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14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 背暴技术目前,玉米收获机摘穗用的拉茎辊,其长度为800mm以上,上面设有外径相 同的拉茎板,由于其长度大,故具有这种拉茎辊的玉米收获机一般结构复杂、庞 大、苯重,且摘穗可靠性差,尤其是不能完成不对行收获,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不 同行距种植的需要,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结构简单、重量 轻、成本低,其左右旋形式配合使用进行拉茎摘穗,摘穗损失少,破碎少,效率 高,适应性好。适合在玉米收获机(对行或不对行)上使用,尤其适合在不对行 玉米收获机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 一端(使用时可称 后端)为支承轴段(可用2个轴承座或1个轴承座等),该支承轴段和带拉茎板 的拉茎段相连,其特征在于带拉茎板的拉茎段另一端(前端)和螺旋导入段相连, 螺旋导入段上设有左旋或右旋的螺旋叶片。上述的拉茎段上的拉茎板的外径向着螺旋导入段的方向逐渐变小,呈一头粗 一头细的形状为佳,以方便将秸秆边导入边拉茎。也可用等径的。所述的拉茎板均沿螺旋方向与螺旋叶片相连接为佳。所述的拉茎板与螺旋叶片连接的前端部设有斜面为佳。上述的拉茎板呈板条状有6个为佳,在圆周上均布。上述的螺旋导入段呈锥状为佳,愈向外螺旋的外径愈小,更方便将秸秆导入。 螺旋叶片的高度较高些为佳。上述组合拉茎辊的总长度可小于或等于500mm,以35(T450mm为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其左右旋形式配合使用进行拉茎摘 穗,摘穗损失少、破碎少,摘穗质量好,使用可靠,效率高,适应性好。适合在 玉米收获机上使用(对行或不对行),尤其适合在不对行玉米收获机上使用。以下结合实施例作详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为支承轴段,2为拉茎段,21为拉茎板,22为斜面(平面或曲面), 3为螺旋导入段,31为螺旋叶片,32为中轴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支承轴段1和带拉茎板21的拉茎段2相连,拉茎段2的另一端和 螺旋导入段3相连,螺旋导入段3上设有左旋或右旋的螺旋叶片3)。拉茎板21 的外径向着螺旋导入段3的方向逐渐变小,呈一头粗一头细的形状。拉茎板21 均沿螺旋方向与螺旋叶片31相连接。拉茎板21与螺旋叶片连接的前端部设有斜 面22。组合拉茎辊的总长度可小于或等于500mm,以35(T450ram为佳。拉茎板 21呈板条状有6个,在圆周上均布。螺旋导入段3呈锥状,愈向外螺旋的外径 俞小。该组合拉茎辊可为焊接结构,也可为铸造形式,铸造后与支承轴焊接加工, 也可为整体铸造结构。工作时,该组合拉茎辊2个为一组对转,导入段的螺旋叶片将玉米秸秆导入 到拉茎段2的拉茎板21中,在拉茎段2向下拉和摘穗板的共同作用下,把玉米果穗摘下。
权利要求1.一种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一端为支承轴段(1),该支承轴段(1)和带拉茎板(21)的拉茎段(2)相连,其特征在于带拉茎板的拉茎段(2)的另一端和螺旋导入段(3)相连,螺旋导入段(3)上设有左旋或右旋的螺旋叶片(3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茎段 (2)上的拉茎板(21)的外径向着螺旋导入段(3)方向逐渐变小,呈一头粗一头细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茎板 (21)均沿螺旋方向与螺旋叶片(31)相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茎板 (21)与螺旋叶片(31)连接的前端部设有斜面为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茎板 (21)呈板条状有6个,在圆周上均布。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导 入段(3)呈锥状,愈向外螺旋的外径愈小。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该组合拉茎辊 为焊接结构或为整体铸造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l、 2、 3、 4、 5、 6或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 特征在于组合拉茎辊的总长度小于或等于500mm。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其特征在于组合拉茎辊的 总长度为350 45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玉米收获机组合拉茎辊,涉及玉米收获机技术领域。一端为支承轴段1,该支承轴段1和带拉茎板21的拉茎段2相连,拉茎段2的另一端和螺旋导入段3相连,螺旋导入段3上设有左旋或右旋的螺旋叶片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成本低,其左右旋形式配合使用进行拉茎摘穗,摘穗损失少,破碎少,使用可靠,效率高,适应性好。适合在玉米收获机上使用,尤其适合在不对行玉米收获机上使用。
文档编号A01D45/00GK201029307SQ200720101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雅启, 吴艳茹, 尔建立, 张国安, 杨永青, 王保奇, 赵新学 申请人:王保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