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收割的谷物杆进行脱粒并从该脱粒物中筛选、收集精粒的联合收割机,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调节摆动筛选盘的颖壳筛(日文Y7〉一y)的开度来提高筛选性能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联合收割机包括搭载有发动机的行驶机体;用于收割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的收割装置;用于对收割的谷物杆进行脱粒的脱粒装置;用于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盘;用于向摆动筛选盘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日文唐箕7 了 y );用于输送脱粒后的排杆的排杆输送机构,该联合收割机连续地收割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并进行脱粒、收集谷粒。利用脱粒装置脱粒后的谷粒、杆屑落下到配置于脱粒装置下方的摆动筛选盘的颖壳筛上,利用摆动筛选盘的摆动运动进行比重筛选,并且利用来自扬谷风扇的筛选风进行筛选。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有的为了提高筛选性能而采用这样的技术根据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输送量机械地改变颖壳筛的开度,从而调节来自颖壳筛的谷粒的落下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中,利用构成排杆输送机构的束缚引导件 (日文^工># ^ K )的姿势变化使检测臂转动,从而借助与检测臂相连结的线来改变颖壳筛的开度。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联合收割机中,在如上述那样机械地改变颖壳筛的开度的基础上,还能利用电控制强制开放颖壳筛。在该情况下,将用于检测有无被收割装置拢入的谷物杆的拢入传感器、用于检测行驶机体的行驶速度(车速)的车速传感器和用于使颖壳筛开闭的电动机与用于统一控制联合收割机整体的控制器电连接。在拢入传感器检测到没有谷物杆时,控制器驱动电动机,使颖壳筛的开度扩大。颖壳筛的强制开放在经过规定时间之后被解除。利用控制器算出强制开放解除的时刻。具体而言,控制器算出在被收割装置最后拢入的谷物杆通过拢入传感器之后利用脱粒装置进行脱粒处理、直到其排杆被从排杆输送机构排出到机体外的时间。并且,在经过上述时间后,控制器驱动电动机,使颖壳筛的开度回到原始的状态。上述那样的颖壳筛的强制开放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执行。这样,利用电控制强制性地扩大随着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变少的颖壳筛的开度变小,从而能降低将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三次损失。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3453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利用执行统一控制联合收割机整体而用软件及硬件掌管复杂的控制的控制器,执行颖壳筛的强制开放控制,因此,需要处理能力较高的控制器,并且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因此,用于电控制的零件成本、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增加, 存在不符合近年来越来越要求的降低成本的问题。本发明进一步改良了上述的现有技术,以将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构造尽可能简单化、应对近年来越来越要求的降低成本为技术课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开闭机构,其用于使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盘的颖壳筛开闭;驱动器,其借助联系部件与上述开闭机构关联起来;排杆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输送脱粒后的排杆的排杆输送机构有无排杆;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上述驱动器的驱动;上述联系部件具有利用上述驱动器的驱动进行正反转动的转动构件和能与形成在上述转动构件的外周侧的凸轮部相抵接的一对转动检测构件, 上述控制部件进行下述控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部件接通的状态下,使上述转动构件待机,在上述排杆检测部件从检测到有排杆变换为检测到无排杆时,使上述转动构件正转动至使上述另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借助上述开闭机构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技术方案2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控制为在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转动构件反转动至使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而解除上述强制开放。技术方案3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上述控制部件在用于感知作业离合器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进行接通动作时驱动上述驱动器,以使得上述转动构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下待机。技术方案4的发明以技术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该联合收割机具有用于向上述摆动筛选盘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在上述颖壳筛强制开放时,使来自上述扬谷风扇的筛选风量减少。技术方案5的发明以技术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上述颖壳筛分割为位于一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一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前部颖壳筛和位于二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二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后部颖壳筛,上述开闭机构包括使上述前部颖壳筛开闭的前部开闭机构和使上述后部颖壳筛开闭的后部开闭机构,上述前部开闭机构借助排杆连动部件与上述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输送量相应地机械性地进行动作,而上述驱动器借助上述联系部件与上述后部开闭机构关联起来。发明效果采用本发明,联合收割机包括开闭机构,其用于使用于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盘的颖壳筛开闭;驱动器,其借助联系部件与上述开闭机构关联起来;排杆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用于输送脱粒后的排杆的排杆输送机构有无排杆;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上述驱动器的驱动,上述联系部件具有利用上述驱动器的驱动进行正反转动的转动构件和能与形成在上述转动构件的外周侧的凸轮部相抵接的一对转动检测构件,上述控制部件进行这样的控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部件接通的状态下,使上述转动构件待机,在上述排杆检测部件从检测到有排杆变换为检测到无排杆时,使上述转动构件正转动至上述另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借助上述开闭机构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因此,在垄边转换方向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能利用电控制强制扩大上述颖壳筛的开度。