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36807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属于水产苗种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在动物学分类上隶属于沙蚕科 (Nereididae),围沙蚕属(Perinereis),俗称海蜈蚣、海蚂蝗等,主要分布在我国,是我国 80多种沙蚕中生物资源量最大的一种,我国沿海从南到北的中高潮海滩都有分布,是潮间 带多毛类生态类型的主要代表和优势种类,也是我国人工养殖和出口创汇的最主要种类。 双齿围沙蚕营养丰富,干品中的粗蛋白含量超过50%,高者可达65%以上,并且富含多不 饱和脂肪酸、矿质元素、维生素及多种功能活性物质。因而其在食用、医疗保健、水产养殖及 垂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用途,国内外市场需求量非常大,自然资源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 求,常常出现有价无货,供不应求的情况。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进行双齿围沙蚕 的研究,目前已就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态分布、性腺发育、生活史和胚胎发育等许多方 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并在人工育苗、增养殖以及药用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 的应用研究。为了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一些渔民就利用自然 繁育的苗种开展小规模的人工养殖,近年来,一些科研院所的学者加大了双齿围沙蚕人工 育苗研究的力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工厂化人工育苗单位面积的苗产量从最初不到 1万尾/m2大幅提高到5万尾/m2,偶尔可超过10万尾/m2。尽管如此,迄今我国双齿围沙 蚕的苗产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成为制约双齿围沙蚕人工养殖业发展的瓶 颈。究其原因,这主要与双齿围沙蚕各期幼虫的生活习性相关。刚孵化出膜的幼虫为3刚 节疣足幼虫,营浮游生活,发育至4刚节疣足幼虫末期逐渐开始底栖,至5刚节疣足幼虫末 期时全部底栖。从而使浮游时的正常密度转变成底栖时的超高密度,导致大批幼虫因密度 过高死亡。现有的育苗模式从受精卵繁育到体长Icm苗种的育成率低,且成本高、苗产量 低。本发明从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开始采取立体育苗技术,在不扩建室内育苗池的情况 下,有效扩大幼虫的底栖面积,同时优化育苗条件提高各期幼虫的存活率,从而提高育成率 和单位体积育苗池的出苗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育苗方 法,在不扩建室内水泥育苗池的情况下,有效扩大幼虫的底栖面积,同时优化育苗条件提高 各期幼虫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育成率和苗产量,为双齿围沙蚕的大规模人工养 殖提供充足的优质苗种。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 包含以下步骤(1)异沙蚕捞取和消毒;( 产卵、孵化和浮游幼虫培育;C3)底栖幼虫立体 培养;(4)出苗。
所述步骤(1)中消毒的做法为将异沙蚕放入含甲醛200ppm的消毒海水中,让其 自由游动2 ;3min后,再捞起放入消毒海水中洗去残留的甲醛。所述步骤( 操作如下a、将消毒的雌雄异沙蚕按3 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密 度3 5条/L,不间断适量充气,待产卵排精后,捞去异沙蚕,收集受精卵;b、将受精卵放入 孵化池内,受精卵初始密度3 4X104粒/L,孵化期间不间断充气,水面呈沸腾状,使受精 卵悬浮于水中;C、幼虫孵化出膜后,减少气量,水面有米粒大小的气泡为宜,至3刚节疣足 幼虫后期开始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各10\104沈11/!11^11菌5 15\108(^11/ ml,一直培育至4刚节疣足幼虫中后期。受精卵孵化期间每天加水5 10%,3、4刚节疣足 幼虫期间每天换水10 20%。所述步骤(3)的做法是将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移入聚乙烯水槽中立体培养。