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193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乌龙茶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从中国的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和推广,因此茶叶的种植面积也逐渐增大。在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因病虫害而导致完整茶芽产率不高;茶树之间的间距太密,容易导致二氧化碳量不足而影响光合作用,因此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乌龙茶的种植方法,使其有利于茶叶生长,能明显补充茶叶所需的营养成分,改善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中有益人体物质含量,并能改良土壤,茶树苗在种植时间距合理,能够有效提高茶叶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乌龙茶的种植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0、耕地施肥:采用全面机械整地,要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地,对土地进行翻耕,在底层施底肥,再将表土埋下去;

S20、移栽茶树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的健康茶树苗种植,移栽时要带土移栽,避免根部损伤;

S30、定植:为了弥补茶树分枝稀疏的不足,采用单条列式和双条列式相结合的办法,缩小行株距,适当密植;

S40、施肥管理:在每个茶树采摘季节的前一个月施复合生物肥一次,每次采摘后喷洒一次营养素;

S50、整形修剪:乌龙茶需要宽大的树冠、广阔的采摘面、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密而壮的采摘小枝;

S60、合理采摘:在采摘面尚未达到要求的树幅以前,以养树为主,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和枝条增粗;在采摘面形成后采用春、秋茶留一叶,夏、暑茶留鱼叶的采摘法,及时分批按标准勤采;

S70、田间管理:每年或隔年冬季进行一次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基肥,在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浅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防止干旱,防止根系损伤,保证茶树正常生长;

S80、虫害管理:在茶树苗周边种植生物源农药。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底肥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沼渣20-30份,豆渣10-20份,骨粉5-15份,硝基腐植酸5-15份,氯化钾5-20份,固氮菌粉末2-6份,磷矿粉3-8份,花蛤壳粉15-20份,蔓青秸秆粉末15-20份,杉木木屑5-10份,侧柏木屑5-10份。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0中,行距120-1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植茶树苗4000株;茶树苗的种植深度为26-32cm,种植完成后浇水,浇水量以深入土层32-35cm为准;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复合生物肥,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油菜饼粕15-20份,磷酸氢二钾5-10份,酸式焦磷酸钠8-10份,磷酸二氢钠7-12份,磷酸氢二钠14-20份,稻壳粉12-22份,硝酸铵2-11份,硝酸钙5-14份,油菜饼粕10-15份,大豆饼粕15-30份,枯草芽抱杆菌1-5份。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营养素包括核苷酸盐和氨基酸,所述核苷酸盐和所述氨基酸的重量百分比为4∶6。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80中,所述生物源农药包括木槿花和除虫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有利于茶叶生长,能明显补充茶叶所需的营养成分,改善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中有益人体物质含量,并能改良土壤,茶树苗在种植时间 距合理,能够有效提高茶叶产量,同时本发明的肥料富含有机肥、无机肥等多种营养、无毒、无副作用、无残留、无抗药性、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S10、耕地施肥:采用全面机械整地,要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土地,对土地进行翻耕,在底层施底肥,再将表土埋下去;

S20、移栽茶树苗: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的一年生的健康茶树苗种植,移栽时要带土移栽,避免根部损伤;

S30、定植:为了弥补茶树分枝稀疏的不足,采用单条列式和双条列式相结合的办法,缩小行株距,适当密植;

S40、施肥管理:在每个茶树采摘季节的前一个月施复合生物肥一次,每次采摘后喷洒一次营养素;

S50、整形修剪:乌龙茶需要宽大的树冠、广阔的采摘面、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密而壮的采摘小枝;

S60、合理采摘:在采摘面尚未达到要求的树幅以前,以养树为主,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和枝条增粗;在采摘面形成后采用春、秋茶留一叶,夏、暑茶留鱼叶的采摘法,及时分批按标准勤采;

S70、田间管理:每年或隔年冬季进行一次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基肥,在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浅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防止干旱,防止根系损伤,保证茶树正常生长;

S80、虫害管理:在茶树苗周边种植生物源农药。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10中,所述底肥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 沼渣20-30份,豆渣10-20份,骨粉5-15份,硝基腐植酸5-15份,氯化钾5-20份,固氮菌粉末2-6份,磷矿粉3-8份,花蛤壳粉15-20份,蔓青秸秆粉末15-20份,杉木木屑5-10份,侧柏木屑5-10份。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30中,行距120-1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植茶树苗4000株;茶树苗的种植深度为26-32cm,种植完成后浇水,浇水量以深入土层32-35cm为准;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复合生物肥,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物质:油菜饼粕15-20份,磷酸氢二钾5-10份,酸式焦磷酸钠8-10份,磷酸二氢钠7-12份,磷酸氢二钠14-20份,稻壳粉12-22份,硝酸铵2-11份,硝酸钙5-14份,油菜饼粕10-15份,大豆饼粕15-30份,枯草芽抱杆菌1-5份。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40中,所述营养素包括核苷酸盐和氨基酸,所述核苷酸盐和所述氨基酸的重量百分比为4∶6。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S80中,所述生物源农药包括木槿花和除虫菊。

