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74阅读:1404来源:国知局
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农用杀菌剂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用途,其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菌室内毒力EC50分别为3.17mg/L、2.79mg/L,对小麦全蚀病菌均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嘧菌酯对小麦全蚀病田间防治效果为83.36-91.45%,小麦增产35.89-43.49%,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田间防治效果为86.93-97.06%,小麦增产33.96-39.25%。
【专利说明】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低毒、高活性、广谱性、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它们对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纲等均有良好的活性,能防治多种作物的白粉病、锈病、霜霉病和稻瘟病等病害。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是这类杀菌剂的两个主要品种。
[0003]嘧菌酯(azoxystrobin)是先正达公司研发的一种全新的β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和内吸活性。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cl向细胞色素C的电子转移,抑制了病原菌的呼吸作用,使病原菌丧失生命力,几乎对所有的真菌纲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黑星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具有很好的活性,作物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好。目前,嘧菌酯制剂产品剂型有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
[0004]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它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作用,在叶片内向叶尖或叶基传导及熏蒸作用较弱,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耐雨水冲刷性能,持效期较长且应用范围较广。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O
[0005]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重要根部病害。在我国目前已扩展到北方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共18个省(区),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有增加趋势。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病菌从小麦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危害。小麦全蚀病一旦发生,蔓延速度很快,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只需3周时间,危害严重。小麦全蚀病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发病田一般可造成小麦减产20% -30%,重者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危险性病害,农业部把它列为植物检疫对象。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云南发现小麦全蚀病,1952年在河北省相继发现,目前国内小麦主产区均有该病害的发生。
[0006]在小麦播种时,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来防治小麦全蚀病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省力的特点。在我国,最早用于防治全蚀病的是三唑类杀菌剂,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有三唑酮、三唑醇、 烯唑醇、戊唑醇等。这类药剂兼有抑菌活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两方面的作用,但其安全性较差,经常引起田间的药害发生,造成出苗不齐等现象。此外,咯菌腈、硅噻菌胺等也用于全蚀病的防治,但前者防效较差,后者成本很高,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均受到了一定的制约。目前,农业部登记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的药剂主要有:硅噻菌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这些药剂已经连续使用多年,病原菌已经产生抗药性,在加大使用剂量的情况下,防治效果仍不理想。
[0007]经检索,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用于防治小麦全蚀病未见报道。 申请人:通过大量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大田药效试验,发现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效,并且用药量少,用药成本低。将其用于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对缓解病原菌抗性,填补国内防治小麦全蚀病药剂空白,保证小麦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农用杀菌剂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用途。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001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可以配制成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或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其中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80%,优选为 10% ~70%O
[0011]对悬浮种衣剂,可使用的助剂有:成膜剂如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可溶性淀粉、聚丙烯接枝共聚物、黄原胶、微生物粘质物)、纤维素衍生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海藻类如海藻酸钠、琼脂,松香、石蜡、明胶、果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多元醇聚合物水溶性合成品,无机粘结剂(硅酸镁铝、粘土、水玻璃、石膏)中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 202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700# (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 (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剂T-60 (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 (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的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中一种或多种;防腐剂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钠中一种或多种;消泡剂如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水为去离子水。
[0012]对于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囊芯溶剂如甲苯、二甲苯、溶剂油S-150、溶剂油S-200、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一种或多种;囊壁材料(油性)如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 -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多异氰酸酯中一种或多种;囊壁材料(水性)如乙二醇、丙三醇、乙二胺、丙二胺、丙三胺、水等含多元羟基或者多元胺基或者与油性单体反应生成含以上两种基团的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乳化剂如农乳33#、农乳34#、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1601#、农乳1602#、T60、S80、ΤΧ-10、0P-10、NP-10中一种或多种;分散剂如分散剂ΝΝ0、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2700、聚羧酸盐分散剂、磷酸酯分散剂中一种或多种;防冻剂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中一种或多种;增稠剂如黄原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阿拉伯胶水中一种或多种;染色剂如玫瑰红、品红、大红黄、兰、紫中一种或多种;成膜剂如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衍生物、海藻酸盐、琼脂、松香、石蜡、明胶、果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多元醇聚合物水溶性合成品中一种或多种。
[0013]对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如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成膜剂如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可溶性淀粉、聚丙烯接枝共聚物、黄原胶、微生物粘质物)、纤维素衍生物(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乙基纤维素)、海藻类如海藻酸钠、琼脂,松香、石蜡、明胶、果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多元醇聚合物水溶性合成品,无机粘结剂(硅酸镁铝、粘土、石膏)中一种或多种;润湿剂如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中一种或多种;填料如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一种或多种。 [0014]本发明提供了杀菌剂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的新用途,对小麦全蚀病具有治疗加保护作用,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菌室内毒力分别为EC5tl为3.17mg/L、EC50为2.79mg/L,表现出较高的活性,对小麦全蚀病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83.36~91.45%和86.93~97.06%,小麦增产分别为35.89~43.49%和33.96~39.25%,,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发明内容】