因此,能可靠地降低将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三次损失,能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 并且,这样的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构造(电控制结构)能由上述驱动器、上述转动构件、上述一对转动检测构件、上述排杆检测部件和上述控制部件这样的组合来实现,因此,不需要处理能力较高的控制部件,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即,能将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构造极其简化,起到有助于抑制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以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控制为在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转动构件反转动至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而解除上述强制开放,因此,能防止在垄边转换方向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后,杆屑等从上述颖壳筛落下,起到有助于提高筛选精度这样的效果。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以技术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上述控制部件驱动上述驱动器,以使得在用于感知作业离合器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进行接通动作时,使上述转动构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下待机,因此,仅在需要时(收割脱粒作业时)驱动上述驱动器,具有能减少上述驱动器的驱动负荷而降低驱动故障的优点。采用技术方案4的发明,以技术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该联合收割机具有用于向上述摆动筛选盘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在上述颖壳筛强制开放时,使来自上述扬谷风扇的筛选风量减少,因此,在垄边转换方向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利用电控制强制扩大上述颖壳筛的开度,并且减少来自上述扬谷风扇的筛选风量。因此,脱粒物(谷粒、杆屑)不易排出到机体外,而容易落下到例如位于上述颖壳筛下方的二次筛选物取出用的二次输送机上。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三次损失的降低效果,起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的效果。采用技术方案5的发明,以技术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为基础,上述颖壳筛分割为位于一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一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前部颖壳筛和位于二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二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后部颖壳筛,上述开闭机构包括使上述前部颖壳筛开闭的前部开闭机构和使上述后部颖壳筛开闭的后部开闭机构,上述前部开闭机构借助排杆连动部件与上述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输送量相应地机械性地进行动作,另一方面,上述驱动器借助上述联系部件与上述后部开闭机构关联,因此,在垄边转换方向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虽然上述前部颖壳筛的开度因排杆输送量的减少而变窄,但利用电控制强制扩大上述后部颖壳筛的开度。因此,既能在收割结束时降低三次损失,又能抑制杆屑、带枝梗的谷粒这样的二次筛选物混入到位于上述前部颖壳筛下方的上述一次输送机上,起到谋求进一步提高筛选性能的效果。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3是脱粒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筛选机构的放大侧面剖视图。图5是动力传递系统的梗概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颖壳筛、风扇闸门和排杆输送机构的关系的概略说明图。图7是联系部件的放大侧视图。
图8是处于初始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9是处于机械性开度校正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处于强制开放控制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概略说明图。
图11的(a)是联系部件的概略立体图,(b)是(a)的b-b剖视图。
图12是颖壳筛控制器(日文子~7二>卜口一,)的功能模块图。
图13是强制开放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强制开放控制的时间图。
图15是第2实施方式的颖壳筛、风扇闸门和排杆输送机构的关系的概略说明图。
图16是处于初始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7是处于机械性开度校正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8是处于强制开放控制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及开闭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图19是颖壳筛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的颖壳筛和风扇闸门的关系的概略说明图。
图21是颖壳筛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图。
图22是第4实施方式的颖壳筛、风扇闸门和排杆输送机构的关系的概略说明图。
图23是颖壳筛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图。
图24是第5实施方式的初始状态的联系部件的概略说明图。
图25是处于机械性开度校正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的概略说明图。
图26是处于强制开放控制的执行状态的联系部件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1)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造首先,主要参照图1及图2说明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造。联合收割机具有利用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行驶履带2支承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安装有用于收割并拢入谷物杆的六垄收割用的收割装置3,且该收割装置3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 能绕收割转动支点轴如调节升降。在行驶机体1上,以横向排列状搭载有具有输送链6的脱粒装置5和用于贮存从脱粒装置5中取出的谷粒的谷粒箱7。脱粒装置5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左侧,谷粒箱7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右侧。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设有能旋转的排出输送机8。谷粒箱7内部的谷粒被从排出输送机8的稻谷接收台9 排出到货车货箱或集装箱等。在收割装置3的右侧方、谷粒箱7的前侧方设有驾驶室10。在驾驶室10内配置有方向盘11、驾驶座12、主变速杆42、副变速杆43和用于通断脱粒离合器78及收割离合器115(参照图5)的作业离合器杆44。在作业离合器杆44的后方的壁面设有能分多级上下倾动的向前突出状的筛选调节杆45,该筛选调节杆45用于对后述的颖壳筛239的谷粒筛选性能进行调节操作。另外,在驾驶室10配置有供驾驶者搭乘的踏板、设有方向盘11的方向盘墩、设有上述各杆42、43、44等的杆墩。在行驶机体1的驾驶座12的下方侧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14。
