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033阅读:17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菌种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又称大脚菇、白牛肝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扁半球形或稍平展,不粘,光滑,边缘纯,黄褐色、土褐色或赤褐色。菌肉白色,厚,受伤后不变色。菌管初期白色,后呈淡色,直生或近孪生,或在柄之周围凹陷。管口圆形,基部稍膨大淡褐色或淡黄褐色,内实。

美味牛肝菌生长在600-1500m的山区,属高温型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8℃,一般7-9月生长于高海拔的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混交林,菌丝生长要求有散射光,即七阴三阳的地方,在前期干旱7、8月份晴雨相间的年份出菇多、生长量大。

美味牛肝菌不仅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烹调后口味异常鲜美,是吃惯肉类之外的别样美味,是真正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以之烧炒,则成菜口感舒畅,味道鲜美,用之煲汤,则菌香溢四座,香郁爽滑,使完美口味、丰富营养与药用价值合而为一。

美味牛肝菌含有丰富的多糖、蛋白质和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是世界著名的优质野生食用菌,尤以西欧国家更为推崇喜爱。美味牛肝菌具有清热除烦、追风散寒、养血活血、补虚提神的功效,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和抗流感、预防感冒的作用,可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和不孕症。

美味牛肝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带有种类较多的真菌和数量庞大的细菌,由于受到菌种培养技术的制约,美味牛肝菌引种驯化工作一直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其开发利用多依赖于野生资源。导致美味牛肝菌资源开发利用基本上处于“自然生长,自由采集,自发贸易”的状态,每到采收季节,采菌的人们掠夺式地采集美味牛肝菌,严重损害了美味牛肝菌赖于生存、生长的自然环境,美味牛肝菌产量逐年减少,在某些区域甚至面临濒危灭绝的境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美味牛肝菌菌种污染率高、生长周期长、工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美味牛肝菌原种制作方法,使得制成的美味牛肝菌原种工艺简便、菌种纯、污染少、操作简单、周期短(6~8d),成本降低(10-1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该方法是在美味牛肝菌原种培养基中加入少许活性炭和颗粒状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在培养基灭菌冷却后加入赤霉素,在摇床中培养过程中,活性炭能吸附大量杂菌,赤霉素能加速美味牛肝菌细胞分裂、成熟细胞纵向伸长、节间细胞伸长,从而使菌丝体附着生长在颗粒状美味牛肝菌子实体周围,从而缩短培养时间;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培养基制作、培养基灭菌、接种、菌种培养。

其中:

培养基制作是:按重量份数计算,将鲜松针150-200份洗净,去皮马铃薯150-200份切成块状,美味牛肝菌产地土壤100-150份,将鲜松针、块状马铃薯和产地土壤加入1000份水中,煮沸30~40min,用纱布滤去鲜松针、土豆残渣及不能溶解的土壤颗粒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胰蛋白胨6-10份,碳酰二胺0.52-0.60份,牛肉浸膏0.45-0.55份,维生素B10.000028-0.000035份,磷酸氢二钾0.65-0.75份,硫酸亚铁0.50-0.60份,氯化钙0.55-0.65份,葡萄糖10-15份,氯霉素0.010-0.015份,颗粒活性炭10-15份,颗粒状成熟美味牛肝菌子实体10-15份,加水定容至1000份,控制pH值为5.5-6.5。

培养基灭菌是: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内,每瓶150-200ml,用棉塞盖上,在110-130℃下用压力为0.1~0.15Mpa的高压蒸汽灭菌25-35min,冷却后加入赤霉素0.005-0.008份,然后置于24~28℃恒温培养箱培养36-48h,无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留存备用。

接种是:将无菌生长培养基及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灯灭菌30-4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整体轻轻擦试一遍,然后将酒精灯点燃,接种刀置酒精灯外焰灼烧1-2s,将萌发1-2d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置于酒精灯外焰前上方5-6cm处,用灼烧后的接种刀划成2-3辨备用,然后取菌盖与菌柄相接处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组织5-10g,轻轻放入无菌生长的培养基中。

菌种培养是: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22-26℃、120-140r/min的菌种培养摇床中培养6~8d,待培养基中长满白色菌丝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接种栽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本发明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简单,菌种纯;可使生产成本降低10-15%;菌种污染可降低25%以上;菌丝体生物量(136.42mg/kg)比传统方法提高25mg/kg以上,菌种对林木的感染强度(75%)可比传统方法提高20%以上。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美味牛肝菌原种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为农民打开一条致富之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1、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按重量份数计算,将鲜松针150份洗净,去皮马铃薯150份切成块状,美味牛肝菌产地土壤100份,将鲜松针、块状马铃薯和产地土壤加入1000份水中,煮沸30~40min,用纱布滤去鲜松针、土豆残渣及不能溶解的土壤颗粒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胰蛋白胨6份,碳酰二胺0.52份,牛肉浸膏0.45份,维生素B10.000028份,磷酸氢二钾0.65份,硫酸亚铁0.50份,氯化钙0.55份,葡萄糖10份,氯霉素0.010份,颗粒活性炭10份,颗粒状成熟美味牛肝菌子实体10份,加水定容至1000份,控制pH值为5.5-6.5。

(2)培养基灭菌: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内,每瓶150ml,用棉塞盖上,在110-130℃下用压力为0.1~0.15Mpa的高压蒸汽灭菌25min,冷却后加入赤霉素0.005份,然后置于24℃恒温培养箱培养36h,无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留存备用;

(3)接种:将无菌生长培养基及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灯灭菌3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整体轻轻擦试一遍,然后将酒精灯点燃,接种刀置酒精灯外焰灼烧1s,将萌发1d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置于酒精灯外焰前上方5cm处,用灼烧后的接种刀划成2辨备用,然后取菌盖与菌柄相接处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组织5g,轻轻放入无菌生长的培养基中;

(4)菌种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26℃、120-140r/min的菌种培养摇床中培养6d,待培养基中长满白色菌丝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接种栽培。

实施例2:

1、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基制作:按重量份数计算,将鲜松针200份洗净,去皮马铃薯200份切成块状,美味牛肝菌产地土壤150份,将鲜松针、块状马铃薯和产地土壤加入1000份水中,煮沸40min,用纱布滤去鲜松针、土豆残渣及不能溶解的土壤颗粒得滤液,在滤液中加入胰蛋白胨10份,碳酰二胺0.60份,牛肉浸膏0.55份,维生素B10.000035份,磷酸氢二钾0.75份,硫酸亚铁0.60份,氯化钙0.65份,葡萄糖15份,氯霉素0.015份,颗粒活性炭15份,颗粒状成熟美味牛肝菌子实体15份,加水定容至1000份,控制pH值为5.5-6.5。

(2)培养基灭菌:将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内,每瓶200ml,用棉塞盖上,在110-130℃下用压力为0.1~0.15Mpa的高压蒸汽灭菌35min,冷却后加入赤霉素0.008份,然后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36-48h,无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留存备用;

(3)接种:将无菌生长培养基及接种工具放入超净工作台中,紫外灯灭菌40min后,在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将美味牛肝菌子实体整体轻轻擦试一遍,然后将酒精灯点燃,接种刀置酒精灯外焰灼烧2s,将萌发2d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置于酒精灯外焰前上方6cm处,用灼烧后的接种刀划成3辨备用,然后取菌盖与菌柄相接处的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组织10g,轻轻放入无菌生长的培养基中;

(4)菌种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基置于26℃、120-140r/min的菌种培养摇床中培养8d,待培养基中长满白色菌丝即可进行下一步的接种栽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根据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