乌龙茶的高产、优质,不仅取决于其自然生态条件与优良的茶树品种,还取决于良种的栽培技术。

茶园进行施肥、平整、深垦后开好种植沟进行茶树移栽,移栽时力求做到带土移栽,避免根部损伤。一经定植后,茶苗能迅速发挥吸收与输导养分之功能,促进地上部生长。为了弥补茶树分枝稀疏的不足,采用单条列式和双条列式相结合的办法,缩小行株距,适当密植。行距120~1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植茶树苗4000株。

应用修剪技术,培养丰产树冠,壮、宽、密、茂是茶树高产优质的树冠结构。对于乌龙茶来说,也同样需要宽大的树冠、广阔的采摘面、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和密而壮的采摘小枝。

幼龄茶树的定型修剪是奠定高产优质树冠基础的中心环节,是形成良好骨干枝和宽广采摘面的重要手段。根据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如铁 观音茶树幼年期,营养生长旺盛,顶端优势强,但有其分枝弱的特性。采取定型修剪与抽枝剪法即剪强枝,留弱枝,剪霸王枝留侧枝,剪中心枝留旁枝,改变以往一刀切或以采代剪办法,使枝梢能均衡生长。冬季进行一次整型修剪,促进侧枝生长。现树高86厘米,树幅112厘米,主干枝5支,主干粗1.7厘米,一层分枝14枝,从而形成了强壮树冠骨架。

对于成龄茶树的修剪、更新,也因品种而异。如铁观音品种生活力及抗逆性强,萌芽率低,树冠覆盖度小,茶叶产量低,不宜采用台刈更新,而采用轻、重修剪并灵活掌握,一般是先用小剪逐丛剪去枯枝、病虫枝、鸡爪枝,留下健壮枝条,然后对高而分枝少的枝条用大剪剪平。

在修剪培养树冠的同时,合理采摘也是一项有效培养树冠的措施。在采摘面尚未达到要求的树幅以前,以养树为主,适当打顶采摘,以促进分枝和枝条增粗。在采摘面形成后采用春、秋茶留一叶,夏、暑茶留鱼叶的采摘法,及时分批按标准勤采。这种采摘方法既保证了乌龙茶的高产、优质,又有利于增强树势。

采摘标准和采摘技术:

乌龙茶的采摘标准,叶梢比红、绿茶成熟。其采摘标准为:待茶树新梢长到3-5叶将要成熟,顶叶六七成开面时采下2-4叶,俗称“开面采”。所谓“开面采”,又分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小开面为新梢顶部一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1/2,中开面为新梢顶部第一叶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2/3;大开面新梢顶叶的面积相当于第二叶的面积。一般春、秋茶采取“中开面”采;夏暑茶适当嫩采,即采取“小开面”采;产茶园生长茂盛,持嫩性强,也可采取“小开面”采,采摘一芽三四叶。

长期以来广大茶农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虎口对芯采摘法”即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从芽梢顶部中心插下。稍加扭折,向上一提,就将茶叶采下。一般采叶标准是: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鱼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这种采摘方法,优点很多,已得到普 遍采用。采摘时,应做至“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毛茶品质。

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

由于乌龙茶的品种特性不同,田间管理技术也随之变化,灵活掌握。例如铁观音,其须根少,根系横向分布多,纵向分布不深,过度深耕必然损伤其根系,从而影响地上部的正常生长,造成低产。因此,铁观音茶园的耕作技术是每年或隔年冬季进行一次深耕,结合深耕施入基肥,在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浅耕除草,使土壤疏松,防止干旱,防止根系损伤,保证茶树正常生长。花蕊多、结果多是铁观音品种的又一生长特性,花果大量地消耗养分,严重影响了枝叶的生长。针对这一特点,在每年九月至十月全面摘除铁观音茶树上的花果,减少了养分的消耗,使养分集中供应芽叶的生长。实践证明,摘除花果是乌龙茶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此外,认真做好病虫害的观察、调查,特别是注意观察、调查小绿叶蝉、红蜘蛛的发生量,并采用不同农药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的主要发生期以每年5月、7月危害最严重,其次是6月、10月,茶叶红蜘蛛全年以6月、9月、11月虫口密度最大,危害最重,加强检查,掌握了虫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基本控制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同时,结合浅耕除草,深翻、合理采摘等农业技术,直接消灭虫害,从而大大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