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38652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目前人工栽培的食用菌都是由野生菌选育驯化后成为适合室内生长的品 种,这一种方法可以使食用菌集中繁育,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用菌品种,尽 管如此还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由于在室内栽培,其生长环境与自 然环境相去甚远,结果造成品质较差,产量受到严重制约。发明内容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局限于室内而带来的品质低,产量受 到制约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下列方案实现的, 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主要步骤:1、 培育菌种母种通过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分离所得,常规扩繁培养,原种为 常规的麦粒菌种,常规灭菌接种培养,剔除可疑菌种,确保菌种纯度,选择发 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使用。培养基质来源为农田林区生产的无公害农林副产品,选用17x36x0. 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每袋装1.3公斤配料,两头扎口,常 压灭菌,IOO"C保持10小时,冷却至30°C,趁热接种,每瓶栽培种接15—20 袋,接种后菌袋置培养室常规发菌培养至成熟备用。2、 选择原生态栽培环境,原生态是指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界生长繁育的生态 环境,原生态环境是指无污染的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等无污染的林地、
草原。地温达到4 15-C,空气湿度在42 88%之间,土壤PH值6 7,林地、 草地郁闭度0. 3 0. 7,比较适宜。 一般北方在3-9月份期间,南方在11月至 次年3月。3、 栽培方法,方法之一、覆土栽培、在的林地或草原上挖深20厘米、宽25厘米,长度 随地形和栽培菌袋数量而定的浅沟,将菌丝体成熟的菌袋脱去聚乙烯塑料袋 后,菌棒按照1-3厘米的间隔横卧埋入土坑,菌棒上覆盖1-3厘米厚的林地或 草原土壤,根据需要用水灌溉至土坑内不见干土。林地草原上土层下20厘米 处地温在1(TC以上时,即可直接培植出菇,如果地温在10'C以下,则在土层上 再覆盖一层地膜,用于保温、保湿、防涝、防虫、保鲜,地膜四周用小土块压 住,防止大风吹走。为提高单株蘑菇菇体,可将菌袋脱掉塑料包装后,将5 6 个菌丝营养体立式捆绑在一起集中覆土栽培,所生长的单株蘑菇体积大, 一般单株在1千克左右。方法之二,为半覆土栽培,步骤为把菌袋一端解开,将解开端埋入土中,深 度为菌袋长度的三分之一,另一端的出菇点部位打开直径2-3厘米的出菇孔, 菌袋可以根据地形集中密实栽培或疏实栽培。方法之三,林地摆放式出菇,成熟的菌袋按照出菇要求,开口或割口,直 接摆放在林中遮荫、通风、光照适合于出菇的地面上,在天然的环境中自然出 燕。在天旱少雨季节可在林间安装简易微喷灌设施,必要时进行微喷,增加林间、林地湿度。如果雨水过多则人工用地膜遮挡,以防菇体腐烂。 还可以采取墙式、架式、垛式等不覆土式栽培。4、 管理出菇
地膜下20厘米处土层内地温在15-C以下时,食用菌子实体长出伸长到土 层上面时,在子实体处将地膜撕开,子实体伸出地膜继续长大直到成熟采摘。 如果地膜下20厘米处土层内地温在15-C以上时则将地膜完全揭去,让食用菌 子实体长出伸长到土层上面继续长大直到成熟采摘。在天旱少雨季节可在林间安装简易微喷灌设施,必要时进行微喷增加林 间、林地、草原湿度。5、采收加工子实体七成熟就可采收,当燕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燕色质 好,分量重,产量高,否则易引起菇盖发黄降低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大部分可晒干或烘干,包装成野生蘑菇片销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原生态环境选育和栽培食 用菌,食用菌子实体都是在天然野生的条件下生长发育。野生栽培的食用菌与 野生食用菌相比,生长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生长期完全在野外完成,使食用 菌的生长环境更优越,产品质量更好。野生栽培的食用菌类似野生菌,但在产 品产量和质量方面更优于野生菌。野生栽培的场地选在远离城镇的人工林地和 人迹罕至的天然林、原始次森林或天然草原;产品加工也在远离交通要道的林 区草原,避免了可能的粉尘污染,从而保证了食用菌的原生态品质,食用菌由 目前的室内栽培变为野外原生态环境栽培,由目前的菌丝营养袋直接出菇变为 野外覆土栽培。原生态食用菌有以下几个特征利用林地的林木、枯枝落叶和偏远山区所产天然优质无公害的玉米芯、棉 籽壳、木屑等农林副产品,不添加任何化肥农药,人工接种,生产食用菌菌袋, 培养菌丝体;菌丝体成熟后在人工林或天然林的林地、林间、林缘或天然草 草场等适宜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地方,在全天候的天然温度、湿度、通风、光照 的环境中出菇,培养子实体,这种食用菌的培植方式可称之为食用菌的野生栽 培;通过野生栽培驯化选育出的菌种是原生态食用菌菌种;原生态食用菌菌种 进行野生栽培生产的食用菌产品就是原生态食用菌。原生态食用菌安全、营养、 有机,在崇尚天然食品的消费时代,原生态食用菌更受消费者的欢迎。原生态 食用菌提高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生长环境优越。林地物种繁多,空气优良,整个林区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 林间、林缘、草原非常适宜食用菌的生长。食用菌的生长因素中水质的优良与 否至关重要。选择栽培食用菌的林区草原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山间小溪,林中 草原河流的水质都符合国家地表水的一级标准,在食用菌产品上无任何重金属 超标和农药残留。