作进一步说明。
[0016]制剂实施例1
称取3%嘧菌酯、3% TERSPERSE 4894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 TERSPERSE 2700(聚羧酸盐,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1% TERSPERSE 250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0%聚乙烯吡咯烷酮、0.2%黄原胶、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商品名:s-29南京四新应用化学品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0.5%嘧菌酯悬浮种衣剂。
[0017]制剂实施例2
称取30%嘧菌酯、3%TERSPERSE 4894、1%TERSPERSE 2020 (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3.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5%膨润土、5%丙二醇、0.3%苯甲酸钠、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
[0018]制剂实施例3
称取40%嘧菌酯、3%TERSPERSE 4894、1%扩散剂NNO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0%聚醋酸乙烯酯、0.2%聚乙烯醇、5%丙二醇、
0.3%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4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
[0019]制剂实施例4
称取20%嘧菌酯、10% 二甲苯、15%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乙二醇,8%农乳33#、5%分散剂NN0、2.5%丙三醇、1.5%黄原胶、1%玫瑰红、4%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0.5%有机硅类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将嘧菌酯溶解在二甲苯中,加入农乳33#搅拌均匀,再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丙三醇和部分黄原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成囊,再升温固化,然后加入部分黄原胶、分散剂NNO及丙三醇、玫瑰红、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即制得20%嘧菌酯种子处理微胶囊悬浮剂。
[0020]制剂实施例5
称取50%嘧菌酯、4%正辛醇、3%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丙二胺、3%农乳500#、2%分散剂2700、0.1%氯化钠、0.5%硅酸镁铝、3%大红黄、2%海藻酸盐、0.3%有机硅类,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将嘧菌酯溶解在正辛醇中,加入农乳500#搅拌均匀,再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丙二胺和部分硅酸镁铝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成囊,再升温固化,然后加入部分硅酸镁铝、分散剂2700及氯化钠、大红黄、海藻酸盐,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即得到50%嘧菌酯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0021]制剂实施例6
称取70%嘧菌酯、3%溶剂油S-150、5%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5%丙三胺、2%农乳34#、2%木质素磺酸钠、2%乙二醇、2%聚乙烯醇、3%品红、0.5%纤维素衍生物、0.2%高级醇类,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将嘧菌酯溶解在溶剂油S-150中,加入农乳34#搅拌均匀,再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丙三胺和部分聚乙烯醇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成囊,再升温固化,然后加入部分聚乙烯醇、木质素磺酸钠及乙二醇、品红、纤维素衍生物,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即得到70%嘧菌酯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0022]制剂实施例7
称取60%嘧菌酯、4%木质素磺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钠、3%聚乙二醇(分子量为5000)、2% 二丁基萘磺酸钠、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0%嘧菌酯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0023]制剂实施例8
称取80%嘧菌酯、4%TERSPERSE 2700、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聚乙二醇(分子量为8000)、2%十二烷基硫酸钠、3%白炭黑、凹凸棒土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80%嘧菌酯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0024]制剂实施例9
称取 10% 吡唑醚菌酯、3%TERSPERSE 4894、1% TERSPERSE 2700、1%TERSPERSE 2500、
2.0%聚乙烯吡咯烷酮、0.2%黄原胶、5%乙二醇、0.3%苯甲酸、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10%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0025]制剂实 施例10
称取35%吡唑醚菌酯、3%TERSPERSE 4894、1%扩散剂NNO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2.0%聚醋酸乙烯酯、0.2%聚乙烯醇、5%丙二醇、
0.3%甲醛、0.5%有机硅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高速剪切分散30min,用砂磨机砂磨后制得35%批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0026]制剂实施例11
称取45%吡唑醚菌酯、6% 二甲苯、10%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乙二醇,5%农乳33#、3%分散剂NN0、2%丙三醇、0.7%黄原胶、2%玫瑰红、3%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0.3%有机硅类消泡剂,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将吡唑醚菌酯溶解在二甲苯中,加入农乳33#搅拌均匀,再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丙三醇和部分黄原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成囊,再升温固化,然后加入部分黄原胶、分散剂NNO及丙三醇、玫瑰红、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即到45%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微胶囊悬浮剂。
[0027]制剂实施例12
称取55%吡唑醚菌酯、4%正辛醇、3%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丙二胺、3%农乳500#、2%分散剂2700、0.1%氯化钠、0.4%硅酸镁铝、4%大红黄、3%海藻酸盐、0.3%有机硅类,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将吡唑醚菌酯溶解在正辛醇中,加入农乳500#搅拌均匀,再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丙二胺和部分硅酸镁铝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适当的温度下搅拌反应成囊,再升温固化,然后加入部分硅酸镁铝、分散剂2700及氯化钠、大红黄、海藻酸盐,去离子水加至100%重量份,即得到55%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0028]制剂实施例13
称取65%吡唑醚菌酯酯、4%木质素磺酸钠、2%羧甲基纤维素钠、3%聚乙二醇(分子量为5000)、2% 二丁基萘磺酸钠、5%白炭黑、轻钙加至100%重量份。上述原料经混合,气流粉碎后制得65%吡唑醚 菌酯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0029]生物实施例1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全蚀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0030]试验对象为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由发明人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 2006》。首先将各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抑菌率在5~90%的范围内按等比级数设定,设清水对照,重复4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 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C温箱中培养72小时后,采用十字交叉法用游标卡尺(0.02_)测量菌落纵横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tl值,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
【权利要求】
1.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为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3% ~80%ο
4.根据权利要 求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 ~70%ο
【文档编号】A01N25/04GK103918683SQ20141018790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时晓磊, 冯建雄, 马强, 张仙, 李明甫, 张崇斌, 乌小瑜, 郑敬敏 申请人: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