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的选育方法

文档序号:329789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的选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品种选育
技术领域
,专用于选育性状稳定的药用白菊花早花新品种。二
背景技术
:白菊花(Z)e"^Y^/zeOT"ww7;/b^w)属菊科菊属,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又是重要的出口药材之一。性寒,味甘、苦,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明目等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最新的研究还发现,药用菊花还具抗癌、抗艾滋病毒的功效。随着国内外医药、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迅猛发展,作为药食两用的菊花用量急剧增加。社会需求量较大,每年国内外市场量为60007000吨,其中40%左右供出口。菊花入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对菊花功效大加赞赏,"菊花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是群芳中的上品。白菊花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类、绿原酸等成分。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可以从白菊花中提取更多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药用菊花的花期多集中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江苏地区种植,易遭受冷霜的危害,使菊花的舌状花变红,影菊花商品感官品质。同时在菊花饼晾晒过程中,常遇阴雨天气,易导致霉变。因此,选育早花品种,不仅可解决市场均衡供应问题,还可有效提高菊花品质。药用菊花传统品种选育工作,主要是对大田无性繁殖变异植株的选择,品种间遗传差异小。为此,我们开展了药用菊花有性繁殖技术研究,发现药用杭白菊有性后代性状分离多样,为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三
发明内容1、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用白菊花早花l号的选育方法,以避免或减轻冷霜的危害,培育性状稳定、品质好的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2、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用白菊花早花1号的选育方法,包括1)种子采集与单株栽培供试品种为目前大田主栽品种红心菊,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植株盆栽200盆,置于日光温室内生长,于败花后收集管状花瘦果,翌年3月份,统一播种于日光温室中,对F1代栽培群体,进行常规田间管理;2)早花性状单株筛选在F1代栽培群体中,对江苏产地10月20日前开花的早开花单株挂牌,记录始花日期,并考察早花单株的植物学性状(株高、茎色、叶形、叶片大小和皱度、叶色、头状花序的花头数和直径、舌状花层数、舌状花长度和颜色、管状花花心直径和颜色、花香味),采集单株的头状花序,分别进行成分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含量测定,挑选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单株。3)早花单株无性株系评价与选择对上述挑选出的早花单株,采花后保留所选的植株根越冬,第二年将所选各单株越冬根上生长的菊苗扦插育苗后,建立无性株系圃,观察早花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考察植株的植物学性状,并分别进行成分测定,确定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无性株系。4)早花无性株系扩繁及壮苗筛选对确定的早花无性株系进行大田扩繁。选择具有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花头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花瓣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的植株扦插培育,结合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进行单株含量测定,按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为6.456.70mg/g、绿原酸重量百分含量为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为每100g中(U50.35ml的标准,获得健壮早花单株100棵;5)—致性与稳定性分析采用扦插繁殖技术,连续进行2年培育选择,直到所述植物学性状和有效成份指标稳定出现,一致性达到90%;6)品比试验与生产试验性状稳定后,连续进行2年的品比和生产试验,获得性状为江苏产地始花期在IO月20日前,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6.456.70mg/g、绿原酸含量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0.150.35ml/100g菊花品种,定名为早花1号。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选育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实生苗育种与选择育种相结合,后代无性繁殖,遗传稳定性好。2.早花品种由于花期提前15天左右,可以避免或减轻冷霜的危害。与其他品种结合生产,可以解决菊花采收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3.菊花在加工时,常遇阴雨天气,为防止霉变,生产者常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影响品质。早花品种采收时气温较高,易于晾干。4.早花品种不仅可以提前上市,解决市场均衡供应问题,效益也高。四图1为早花1号品种选育流程图五具体实施例方式江苏省射阳县是我国药用白菊花的主产区之一,本单位于2000年开始在该地区的药用白菊花栽培群体中进行优良品种系统选育。首先,选择目前射阳大田主栽品种红心菊,在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种植基地,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植株盆栽200盆,置于日光温室内生长,于败花后收集管状花瘦果。