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5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剥壳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ー种用于毛豆、黄豆的剥壳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豆制品物美价廉,是 人们餐桌上喜爱的食品之一。从“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对农副产品的优抚政策下,农产品的出口深加工已形成广阔的市场。而毛豆,黄豆作为农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剥毛豆仁、黄豆仁已经制约企业的生产瓶颈,需要付出大量的劳动カ和成本支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为此,市场上出现了毛豆剥壳机,以应付市场的需要,但是现有市场上的剥壳机,存在剥壳效率低下,结构复杂等等问题,并且还采用ニ个动カ源,这样的设置,能量消耗大,使得生广成本大大提尚。因着存在上述问题,毛豆剥壳机和黄豆剥壳机不利于推广,对于ー些小客户,如饭店或是个体户而言,就比较难以推广使用,这样ー来,此类剥壳机就无法满足现有市场的不同需求。由上可知,在目前的剥壳机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凭借着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设计出一种剥壳机,结构简单精巧,剥壳效率高,进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壳机,结构简单精巧,剥壳效率高,进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剥壳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开关、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传动结构,设置在传动结构另一端的剥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カ源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所述剥壳机构包括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进ー步,所述动カ源设置在机体内,其数量为ー个;进ー步,所述剥壳机构的下侧设有出壳ロ ;进ー步,所述剥辊的一端下侧设有出豆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动カ源只有ー个,与现有技术比较,更加节省;另外,剥壳机构只有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结构更加简单紧凑;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剥壳效率高,进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生产剥仁和个体农户剥仁自产自销的要求,同时也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0016]为了进一歩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机体 I 电机 2剥辊 3 弹簧座 4出壳ロ 5 出豆ロ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剥壳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I上设有开关、电机2,与电机2相连接的传动结构,设置在传动结构另一端的剥壳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カ源和弹簧座4,所述弹簧座4设置在机体I的底部;所述剥壳机构包括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3。其中,所述动カ源设置在机体I内,其数量为ー个;在剥壳机构的下侧设有出壳ロ5 ;所述剥辊3的一端下侧设有出豆ロ 6。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开动开关,电机2转动,进而带动传动结构的振动。与传动结构连接设置的剥壳机构连接,而剥壳机构包括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3,通过啮合齿轮的传动,使得ニ根剥辊3相反转动,达到夹持毛豆或者黄豆的目的。在机体I的底部设有弹簧座4,整个剥壳机就会振动,没有剥壳的毛豆或者黄豆能顺之而下,直到剥辊3,一夹后就会达到剥壳的目的。壳体从出壳ロ 5出来,豆仁落入接斗中,从出豆ロ 6出来。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剥壳效率高,进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生产剥仁和个体农户剥仁自产自销的要求,同时也提高食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发展。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剥壳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开关、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传动结构,设置在传动结构另一端的剥壳机构,其特征在干还包括动カ源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所述剥壳机构包括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カ源设置在机体内,其数量为ー个。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壳机构的下侧设有出壳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ー种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辊的一端下侧设有出豆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剥壳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开关、电机,与电机相连接的传动结构,设置在传动结构另一端的剥壳机构,还包括动力源和弹簧座,所述弹簧座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所述剥壳机构包括2根并列设置、且一端由一对啮合齿轮连接设置的剥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精巧,剥壳效率高,进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成本,扩大使用范围。
文档编号A23N15/10GK202385710SQ2011204781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2日
发明者任坤民, 陈荣军 申请人:任坤民, 陈荣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