6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左右的履带架21。在履带架21上设有用于将发动机14的动力传递给行驶履带2的驱动链轮22、用于维持行驶履带2的张力的张力辊23、用于将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的多个支重轮24、用于保持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中间辊25。利用驱动链轮22支承行驶履带2的前侧,利用张力辊23支承行驶履带2的后侧,利用支重轮M支承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利用中间辊 25支承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在收割装置3的与收割转动支点轴如相连结的收割框架221的下方设有用于切断植立于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谷物杆)的根部的推子(日文〃1」力式的割刀装置 222。在收割框架221的前方配置有用于扶起植立于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的与六垄相应的谷物杆扶起装置223。在谷物杆扶起装置223和输送链6的前端部(输送始端侧)之间配置有用于输送利用割刀装置222割取的收割谷物杆的谷物杆输送装置224。另外,在谷物杆扶起装置223的下部前方突设有用于对植立于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进行分禾的与六垄相应的分禾体225。一边利用发动机14驱动行驶履带2在农田内移动一边利用收割装置3 连续地收割植立于农田的未割取谷物杆。(2)脱粒装置的构造下面,参照图1 图4说明脱粒装置5的构造。如图1 图4所示,脱粒装置5包括谷物杆脱粒用的脱粒滚筒226、用于对落下到脱粒滚筒2 的下方的脱粒物进行筛选的摆动筛选盘227及扬谷风扇228、用于对从脱粒滚筒2 的后部取出的脱粒排出物进行再处理的处理滚筒229、用于排出摆动筛选盘227的后部的排尘的排尘扇230。另外,脱粒滚筒 226的旋转轴芯线沿着输送链6输送谷物杆的输送方向(换言之行驶机体1的行进方向) 延伸。利用谷物杆输送装置2M从收割装置3输送来的谷物杆的根部侧被转送到输送链6 上后被夹持输送。并且,将该谷物杆的穗尖侧搬入到脱粒装置5的处理室内后利用脱粒滚筒2 进行脱粒。在摆动筛选盘227的下方侧设有用于取出利用摆动筛选盘227筛选出的谷粒(一次筛选物)的一次输送机231和用于取出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筛选物的二次输送机232。 本实施方式的两输送机231、232从行驶机体1的行进方向前侧起以一次输送机231、二次输送机232的顺序在侧面看沿横向设于行驶履带2的后部上方的行驶机体1的上面侧。摆动筛选盘227借助摆动驱动轴136、前侧导轨137及后侧导轨138能向斜前下侧至斜后上侧移动地配置在形成脱粒装置5的脱粒机壳135上。摆动筛选盘227利用来自发动机14的动力借助摆动驱动轴136进行动作,摆动筛选盘227向斜前下侧至斜后上侧往复移动。结果,利用输送盘238及颖壳筛239对从张设在脱粒滚筒2 下方的接收网237 漏下的脱粒物进行摆动筛选(比重筛选)(参照图3及图4)。从摆动筛选盘227的谷物筛 (日文々'> >〉一 7)240落下的谷粒利用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除去该谷粒中的粉尘而落下到一次输送机231。在一次输送机231的从脱粒装置5的靠谷粒箱7的一侧壁55a(右侧壁)向外突出的终端部,连通连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扬粒输送机233。从一次输送机231取出的谷粒借助扬粒输送机233被搬入到谷粒箱7内,收集于谷粒箱7内。另外,扬粒输送机233以下述姿势立设于谷粒箱7的后方,即,扬粒输送机233的上端侧沿谷粒箱7的后表面地倾斜向后方倾斜的后倾姿势。
另外,在颖壳筛239的输送下游侧(后方侧)配置有逐稿器(日文卜π —,^ ” )2430摆动筛选盘227利用摆动筛选(比重筛选)使带枝梗的谷粒等的二次筛选物从颖壳筛239或逐稿器243落下到二次输送机232。另外,颖壳筛239的上表面侧的比较轻的杆屑被排尘扇230吸入而从排尘扇230的排出侧排出到机体外。另外,从颖壳筛239的输送下游侧(后方侧)移动到逐稿器Μ3的上表面侧的比较重的杆屑,被从摆动筛选盘227的后端侧的三次口 244排出到机体外。二次输送机232的从脱粒装置5的靠谷粒箱7的一侧壁向外突出的终端部,通过与扬粒输送机233交叉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回收输送机236与输送盘238的上表面侧连通连接。落下到二次输送机232的二次筛选物从二次输送机232经由回收输送机236和二次回收处理筒242返回到输送盘238的上表面侧,被再次筛选。另一方面,在输送链6的后端侧(输送终端侧)配置有作为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链234。被从输送链6的后端侧转送到排杆链234上的排杆(脱谷粒后的杆)在较长的状态下被排出到行驶机体1的后方或利用设于脱粒装置5的后方侧的排杆割刀235将排杆切断为较短的适当的长度后再排出到行驶机体1的后方下方。(3)筛选风的风路结构下面,参照图3及图4说明从扬谷风扇228向颖壳筛239供给的筛选风的风路结构。在扬谷风扇2 的风扇壳体140内形成有主筛选风路141、第1预筛选风路(日文>風路)142和第2预筛选风路143,该主筛选风路141用于朝向谷物筛240和一次输送机231供给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该第1预筛选风路142用于从输送盘238的后端侧和颖壳筛239的前端侧之间朝向颖壳筛239的上表面侧供给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该第2预筛选风路143用于从位于摆动筛选盘227的底侧的谷物盘245和颖壳筛239的前端侧之间向颖壳筛239的下表面侧供给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上述的主筛选风路141形成为使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借助主风向体144从谷物筛MO的前方下侧朝向谷物筛MO的后方上侧移动。另外,上述的主筛选风路141形成为使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借助主风向体44在一次输送机231及一次溜槽231a的上方从前方朝向后方移动。即,从谷物筛240落下到一次输送机231的谷粒及灰尘被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筛选。上述的第1预筛选风路142形成为使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借助设于摆动筛选盘227的预风向体145在颖壳筛239的上侧从前方朝向后方移动。即,在从脱粒滚筒226 通过接收网237落下到输送盘238的上表面的脱粒物从输送盘238的后端侧落下到颖壳筛 239的前端侧时,被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筛选。上述的第2预筛选风路143形成为使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借助预风向体 145在谷物盘245的上侧从前方朝向后方移动。换言之,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从颖壳筛239的前方下侧朝向颖壳筛239的后方上侧移动。即,从颖壳筛239落下到谷物盘245 及谷物筛240上的谷粒及灰尘被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筛选。另外,从主筛选风路141、第1预筛选风路142和第2预筛选风路143供给来的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被上述的排尘扇230吸入或从三次口 244移动到脱粒机壳135 的后方,因此,来自脱粒滚筒2 的脱粒物中的杆屑及粉尘等被从脱粒机壳135的后部朝向农田排出。(4)收割装置、脱粒装置等的驱动构造下面,参照图5说明收割装置3、脱粒装置5及输送链6等的驱动构造。如图5所示,发动机14的输出轴70向其前侧及后侧突出。变速箱71的行驶输入轴84通过万向联轴器83与发动机14的前侧的输出轴70相连结。发动机14的旋转驱动力被从前侧的输出轴70传递到变速箱71而变速后,通过左右的车轴72传递到左右的行驶履带2。因此,左右的行驶履带2被发动机14的旋转驱动力驱动。如图5所示,包括用于冷却发动机14的散热器用的冷却风扇73和供给用于使后述的强制开放电动机291等动作的电源的发电机89。在发动机14的后侧的输出轴70上能传递动力地连结有轴支承着冷却风扇73的风扇驱动轴88。在风扇驱动轴88上连结有发电机89的输入轴。利用发动机14的旋转驱动力来驱动冷却风扇73及发电机89。另外,在发动机14后侧的输出轴70上连结着排出输送机驱动轴76,利用发动机14的旋转驱动力借助排出输送机驱动轴76驱动排出输送机8,将谷粒箱7内的谷粒排出到集装箱等。另外,包括用于将来自发动机1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脱粒滚筒2 和处理滚筒 229的脱粒驱动轴77。脱粒驱动轴77通过张力辊形脱粒离合器78及脱粒驱动带79与发动机14后侧的输出轴70相连结。在脱粒驱动轴77上连结有轴支承脱粒滚筒226的脱粒滚筒轴80和轴支承处理滚筒2 的处理滚筒轴81。利用发动机14的大致恒定转速的旋转力使脱粒滚筒2 及处理滚筒229以恒定转速旋转。另外,脱粒滚筒轴80的旋转动力被传递到排杆链234。在脱粒驱动轴77上能传递动力地连结有筛选输入轴82。利用发动机14 的大致恒定转速的旋转力,借助筛选输入轴82使摆动筛选盘227、扬谷风扇228、一次输送机231、二次输送机232及排尘扇230以大致恒定转速旋转。如图5所示,在变速箱71内设有具有1对行驶液压泵及行驶液压马达的直行用 HST机构96和具有1对转弯液压泵及转弯液压马达的旋转用HST机构97。直行用HST机构96的行驶液压泵和旋转用HST机构97的转弯液压泵分别与变速箱71的行驶输入轴84 相连结而被变速箱71的行驶输入轴84驱动。在变速箱71上配置有PTO轴98。PTO轴98 利用直行用HST机构96的行驶液压马达来驱动。PTO轴98的一端侧从变速箱71向其左外侧突出设置。如图5所示,在发动机14的左侧方且脱粒装置5的前侧方设有塔轮箱99。在塔轮箱99上配置有上述的脱粒驱动轴77、与脱粒驱动轴77相连结的筛选输入轴82、与PTO轴 98相连结的车速调谐轴100、与筛选输入轴82或车速调谐轴100相连结的收割传动轴101、 与收割输入轴17相连结的收割驱动轴102、用于驱动输送链6的输送链驱动轴103。