翌年3月份,统一播种,对F1代栽培群体,进行常规田间管理,在F1代栽培群体中,对江苏产地10月20日前开花的早开花单株挂牌,记录始花R期,并考察早花单株的植物学性状(株高、茎色、叶形、叶片大小和皱度、叶色、头状花序的花头数和直径、舌状花层数、舌状花长度和颜色、管状花花心直径和颜色、花香味),采集单株的头状花序,分别进行成分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含量测定,挑选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单株。对上述挑选出的早花单株,采花后保留所选的植株根越冬,第二年将所选各单株越冬根上生长的菊苗扦插育苗后,建立无性株系圃,观察早花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考察植株的植物学性状,并分别进行成分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含量测定,确定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无性株系。对确定的早花无性株系进行大田扩繁。选择具有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花头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花瓣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L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的植株扦插培育,结合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进行单株含量测定,按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为6.456.70mg/g、绿原酸重量百分含量为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为每100g中0.15~0.35ml的标准,获得健壮早花单株100棵。采用扦插繁殖技术,连续进行2年培育选择,直到所述植物学性状和有效成份指标稳定出现,一致性达到90%;性状稳定后,连续进行2年的品比和生产试验,获得性状为江苏产地始花期在10月20日前,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6.456.70mg/g、绿原酸含量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0.15~0.35ml/100g菊花品种,定名为早花l号。与现有栽培品种红心菊相比(表l、表2),花期提前1520d,头状花序直径是红心菊的1.15倍,舌状花瓣长是红心菊的1.21倍,瓣宽是红心菊的1.10倍。表l白菊花不同栽培类型主要植物学性状比较(平均值)单位cm<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表2白菊花不同栽培类型几个感官性状比较<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表32005-2007年2个不同药用白菊花栽培类型品比试验结果(产量)鲜重单位kg/亩<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注4个重复分别在洋马镇的百药园、友盟村、药材村和东移村四个地点进行。表4白菊花不同栽培类型绿原酸含量比较(%DW)<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1)种子采集与单株栽培供试品种为目前大田主栽品种红心菊,选择生长健壮无病植株盆栽200盆,置于日光温室内生长,于败花后收集管状花瘦果,翌年3月份,统一播种于日光温室中,对F1代栽培群体,进行常规田间管理;2)早花性状单株筛选在F1代栽培群体中,对江苏产地10月20日前开花的早开花单株挂牌,记录始花日期,并考察早花单株的植物学性状株高、茎色、叶形、叶片大小和皱度、叶色、头状花序的花头数和直径、舌状花的层数、舌状花长度和颜色、管状花花心直径和颜色、花香味,采集单株的头状花序,分别进行成分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含量测定,挑选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单株;3)早花单株无性株系评价与选择对上述挑选出的早花单株,采花后保留所选的植株根越冬,第二年将所选各单株越冬根上生长的菊苗扦插育苗后,建立无性株系圃,观察早花性状是否稳定遗传,考察植株的植物学性状,并分别进行有效成分测定,确定头状花序舌状花4~5层,舌状花长度2.0~2.1cm,白色,茎杆硬、成分含量符合2005年药典要求的早花无性株系;4)早花无性株系扩繁及壮苗筛选对确定的早花无性株系进行大田扩繁,选择具有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花头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花瓣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的植株扦插培育,结合成分黄酮类、绿原酸和挥发油类进行单株含量测定,按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为6.45~6.70mg/g、绿原酸重量百分含量为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为0.15~0.35ml/100g的标准选择,获得健壮早花单株100棵;5)一致性与稳定性选育采用扦插繁殖技术,连续进行2年培育选择,直到所述植物学性状和有效成份指标稳定出现,一致性达到90%;6)品比试验与生产试验性状稳定后,连续进行2年的品比和生产试验,获得性状为江苏产地始花期在10月20日前,株高53~70cm,茎绿色,叶卵圆形,羽状浅裂,叶片长5.2~7.0cm、宽3.8~5.5cm、平展、绿色,头状花序数172~412个、直径5.6~7.0cm,舌状花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干燥菊花总黄酮含量6.45~6.70mg/g、绿原酸含量0.28~0.32%,挥发油呈黄色、含量0.15~0.35ml/100g菊花品种,定名为早花1号。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用白菊花早花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品种选育
技术领域
。将药用白菊花大田主栽品种红心菊盆栽,置于日光温室中生长,秋季收籽,进行实生苗选择育种。对提早开花的单株进行单株选育。通过扦插进行扩繁。结合品比试验和生产试验,获得早花1号新品种,叶片平展、绿色,头状花序花头数172~412个、舌状花花瓣数76~131个、颜色本白,管状花花心直径1.3~1.8cm、桔黄色,花香味浓郁,烘箱干燥后菊花总黄酮含量为6.45%~6.70mg/g,绿原酸含量为0.28~0.32%(重量比),挥发油呈黄色、含量为0.15~0.35ml/100g。文档编号A01H1/04GK101194590SQ20071019196公开日2008年6月11日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8日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8日发明者严秀贵,刘德辉,唐晓清,孙晓东,媛张,汤兴利,王康才,暄陈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