。通过对粘虫中肠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为研究斑蝥素对昆虫的作用方式提供了最直观的证据,斑蝥素的胃毒作用能引起粘虫瘫痪并大量失水而死亡,对试虫中肠细胞膜和内膜系统的破坏作用可能是斑蝥素的主要致毒机理之一,主要表现在它很容易穿过细胞膜结构,可能与杯状细胞和其它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某个位点有亲合性,阻断了杯状细胞和线粒体的正常功能,引起相关的代谢失调或受阻,进而引起杯状细胞和线粒体的解体死亡(张雅林,2003)。[主要参考文献张志勇,袁锋,斑蝥素对菜蛾的毒杀作用研究初报[J].1998,25(2)166-170;张志勇,袁锋,斑蝥素对菜蛾消化酶及酯酶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00,27(4)355-358;张雅林,周越,张志勇,斑蝥素对粘虫和小菜蛾幼虫中肠组织的影响[J].昆虫学报,2003,46[3]272-276。] 斑蝥素是存在于鞘翅目(Coleopera)芫菁科(Meloidae)等昆虫体内的一种天然单萜类昆虫毒素,自然资源十分缺乏,因此限制了其产品的开发和利用。对农药应用而言,进行斑蝥素与其他杀虫剂的混配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斑蝥素杀虫剂组合物,申请人经过对斑蝥素与几种杀虫剂的混配研究,给出了几种效果优良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剂组合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斑蝥素0.05%~0.5%,杀虫剂0.9%~10.5%,余量为农药助剂,所述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溶剂、乳化剂和水组成,原料的总和为100%; 上述杀虫剂选自定虫隆、除虫脲、灭幼脲其中的一种。
所述的增效组合物配制成乳油,配制乳油选择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乳化剂和溶剂组成,其中乳化剂占质量百分比为9~20%,余量为溶剂。
本发明的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根据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和具体测定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是一种杀虫剂组合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发明人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斑蝥素与氯氰菊酯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1.0%的斑蝥素乳油,并配制斑蝥素与氯氰菊酯混剂,混剂中氯氰菊酯1.9%(折百),斑蝥素0.10%(折百),乳化剂10%,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2.0%斑蝥素·氯氰菊酯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氯氰菊酯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1。
从表1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氯氰菊酯混配的CTC值为173.0164,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氯氰菊酯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表1斑蝥素与氯氰菊酯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实施例2斑蝥素与氰戊菊酯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溶剂,配制斑蝥素与氰戊菊酯混剂混剂,混剂中氰戊菊酯9.8%(折百),斑蝥素0.20%(折百),乳化剂18%,溶剂为2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采用微乳剂配制方法,配制成10.0%斑蝥素·氰戊菊酯微乳剂。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氰戊菊酯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2。
从表2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氰戊菊酯混配的CTC值为258.7515,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氰戊菊酯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表2斑蝥素与氰戊菊酯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实施例3斑蝥素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三氟氯氰菊酯混剂微乳剂,混剂中三氟氯氰菊酯0.95%(折百),斑蝥素0.05%(折百),乳化剂17%,溶剂为20%,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采用农药微乳剂配制工艺,即配制成1.0%斑蝥素·三氟氯氰菊酯微乳剂。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三氟氯氰菊酯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3。
从表3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三氟氯氰菊酯混配的CTC值为173.0164,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三氟氯氰菊酯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表3斑蝥素与三氟氯氰菊酯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实施例4斑蝥素与甲氰菊酯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甲氰菊酯混剂,混剂中甲氰菊酯9.6%(折百),斑蝥素0.40%(折百),乳化剂10%,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10.0%斑蝥素·甲氰菊酯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甲氰菊酯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4。
表4斑蝥素与甲氰菊酯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4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甲氰菊酯混配的CTC值为178.739,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氯氰菊酯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5斑蝥素与巴丹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巴丹混剂,混剂中巴丹9.6%(折百),斑蝥素0.40%(折百),乳化剂16%,溶剂为1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即配制成10.0%斑蝥素·巴丹微乳剂。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巴丹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5。
