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60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栽培技术技术领域本项发明涉及技术领域为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海省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大型野生食用菌,因其生长在海拔^OOm以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恶劣的环境著称于世的柴达木盆地,使其具有子实体巨大、抗逆性强、地下结实等特点,为野生大肥蘑菇中的特殊菌株。2007年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高淑敏等人经三年多调查、试验、筛选研究,采用组织分离、品种与培养基筛选,采用多种栽培方式模拟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出菇试验,培育出具有耐低温、遗传性状较稳定,抗逆性强,生物转化率较高的1个菌株。经对不同环境、不同栽培模式的出菇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人工栽培产生的子实体与野生条件下大肥菇子实体在出菇方式、子实体重量、形态等相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对培养料的配方进行了筛选研究,研制出适宜柴达木大肥菇人工栽培料配方、栽培技术及管理等。本项栽培技术发明与以往常规栽培的大肥菇菌株不同点,(1)具有子实体个体肥大特点;( 可以通过覆土厚度调节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大小;C3)子实体产生方式为“地生菇”型;(4)采摘方式特殊等四个方面。为大肥菇品种当中的特殊菌株。

发明内容
1、通过对柴达木大肥菇进行引种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采用多种栽培方式模拟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出菇试验,培育出具有耐低温、耐高温,遗传性状较稳定,抗逆性强,生物转化率较高的1个大肥菇菌株。经对不同环境、不同栽培模式的出菇试验,生产出的子实体具有个体肥大,重量在IOOg 450g之间,单株子实体平均重量在150g左右。栽培方式简便,适宜于青海省及各省区较干旱条件下的人工栽培;2、研究制定出的人工栽培柴达木野生大肥菇的原材料配料,其培养料取材广泛、 费用低下、制作简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新技术。3、根据柴达木野生大肥菇的子实体产生特性,研究制定出了具有不遮光或少量遮光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4、根据柴达木野生大肥菇子实体肥大、菌丝体和子实体不露出地表,生活史均在地下完成的特性,制定出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栽培技术中适宜的覆土方式及覆土量。5、根据对柴达木大肥蘑菇菌丝体2 40°C度温度梯度试验研究结果并结合柴达木地区特殊气候条件等因素分析,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菌株与其它地区大肥蘑菇菌株不同,属于大肥蘑菇种类中的低温型菌株,菌丝体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 25°C,在10 20°C下可以分化出子实体。6、青藏高原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由于生长在牧场、高寒草地特定的生长场所及营腐生生活方式,具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不露出地表,生活史均在地下完成的特性,为大型担子菌亚门伞菌科食用菌类之少见。确定其为腐生型分类下的土生型生态群的食用菌。研究结果显示,大肥蘑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均属较低温度范围,这与地处青藏高原深处的柴达木地区常年平均气温低、日温差大等因素相吻合。


(正文内容)图片1、2为柴达木野生大肥菇子实体形态和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图片3为人工驯化栽培的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在栽培料中的形态;图片4为人工栽培大肥菇子实体与人工栽培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态大小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正文内容)柴达木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栽培技术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1、栽培料配料及发酵料堆料方法小麦草55 %、牛粪30 %、其它相关辅料15 %,发酵方法为常规一次或二次发酵技术。2、栽培料接种方式与常规食用菌接种相同,为栽培料面撒播方式,菌种发满料后进行覆土出菇管理。3、覆土技术经多次试验研究表明柴达木大肥菇由于子实体硕大,覆土厚度达到6 10cm,与其它草腐类食用菌3 km覆土栽培方式不同。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重量随着覆土厚度增加而加大,丛生菇率随着覆土厚度增大而提高。因此,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喜好,通过覆土厚度等栽培方法调节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大小。