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栽机及其钵苗喂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2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移栽机及其钵苗喂入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栽机,特别是一种移栽机及其钵苗喂入机构。
背景技术
移栽技术是蔬菜、烟草、部分玉米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移栽具有对气候的补偿作用和使作物提早成熟的综合效益,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可观。为了提高移栽的作业效率,降低人工的劳动强度,人们设计了多种移栽机械部分代替人工作业。在移栽机移栽作业的过程中,人工的投苗速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移栽作业效率, 现在市面上的各种移栽机也用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效率和效果上还有待更进一步提闻。参见图I,图I为现有技术的移栽机栽植机构结构不意图。现有技术的移栽机作业过程中,其栽植总成10在拖拉机行走方向上做逆时针旋转运动,栽植单体20在运动过程中完成苗的移栽作业。人正对栽植总成10而坐,当栽植单体20经过面前时,需要人工将苗从苗架上取下,逐一将苗投入栽植单体20的鸭嘴30之中,完成苗的喂入工作。该种方法能保持较低的漏栽率,但作业效率也较低,人工作业强度较大,仍然较大程度地限制了移栽机作业效率,栽植单体20在作业过程中是运动的,人工投苗时,各个栽植单体20的运动是在一个垂直平面上,不符合人的作业习惯,人工作业风险较高。且该类型移栽机受结构的限制,使得投苗人员的座位相对于栽植单体20处于较高位置,人工投苗过程中始终需要弯着身体,增加了劳动强度,不适合长时间连续作业,从而降低了移栽作业效率。申请号为“200910237990”,名称为“一种输送带-转盘组合式喂苗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喂苗装置虽可实现自动喂苗,但其输送台与分钵转盘的同步传动要求较高,容易夹苗,造成钵苗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移栽机作业时的移栽效率、减低人工投苗作业劳动强度以及避免作业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的移栽机及其钵苗喂入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栽机的钵苗喂入机构,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上并设置在所述移栽机的栽植机构上方,其中,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包括投苗部件和导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与所述移栽机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及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投苗部件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和多个投苗杯,所述多个投苗杯安装在所述投苗筒内,所述投苗杯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上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中,所述的投苗杯包括杯体、活门和开闭控制机构,所述活门安装在所述杯体的下端,所述开闭控制机构与所述活门连接。上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中,所述活门为两片圆锥形门片,所述门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杯体的下端枢接,所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配重块和支撑板,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门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导苗部件上方。上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中,所述投苗筒包括圆柱状筒壁和扣合在所述筒壁上端的投苗筒盖板,所述投苗筒盖板上均布多个投苗孔,所述多个投苗孔对应于所述多个投苗杯设置。上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中,所述导苗部件为导苗筒,所述导苗筒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投苗筒的下端,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导苗筒具有一便于钵苗下滑的锥度。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栽机,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传动机构、钵苗喂入机构和栽植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设置在所述栽植机构的上方,所述行走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和所述栽植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其中,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包括投苗部件和导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及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投苗部件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和多个投苗杯,所述多个投苗杯安装在所述投苗筒内,所述投苗杯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上述的移栽机,其中,所述的投苗杯包括杯体、活门和开闭控制机构,所述活门安装在所述杯体的下端,所述开闭控制机构与所述活门连接。上述的移栽机,其中,所述活门为两片圆锥形门片,所述门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杯体的下端枢接,所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配重块和支撑板,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门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导苗部件上方。上述的移栽机,其中,所述投苗筒包括圆柱状筒壁和扣合在所述筒壁上端的投苗筒盖板,所述投苗筒盖板上均布多个投苗孔,所述多个投苗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投苗杯设置。