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用破碎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 碎机。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上使用的破碎机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低效高耗,出料粒细不均 匀,无法调节细碎度,破碎比小,而且机械的磨损程度较大,不能重复利用, 不便维修,不能适应矿山作业的生产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可调细 碎度、减少磨损、维修方便、利用率高的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 破碎机是由壳体、涡轮转盘、检修门、反击板支架、反击门衬板、反击门侧 衬板、圆弧上盖板、进口侧衬板、进料口、可调反击板、锤头、反击板调整
仓丝套、反击板调整仓丝杆、弹簧座、可调下篦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检修 门设置在机体的前端,便于维修和维护;壳体的破碎室内安装有一涡轮式转 盘;转盘外缘固定的壳体内壁上置有反击衬板,转盘主盘面的外边缘与反击 衬板之间有一定的冲击距离;反击衬板有若干耐磨反击块组装构成;锤头设 置在可调反击板的前端,锤头形状为八面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翻动4次, 每排4个共6排,提高了其锤头的利用率;进口侧衬板设置在进料口的下端; 圆弧上盖板设置在反击板支架上;弹簧座上设置有弹簧,反击板调整仓丝套 和反击板调整仓丝杆固定为一体,锤头在撞击的过程中易磨损,根据锤头的磨损程度可以调节反击板调整仓丝套和反击板调整仓丝杆;同时达到再利用 的效果,节省了物力财力。可调下篦板是调节锤头和反击板之间的距离,根 据要求把矿石均匀的细碎,省去机外筛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2、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维修方便;
3、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年限长、耐磨程度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构造图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是由壳体(1)、 涡轮转盘(2)、检修门(3)、反击板支架(4)、反击门衬板(5)、反击门侧 衬板(6)、圆弧上盖板(7)、进口侧衬板(8)、进料口 (9)、可调反击板(10)、 锤头(ll)、反击板调整仓丝套(12)、反击板调整仓丝杆(13)、弹簧座(14)、 可调下篦板(15)组成,其特征在于检修门(3)设置在机体的前端,便 于维修和维护;壳体(1)的破碎室内安装有一涡轮式转盘(2);转盘外缘 固定的壳体内壁上置有反击门衬板(5),转盘主盘面的外边缘与反击衬板(5)
之间有一定的冲击距离;反击衬板有若干耐磨反击块组装构成;锤头(11) 设置在可调反击板(10)的前端,锤头(11)形状为八面体,在同一个平面 上可以翻动4次,提高了其锤头的利用率;进口侧衬板(8)设置在进料口 (9)的下端;圆弧上盖板(7)设置在反击板(4)支架上;弹簧座(14) 上设置有弹簧,反击板调整仓丝套(12)和反击板调整仓丝杆(13)固定为一体,物料从进料口 (9)进入到转盘中央,在涡轮转盘(2)的带动下旋转 运动,在涡轮通道中受离心力的作用,沿通道加速运动,从转盘外缘抛出, 被高速旋转的锤头多次打击,通过反击板不断弹回,在锤头的打击、挤压下
物料被进一步的细化,通过可调下篦板(15)把物料排除机体。本实用新型高
效节能、可调细碎度、减少磨损、维修方便、利用率高。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是由壳体(1)、涡轮转盘(2)、检修门(3)、反击板支架(4)、反击门衬板(5)、反击门侧衬板(6)、圆弧上盖板(7)、进口侧衬板(8)、进料口(9)、可调反击板(10)、锤头(11)、反击板调整仓丝套(12)、反击板调整仓丝杆(13)、弹簧座(14)、可调下篦板(15)组成,其特征在于检修门(3)设置在机体的前端;壳体(1)的破碎室内安装有一涡轮式转盘(2);转盘外缘固定的壳体内壁上置有反击门衬板(5),转盘主盘面的外边缘与反击衬板(5)之间有一定的冲击距离;锤头(11)设置在可调反击板(10)的前端,进口侧衬板(8)设置在进料口(9)的下端;圆弧上盖板(7)设置在反击板(4)支架上;弹簧座(14)上设置有弹簧;反击板调整仓丝套(12)和反击板调整仓丝杆(13)固定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其特征在于锤头 (11)形状为八面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翻动4次。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可调式细碎破碎机是由壳体、涡轮转盘、检修门、反击板支架、反击门衬板、反击门侧衬板、圆弧上盖板、进口侧衬板、进料口、可调反击板、锤头、反击板调整仓丝套、反击板调整仓丝杆、弹簧座、可调下篦板组成,锤头设置在可调反击板的前端,锤头形状为八面体,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翻动4次,提高了其锤头的利用率;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可调细碎度、减少磨损、维修方便、利用率高。
文档编号B02C13/00GK201423295SQ2009200909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2日
发明者刘卫东 申请人: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