柴达木大肥菇人工栽培出菇方式为覆土薄(3 km)子实在栽培料料面上产生, 其子实体个体较小,平均重量为50g左右;覆土厚度6 IOcm时子实体在栽培料内产生并完成生长周期,子实体重量在100 350g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大小可以通过覆土厚度人工控制,为此项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4、出菇管理技术(1)柴达木大肥菇出菇管理技术与常规草腐类食用菌管理方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柴达木大肥菇生长在高寒缺氧、干旱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其菌丝体有耐干旱、耐低温等优良抗逆性的特性。相反,产生了柴达木大肥菇不耐湿的特点,因此,该品种适宜在以干旱为弱点的青海省区域内栽培。(2)根据柴达木野生大肥菇的子实体产生为地生菇的特性,制定出了具有可以少量遮光或全遮光条件均可的人工栽培技术。5、子实体采摘技术由于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产生与生长周期均在栽培料内完成,所以子实体采摘方法与其它食用菌不同,采摘时间与方法为(1)采摘时间一看栽培料面有裂缝时即知道子实体已经开始生长,子实体已进入膨大期;二看料面裂缝变大并有明显凸起时为采摘期,即可以进行采摘。(2)采摘方法拨开裂缝并凸起的料面,即可见到成熟的子实体,用小手铲将成熟菇体轻轻撬动后,用手轻轻拔出,将拔出后的子实体吹干净浮在表面的浮土,放入采摘筐内,经清洗、保鲜等初加工后,对产品进行单一包装、销售。菌种保藏地点及时间柴达木大肥菇菌种(试管母种)保藏地点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藏高原野生植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附菌种保藏证明书一份)保藏时间2009年11月2日。
权利要求
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栽培技术权利要求书青海省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是生长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的大型野生食用菌,因其生长在海拔2800m以高寒干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著称于世的柴达木盆地,并以子实体巨大而被当地人称为“沙地大蘑菇”,因其采集方式独特而被人们传奇和乐道,因其生长在恶劣的环境下使其具有子实体巨大、抗逆性强、地下结实等特点,为野生大肥蘑菇中的特殊菌株。
1.发明说明1.1采用组织分离、品种与培养基筛选,培育出具有耐低温、耐高温,遗传性状较稳定, 抗逆性强,生物转化率较高的1个柴达木大肥菇菌株。人工栽培产生的子实体与野生条件下大肥菇子实体在出菇方式、子实体重量、形态等相一致,子实体重量平均在IOOg左右。1. 2根据权利要求1. 1所述大肥菇栽培料为采用小麦草、牛粪等农作物下脚料为栽培料主料,添加一定比例的辅料后,进行堆置发酵,研制出适宜柴达木野生大肥菇栽培的栽培料配方及栽培方法。1. 3根据权利要求书1. 1、1. 2所述,研究生产大肥菇播种后菌丝体恢复生长,菌丝体长满栽培料后进行覆土栽培,其覆土厚度指标特定为6 IOcm范围内,在此覆土范围内子实体个体重量随着覆土厚度增加而加大。1.4根据权利要求书1. 1、1.3所述,堆料覆土人工栽培大肥菇子实体产生部位为不露出栽培料面,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在料内完成。1.5根据权利要求书1. 1,1. 2,1. 3和1. 4所述,由于柴达木大肥菇子实体产生与生长周期均在栽培料内完成及子实体硕大的特点,所以子实体采摘时间及采摘方法与其它食用菌不同(一看栽培料面有裂缝时即子实体已经开始生长并已进入膨大期;二看料面裂缝变大并有明显凸起时为采摘期)。采摘方法为拨开裂缝并凸起的料面,即可见到成熟的子实体,用小手铲将成熟菇体轻轻撬动后,即用手轻轻拔出。2.技术特征2. 1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栽培菌株与其它野生大肥菇菌株对比,生产出的子实体具有个体肥大,重量在IOOg 350g之间,栽培方式简便,适宜于青海省及各省区较低温干旱条件下的人工栽培;2. 2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驯化菌株由于长期生长于海拔2800左右的以干旱及巨大温差而著名柴达木盆地,具有非常强的抗逆性特征(耐低温、干旱);2. 3试验研究制定出的人工栽培柴达木野生大肥菇的原材料配料,其培养料取材广泛、 费用低廉、制作简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新技术。
2.4根据柴达木野生大肥菇的子实体产生特性,研究制定出具有不遮光或少量遮光的人工栽培设施管理技术。
3.技术保护范围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为青藏高原柴 达木地区特有的优良食用菌品种,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高淑敏等人首次研究驯化成功。因此,申请与此配套的技术保护范围为柴达木野生大肥菇人工栽培技术的保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技术领域为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青海省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为中国野生大肥蘑菇中的特殊菌株。本项技术发明与以往常规大肥菇菌株栽培技术不同点(1)具有子实体个体肥大;(2)可以通过覆土厚度调节子实体大小;(3)子实体生产方式为“地生菇”型;(4)采摘方式特殊;(5)制定出具有不遮光或少量遮光的人工栽培管理技术;(6)柴达木野生大肥菇菌株与其它地区大肥蘑菇菌株不同,属于大肥蘑菇种类中的低温型菌株,菌丝体最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0~25℃,在10~20℃下可以分化出子实体。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210232SQ2010101633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5日
发明者刘海林, 罗春燕, 陈海民, 高淑敏 申请人:刘海林, 陈海民, 高淑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