上述的移栽机,其中,所述导苗部件为导苗筒,所述导苗筒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投苗筒的下端,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导苗筒具有一便于钵苗下滑的锥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I、采用转盘式投苗喂入方案,解决了移栽苗高速喂入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优化了移栽机作业质量;2、实现投苗筒与栽植总成之间同步旋转的调节方式,当株距发生变化时,采用更换传动机构中的链轮,调节栽植总成同投苗筒之间的传动比,以达到准确投苗的目的;3、采用相对独立的投苗杯,以及在投苗杯下端设置投苗开闭机构,最大程度地保护钵苗,不夹苗,不伤苗。总之,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解决移栽作业时,人工投苗效率对移栽机作业效率的限制。投苗装置水平旋转运动,降低了投苗难度。多投苗杯设置,增加了人工投苗的缓冲时间,避免了因人工暂时失误造成漏投而难以补救的现象。投苗装置对栽植单体投苗,再加上投苗装置的护罩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投苗作业人员免受伤害。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I为现有技术的移栽机栽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栽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钵苗喂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苗部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苗筒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10栽植总成20栽植单体30 鸭嘴本实用新型I机架2行走机构3传动机构31地轮传动部件32传动轴33栽植单体传动部件 34投苗筒传动部件4钵苗喂入机构41投苗部件411投苗筒4111筒壁4112投苗筒盖板4113投苗孔412投苗杯4121杯体4122活门4123开闭控制机构41231配重块41232支撑板413支轴42导苗部件421导苗筒43支架5栽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2、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栽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本实用新型的移栽机,包括机架I及安装在所述机架I上的行走机构2、传动机构3、钵苗喂入机构4和栽植机构5,所述钵苗喂入机构4设置在所述栽植机构5的上方并通过一支架43安装在所述栽植机构5上,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钵苗喂入机构4和所述栽植机构5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3连接,因该移栽机的其他部件结构、功用及连接关系等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起钵苗喂入机构4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4、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钵苗喂入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示意图。所述钵苗喂入机构4包括投苗部件41和导苗部件42,所述投苗部件41与所述传动机构3连接,所述导苗部件42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41及所述栽植机构5设置,所述投苗部件41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411和多个投苗杯412,该投苗筒411安装支撑在一支轴413上,该支轴413与支架43连接,该投苗筒411可绕该支轴413的轴线水平旋转。所述多个投苗杯412安装在所述投苗筒411内,所述投苗杯412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42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所述导苗部件42为导苗筒421,所述导苗筒421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投苗筒411的下端,所述导苗筒421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栽植机构5设置,所述导苗筒421具有一便于钵苗下滑的锥度。参见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苗部件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投苗杯412包括杯体4121、活门4122和开闭控制机构4123,所述活门4122安装在所述杯体4121的下端,所述开闭控制机构4123与所述活门4122连接。所述活门4122为两片圆锥形门片,所述门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杯体4121的下端枢接,所述开闭控制机构4123包括配重块41231和支撑板41232,所述配重块41231与所述门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41232安装在所述导苗部件42上方。参见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投苗筒结构示意图。所述投苗筒411包括圆柱状筒壁4111和扣合在所述筒壁4111上端的投苗筒盖板4112,所述投苗筒盖板4112上均布多个投苗孔4113,所述多个投苗孔4113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投苗杯412设置。本实施例中,投苗筒411共有6个投苗杯412,呈圆周分布。移栽时,人工将钵苗直接投入投苗杯412中,投苗杯412在传动机构3的驱动下,围绕中心做旋转运动。该传动机构3包括地轮传动部件31、传动轴32、栽植单体传动部件33和投苗筒传动部件34,地轮传动部件31将运动传递到传动轴32,传动轴32带动栽植单体传动部件33运动,栽植单体传动部件33传动投苗筒传动部件34,从而带动投苗筒411做旋转运动,投苗杯412在投苗筒411的带动下,围绕投苗筒411的中心做旋转运动。当投苗杯412经过导苗筒421上端时,此时投苗杯412上的配重块41231被支撑板41232顶起,投苗杯412打开,钵苗经由导苗筒421落入刚好经过的栽植机构5的栽植单体之中,完成投苗过程。投苗筒411的投苗杯412呈水平圆周旋转运动,投苗杯412的水平运动,降低了投苗的难度,提高了投苗的准确度。本实施例中,投苗筒411共有6个投苗杯412,人工可一次性连续投入6株钵苗,增加了投苗的缓冲时间,避免了人工的一时失误而造成的漏投。投苗筒411的设计,将人工向栽植单体投苗过程优化,降低了投苗作业的难度、提高了投苗的准确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投苗速度对于移栽机作业效率的限制。