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文档序号:27085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是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提起使培养基占筒料1/5-1/3的体积,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在筒料上部换气区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1cm-2cm的圆形通风孔,使筒料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为宜,筒料开孔5-7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孔向小菇棚内加2cm-4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待成熟后进行采摘。本发明为野生栽培食用菌提供了旱涝保收的新途径,使塑筒料料充分利用,控制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该栽培方法具有风险小、食用菌自然品质好、投资成本低、发展空间大和应用前景广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培育领域,尤其是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室内栽培食用菌可以有效避免旱、涝、风、雹、霜、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制 造菇棚成本高,对场地的通风状态要求高,每年需要将菇棚上的大批塑料薄膜拆除重铺,既 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且栽培得到的食用菌品质较差;野生栽培食用菌,既要使温度、湿度、 氧气、通风、光照等生长要素与其生长习性相适宜,又要防止干旱、雨涝、虫害、风暴等自然 灾害的影响,其中保湿和雨涝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食用菌野生栽培因对自然条件、气候的 依赖性强,栽培难度较大。因人工室内栽培和野生栽培食用菌采用的塑筒料料价格便宜易 得,人工室内栽培和野生栽培食用菌通常会把菌种外层塑筒料料直接脱掉废弃,但长久以 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缺点,提 供一种既能保湿防涝,又能解决人工室内栽培食用菌建棚成本高、品质差、风险高等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菌袋生产:在距塑料筒料底部1/4-1/3处扎紧,将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 中,并筒料开口一端密闭扎紧,在95°C_105°C条件下恒温保持10-12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 常规方法接种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 (2) 播种培育:在北方早春和晚秋,及南方的冬季,选择林地/牧草地/耕地,在土地上 挖与菌丝体筒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4°C-20°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8%之 间,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 提起使培养基占筒料1/5-1/3的体积,筒料四周用土填实固牢,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 上部换气区; (3) 湿度检查:第二天检查筒料上部换气区内是否有雾状水滴,如果有雾状水滴出现, 则说明湿度正常; (4) 筒料开孔:在筒料上部换气区的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lcm-2cm的圆形通风孔, 使筒料上部换气区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为宜; (5) 筒料覆土:筒料上部换气区开孔5-7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孔向筒料 内加2cm-4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 (6) 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将筒料抽起进行采收后,再将筒料重新 埋入坑中压实,使筒料呈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让下茬继续生长。
[0005]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巧用小菇棚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菌袋生产:在距塑筒料料底部1/4-1/3处扎紧,将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 中,并筒料开口一端密闭扎紧,在l〇〇°C条件下恒温保持10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 接种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 (2) 播种培育:在北方早春和晚秋,及南方的冬季,选择林地/牧草地/耕地,在土地上 挖与菌丝体筒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5°C-18°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之 间,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 提起使培养基占筒料1/4的体积,筒料四周用土填实固牢,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上部 换气区; (3) 湿度检查:第二天检查筒料上部换气区内是否有雾状水滴,如果有雾状水滴出现, 则说明湿度正常; (4) 筒料开孔:在在筒料上部换气区的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lcm-2cm的圆孔通风, 使小菇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8%-82%为宜; (5) 筒料覆土:筒料上部换气区开孔5-7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孔向筒料 内加2cm-3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 (6) 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将筒料抽起进行采收后,再将筒料重新 埋入坑中压实,使筒料呈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让下茬继续生长。
