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18741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涉及一种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的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长江中下游地区,传统上一季仅选择栽种小麦或玉米中的一种作物,没有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生长期间,田地的利用效率低,作物总产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实施,可提高田 地利用效率、提高作物总产量的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的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是a.茬口安排小麦于10月26日至11月8日播种,米用免少耕方式栽培,5月底至6月初收获;玉米6月10-20日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10月5日后收获;b.小麦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扬麦15、扬麦16当家、扬麦18、镇麦168中的一种;播量为9 Ilkg/亩;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c.玉米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郑单958、金海5号、苏玉24号、江玉403中的一种;播种前进行采用耕翻或半免耕的方式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kg,高浓度复合肥35-45kg,采用全层施肥法施肥;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每亩m2种用量为2-2. 5kg,每亩密度5500—6500穴;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本发明充分利用小麦与玉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长期间,使两种作物能够在一个年度内在同一地块进行栽培,大大提高了田地利用效率和作物总产量。经实际栽培试验,同一年度内每亩小麦平均产量500kg,玉米籽粒平均产量450kg,高产田块粮食单产超过1000kg,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如下巷口安排小麦于10月26日至11月8日播种,采用免少耕方式栽培,5月底6月初收获;玉米6月10-20日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10月10日前后收获。小麦2. I选用良种适合种植的品种有扬麦15、扬麦16当家、扬麦18镇麦168等。按照“一地一种”的原则选择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以确保其品质。2. 2适期早播
适期播种能充分利用冬前的有效温光资源,培育冬前壮苗,奠定高产基础。最佳播期为10月26日 11月5日,作饼干小麦栽培时可适当提早2 3天。2. 3精播匀播精播技术要求确定适宜的群体起点,尽量降低基本苗,协调好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协调好多穗与大穗的关系,实现小麦高产更高产。本地适宜基本苗为18 22万/亩,折算播量为9 Ilkg/亩。力求稀播匀播,适当浅播,努力提高播种质量。2. 4适时化控应用多效唑拌种有利于促进分蘖、培育壮苗,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一般每Ikg种子用15%多效唑O. 8 Ig拌种效果最佳。如果错过拌种机会,可在越冬前每亩用15%多效 唑40 50g或矮壮丰水剂喷雾,做到一次喷匀,不重喷、不漏喷。2. 5合理施肥小麦单产500kg/667m2—生需施纯N 18 20kg,一般基苗肥的施用比例应占总用肥量的50 55%,中期用肥占15 20%,拔节孕穗肥的施用比例占25 30%。基肥应用上提倡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适当减少N肥使用,提高P、K肥用量。大力提倡秸杆全量还田,播后覆盖稻草秸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增强保墒增温效果。后期搞好药肥混喷,有利于提高千粒重,防止早衰。2.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2. 5. I小麦草害的防除播种后抢墒立即用土壤处理剂进行化除,降低杂草基数。越冬期间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人工除草。春季化除应根据草相选用对应高效除草剂化除。2. 5. 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小麦赤霉病是气象性病害,每年大发生的可能性较大。该病以防为主,防治适期为扬花初期。搞好药肥混喷,有利于提高防效,防止早衰。2. 5. I小麦纹枯病和后期蚜虫发生相对较重,可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一是用药剂拌种,延缓纹枯病的发生时间,降低发病率。二是控制田间群体,改善田间小气候。三是早防纹枯病,适时防治后期蚜虫。镇麦168白粉病发病较重,需单独用药防治。四是搞好一生的沟系配套工作,确保稳健生长,提高抗逆能力。玉米3. I品种选择适合我镇种植的主要优质高产品种为郑单958、金海5号、苏玉24号、江玉403