据测算,人工直接向在栽植单体投苗的移栽速度35株/分钟,而通过投苗筒411投苗的移栽速度可达到100株/分钟,效率提升了 3倍。工作时,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作物有着不同的农艺要求,尤其是株距,要求经常性的变动。株距的变动,需要通过改变栽植机构5同地轮之间的传动比以及栽植机构5上的栽植单体的数量,以达到农艺上株距的要求。无论是栽植机构5同地轮之间传动比的变动,还是栽植机构5上栽植单体数量的增减,都直接影响到栽植机构5同投苗筒411之间的同步。因此,要求投苗筒411的旋转速度同栽植机构5旋转速度变化一致,确保投苗的准确。以栽植机构5中安装6个栽植单体为例,为了达到两者同步转速,必须通过更换栽植单体传动部件33中的链轮为17齿,以使投苗筒411同栽植机构5的传动比为1:1。[0053]总之,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地解决移栽作业时,人工投苗效率对移栽机作业效率的限制。投苗装置水平旋转运动,降低了投苗难度。多投苗杯设置,增加了人工投苗的缓冲时间,避免了因人工暂时失误造成漏投而难以补救的现象。投苗装置对栽植单体投苗,再加上投苗装置的护罩设计,最大程度地保护了投苗作业人员免受伤害。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移栽机的鉢苗喂入机构,安装在移栽机的机架上并设直在所述移栽机的栽植机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包括投苗部件和导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与所述移栽机的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及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投苗部件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和多个投苗杯,所述多个投苗杯安装在所述投苗筒内,所述投苗杯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苗杯包括杯体、活门和开闭控制机构,所述活门安装在所述杯体的下端,所述开闭控制机构与所述活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为两片圆锥形门片,所述门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杯体的下端枢接,所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配重块和支撑板,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门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导苗部件上方。
4.如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苗筒包括圆柱状筒壁和扣合在所述筒壁上端的投苗筒盖板,所述投苗筒盖板上均布多个投苗孔,所述多个投苗孔对应于所述多个投苗杯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钵苗喂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部件为导苗筒,所述导苗筒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投苗筒的下端,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导苗筒具有一便于钵苗下滑的锥度。
6.一种移栽机,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传动机构、钵苗喂入机构和栽植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设置在所述栽植机构的上方,所述行走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和所述栽植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包括投苗部件和导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及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投苗部件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和多个投苗杯,所述多个投苗杯安装在所述投苗筒内,所述投苗杯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投苗杯包括杯体、活门和开闭控制机构,所述活门安装在所述杯体的下端,所述开闭控制机构与所述活门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门为两片圆锥形门片,所述门片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杯体的下端枢接,所述开闭控制机构包括配重块和支撑板,所述配重块与所述门片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导苗部件上方。
9.如权利要求6、7或8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投苗筒包括圆柱状筒壁和扣合在所述筒壁上端的投苗筒盖板,所述投苗筒盖板上均布多个投苗孔,所述多个投苗孔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投苗杯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苗部件为导苗筒,所述导苗筒的上端对应设置在所述投苗筒的下端,所述导苗筒的下端对应于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导苗筒具有一便于钵苗下滑的锥度。
专利摘要一种移栽机及其钵苗喂入机构,该移栽机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行走机构、传动机构、钵苗喂入机构和栽植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设置在所述栽植机构的上方,所述行走机构、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和所述栽植机构分别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钵苗喂入机构包括投苗部件和导苗部件,所述投苗部件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对应于所述投苗部件及所述栽植机构设置,所述投苗部件包括能水平转动的投苗筒和多个投苗杯,所述多个投苗杯安装在所述投苗筒内,所述投苗杯对应于所述导苗部件分别具有一打开位置和一闭合位置。本实用新型能提高移栽机作业时的移栽效率、减低人工投苗作业劳动强度以及避免作业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488981SQ2012200976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兰宁, 宋寅东, 李长健, 王建吾, 王长会, 邵合勇, 陆文平, 陈伟, 陈尧 申请人: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