水 槽规格80CmX50CmX20Cm,在50cm面一侧的上端有进水孔,另一侧的下端有出水孔,出水 孔的外口套软管,内口包200目筛绢。槽底铺设厚度1.0 1.5cm经煮沸消毒的100目泥 沙。幼虫移入密度为20 30尾/em2,采用流水培育,每槽的水流量为5 8L/h。幼虫未完 全底栖时水位高度15cm ;完全底栖后,水位高度IOcm左右,每天7:00时和19:00时将水排 净并干露lh。饵料单细胞藻的种类和数量同步骤Q),EM菌15 25X 108cell/ml,同时每 天增投适量人工饵料。体长2mm以内幼虫增喂经200目筛绢过滤的虾片和熟豆浆,百万尾 幼虫每天投喂虾片0. 5 2. Og和2 5g干大豆做成的豆浆;体长超过2mm的幼虫增投鱼 粉、螺旋藻粉和豆粕粉(三者之比为3 3 4),以百万尾幼虫计,每天投喂量分别为幼 虫体长2 4mm时为5 15g、4 6mm时为15 30g、6 8mm时为30 60g、8 IOmm 时为60 110g、10 12mm时为110 180g。该步骤采用的立体培养是将上述水槽搁置 在支架上,从上至下可搁置多层,每层若干个水槽。同层的若干个水槽通过进水总管供水和 供饵,进水总管中装有进气管和气石可保证溶氧,并避免人工饵料在管道中沉积,使其在水 中均勻分布。同层的若干个水槽的排水软管用总管连接,通过调节排水总管的高度控制水 槽中的水位。排出的水在室外水泥池中经水中残留单细胞藻和EM菌处理1 3天,并更换 5 20%的新鲜海水,可作为育苗水循环使用。所述步骤(4)中待幼虫体长长至IOmm时,即可出苗。出苗时可将苗种和育苗泥沙 一起倒扣在100目筛绢制成的网片上,也可连同育苗槽一起运至养殖区。播撒苗种时只需 将育苗泥沙掰成小块均勻投放于养殖池中即可。以上各步骤的育苗用水均为自然海水经沉淀、沙滤和氯制剂消毒处理,盐度调节 至 25 27%。,pH7. 8 8. 3,水温 25 32°C。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用含甲醛200ppm的消毒海水对异沙蚕消毒处理2 3min,能有效杀灭附着于异 沙蚕体上的原生动物,可避免亲体携带的原生动物对受精卵的危害。受精卵孵化率稳定在 85%以上。2、将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移入聚乙烯水槽中立体培养,并且采用流水培养,使 用适量混合单细胞藻、EM菌和多种人工饵料。以上措施降低了幼虫的密度,减少了个体间 的互残,保证了各期幼虫的营养需求和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幼虫的成活率, 从受精卵培育至体长Icm规格沙蚕苗种的育成率达到42. 3%,单位面积的苗产量提高到 11. 4X IO4尾/m2,均较现有育苗模式大幅提高。
3、采用本育苗方法操作方便,人工饵料投撒均勻,并且可节约用水,减少环境污染。4、采用本育苗方法,当苗种规格达到要求时可直接出苗,避免了冲沙赶苗对苗种 的损伤,且利于苗种长途运输和均勻播撒。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1、育苗前期准备包括育苗设施清洗消毒,育苗用水沉淀、过滤、消毒和盐度调配, 单细胞藻培养,增氧泵和水泵调试等。2、异沙蚕捞取和消毒在双齿围沙蚕性成熟高峰期用捞网捞取个体较大的异沙 蚕,置于含甲醛200ppm的消毒海水中,让其自由游动2 :3min后,再捞起放入消毒海水中 洗去残留的甲醛。3、产卵、孵化和浮游幼虫培育a、将消毒的雌雄异沙蚕按3 1的比例放入产卵 池,密度3 5条/L,不间断适量充气,待产卵排精后,捞去异沙蚕,收集受精卵;b、将受 精卵放入孵化池内,受精卵初始密度3 4X IO4粒/L,孵化期间不间断充气,水面呈沸腾 状,使受精卵悬浮于水中;c、幼虫孵化出膜后,减少气量,水面有米粒大小的气泡为宜,至 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各10X104Cell/ml,EM菌5 15X108cell/ml,一直培育至4刚节疣足幼虫中后期。受精卵孵化期间每天加水5 10%, 3、4刚节疣足幼虫期间每天换水10 20%。4、底栖幼虫立体培养在规格80cmX50cmX20cm的聚乙烯水槽中铺设厚度1. 5cm 经煮沸消毒的100目泥沙,用200目筛绢包住水槽出水管内口,将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移 入水槽中,幼虫移入密度为20 30尾/cm2,采用流水培育,每槽的水流量为5 8L/h。幼 虫未完全底栖时水位高度15cm ;完全底栖后,水位高度IOcm左右,每天7:00时和19:00时 将水排净并干露lh。饵料单细胞藻为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各10X104Cell/ml,EM菌 15 25X 108cell/ml,同时每天增投适量人工饵料。体长2mm以内幼虫增喂经200目筛绢 过滤的虾片和熟豆浆,百万尾幼虫每天投喂虾片0. 