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化肥点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5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颗粒化肥点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工具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作业的施肥中的颗粒化 肥点播装置。
背景技术
锹,是用来铲地、挖土和点播种子的一种手工农用生产工具,现有的锹是由锹头和 木柄固接而成的,锹头一般是铁制的,因此通常称之为铁锹。农民在旱田播种时,通常都会 需要用到铁锹,他们会用铁锹将旱田上掘出一个个坑,然后再往坑里撒上粮食种子。同样, 如果将这种铁锹用来追施颗粒化肥时,农民需要先在地上掘出一个坑,然后再往坑里投放 化肥。但是这种农作方式存在以下的缺点1)这种先掘坑再投料的农作方式的生产效率是极其低下的,这种铁锹是不适于用 作施肥的工具的;2)另外,农民用喷洒的方式来进行施肥时,很容易发生无法施肥到农作物的根系 周围的情况,而且还会存在施肥不勻、随空气蒸发及雨水流失等一系列问题;3)同时,在施肥时通过农民自己的感觉去投料,这样对投料的用量是不确定的,换 句话说,这种施肥方式很容易造成这里用量多、那里用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农作物的生长 很不均衡,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掘坑和投料一次完成的、能节省人力和 时间、大大提高劳作效率,并且可以避免施肥不勻、随空气蒸发及雨水流失等问题的颗粒化 肥点播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农用锹,包括锹,所述的锹包括锹头和 锹柄,所述的锹头连接在锹柄的下端,它还包括输料管、料桶和能控制进料和出料的控料装 置;其中,所述的料桶与输料管的一端连接,输料管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连通,所述的控 料装置通过撬杆与锹柄连接。所述的控料装置包括上片、下片、边柱和贮料仓;其中,所述的上片和下片通过边 柱连接,且所述的边柱位于上片和下片的两侧;所述上片的右部具有进料口,所述下片的左 部具有出料口 ;所述的贮料仓固定在锹头上;所述的右侧边柱与撬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的锹头的上部具有延长板,所述的撬杆的上端与锹柄固定,撬杆的中部与锹 头的延长板顶端铰接。所述的锹头还固定有控料漏斗,所述的控料漏斗位于控料装置下方,并可与控料 装置相通。所述的输料管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连通是指,所述的输料管的一端可与控料装 置中上片上的进料口相通,所述的进料口可与贮料仓的上端的入料口相通。所述的控料漏斗可与控料装置相通是指,所述的贮料仓下端的落料口可与控料装置中下片上的出料口相通,所述的出料口可与控料漏斗相通。所述的料桶为背揪式料桶,料桶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带扣,所述的两个带扣分别位 于料桶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料桶的下端具有支架,所述的支架位于料桶的两侧。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在锹上设置了可调控的控料装置及与控料装置相配套的输料管和料桶,使 锹在掘好坑之后能随即把颗粒化肥施入掘好的坑中,大大节省了原本所需的两倍的劳力, 能大大提高劳作效率;2)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抛洒施肥,本发明利用控料装置将肥料通过掘坑再施入 的,这种深施化肥可以减少肥料的蒸发和流失,不仅可以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大大 降低化肥对空气和水源的污染程度;3)通过贮料仓的设置,使铁锹在投料时的用量这一个恒定值,这样农民在使用时 就能做到用量适度、施肥均勻的效果,使农作物的生长更加均衡,从而使农作物的品质更 好;4)本发明把料桶设计成背揪式料桶,使料桶可以背在农民身后,很方便操作,也能 更好地控制料的使用量;同时,在料桶下端设置了支架,能更好地保护料桶的出料口与输料 管的连接。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农用锹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农用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多功能农用锹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多功能农用锹中控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带扣;2、料桶;3、输料管;4、控料装置;5、贮料仓;6、锹头;7、控料漏斗; 8、延长板;9、撬杆;10、锹柄;11、上片;12、边柱;13、下片;14、进料口 ;15、出料口 ;16、支
^K O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 图6所示的本发明颗粒化肥点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锹,所述 的锹包括锹头6和锹柄10,所述的锹头6连接在锹柄10的下端。它还包括输料管3、料桶 2和能控制进料和出料的控料装置4。其中,所述的料桶2与输料管3的一端连接,输料管 3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连通,所述的控料装置4通过撬杆9与锹柄10连接。所述的控料装置4包括上片11、下片13、边柱12和贮料仓5。其中,所述的上片 11和下片13通过边柱12连接,且所述的边柱12位于上片11和下片13的两侧。所述上片 11的右部具有进料口 14,所述下片13的左部具有出料口 15。所述的贮料仓5固定在锹头 6上。所述的右侧边柱12与撬杆9的下端连接。