坐寸ο3. 2整地施肥可采用耕翻或半免耕的方式整地,结合整地每667m2施有机肥1500—2000kg,高浓度复合肥35-45kg,采用全层施肥法施肥。按掄宽2 — 2. 5m开好田间一套沟。3. 3适期播种本地主要种植夏季玉米,适宜播种期为6月10-20日,尽量争取早播。采用穴播方式种植,一般每667m2种用量为2—2. 5kg,按50—60cm*20—25cm的配置播种,每667m2密度 5500—6500 穴。3. 4播后管理出苗后及早做好间、定苗工作,尽早间除丛苗,在5叶期一次性定苗。注意留苗均匀,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定苗时可结合株间松土,消灭杂草。若遇缺株,两侧可留双苗。早施苗肥,使基苗肥的氮素施用比例达到一生氮肥总量的50 60%,中期用肥占5 10%,后期要重施穗肥,占40 %左右,如生长后期发现脱肥,可随水补施尿素5 IOkg作粒肥。拔节至抽雄这一阶段是玉米对水分较敏感时期,大喇叭口期是雌穗小花分化发育的关键时期,进入玉米需水临界期,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需进行沟灌。抽雄散粉至抽丝也是玉米对水分最敏感时期,如水分供应不足,会抑制花丝伸长,推迟抽丝,使雌穗不能正常受精结实。玉米开花到成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50% 55%,特别是抽穗开花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阶段玉米生理活动旺盛,干物质积累最多、最快,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养分。这时适时灌水,不但可以促进开花受精,减少秃顶缺粒,又可以促进大量气生根的生成,对提高玉米叶片光和强度,增加粒数、粒重,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防止后期早衰都有重要作用。3. 5病虫草防治 玉米穗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蚜虫、叶蝉等,主要病害为大、小斑病,应抓住适期做好用药防治工作。3. 5. I、玉米黑粉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I一2厘米。初期瘤外包I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杆上越冬。越冬的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供气流、雨水和昆虫传播。从植株幼嫩组织、伤口、虫伤处侵入为害。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重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避免氮肥过多,抽雄前后要保证水分供应;田间早期发现病瘤应及时刈除并深埋,秋收后彻底清除病残体,进行深翻,可减少初侵染源。(2)药剂防治。播种时用种子量O. 4%的20%粉锈宁乳油拌种,同时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土壤和粪肥处理。生长期彻底防治玉米螟等虫害。3. 5. 2、玉米螟为害状玉米螟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钻蛀茎杆,使雌穗发育受阻而减产。蛀孔处遇风易断,则减产更严重。幼虫直接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变质。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一般越冬基数大的年份,田间I代卵量和被害株率就高。越冬幼虫耐寒力强,冬季严寒对其影响不大,春寒能延迟越冬幼虫羽化。湿度是玉米螟数量变动的重要因素。越冬幼虫蚊食潮湿的秸杆或吸食雨水、雾滴,取得足够水分后才能化蛹、羽化和正常产卵。低湿对其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成活不利。以高龄幼虫在寄主植物秸杆、穗轴或根花中越冬,来春化蛹、羽化、成虫产卵于寄主植物叶背,孵化成幼虫后形成为害。防治技术(1)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幼虫羽化前,将玉米、高粱等有虫秸杆作燃料、铡碎怄肥和封存穗轴,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2)药剂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采用“三指一撮”法以3%呋喃丹颗粒剂或I. 5%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I. 5—2公斤用量灌心,防治效果明显。(3)生物防治。心叶中期撒施白僵菌颗粒剂,即将含菌量为50亿一500亿/克的白僵菌孢子粉500克与过筛的煤渣5公斤拌匀,撒施于玉米心叶中;放赤眼蜂治螟。即在越幼虫羽化率达到20%时,每亩设5 —10个放蜂点,放蜂量为15000—30000头放蜂防螟。3. 5. 3、粘虫为害状以幼虫取食为害。食性很杂,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咬食叶组织,形成缺亥IJ,大发生时常将叶片全部吃光,仅剩光杆,抽出的麦穗、玉米穗亦能被咬断。食料缺乏时,成群迁移,老熟后,停止取食。 发生条件和传播途径粘虫喜温暖高湿的条件,在I代粘虫迁入期的5月下旬至6月降雨偏多时,2代粘虫就会大发生。高温、低湿不利于粘虫的生长发育。粘虫为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我县不能越冬,一代成虫从南部初始虫源基地远距离迁飞至我县产卵,二代粘虫幼虫造成为害。防治技术(1)药剂防治。冬小麦收割时,为防止幼虫向秋田迁移为害,在邻近麦田的玉米田周围以2. 5%敌百虫粉,撒成4寸宽药带进行封锁;玉米田在幼虫3龄前以20%杀灭菊酯乳油15 — 45克/亩,对水50公斤喷雾,或用5%灭扫利1000—15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 2000倍液或10%大功臣2000— 2500倍液喷雾防治。(2)生物防治。低龄幼虫期以灭幼脲I一3号200PPM防治粘虫幼虫药效在94. 5%以上,且不杀伤天敌,对农作物安全,用量少不污染环境。3. 5. 