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乌龙茶紧压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紧压茶是将后茶叶紧压在一起,进行后发酵,有利于益生菌的繁殖,还有助于茶叶中的生化反应。而且紧压茶便于茶叶储备,利于茶叶后期的长时间自然发酵。而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五个工序,其发酵是在加工过程中完成,一般为散茶。目前尚未见将乌龙茶制成紧压茶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乌龙茶紧压茶的制备方法,本方法突破了传统乌龙茶只能是散茶的限制,制得的紧压茶方便携带,降低了茶叶的存放条件。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乌龙茶紧压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新鲜采摘茶叶加水进行渥堆;
2)在渥堆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茶;
3)在渥堆第8天,第二次翻茶;
4)渥堆第10天,第三次翻茶;
5)渥堆至茶叶含水率为20%以下时,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干燥,即得。
步骤1)中,所述渥堆是将茶叶分4~5层铺茶,层高0.4~0.5cm,逐层喷洒水,至茶叶含水率为60~65%,堆温温度控制45~65℃。
步骤2)中,第一次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50~55℃。
步骤3)中,第二次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40~45℃。
步骤4)中,第三次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30~35℃。
步骤5)中,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
本方法突破了传统乌龙茶只能是散茶的限制,制得的紧压茶方便携带,降低了茶叶的存放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1)将新鲜采摘茶叶分4层铺茶,层高0.4cm,逐层喷洒水,至茶叶含水率为60%,堆温温度控制45℃进行渥堆;
2)在渥堆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50℃;
3)在渥堆第8天,第二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40℃;
4)渥堆第10天,第三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30℃;
5)渥堆至茶叶含水率为20%以下时,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2
1)将新鲜采摘茶叶分5层铺茶,层高0.5cm,逐层喷洒水,至茶叶含水率为65%,堆温温度控制65℃进行渥堆;
2)在渥堆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55℃;
3)在渥堆第8天,第二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45℃;
4)渥堆第10天,第三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35℃;
5)渥堆至茶叶含水率为20%以下时,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3
1)将新鲜采摘茶叶分4层铺茶,层高0.5cm,逐层喷洒水,至茶叶含水率为62%,堆温温度控制60℃进行渥堆;
2)在渥堆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55℃;
3)在渥堆第8天,第二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45℃;
4)渥堆第10天,第三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35℃;
5)渥堆至茶叶含水率为20%以下时,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
实施例4
1)将新鲜采摘茶叶分5层铺茶,层高0.4cm,逐层喷洒水,至茶叶含水率为65%,堆温温度控制45℃进行渥堆;
2)在渥堆第5天,进行第一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55℃;
3)在渥堆第8天,第二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40℃;
4)渥堆第10天,第三次翻茶,翻茶后,控制堆温温度控制35℃;
5)渥堆至茶叶含水率为20%以下时,将茶叶模压成预定形状,干燥至叶片含水率为7%以下,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