如图5所示,在塔轮箱99内的车速调谐轴100上设置用于传递车速调谐轴100的车速调谐旋转力的单向离合器105。收割传动轴101通过收割变速机构108和单向离合器 105与车速调谐轴100相连结。收割变速机构108具有低速侧变速齿轮106和高速侧变速齿轮107。利用进行低速、中立(零旋转)及高速的各收割变速的收割变速操作部件(省略图示)使低速侧变速齿轮106或高速侧变速齿轮107择一地与收割传动轴101相卡合,从车速调谐轴100通过收割变速机构108向收割传动轴101传递收割变速输出。收割驱动轴 102通过转矩限制器104与收割传动轴101相连结。被传递到收割传递轴101的输出通过收割输入轴17从转矩限制器104及收割驱动轴102传递到收割装置3。即,能与车速调谐地改变收割装置3 (谷物杆扶起装置223和谷物杆输送装置224)的谷物杆输送速度。如图5所示,收割传动轴101通过恒定旋转机构111与筛选输入轴82相连结。恒定旋转机构111具有低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09和高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10。维持收割作业所需的恒定转速的旋转输出通过低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09从筛选输入轴82传递到收割传动轴101。因此,与行驶机体1的移动速度没有关系,使收割输入轴17以来自低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09的恒定转速动作而能维持收割作业,能提高农田的田边地角(枕地,位于农田的角落的未耕种的地)的方向转换作业性等。另外,比来自车速调谐轴100及高速侧变速齿轮107的车速调谐输出的最高速快的恒定转速的旋转输出,通过高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10从筛选输入轴82传递到收割传动轴 101。因此,能以比车速调谐输出的最高速快的来自高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10的恒定转速使收割输入轴17动作,能提高倒伏谷物杆的收割作业性等。另外,能以由转矩限制器104设定的转矩以下的旋转力驱动收割输入轴17,从而能防止割刀装置222等损伤。如图5所示,在从塔轮箱99突出的收割驱动轴102上,通过张力辊形收割离合器 115及收割驱动带116等连结有收割输入轴17。驾驶员手动操作作业离合器杆44而使收割离合器115接通动作,从而收割驱动轴102的旋转力传递到收割输入轴17,收割输入轴 17(收割装置3)动作。另外,若手动操作作业离合器杆44使收割离合器115断开动作,则收割输入轴17 (收割装置3)停止。在塔轮箱99设有将输送链驱动轴103与筛选输入轴82相连结的行星齿轮形变速构造的输送链调谐机构112。筛选输入轴82的旋转输出利用输送链调谐机构112与收割传动轴101的转速成比例地变速后,传递到输送链驱动轴103。即,通过输送链调谐机构112 使输送链6动作,从而既能确保谷物杆的输送所需要的最低转速(来自低速侧恒定旋转齿轮109的恒定转速),又能与车速调谐地改变输送链6的谷物杆输送速度。(5)用于调节谷粒的筛选性能的结构下面,参照图4及图6 图11说明用于调节摆动筛选盘227的颖壳筛239和扬谷风扇2 筛选谷粒的筛选性能的结构。颖壳筛239包括前部颖壳筛261和后部颖壳筛沈2,该前部颖壳筛261构成为能与排杆链234的排杆输送量相对应地自动地改变后述的第1横条^la的倾斜角度,该后部颖壳筛262构成为能通过手动操作分多级地改变后述的第2横条沈加的倾斜角度。前部颖壳筛261位于谷物盘245及谷物筛MO的上方(一次输送机231的上方)。后部颖壳筛 262位于二次输送机232的上方。前部颖壳筛261包括多个在侧面看向斜前下方(向斜后上方)倾斜的左右较长的第1横条^la,和能前后移动地支承在摆动筛选盘227的左右侧板的颖壳筛调节杆(日文 千”調節杆)261b。各第1横条^la的上端侧能转动地与摆动筛选盘227的左右侧板相连结,而下端侧能转动地与颖壳筛调节杆261b相连结。因此,各第1横条^la的倾斜角度能通过颖壳筛调节杆^lb的前后移动一齐改变。结果,能使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变宽或变窄。颖壳筛调节杆^lb在配置于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的外表面侧的开闭机构 264(参照图6)的作用下前后移动。开闭机构264通过操作线265与配置在驾驶室10内的筛选调节杆45连动连结。越向上倾动操作筛选调节杆45,颖壳筛调节杆^lb在借助操作线沈5的开闭机构沈4的转动作用下越向后方移动,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越变宽。在此,筛选调节杆45从下向上能进行分为多级的倾动操作。 在筛选调节杆45位于最下地倾动操作的状态下,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最小(窄),位于最上地倾动操作的状态下,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最大(宽)。后部颖壳筛沈2为基本上与前部颖壳筛261相同的结构,包括多个在侧面看向斜前下方(向斜后上方)倾斜的左右较长的第2横条沈加,和能前后移动地支承在摆动筛选盘227的左右侧板的颖壳筛(日文+ ~ 7変更杆)改变杆^2b。各第2横条沈加的上端侧能转动地与摆动筛选盘227的左右侧板相连结,而下端侧能转动地与颖壳筛改变杆
相连结。在颖壳筛改变杆上连结有颖壳筛调节杆沈7,通过手动操作该颖壳筛调节杆 267而使颖壳筛改变杆前后移动操作。通过利用颖壳筛调节杆267的手动操作使颖壳筛改变杆262b向前后移动,从而一齐改变各第2横条沈加的倾斜角度,使各第2横条沈加之间的漏下间隔(后部颖壳筛26 的开度)宽窄变化。另一方面,在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的前部侧(扬谷风扇2 的部位)形成有空气进入口沈9。在空气进入口 269的上部侧设有能开闭动作的风扇闸门270,该风扇闸门 270用于增减该空气进入口沈9的开口面积。设于风扇闸门270上的闸门杆271借助与操作线265不同的闸门线379和束缚引导件374关联起来,该束缚引导件374与排杆链234 一起夹持排杆的根部。束缚引导件374能根据排杆输送量的多少来改变与排杆链234的对峙间隔。使检测板376与从束缚引导件374向下突出的检测连杆375相抵接。检测板376与闸门用检测臂377 —起绕臂轴378 —体转动地配置在排杆链234的下方。闸门用检测臂377通过闸门线379与闸门杆271连动连结。闸门用检测臂377与束缚引导件374的上下运动连动地绕臂轴278转动而牵拉闸门线379移动,从而使闸门杆271绕闸门杆轴280转动而使风扇闸门270开闭转动,上述束缚引导件374的上下运动与被排杆链234和束缚引导件374夹持的排杆的输送量相对应。 结果,空气进入口沈9的开度发生宽窄变化,从而增减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量。如图7及图11的(a) (b)所示,在作为闸门用检测臂377的转动支点的臂轴378 上能转动地还轴支承有颖壳筛用(日文+ ^ 7用)检测臂381。颖壳筛用检测臂381通过颖壳筛线(日文~ 7 7彳Y )373与配置在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的外表面侧的开闭机构264连动连结。另一方面,在闸门用检测内臂377的与检测板376的突出方向相反侧的侧部设有用于按压抵接颖壳筛用检测臂381的突出片382(参照图11的(a) (b))。在闸门用检测臂377与束缚引导件374的向下运动连动地绕臂轴378转动时,闸门用检测臂377的突出片382与颖壳筛用检测臂381相抵接并绕图6及图9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上述束缚引导件374的向下运动与被排杆链234和束缚引导件374夹持的排杆的输送量相对应。因此,通过与闸门线379同样地牵拉颖壳筛线373移动,从而使开闭机构264 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261b向后移动,能执行使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变宽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在该情况下,束缚引导件374越因排杆输送量的增加而远离排杆链234,各第1横条^la之间的落下间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 越宽。在束缚引导件374上升运动时,颖壳筛线373与闸门线379 —起利用后述的复位弹簧观7、288等的弹性复原力进行返回运动,使开闭机构264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lb向前移动,从而使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变窄。详细如图8 图10所示,开闭机构264包括颖壳筛杆(日文子Y 7 ^广一)285 和切换杆观6,该颖壳筛杆285绕横向的颖壳筛杆轴284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lb前后移动(调节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该切换杆286构成为能绕颖壳筛杆轴284转动。颖壳筛杆285和切换杆286通过颖壳筛杆轴284安装在固定于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的外表面侧的基台283上。