所述的锹头6的上部具有延长板8,所述的撬杆9的上端与锹柄10固定,撬杆9的 中部与锹头6的延长板8顶端铰接,即撬杆9可以以铰接点为支点相对锹头6作旋转运动。所述的锹头6还固定有控料漏斗7,所述的控料漏斗7位于控料装置4下方,并可 与控料装置4相通。所述的控料漏斗7可与控料装置4相通是指,所述的贮料仓5下端的 落料口可与控料装置4中下片13上的出料口 15相通,所述的出料口 15可与控料漏斗7相
ο所述的输料管3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连通是指,所述的输料管3的一端可与 控料装置4中上片11上的进料口 14相通,所述的进料口 14可与贮料仓5的上端的入料口 相通。所述的料桶2为背揪式料桶,料桶2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带扣1,所述的两个带扣1 分别位于料桶2的上下两端。所述的料桶2的下端具有支架16,所述的支架16位于料桶2 的两侧。本发明在使用时,先根据所需颗粒化肥的用料量调整贮料仓5的容量,再将控料 装置4平嵌入输料管3与贮料仓5之间,使上片11位于输料管3与贮料仓5之间,下片13 位于贮料仓5下方,并且输料管3、上片11、贮料仓5和下片13之间有间隙,以能平移不泄 料为宜。将撬杆9下端与控料装置4右侧的边柱12连接,使撬杆9在以锹头6的延长板8 顶端为支点转动时控料装置4能左右移动。当控料装置4处于图4位置时,上片11的进料口 14位于输料管3的正下方,贮料 仓5位于进料口 14的正下方,此时输料管3内的料就从进料口 14落入贮料仓5内,由于这 个位置的贮料仓5下方的下片13没有出口,贮料仓5内的料就不会掉出。当撬动撬杆9使 控料装置4向右移动,直至移动到控料装置4的左侧,此时贮料仓5的下方正好是控料装置 4中下片13的出料口 15,于是料就从出料口 15中掉出,落入控料装置4下方的控料漏斗7 中,这样就可以直接落入刚掘好的坑中,实现掘坑、投料一人一次完成。投料完成后再将撬 杆9回复到原先的位置,此时控料装置4也回到原来的位置,清空的贮料仓5又重新与上片 11的进料口 14对上。如此重复,充分体现了进杆、定量投料、出杆三步骤的原则。
权利要求
一种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包括锹,所述的锹包括锹头(6)和锹柄(10),所述的锹头(6)连接在锹柄(10)的下端,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输料管(3)、料桶(2)和能控制进料和出料的控料装置(4);其中,所述的料桶(2)与输料管(3)的一端连接,输料管(3)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连通,所述的控料装置(4)通过撬杆(9)与锹柄(1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料装置(4)包括 上片(11)、下片(13)、边柱(12)和贮料仓(5);其中,所述的上片(11)和下片(13)通过边 柱(12)连接,且所述的边柱(12)位于上片(11)和下片(13)的两侧;所述上片(11)的右 部具有进料口(14),所述下片(13)的左部具有出料口(15);所述的贮料仓(5)固定在锹头 (6)上;所述的右侧边柱(12)与撬杆(9)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锹头(6)的上部具 有延长板(8),所述的撬杆(9)的上端与锹柄(10)固定,撬杆(9)的中部与锹头(6)的延长 板⑶顶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锹头(6)还固定有 控料漏斗(7),所述的控料漏斗(7)位于控料装置(4)下方,并可与控料装置(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料管(3)的另 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连通是指,所述的输料管(3)的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中上片(11) 上的进料口(14)相通,所述的进料口(14)可与贮料仓(5)的上端的入料口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料漏斗(7)可 与控料装置⑷相通是指,所述的贮料仓(5)下端的落料口可与控料装置⑷中下片(13) 上的出料口(15)相通,所述的出料口 1(15)可与控料漏斗(7)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2)为背揪式 料桶,料桶(2)的两侧均具有两个带扣(1),所述的两个带扣(1)分别位于料桶(2)的上下 两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料桶(2)的下端具 有支架(16),所述的支架(16)位于料桶(2)的两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了一种颗粒化肥点播装置,包括锹,所述的锹包括锹头(6)和锹柄(10),所述的锹头(6)连接在锹柄(10)的下端,它还包括输料管(3)、料桶(2)和能控制进料和出料的控料装置(4);其中,所述的料桶(2)与输料管(3)的一端连接,输料管(3)的另一端可与控料装置(4)连通,所述的控料装置(4)通过撬杆(9)与锹柄(10)连接。采用这种结构后,掘坑和投料一次完成的、能节省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劳作效率,并且可以避免施肥不匀、随空气蒸发及雨水流失等问题。
文档编号A01B1/02GK101926249SQ201010247909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陈万银, 陈益海, 陈立垚 申请人:陈万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