4、玉米红蜘蛛为害状以成、若螨刺吸玉米叶背组织汁液,被害处呈失绿斑点,影响光合作用。为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干枯,籽粒秕瘦,造成减产,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发生条件与传播途径玉米红蜘蛛喜高温低湿的环境条件,干旱少雨年份或季节发生较重。以雌成螨在作物、杂草根际或土缝里越冬。越冬雌成螨不食不动,抗寒力强。春季气温达7 — 12°C以上产卵孵化,发育至若螨和成螨时,转移至杂草和玉米上为害。7—8月进入为害盛期。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深翻土地,将害螨翻入深层;早春或秋后灌水,将螨虫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螨食料和繁殖场所;避免玉米与大豆间作。(2)药剂防治。当叶螨在田边杂草上或边行玉米点片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以防扩散蔓延。可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73%克螨特乳油或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其它防治麦红蜘蛛的药剂亦可用于防治玉米红蜘蛛。3. 5. 5、玉米矮花叶病症状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排列成一至多条断断续续的虚线,以后发展为实线。病部继续扩大,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不受粗脉的限制,作不规则的扩大,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继续扩大,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绿斑,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黄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姆虫吸食带病毒杂草和带毒种子长成的幼苗后即带病毒,再到健苗上取食,即把病毒传到玉米或其它寄主上。随着蚜虫数量的增长及迁飞,该病在田间扩散、蔓延,造成多次侵染,容易造成玉米的大面积受害。病害流行区由于杂草和种子带毒率高,只要有发病环境条件再配合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极易使该病流行起来。气温达到20— 25°C时,有利于蚜虫的迁飞与传毒活动,如田间毒源多,蚜虫带毒率高,有利于该病流行;当气温达到26— 29°C时,对该病有抑制作用;较长时间的降雨对蚜虫的迁飞,传毒不利。防治技术(1)种植抗病品种。(2)清除杂草,减少病源。(3)防治蚜虫传毒。采用包衣种子播种,苗期施药治蚜。3. 6适时晚收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 收获的果穗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一般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安全贮藏。贮藏库房应干燥通风,并经常检查,防止虫蛀、鼠害和霉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其特征是 a.巷口安排 小麦于10月26日至11月8日播种,采用免少耕方式栽培,5月底至6月初收获;玉米6月10— 20日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10月5日后收获; b.小麦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扬麦15、扬麦16当家、扬麦18、镇麦168中的一种;播量为9 11 kg /亩;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 c.玉米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郑单958、金海5号、苏玉24号、江玉403中的一种;播种前进行采用耕翻或半免耕的方式整地,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 kg,高浓度复合肥35-45 kg,采用全层施肥法施肥;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每亩Hf种用量为2 — 2. 5kg,每亩密度5500—6500穴;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与玉米高效栽培方法。a.茬口安排,小麦于10月26日至11月8日播种,5月底至6月初收获;玉米6月10--20日播种,10月5日后收获;b.小麦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扬麦15、扬麦16当家、扬麦18、镇麦168中的一种;播量为9~11㎏/亩;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c.玉米的栽培,适合种植的品种为郑单958、金海5号、苏玉24号、江玉403中的一种;播种采用穴播方式种植,每亩㎡种用量为2—2.5㎏,每亩密度5500--6500穴;进行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直至收获。本发明充分利用小麦与玉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长期间,提高了田地利用效率和作物总产量。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845205SQ2012103320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张江红 申请人:镇江市丹徒区绿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