表5斑蝥素与巴丹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5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巴丹混配的CTC值为146.1354,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巴丹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6斑蝥素与定虫隆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定虫隆混剂,混剂中定虫隆1.9%(折百),斑蝥素0.10%(折百),乳化剂17%,溶剂为30%,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即配制成2.0%斑蝥素·定虫隆微乳剂。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定虫隆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6。
表6斑蝥素与定虫隆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6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巴丹混配的CTC值为156.6743,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定虫隆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7斑蝥素与阿维菌素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剂,混剂中阿维菌素0.90%(折百),斑蝥素0.10%(折百),乳化剂10%,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1.0%斑蝥素·阿维菌素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阿维菌素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7。
表7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7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配的CTC值为204.2649,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阿维菌素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8斑蝥素与除虫脲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除虫脲混剂,混剂中除虫脲1.90%(折百),斑蝥素0.10%(折百),乳化剂9%,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2.0%斑蝥素·除虫脲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除虫脲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8。
表8斑蝥素与除虫脲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8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除虫脲混配的CTC值为197.58,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巴丹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9斑蝥素与灭幼脲的增效复配 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灭幼脲混剂,混剂中灭幼脲1.9%(折百),斑蝥素0.10%(折百),乳化剂15%,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2.0%斑蝥素·灭幼脲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灭幼脲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9。
表9斑蝥素与灭幼脲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9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灭幼脲混配的CTC值为187.8184,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灭幼脲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实施例10斑蝥素与杀螨隆的增效复配 选择适宜的溶剂、乳化剂,配制斑蝥素与杀螨隆混剂,混剂中杀螨隆10.5%(折百),斑蝥素0.5%(折百),乳化剂13%,溶剂补足至100%,即配制成11.0%斑蝥素·杀螨隆乳油。采用浸虫浸叶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养虫室提供的3龄小菜蛾为试虫,测定杀螨隆和斑蝥素单剂以及混剂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在此基础上,用孙沛云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见表10。
表10斑蝥素与杀螨隆混配增效测定结果 从表10的测定数据可以看出,斑蝥素与杀螨隆混配的CTC值为138.8882,大于120,表明斑蝥素与杀螨隆混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用的溶剂、乳化剂按照刘步林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农药剂型加工技术》有关农药乳油制剂、微乳剂制剂配制中溶剂、乳化剂的选择章节即可得到。
权利要求
1.一种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虫剂组合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斑蝥素0.05%~0.5%,杀虫剂0.9%~10.5%,余量为农药助剂,所述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溶剂、乳化剂和水组成,原料的总和为100%;
上述杀虫剂选自定虫隆、除虫脲、灭幼脲其中的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增效组合物配制成乳油,配制乳油选择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乳化剂和溶剂组成,其中乳化剂占质量百分比为9~20%,余量为溶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增效组合物配制成微乳剂,配制微乳剂所选择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溶剂、乳化剂和水按质量百分比组成,其中溶剂10%~30%,乳化剂5%~30%,余量为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斑蝥素的杀虫剂组合物,该杀虫剂组合物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原料构成斑蝥素0.05%~0.5%,杀虫剂0.9%~10.5%,余量为农药助剂,所述的农药助剂由公知的溶剂、乳化剂和水组成,原料的总和为100%;上述杀虫剂选自除虫脲、灭幼脲、定虫隆其中的一种。可将所述的杀虫剂组合物配制成乳油或微乳剂,该杀虫剂组合物的共毒系数CTC值具体测定结果表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是一种优良的杀虫剂组合物。
文档编号A01P7/04GK1934947SQ200610159480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0日
发明者张雅林, 郑胜礼, 张兴 申请人:杨凌农林科大昆虫资源研究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