[0006]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芯45%-50%、锯沫面15%-25%、麸皮15%-20%、玉米面8%-12%、石灰粉1%-2%、石膏 粉1%-2%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8-1. 5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07]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 制而成的,玉米結杆碎面35% -45%、玉米芯30%-40%、鼓皮14%-20%、玉米面5%-10%、石灰粉 1%-2%、石膏粉1%-2%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8-1. 5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08]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芯40%-60%、牛粪30%-40%、麸皮14%-20%、玉米面5%-10%、石灰粉1%-2%、石膏粉 1%-2%、饼肥1%-5%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8-1. 5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09]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芯50%、锯沫面20%、麸皮18%玉米面10%、石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 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10]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秸杆碎面40%、玉米芯35%、麸皮16%、玉米面7%、石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 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11]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芯50%、牛粪35%、麸皮16%、玉米面7%、石灰粉1%、石膏粉1%、饼肥2%混合均匀, 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12]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 而成的,玉米芯75%、麸皮16%、玉米面7%、石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 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0013] 本发明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进行再利用,将筒料呈现为底部培养区和 上部换气区,将裸露出的菌丝体埋植在腐质土层中,形成菌物与植物互利共生的生长环境, 食用菌吸收自然的养分增加了食用菌的品质,植物获得物的肥力促进了生长。小菇棚为野 生栽培食用菌起到了旱涝保收的作用,使得食用菌虽然是野生栽培但不会受到旱、涝、风、 雹、霜、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0014] 本发明具有"封不闭"、"旱不干"、"湿不涝"和"育不灾"等特点,具体如下: (1) 封不闭:即密封不闭合,密闭的筒料上部换气区经打孔后既能保湿通风又能换气; (2) 旱不干:即干旱不缺水,筒料上部换气区能够保持土壤中水分和小菇棚中的湿度; (3) 湿不涝:即保湿不雨涝,筒料上部换气区顶部无孔,只在四周打孔既能保湿还防止 过量雨水淋菇体; (4) 育不灾:即种植不受灾,筒料上部换气区能阻隔害虫、霜冻、风暴等自然灾害。
[0015] 本发明的功能原理 (1) 保湿原理:湿度是食用菌生长的最重要条件,它包括菌丝体基质湿度和子实体空气 湿度,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空气湿度难以保持,筒料上部换气区既能减少土壤基质水分蒸发, 又能保持筒料内空气的湿度; (2) 透气原理: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的通风主要是吸收O2和排放CO2,在筒料上部换气 区的四周开设通风孔,既能保湿又能透气,保持了小菇棚中空气湿度和空气流通; (3) 防涝原理:食用菌的野生栽培既不能干旱又不能雨涝,特别是出菇后雨水过多会造 成子实体腐烂,筒料上部换气区的顶部密封,雨水不会直接淋在食用菌上,避免了雨水过多 造成的腐烂; (4) 防虫原理:野生栽培食用菌易遭受害虫啃食,其培养基埋植在土壤中,地温一般在 KTC以下,害虫都在休眠状态,不会从根部危害,外部因筒料上部换气区表面光滑且相对密 封,害虫难以从通风孔进入; (5) 避灾原理:食用菌野生栽培容易遭受暴风、霜冻、腐烂、尘土等自然灾害,小菇棚能 有效防止和缓解这类灾害的侵袭; (6) 品质原理:该栽培方法中的食用菌,菌丝体直接埋植在林地或草地腐质土壤中,山 区海拔高、气温低、土质肥、温差大、无污染,食用菌吸收了自然界的养分,增进了食用菌的 品质; (7) 生态原理:食用菌菌丝体埋植在腐质土壤中,形成了植物与菌物互利共生的良好生 长环境,植物吸收菌物肥力促进了生长,菌物吸收植物养分增进了品质,保护了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
[0016]本发明的创新点,具体如下: (1) 抗旱:干旱是食用菌野生栽培的常见问题和主要难点,筒料上部换气区能有效防止 土壤水分蒸发; (2) 保湿:湿度是食用菌生长的重要条件,筒料上部换气区起到了保湿作用,通风孔的 数量和孔径大小可以控制筒料内的湿度; (3) 防涝:过量雨水会导致子实体腐烂,筒料上部换气区顶部无孔能防止雨水直接淋入 筒料内,不会造成筒料内大量积水; (4) 透气:食用菌正常发育需要通风透氧,筒料上部换气区四周的通风孔可以帮助筒料 内的食用菌排放CO2和吸收O2 ; (5) 阻虫:食用菌处于野生状态易遭受虫害,筒料光滑封闭,害虫难以从通风孔进去危 害食用菌; (6) 避灾:野生食用菌容易受风暴、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筒料上部的换气区能 够防护和缓解; (7) 隔尘:野生种植食用菌子实体容易受尘土污染,影响食用菌的品质,筒料上部换气 区具有保鲜的作用; (8) 缓腐:野生食用菌易开伞、分化、腐烂和变质,筒料上部换气区控制过量通风,缓解 食用菌氧化腐烂现象; (9) 低耗:不占耕地、不浪费水、不建棚、不施肥、不除草、不打农药,节约了农时、劳务、 药肥等成本; (10) 环保:食用菌菌丝体埋植在腐质土壤中,植物与菌物互利共生,保护了自然资源和 生态环境。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相对湿度折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部分大田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实施例1 实验名称:本发明与常规栽培相对湿度的比较。
[0020] 实验方法:统计学原理。
[0021] 实验目的:比较本发明的栽培方法与常规野外覆土栽培方法在相对湿度方面的差 别。
[0022] 实验地点:五台山西湾村。
[0023] 实验时间:2010年8月2日-2010年9月1日。
[0024] 实验步骤: (1)选择同一块栽培林地,分别用本发明栽培方法与常规野外覆土栽培方法栽培同一 品种的食用菌; 其中,本发明栽培方法的步骤为:①菌袋生产:在距塑筒料料底部1/4处扎紧,将由质 量百分比为玉米芯75%、麸皮16%、玉米面7%、石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 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所得到的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中,并筒料开 口一端密闭扎紧,在KKTC条件下恒温保持10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接种培养至 菌丝体成熟备用;②播种培育:在2010年8月2日,五台山西湾村的土地上挖与菌丝体筒 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5°C-18°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之间,将装有发育 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提起使培养基 占筒料1/4的体积,筒料四周用土填实固牢,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③湿度 检查:第二天检查筒料上部换气区内是否有雾状水滴,如果有雾状水滴出现,则说明湿度正 常;④筒料开孔:在筒料上部换气区的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lcm-2cm的圆孔通风,使 筒料上部换气区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8%-82%为宜;⑤筒料覆土:筒料上部换气区开孔5-7 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口向筒料内加2cm-3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⑥食用菌 