在颖壳筛杆285和切换杆286之间装设有第1复位弹簧观7。另外, 在切换杆286和基台283之间装设有第2复位弹簧观8。开闭机构沈4的颖壳筛杆285借助颖壳筛线273与排杆链234侧的颖壳筛用检测臂281相连结。另外,切换杆286借助操作线沈5与驾驶室10内筛选调节杆45相连结。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与排杆输送量相应的颖壳筛线373的牵拉移动使颖壳筛杆 285绕颖壳筛杆轴284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lb前后移动,从而开闭调节前部颖壳筛 261的开度。另外,通过利用与位于驾驶室10内的筛选调节杆45的上下倾动操作量相应的操作线沈5的牵拉移动使切换杆286绕颖壳筛杆轴284转动,从而颖壳筛杆285借助第1 复位弹簧287也一起转动,颖壳筛调节杆^lb进行前后移动,开闭调节前部颖壳筛的开度。另外,在颖壳筛杆轴284上设有用于检测颖壳筛杆的转动位置及前部颖壳筛的开度的电位器式的颖壳筛位置传感器(日文~ 7位置七 )观9。如图6 图11所示,作为驱动器的强制开放电动机391通过联系部件390与开闭机构264关联起来。即,在固定于位于排杆链234附近的排杆框架250上的托架板392上安装有能正反旋转的强制开放电动机391。另外,在托架板392上,利用横向的转动轴395 能转动地枢轴支承有作为转动构件的扇形齿轮394。扇形齿轮394与设于强制开放电动机391的马达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393啮合。 利用上述两齿轮393、394的啮合,来自强制开放电动机39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联系部件390 被传递到开闭机构264,使开闭机构沈4向打开方向强制转动或解除该强制转动。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391对输出齿轮393的正反旋转驱动,使扇形齿轮394在从图7 图9所示的待机位置到图10所示的强制开放位置的范围内绕转动轴395转动。联系部件390具有上述的扇形齿轮394、能与形成在扇形齿轮394的外周侧的凸轮部396抵接的作为转动检测构件的一对限位开关400、401、使扇形齿轮394与开闭机构264 连动地转动的联系连杆机构402。在扇形齿轮394的大致一半圆周的外周部形成有与输出齿轮393啮合的多个齿。而且,扇形齿轮394的大致1/4圆周的外周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凸轮部396。在扇形齿轮394的其余大致1/4圆周的外周部向半径外侧突出有突出臂397。在扇形齿轮394的凸轮部396的两端形成有向半径外侧鼓出的鼓出部分398、399。一对限位开关400、401与扇形齿轮394的凸轮部396相对峙地安装在托架板392 上。两限位开关400、401中的反转动限位开关400配置在靠强制开放电动机391侧,正转动限位开关401配置在靠突出臂397侧。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反转动限位开关400的感知体400a与两鼓出部分398、399中的靠强制开放电动机391的反转动鼓出部分398相抵接而进行接通动作。另外,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强制开放位置的状态下,正转动限位开关401的感知体 401a与两鼓出部分398、399中的一个正转动鼓出部分399相抵接而进行接通动作。
联系连杆机构402包括能转动地轴支承于与臂轴378呈平行状延伸的连杆轴 420的L字状的连杆臂421、将扇形齿轮394的突出臂397和连杆臂421的一方连接起来的中继杆422、将连杆臂421的另一方和颖壳筛用检测臂381连接起来的联系杆423。中继杆 422的一端侧利用销能转动地枢轴安装于扇形齿轮394的突出臂397的前端侧。中继杆422 的另一端侧利用销能转动地枢轴安装于连杆臂421的一方。联系杆423的一端侧利用销能转动地枢轴安装于连杆臂421的另一方。在联系杆423的另一端侧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24。固定在颖壳筛用检测臂381上的枢轴支承销425不能脱出地插入到联系杆423的引导槽424中。S卩,联系杆423的另一端侧和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利用插入到引导槽424中的枢轴支承销425相连结。在该情况下,将引导槽4M与枢轴支承销425的位置关系以及引导槽424的长径尺寸设定为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利用与排杆输送量的变化连动的颖壳筛线373的牵拉移动使颖壳筛用检测臂381与闸门用检测臂379 —起绕臂轴378 转动,枢轴支承销425也不会与引导槽424的长度方向两端侧的缘部相抵接(不会卡挂)。 因此,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联系部件390(联系杆42 不会妨碍(干扰)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及开闭机构沈4的转动动作。另外,如图7所示,将引导槽424的长径尺寸设定为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待机位置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最小的状态下,枢轴支承销425尽可能地接近引导槽424的位于靠联系杆423中央的端缘部。如图8及图9所示,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联系杆423对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及开闭机构沈4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能顺利且可靠地执行使用颖壳筛线373的前部颖壳筛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在扇形齿轮394转动到强制开放位置时,扇形齿轮394的突出臂397向上提拉中继杆422,借助连杆臂421向束缚引导件374侧推压联系杆423,引导槽424的位于靠联系杆423中央的端缘部向束缚引导件侧374侧推压颖壳筛用检测臂381 的枢轴支承销425。这样,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向图1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仅颖壳筛线373 向拉拽开闭机构沈4的方向移动。结果,开闭机构264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lb向后方移动,执行使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强制扩大的强制开放。在该情况下,由于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向远离闸门用检测臂377的突出片382的方向转动,因此,闸门用检测臂327对颖壳筛用检测臂381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被保持在与排杆输送量相应的位置。(6)强制开放控制的第1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2说明颖壳筛239的强制开放控制的第1实施方式。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1包括颖壳筛控制器310,该颖壳筛控制器310具有作为运算装置的CPU311、存储控制程序的R0M312、存储各种数据的RAM313、用于计算控制时间的计时器314和具有方向开关315等。第1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与统一控制联合收割机整体的主控制器 (省略图示)分别独立,仅利用于前部颖壳筛261的强制开放控制。第1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从能利用发电机89的驱动充电的蓄电池308接收电力供给。如图12所示,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入侧连接有用于检测由作业离合器杆44 的操作进行的收割离合器115 (或脱粒离合器78)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316、作为用于检测排杆链234有无排杆的排杆检测部件的排杆开关317、作为联系部件390的构成要素的反
