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7400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方法,特别是一种河豚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豚鱼是一种特殊的鱼种,因其味道鲜美而被世人瞩目,其营养价值 优于其它水产品,被誉为鱼中之王。据测定,每百克河豚鱼肉中蛋白质含 量达18. 7克,比其它海产品高出几十倍,而脂肪含量仅为0. 26克,是鱼类中脂肪含量最低的一种。河豚鱼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 B12以及硒、锌 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人类基因的营养素一-核酸的含量和脑黄金含量 均为生物中第一,多种氨基酸含量均在其它鱼类之上。由于河豚鱼肉质洁 白、细嫩,口味香醇诱人,故有"冒死吃河豚" 一说。河豚鱼成为食品不 仅因其味美,又因为它能祛病强身,经常食用河豚鱼可防治心脑血管病、高 血压、肝炎等疾病,其内脏和血液还可以提炼贵重的药用原料。然而,由 于非法食用和误食含毒河豚及其干制品而引起的中毒、死亡案例时有发生, 长期以来有关河豚鱼毒性及其对食用者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问题一直使 人们对其不敢问津,给河豚鱼产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世界上河 豚鱼养殖方法主要采用网箱养殖和围海养殖两种方法,由于缺乏完善、有 效的控毒技术,现有养殖方法养殖的河豚鱼与自然界中的河豚鱼毒性相 当,对食用及加工都存在一定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河豚鱼养殖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河豚鱼体内毒素、保证其食用安全的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此种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是基于河豚鱼毒素是外 源性毒素,是河豚鱼生长过程中通过与生存环境中有毒物质交换而形成的 这一机理,在河豚鱼养殖过程中针对河豚鱼毒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和食物因 素加以控制,从而将其体内毒素含量减少到可供安全食用的标准。该养殖 方法分为室外池塘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两种方式。 其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如下1、 池塘建设池塘面积3hi^-5hm2 (hm2-公顷),南北向为好,选择在无 污染的地区并具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平均水深2m以上;2、 清塘消毒:清塘应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配备增氧设备,5月中旬对 池底进行翻耙、曝晒,使其中淤积黑化腐臭的滩泥充分氧化分解,同时每公 顷用生石灰2000kg对池底进行泼洒消毒,3天后排干,晾晒一星期后进水, 水深在1.5m以上;冬季采用干冻、风化的方式使池底逐渐向低氨氮指标 复苏、消失,第二年的三月中旬排灌l-2次,用水冲刷池底并将腐殖物随 水排掉;3、 苗种投放选择品种纯、无伤病、体质好、规格均匀体长50-60mm 的苗种进行投放,最佳投放时间是5月下旬至6月初,水温在15。C以上, 投放量为一龄600-800尾/亩或二龄30-50尾/亩,放养密度为3500-4500 尾/W;4、 饲喂:投放冰冻的玉筋鱼、小虾等新鲜饵料,以人工饵料为辅,投喂 量按鱼体总量的20%-30%,每天投喂4-5次;5、培育条件和水质调节池塘水深要保持在1. 2m-1. 5m,水温15-3CTC,透明度要保持在O. 3-0.4 m,光照强度5001x-lOOOlx;每15天换水一次, 换水量要达到总水体的40%,水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PH值保持 在7.8-8.3之间,盐度15-32,氨氮含量^lmg/L,亚硝基氮^0. lmg/L;
6、日常管理每日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检査鱼苗摄 食、生长及病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水质调节换水工作;定期测试 苗种体长和体重,检查鱼苗生长情况,发现鱼病应及时剔出;
7、 越冬当水温降至12。C时,将鱼苗移入室内或在大棚越冬,水温保持 在12。C以上,防止冻害;每天投喂一次冰冻的新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 重的2-3%;每月倒池一次,彻底清洗和消毒;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为
50%。 '
8、 越冬后,水温上升到15°C,可以再移出室外养殖大规格鱼种,直到商品 鱼规格。
9、 大规格鱼养殖选择体重150g/尾以上的健康鱼,放养密度为700-800 尾/hm2,每天投喂2次冰冻的新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
海上网箱养殖相对复杂,需要在鱼苗出池前剪牙处理,将鱼放入活鱼 箱,浸在海水中进行麻醉、剪齿,操作不能伤害鱼上下颌,用双氧水进行 药浴消毒;越冬时从海上运回室内,饵料与池养的情况相同。其优点是 养殖水环境比较池塘养殖的条件清洁、安全,生长速度快。
在养殖过程中对河豚生长环境毒源的控制和饵料毒源的监测控制是 该方法的关键所在,主要作法是
1、河豚生长环境毒源控制
①池塘消毒彻底清塘,消除底栖贝类、藻类、细菌、放线菌,放养前形成池底"无 生物区"。具体方法是开春池塘进水前使用机器清塘,铲除池底淤泥,每5
平方米投放漂白粉1公斤,均匀喷洒杀菌消毒;晾晒一星期后进水,备日后 养殖;
②水质控制
I在进水口安装紫外线消毒装置和臭氧杀菌装置,对海水消毒处理, 减少微生物毒源。同时增加海水消化细菌培养,形成优势群落,从而降低致 毒微生物数量;
II池水每隔几日镜检监测海水可疑细菌种类,尤其是假单胞菌属细菌, 在河豚肠道内可产生脱水-TTX及其放线菌属;监视河豚食物链下位生物石 灰藻、海螺、花纹爱洁蟹、青点鹦鹉鱼等含毒生物;