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将筒料抽起进行采收后,再将筒料重新埋入坑中压实, 使筒料呈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让下茬继续生长; 野外覆土栽培方法的步骤为:①菌袋生产:将由质量百分比为玉米芯75%、麸皮16%、 玉米面7%、石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 匀所得到的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中,并筒料开口一端密闭扎紧,在KKTC条件 下恒温保持10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接种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②播种培育: 在2010年8月2日,五台山西湾村的土地上挖与菌丝体筒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 5°C-18°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之间,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脱去,将筒 料中的菌丝体置于坑内,用土填实;③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进行采收; (2) 分别定时、定期测量这两种栽培方法的相对湿度(5天测一回,每次上午10点测 量); (3) 将测量结果统计记录在表1中。
[0025] 表1相对湿度统计比较表

【权利要求】
1. 一种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菌袋生产:在距塑料筒料底部1/4-1/3处扎紧,将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中, 并筒料开口一端密闭扎紧,在95°C _105°C条件下恒温保持10-12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常 规方法接种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 播种培育:在北方早春和晚秋,及南方的冬季,选择林地/牧草地/耕地,在土地上挖与 菌丝体筒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4°C _20°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8%之间,将 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提起 使培养基占筒料1/5-1/3的体积,筒料四周用土填实固牢,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上部 换气区; 湿度检查:第二天检查筒料上部换气区内是否有雾状水滴,如果有雾状水滴出现,则说 明湿度正常; 筒料开孔:在筒料上部换气区的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lcm-2cm的圆形通风孔,使 筒料上部换气区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为宜; 筒料覆土:筒料上部换气区开孔5-7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孔向筒料内 加2cm-4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 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将筒料抽起进行采收后,再将筒料重新埋入 坑中压实,使筒料呈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让下茬继续生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菌袋生产:在距塑筒料料底部1/4-1/3处扎紧,将常规食用菌培养基装入塑筒料料 中,并筒料开口一端密闭扎紧,在l〇〇°C条件下恒温保持10小时进行灭菌,冷却后常规方法 接种培养至菌丝体成熟备用; (2) 播种培育:在北方早春和晚秋,及南方的冬季,选择林地/牧草地/耕地,在土地上 挖与菌丝体筒料大小相匹配的坑,地温保持在5°C -18°C,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70%-85%之 间,将装有发育成熟的菌丝体的筒料两端解开,将筒料开口一端朝下置于坑内,将筒料向上 提起使培养基占筒料1/4的体积,筒料四周用土填实固牢,使筒料分为底部培养区和上部 换气区; (3) 湿度检查:第二天检查筒料上部换气区内是否有雾状水滴,如果有雾状水滴出现, 则说明湿度正常; (4) 筒料开孔:在在筒料上部换气区的四周对称开设5-15个直径lcm-2cm的圆孔通风, 使小菇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8%-82%为宜; (5) 筒料覆土:筒料上部换气区开孔5-7天后,借助筒料上部换气区上的通风孔向筒料 内加2cm-3cm厘米厚的腐质土层; (6) 食用菌采收:待食用菌子实体长大成熟后,将筒料抽起进行采收后,再将筒料重新 埋入坑中压实,使筒料呈底部培养区和上部换气区,让下茬继续生长。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 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芯45%-50%、锯沫面15%-25%、麸皮15%-20%、 玉米面8%-12%、石灰粉1%-2%、石膏粉1%-2%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8-1. 5倍的自 来水,搅拌均匀。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 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秸杆碎面35%-45%、玉米芯30%-40%、麸皮 14%-20%、玉米面5%-10%、石灰粉1%-2%、石膏粉1%-2%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0. 8-1. 5 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 基是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芯40%-60%、牛粪30%-40%、麸皮14%-20%、 玉米面5%-10%、石灰粉1%-2%、石膏粉1%-2%、饼肥1%-5%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 0. 8-1. 5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 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芯50%、锯沫面20%、麸皮18%玉米面10%、石灰粉 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 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結杆碎面40%、玉米芯35%、麸皮16%、玉米面7%、石 灰粉1%、石膏粉1%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食用菌培养基是由 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玉米芯50%、牛粪35%、麸皮16%、玉米面7%、石灰粉1%、 石膏粉1%、饼肥2%混合均匀,再加入原料总重量1-1. 2倍的自来水,搅拌均匀。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350943SQ20141056665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赵俊瑞, 赵植, 王钰天, 刘怡雄, 殷志华, 王廷, 刘晋生, 李程才, 李世忠 申请人:赵俊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