13转动限位开关400及正转动限位开关401。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出侧连接有强制开放电动机391。收割离合器115或脱粒离合器78构成作业开关。排杆开关317是具有向下凸状的感知体317a的限位开关,该感知器317a构成为与被排杆链234和束缚引导件374夹持的排杆接触而能向后方退避转动,利用感知体317a 是否与排杆接触而进行退避转动来感知排杆链234是否输送排杆。该情况下的排杆开关 317在感知体317与排杆接触进行退避转动时进行接通动作,配置在排杆链234的输送上游侧(参照图3及图6)。内置于颖壳筛控制器310内的方向开关315与排杆开关317的接通动作连动地成为接通状态,与正转动限位开关401的接通动作连动地成为断开状态。下面,参照图13的流程图和图14的时间图说明前部颖壳筛的强制开放控制的一例。第1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在执行收割脱粒作业时执行下述这样的强制开放控制在反转动限位开关400接通的状态下,使扇形齿轮394在待机位置待机,在排杆开关317进行断开动作时,使扇形齿轮394正转动至使正转动限位开关401处于接通的状态, 借助开闭机构264强制开放前部颖壳筛沈1,并且,在经过规定时间Tn后,使扇形齿轮394 反转动至使反转动限位开关400处于接通的状态而解除强制开放。在该情况下,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作业开关316进行接通动作时(Si :YES),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391的驱动使扇形齿轮394沿图8及图9的逆时针方向反转动至使反转动限位开关400进行接通动作的待机位置,使扇形齿轮394在待机位置待机(S2、直到时间 Tl 时间T4跟前)。接着,在排杆被从脱粒装置5输送到排杆链234而排杆开关317进行接通动作时 (S3 :YES),与其相应地使方向开关315进行接通动作(S4 时间T3)。因此,在例如像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排杆链234没有排杆而排杆开关317 进行断开动作时(S5 :YES),颖壳筛控制器310内的计时器314开始计测强制开放时间Tn, 并且,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391的驱动使扇形齿轮394沿图10的顺时针方向正转动至使正转动限位开关401进行接通动作的强制开放位置(S6、直到时间Τ4 时间Τ6跟前)。结果,随着排杆输送量的减少,无论是否向关闭方向(变窄方向)作用有借助颖壳筛线373的前部颖壳筛的开度校正,前部颖壳筛261都在强制开放电动机391、联系部件390及开闭机构264的作业下强制开放。此时,闸门用检测臂327对颖壳筛用检测臂381 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被保持在与排杆输送量相应的位置,因此,随着排杆输送量的减少,向关闭方向(变窄方向)作用有借助闸门线379的风扇闸门270的开度校正,使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量减少。接着,在计时器314计测强制开放时间Tn结束时(S7 :YES),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 391的驱动使扇形齿轮394沿图8及图9的逆时针方向反转动至使反转动限位开关400再次进行接通动作的待机位置而解除强制开放,使扇形齿轮394在待机位置待机(S8 时间T6 以后)。在该情况下,联系杆425对颖壳筛用检测臂381及开闭机构264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因此,返回(恢复)到颖壳筛线373能执行前部颖壳筛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的状态。如上述记载及图6 图12所示,第1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包括用于使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盘227的颖壳筛261 (239)开闭的开闭机构沈4、借助联系部件390与开闭机构沈4关联起来的驱动器391、用于检测输送脱粒后的排杆的排杆输送机构234有无排杆的排杆检测部件317、用于控制驱动器391的驱动的控制部件310。联系部件390具有利用驱动器391的驱动进行正反转动的转动构件394和能与形成在转动构件 394的外周侧的凸轮部396相抵接的一对转动检测构件400、401。并且,控制部件310进行如下这样的控制在一个转动检测构件400接通的状态下,使转动构件394待机,在排杆检测部件317从检测到有排杆变换为检测到没有排杆时,使转动构件394正转动至使另一个转动检测构件401接通的状态,借助开闭机构264使颖壳筛261 (239)强制开放。这样,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能通过电控制强制扩大颖壳筛(239)的开度。因此,能可靠地降低将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三次损失,能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并且,能用驱动器391、转动构件394、一对转动检测构件400、401、排杆检测部件317及控制部件310这样的组合实现用于降低这样的三次损失的构造(电控制结构),因此,不需要处理能力较高的控制部件,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 即,具有能将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构造及其简化、有助于抑制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另外,在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沈1 (239)后到经过规定时间Tn后,使上述转动构件 394反转动至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400接通的状态而解除上述强制开放,因此,能防止在垄边的方转化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后,杆屑等从上述颖壳筛261 (239) 落下,具有有助于提高筛选精度这样的效果。另外,在用于感知收割离合器115(或脱粒离合器78)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316 进行接通动作时,上述控制部件310驱动上述驱动器391,以使得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 400接通的状态下使上述转动构件394待机,因此,仅在必要时(收割脱粒作业时)驱动上述驱动器391,具有减少上述驱动器391的驱动负荷而降低驱动故障的优点。而且,采用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通过电控制强制地扩大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并且减少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量,因此,脱粒物(谷粒、杆屑)不易排出到机体外而容易落下到二次筛选物取出用的二次输送机232。换言之,收割结束时的前部颖壳筛261上的脱粒物积极地返回到二次输送机232。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三次损失的降低效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7)强制开放控制的第2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5 图18说明颖壳筛239的强制开放控制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 在第2实施方式以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结构及作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与第 1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5 图18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开闭机构264通过与操作线265不同的颖壳筛线273与束缚引导件274关联起来,该束缚引导件274与排杆链234 —起夹持排杆的根部。束缚引导件274能根据排杆输送量的多少改变与排杆链234的相对间隔。检测板276与从束缚引导件274向下方突出的检测连杆275 相抵接。检测板276配置在排杆链234的下方,该检测板276与检测臂277 —起绕臂轴278 一体转动。检测臂277借助颖壳筛线273与开闭机构264连动连结。检测臂277与束缚引导件274的上下运动连动地绕臂轴278转动而牵拉颖壳筛线 273移动,上述束缚引导件274的上下运动与被排杆链234和束缚引导件274夹持的排杆的输送量相对应。结果,开闭机构264转动而使颖壳筛调节杆^lb前后移动,从而执行使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宽窄变化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在该情况下,束缚引导件274越因排杆输送量的增加而远离排杆链234,各第1横条^la之间的漏下间隔(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越变宽。颖壳筛线273、束缚引导件274、检测连杆275、检测板276、检测臂277及臂轴278的组合构成排杆连动部件。另一方面,在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的前部侧(扬谷风扇2 的部位)形成有空气进入口沈9。在空气进入口 269的上部侧设有能开闭转动的风扇闸门270,该风扇闸门 270用于增减空气进入口 269的开口面积。设于风扇闸门270上的闸门杆271通过闸门线 279与排杆链234侧的检测臂277连动连结。随着与排杆输送量相应的束缚引导件274的上下运动,检测臂277绕臂轴278转动而牵拉闸门线279移动,从而闸门杆271绕闸门杆轴 280转动,使风扇闸门270开闭转动。