栽培技术独特。生产食用菌原料主要是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从栽培管理 上,在野外自然环境下科学管理,不使用任何促长剂和生长素,将经过人工选 育驯化,人工接种培育生产的蘑菇菌丝体,利用人工林和天然林这个大环境中 进行出菇管理,恢复菌类在自然生态下生长,达到高质量、优质的食用菌。在 晾晒与贮存上严格把关,杜绝任何污染。晾晒采用塑料窗纱在林缘、林间、草 原支架进行,其空气环境优良,远离居民区、公路。贮存采用无毒塑料编织袋 进行包装,运输杜绝与其它有害物质混装运输,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获 得的产品除了吸收培养基中的营养外还吸收了原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养分,品质 能恢复野生食用菌原有的品质,大幅度拓宽了食用菌的发展空间,产量,节约 了耕地,水资源,增加了林地养分,促进了林木生长,保护了生态环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 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主要步骤1、 培育菌种。母种通过野生栽培的食用菌子实体组织分离所得,常规扩繁培养;原种为 常规的麦粒菌种,常规灭菌接种培养,每周检査一次,剔除可疑菌种,确保菌 种纯度,选择发菌快、菌丝旺的菌种使用。2、 菌丝体培养培养基质来源为远离城镇农田林区生产的无公害农林副产品,选用 17x36x0. 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每袋装1.3公斤配料,两头扎口,常压灭 菌,IO(TC保持10小时,冷却至30°C,趁热接种,每瓶栽培种接15—20袋, 接种后菌袋置培养室常规发菌培养至成熟。3、 选择原生态环境栽培,原生态环境是指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等无 污染的林地、草原,4、 在地温达到4t:,空气湿度在42%之间,土壤PH值6,林地、草地郁闭 度0.3,比较适宜,5、 栽培,覆土栽培:一般北方在3-9月份期间,南方在11月至次年3月, 在林地或草原上挖深20厘米、宽25厘米,长度随地形而定的浅坑,将菌丝体 成熟的菌袋脱去聚乙烯塑料袋后,菌棒按照1-3厘米的间隔横卧埋入土坑,菌 棒上覆盖1-3厘米厚的林地或草原土壤,根据需要用水灌溉至土坑内不见干 土。林地草原上土层下20厘米处地温在l(TC以上时,即可直接培植出菇,如 果地温在1(TC以下,则在土层上再覆盖一层地膜,地膜四周用小土块压住,防 止大风吹走。6、 管理出菇
地膜下20厘米处土层内地温在15t以下时,食用菌子实体长出伸长到土 层上面时,在子实体处将地膜撕开,子实体伸出地膜继续长大直到成熟采摘。 如果地膜下20厘米处土层内地温在15'C以上时则将地膜完全揭去,让食用菌 子实体长出伸长到土层上面继续长大直到成熟采摘。在天旱少雨季节可在林间安装简易微喷灌设施,必要时进行微喷增加林 间、林地、草原湿度。7、 半覆土栽培,步骤为把菌袋一端解开,将解开端埋入土中,深度为菌袋 长度的三分之一,另一端的出菇点部位打开直径2-3厘米的出菇孔,菌袋可以 根据地形集中密实栽培或疏实栽培。还可以采取墙式、架式、垛式等不覆土式 栽培,出菇后管理与方法一相同。8、 林地摆放出燕成熟的菌袋按照出菇要求,开口或割口,直接摆放在林中遮荫、通风、光 照适合于出菇的地面上,在天然的环境中自然出菇。在天旱少雨季节可在林间 安装简易微喷灌设施,必要时进行微喷,增加林间、林地湿度9、 采收加工,子实体七成熟就可采收,当菇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菇色质 好,分量重,产量高,否则易引起菇盖发黄降低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 大部分可晒干或烘干,包装成野生蘑菇片销售。实施例2,主要步骤同实施例1,区别为在步骤4中具体为在地温达到15 'C,空气湿度在88%之间,土壤PH值7,林地、草地郁闭度0.7,比较适宜。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步骤为,(1)、培育菌种,(2)、选择原生态环境栽培,原生态环境是指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等无污染的林地、草原,地温达到4~15℃,空气湿度在42~88%之间,土壤PH值6~7,林地、草地郁闭度0.3~0.7比较适宜,一般北方在3-9月份期间,南方在11月至次年3月,(3)、栽培方法、在林地或草原上挖坑,将菌丝体成熟的菌袋脱去聚乙烯塑料袋后,菌棒放置入土坑,菌棒上覆盖1-3厘米厚的土壤,再覆盖地膜,保湿防涝,(4)、管理出菇,食用菌子实体长出伸长到土层上面时,在子实体处将地膜撕开,子实体继续长大直到成熟采摘,子实体七成熟就可采收,当菇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5)、林地摆放出菇,成熟的菌袋按照出菇要求,开口或割口,直接摆放在林中遮荫、通风、光照适合于出菇的地面上,在天然的环境中自然出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方法,具体为一种食用菌的原生态栽培方法。解决现有食用菌栽培技术局限于室内而带来品质低,产量受到制约的问题。原生态是指野生食用菌在自然界生长繁育的生态环境。步骤为培育菌种,菌丝体培养,培养基质为无公害农林副产品,培养出菌丝体,选择原生态环境栽培,原生态环境是指原始森林、次生林、人工林等无污染的林地、草原,在林地或草原上挖坑,菌棒放入土坑,菌棒上覆盖土壤,当菇盖尚未展平,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本发明方法培育出的食用菌具有野生食用菌的独特自然品质,而且栽培空间大,投入成本低,菇体大,产量高,效益好,可满足市场需求。有利于保护和扩繁天然野生菌类资源,促进林草菌共生,保护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147450SQ200710185209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6日
发明者任宝生, 贫 吴, 吴旭东, 周维民, 蕾 孙, 李相南, 李程才, 梁枝荣, 段成忠, 王国防, 王达洋, 萧 裴, 赵艳秋, 郝常喜, 鹏 陈 申请人:李程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