5 2. Og和2 5g干大豆做成的豆浆; 体长超过2mm的幼虫增投鱼粉、螺旋藻粉和豆粕粉(三者之比为3 3 4),以百万尾幼虫 计,每天投喂量分别为幼虫体长2 4謹时为5 15g、4 6謹时为15 30g、6 8謹 时为30 60g、8 IOmm时为60 110g、10 12mm时为110 180g。5、出苗待幼虫体长长至IOmm时,即可出苗。出苗时可将苗种和育苗泥沙一起倒 扣在100目筛绢制成的网片上,也可连同育苗槽一起运至养殖区。播撒苗种时只需将育苗 泥沙掰成小块均勻投放于养殖池中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异沙蚕捞取和消毒;(2)产 卵、孵化和浮游幼虫培育;(3)底栖幼虫立体培养;(4)出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采用的异沙蚕消毒方法,将异沙蚕放入含甲醛200ppm的消毒海水中,让其自由游动2 :3min后,再捞起放入消毒海水中洗去残留的甲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至3刚节疣足幼虫后期开始投喂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各10X104cell/ml,EM菌 5 15X108cell/ml,一直培育至4刚节疣足幼虫中后期。受精卵孵化期间每天加水5 10%,3,4刚节疣足幼虫期间每天换水10 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将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移入聚乙烯水槽中立体培养。槽底铺设厚度1.0 1. 5cm经煮 沸消毒的100目泥沙。幼虫移入密度为20 30尾/cm2,采用流水培育,每槽的水流量为5 8L/h。幼虫未完全底栖时水位高度15cm;完全底栖后,水位高度IOcm左右,每天7:00时和 19:00时将水排净并干露lh。饵料单细胞藻为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各IOXlO4ceIl/ ml, EM菌15 25X 108cell/ml,同时每天增投适量人工饵料。体长2mm以内幼虫增喂经 200目筛绢过滤的虾片和熟豆浆,百万尾幼虫每天投喂虾片0. 5 2. Og和2 5g干大豆 做成的豆浆;体长超过2mm的幼虫增投鱼粉、螺旋藻粉和豆粕粉(三者之比为3 3 4), 以百万尾幼虫计,每天投喂量分别为幼虫体长2 4mm时为5 15g、4 6mm时为15 30g、6 8mm 时为 30 60g、8 IOmm 时为 60 110g、10 12mm 时为 110 180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立体培养是将上述移入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的水槽搁置在支架上,从上至下可搁置多 层,每层若干个水槽。同层的若干个水槽通过进水总管供水和供饵,进水总管中装有进气管 和气石可保证溶氧,并避免人工饵料在管道中沉积,使其在水中均勻分布。同层的若干个水 槽的排水软管用总管连接,通过调节排水总管的高度控制水槽中的水位。排出的水在室外 水泥池中经水中残留单细胞藻和EM菌处理1 3天,并更换5 20%的新鲜海水,可作为 育苗水循环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待幼虫体长长至IOmm时,即可出苗。出苗时可将苗种和育苗泥沙一起倒扣在100目 筛绢制成的网片上,也可连同育苗槽一起运至养殖区。播撒苗种时只需将育苗泥沙掰成小 块均勻投放于养殖池中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齿围沙蚕立体人工育苗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异沙蚕捞取和消毒;(2)产卵、孵化和浮游幼虫培育;(3)底栖幼虫立体培养;(4)出苗。其关键措施是将4刚节中后期疣足幼虫移入聚乙烯水槽中立体培养,并且采用流水培养,使用适量混合单细胞藻、EM菌和多种人工饵料。以上措施降低了幼虫的密度,减少了个体间的互残,保证了各期幼虫的营养需求和良好稳定的水质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幼虫的成活率,从受精卵培育至体长1cm规格沙蚕苗种的育成率达到42.3%,单位面积的苗产量提高到11.4×104尾/m2,均较现有育苗模式大幅提高。并且该方法操作方便,避免了冲沙赶苗对苗种的损伤,且利于苗种长途运输和播撒。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106326SQ20111004922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吕富, 吕林兰, 崔恒庆, 於叶兵, 朱世明, 王爱民, 赵卫红, 黄金田 申请人:盐城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