结果,空气进入口 269的开度宽窄变化,增减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量。如图15 图18所示,作为驱动器的强制开放电动机291通过联系部件四0与开闭机构264关联起来。即,在固定于脱粒机壳135的左侧面板中的基台观3的前方的托架板四2上安装有能正反旋转的强制开放电动机。在托架板292中的强制开放电动机的后方,利用横向的转动轴295能转动地枢轴安装有作为转动构件的扇形齿轮四4。扇形齿轮294与设于强制开放电动机的马达输出轴上的输出齿轮293啮合, 通过上述两齿轮四3、294的啮合,来自强制开放电动机291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联系部件290 传递到开闭机构264,强制开闭机构沈4向打开方向强制转动或解除该强制转动。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291进行的输出齿轮四3的正反旋转驱动,扇形齿轮294在从图16及图17所示的待机位置到图18所示的强制开放位置的范围内绕转动轴295转动。联系部件290具有前述的扇形齿轮四4、能与形成在扇形齿轮294的外周侧的凸轮部296相抵接的作为转动检测构件的一对限位开关300、301和使扇形齿轮294与开闭机构 264连动地转动的联系杆302。在扇形齿轮四4的大致一半圆周的外周部形成有与输出齿轮293啮合的多个齿。并且,扇形齿轮四4的大致1/4圆周的外周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凸轮部四6。在扇形齿轮四4的其余大致1/4圆周的外周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有突出臂四7。 在扇形齿轮四4的凸轮部四6的两端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件四8、四9。一对限位开关300、301与扇形齿轮四4的凸轮部296相对峙地安装于托架板292 上。两限位开关300、301中的反转动限位开关300配置在靠突出臂四7的一侧,正转动限位开关301配置在靠强制开放电动机的一侧。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反转动限位开关300的感知体300a与两鼓出部分四8、四9中的靠突出臂四7的反转动鼓出部分298相抵接而进行接通动作。另外,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强制开放位置的状态下,正转动限位开关301的感知体301a与两鼓出部分四8、四9中的另一个正转动鼓出部分299相抵接而进行接通动作。在从扇形齿轮四4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臂四7的前端侧,利用横向的枢轴安装销303能转动地枢轴安装有联系杆302的一端部(前端部)。在联系杆302的另一端部(后端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304。固定于颖壳筛杆285上的枢轴支承销305不能脱出地插入在联系杆302的引导槽304内。S卩,联系杆302的另一端部和颖壳筛杆285通过插入到引导槽304内的枢轴支承销305相连结。另外,颖壳筛线273的一端侧也能转动地枢轴支承于枢轴支承销305。在该情况下,将引导槽304与枢轴支承销305的位置关系及引导槽304的长径尺寸设定为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即使利用与排杆输送量的变化连动的颖壳筛线273的牵拉移动,使颖壳筛杆285绕颖壳筛杆轴284转动,枢轴支承销305也不会与引导槽304的长度方向两端侧的缘部相抵接(不会卡挂)。因此,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联系部件四0(联系杆30 不会妨碍(干扰)开闭机构264(颖壳筛杆观5)的转动动作。另外,联系杆302的一端侧利用枢轴支承销303能自由转动地悬挂支承在扇形齿轮四4的突出臂297上,颖壳筛杆观5的枢轴支承销305与另一端侧的引导槽304间隙配合,因此,摆动筛选盘227的摆动运动被联系杆302吸收。采用该结构,能回避给扇形齿轮四4、强制开放电动机的安装状态带来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如图16所示,将引导槽304的长径尺寸设定为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待机位置且前部颖壳筛的开度最小的状态下,枢轴支承销305尽可能地接近引导槽304的位于联系杆302的中央附近的端缘部。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联系杆302对开闭机构沈4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能顺利且可靠地执行使用颖壳筛线273的前部颖壳筛61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扇形齿轮294转动到强制开放位置时,扇形齿轮四4的突出臂四7向下按压联系杆302,引导槽304的位于联系杆302的中央附近的端缘部按压颖壳筛杆285侧的枢轴支承销305。于是,颖壳筛杆285绕图9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颖壳筛调节杆^lb向后方移动。结果,能执行强制扩大前部颖壳筛的开度的强制开放。如图19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入侧连接有用于感知由作业离合器杆44的操作进行的脱粒离合器78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316、作为用于检测排杆链234有无排杆的排杆检测部件的排杆开关317、作为联系部件290的构成要素的反转动限位开关300及正转动限位开关301。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出侧连接有强制开放电动机 291。在上述那样地构成的情况下,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也能通过电控制强制扩大颖壳筛261 (239)的开度。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可靠地降低将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三次损失,能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并且,用驱动器四1、转动构件四4、一对转动检测构件300、301、排杆检测部件317及控制部件 310这样的组合能实现用于降低这样的三次损失的构造(电控制的结构),因此,不需要处理能力较高的控制部件,也不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即,具有能将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构造极其简化、有助于抑制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8)强制开放控制的第3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0及图21说明颖壳筛239的强制开放控制的第3实施方式。在第 3实施方式中,下述方面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即,在风扇闸门270的闸门杆271上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闸门用联系部件四0'关联强制关闭电动机。其他结构基本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0所示,在闸门用扇形齿轮四4 ‘上,将闸门用正转动限位开关301 ‘进行接通动作的双点划线的状态设定为待机位置,将闸门用反转动限位开关300'进行接通动作的实线的状态设定为强制关闭位置。固定于闸门杆271上的闸门用枢轴支承销305'不能脱出地插入于闸门用联系杆302'的引导槽304'中。当然,闸门线279的一端侧也能转动地枢轴支承于闸门用枢轴支承销305'。在闸门用扇形齿轮四4'转动到待机位置的状态下,闸门用联系杆302'对闸门杆271的转动动作完全没有影响,能顺利且可靠地执行使用闸门线279的风扇闸门270的机械性的开度校正。另一方面,在闸门用扇形齿轮四4'转动到强制关闭位置时,扇形齿轮四4的突出臂四7'提起闸门用联系杆302,引导槽304'的联系杆302的后缘部提起闸门杆271侧的枢轴支承销305'。于是,闸门杆271沿图20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强制风扇闸门 270的开度变窄,使来自扬谷风扇228的筛选风量减少。如图21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也是基本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但是,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入侧追加连接有闸门用反转动限位开关300'及闸门用正转动限位开关301'。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出侧追加连接有强制关闭电动 ΙΛ291'。第3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的驱动使扇形齿轮 294正转动至使正转动限位开关301进行接通动作的强制开放位置,使前部颖壳筛261强制开放,并且,利用强制关闭电动机四1'的驱动使闸门用扇形齿轮294沿图20的逆时针方向反转动至使闸门用反转动限位开关300'进行接通动作的强制关闭位置,使风扇闸门 270强制关闭。