III池塘水深要保持在1. 2m-1. 5m,透明度要保持在40cm以上;每7-10 天进行一次换水,换水量要达到总水体的30%以上,水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 5mg/L, PH值保持在7. 8-8. 3之间。
2、河豚饵料毒源监测控制
① 饵料来源的确定
选择河豚鱼喜食的冷冻玉筋鱼、杂鱼和虾,避免投喂鲜杂鱼。冷冻过 程可大量减少各种菌类生存量,减少肠道内微生物合成、积累的河豚毒素
② 喂养投放冰冻的玉筋鱼、杂鱼、小虾等新鲜饵料,投喂量按鱼体 总重量的20%-30%,每天投喂4-5次;
(D河豚肝脏、卵巢剧毒器官毒性监测每月定期检查肝脏、卵巢毒素含量;
④研制全人工饲料,解决适口性问题,进一步减少食源性毒素来源。 本发明提供的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从环境因素和食物因素两方面切 断和避免河豚鱼毒素的来源,使得河豚鱼体内毒素含量甚微,达到实际无 毒物的标准,利用该方法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食用者美食、营养、 防治疾病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生活提供一种优良而安全的水产品。
具体实施例方式
近年来,某水产品产业开发公司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河豚鱼控毒养殖方 法开展了河豚鱼(包括红鳍东方飩、假晴东方飩、黄鳍东方飩三种)试验 性养殖工作,其间实施步骤和毒源监测控制均严格遵循前述之方法和技术 要求进行。经国家卫生部和省权威部门测定,每克养殖长成的河豚仅含5
个MU (鼠剂量单位)的毒素,而人一餐食用10000个MU的毒素(相当于 l吨河豚鱼的毒素)才能中毒,而且每次所食之物24小时即可代谢完毕, 因而不存在毒素积留。经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作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 实际结果判定,该河豚鱼产品属实际无毒物。实践表明,通过人工控毒家 化养殖的河豚鱼体内毒素含量甚微,再加上食用前注意将河豚体内有毒部 位取出,或按照规定的加工技术方法加工成制成品,食用更安全,完全可 以放心食用。
权利要求
1. 一种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基于河豚鱼毒素是外源性毒素,是河豚鱼生长过程中通过与生存环境中有毒物质交换而形成的这一机理,在河豚鱼养殖过程中针对河豚鱼毒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和食物因素加以控制,从而将其体内毒素含量减少到可供安全食用的标准;该养殖方法分为室外池塘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两种方式,其实施步骤如下(1)、池塘建设池塘面积为3-5km2,南北向为好,选择在无污染的地区并具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平均水深2m以上;(2)、清塘消毒清塘应在放苗前半个月进行,配备增氧设备,5月中旬对池底进行翻耙、曝晒,使其中淤积黑化腐臭的滩泥充分氧化分解,同时每公顷用生石灰2000kg对池底进行泼洒消毒,3天后排干,晾晒一星期后进水,水深在1.5m以上;冬季采用干冻、风化的方式使池底逐渐向低氨氮指标复苏、消失,第二年的三月中旬排灌1-2次,用水冲刷池底并将腐殖物随水排掉;(3)、苗种投放选择品种纯、无伤病、体质好、规格均匀体长50-60mm的苗种进行投放,最佳投放时间是5月下旬至6月初,水温在15℃以上,投放量为一龄600-800尾/亩或二龄30-50尾/亩,放养密度为3500-4500尾/hm2;(4)、饲喂投放冰冻的玉筋鱼、小虾等新鲜饵料,以人工饵料为辅,投喂量按鱼体总量的20%-30%,每天投喂4-5次;(5)、培育条件和水质调节池塘水深要保持在1.2m-1.5m,水温15-30℃,透明度要保持在0.3-0.4m,光照强度500lx-1000lx;每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要达到总水体的40%,水体中的含氧量保持在5mg/L以上,PH值保持在7.8-8.3之间,盐度15-32,氨氮含量≤1mg/L,亚硝基氮≤0.1mg/L;(6)、日常管理每日多次巡塘,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水质调节换水工作;定期测试苗种体长和体重,检查鱼苗生长情况,发现鱼病应及时剔出;(7)、越冬当水温降至12℃时,将鱼苗移入室内或在大棚越冬,水温保持在12℃以上,防止冻害;每天投喂一次冰冻的新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每月倒池一次,彻底清洗和消毒;每日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8)、越冬后,水温上升到15℃,可以再移出室外养殖大规格鱼种,直到商品鱼规格。(9)、大规格鱼养殖选择体重150g/尾以上的健康鱼,放养密度为700-800尾/hm2,每天投喂2次冰冻的新鲜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豚鱼控毒养殖方法,该方法是基于河豚鱼毒素是外源性毒素,是河豚鱼生长过程中通过与生存环境中有毒物质交换而形成的这一机理,在河豚鱼养殖过程中针对河豚鱼毒素形成的环境因素和食物因素加以控制,从而将其体内毒素含量减少可供安全食用的标准。此种养殖方法的关键所在是对河豚生长环境的毒源控制和饵料毒源的监测控制,从环境因素和食物因素两方面切断和避免河豚鱼毒素的来源,使得河豚鱼体内毒素含量甚微,达到实际无毒物的标准,利用该方法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食用者美食、营养、防治疾病等方面的需求,为人们生活提供一种优良而安全的水产品。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300962SQ20081001166
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4日
发明者烈 刘 申请人:烈 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