在上述那样地构成时,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也能通过电控制强制扩大颖壳筛(239)的开度,并且减少来自扬谷风扇2 的筛选风量,因此,脱粒物(谷粒、杆屑)不易排出到机体外,而容易落下到二次筛选物取出用的二次输送机232。换言之,收割结束时的前部颖壳筛261上的脱粒物积极地返回到二次输送机232上。因此,能进一步提高三次损失的降低效果,能进一步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9)强制开放控制的第4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22及图23说明颖壳筛239的强制开放控制的第4实施方式。在第4 实施方式中,下述方面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S卩,没有相对于前部颖壳筛沈1的联系部件290 和强制控制开放电动机,使(前部)开闭机构264与各线265、273机械地连动连结,而使后部颖壳筛262的颖壳筛改变杆利用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后部开闭机构 264〃的作用前后移动,在后部开闭机构沈4〃的颖壳筛杆观5〃上通过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结构的后部用联系部件四0"关联后部用强制开放电动机。其他结构基本与第2 实施方式相同。如图22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也是基本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但是,在颖壳筛控制器310"的输入侧连接有后部用反转动限位开关300"及后部用正转动限位开关301",置换第1实施方式的各限位开关300、301。在颖壳筛控制器310" 的输出侧连接有后部用强制开放电动机四1",置换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四1。采用上述那样地构成,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虽然前部颖壳筛261的开度因排杆输送量的减少而变窄,但是通过电控制强制扩大后部颖壳筛262的开度。因此,既能在收割结束时能降低三次损失,又能抑制在位于前部颖壳筛261下方的一次输送机231上混入杆屑、带枝梗的谷粒这样的二次筛选物的可能性,具有谋求进一步提高筛选性能的效果。(10)强制开放控制的第5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M 图沈说明颖壳筛239的强制开放控制的第5实施方式。在第5 实施方式中,在使强制开放电动机391与颖壳筛用检测臂381等横向排列配置在排杆链234 的下方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基本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如图M 图 26所示,在位于排杆链234下方的四次溜槽架251上安装有大致箱型的马达箱252。在马达箱252内收容有作为驱动器的强制开放电动机391。另外,在马达箱252内,利用前后延伸的转动轴395能转动地枢轴支承有作为转动构件的扇形齿轮394。扇形齿轮394利用强制开放电动机391对输出齿轮393的正反旋转驱动,在从图M及图25所示的待机位置到图26所示的强制开放位置的范围内绕转动轴395转动。联系部件390具有上述的扇形齿轮394、能与形成在扇形齿轮394的外周侧的凸轮部396相抵接的作为转动检测构件的一对限位开关400、401和使扇形齿轮394与开闭机构 264连动地转动的联系杆402。在扇形齿轮394的大致1/4的外周部形成有与输出齿轮393 啮合的多个齿。并且,扇形齿轮394的大致1/4圆周的外周部形成为圆弧状的凸轮部396。 在扇形齿轮394的凸轮部396的两端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分398、399。一对限位开关400、401与扇形齿轮394的凸轮部396相对峙地安装于马达箱252内。在转动轴395的一端侧、在与扇形齿轮394 —体转动的联系臂253的前端侧,利用横向的枢轴支承销403能转动地枢轴支承有联系杆402的一端部(前端部)。在联系杆402 的另一端部(后端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404。固定于颖壳筛用检测臂381 上的枢轴支承销405不能脱出地插入在联系杆402的引导槽404内。S卩,联系杆403的另一端侧与颖壳筛用检测臂381通过插入到引导槽404内的枢轴支承销405连结。另外,虽然未详细图示,但第5实施方式的颖壳筛控制器310为基本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收容在马达箱252内。在以上那样构成的情况下,在垄边的方向转换时、收割脱粒作业结束时这样的收割结束时,能通过电控制强制扩大颖壳筛261 (239)的开度。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 能可靠地降低将谷粒排出到机体外的三次损失,能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筛选性能。附图标记说明1行驶机体,5脱粒装置,239颖壳筛,244三次口,261前部颖壳筛,262后部颖壳筛,264开闭机构,265操作线,269空气进入口,270风扇闸门,271闸门杆,280闸门杆轴, 310颖壳筛控制器,317排杆开关,373颖壳筛线,374束缚引导件,379闸门线,390联系部件,391强制开放电动机,394扇形齿轮,396凸轮部,400反转动限位开关,401正转动限位开关。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包括开闭机构,其用于使对脱粒后的谷粒进行摆动筛选的摆动筛选盘的颖壳筛开闭;驱动器,其借助联系部件与上述开闭机构关联起来;排杆检测部件,其用于检测输送脱粒后的排杆的排杆输送机构有无排杆;控制部件,其用于控制上述驱动器的驱动;上述联系部件具有利用上述驱动器的驱动进行正反转动的转动构件和能与形成在上述转动构件的外周侧的凸轮部相抵接的一对转动检测构件,上述控制部件进行下述控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部件接通的状态下,使上述转动构件待机,在上述排杆检测部件从检测到有排杆变换为检测到无排杆时,使上述转动构件正转动至使上述另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借助上述开闭机构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控制为在强制开放上述颖壳筛后经过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转动构件反转动至使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而解除上述强制开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上述控制部件在用于感知作业离合器的通断状态的作业开关进行接通动作时驱动上述驱动器,以使得上述转动构件在上述一个转动检测构件接通的状态下待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该联合收割机具有用于向上述摆动筛选盘供给筛选风的扬谷风扇,在上述颖壳筛强制开放时,使来自上述扬谷风扇的筛选风量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上述颖壳筛分割为位于一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一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前部颖壳筛和位于二次筛选物输送用的二次输送机的上方的后部颖壳筛,上述开闭机构包括使上述前部颖壳筛开闭的前部开闭机构和使上述后部颖壳筛开闭的后部开闭机构,上述前部开闭机构借助排杆连动部件与上述排杆输送机构的排杆输送量相应地机械性地进行动作,而上述驱动器借助上述联系部件与上述后部开闭机构关联起来。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尽可能简化用于降低三次损失的结构,应对近年来越来越要求的降低成本。将驱动器(391)与颖壳筛(261)用的开闭机构(264)关联起来的联系部件(390)由利用驱动器(291)的驱动进行正反转动的转动构件(394)和能与形成在转动构件(394)的外周侧的凸轮部(396)相抵接的一对转动检测构件(400、401)构成。利用控制部件(310)的指令,在一个转动检测部件(400)接通的状态下使转动构件(394)待机,若检测出排杆输送部件(317)无排杆,则使转动构件(394)正转动至使另一个转动检测构件(401)接通的状态,借助开闭结构(264)强制开放颖壳筛(261)。之后,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使转动构件(394)反转动至使一个转动检测构件(400)接通的状态而解除强制开放。
文档编号A01F12/32GK102355813SQ2010800121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6日
发明者中岛龙佑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