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0502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欧洲南部、非洲北部、中亚地区高山、草原、沙漠地带的一种品质优良的大型伞菌。杏鲍菇营养十分丰富,干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5%,含18种氨基酸,并富含多糖和低聚糖。杏鲍菇肉质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色泽雪白、粗长,组织致密、结实,是味道极好的菇类之一。所以,目前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已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是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技术之一。现有的杏鲍菇的栽培过程中,灭菌时间长,导致栽培周期长。而且会出现由于灭菌不彻底,导致在培养菌丝和岀菇过程中出现污染袋,降低岀菇产量。而且目前普遍采用的高温蒸汽灭菌方式,导致培养基料在灭菌过程中容易塌陷,结块,导致透气性变差,影响后续菌种的均匀接种,进而影响岀菇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等,导致杏鲍菇品质参差不齐,影响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解决现有杏鲍菇的栽培中培养基料的灭菌和冷却时间长,导致栽培周期长;而且培养基料在高温蒸汽灭菌过程中容易塌陷,透气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杏鲍菇用培养基料;

步骤二、培养基料装瓶:(1)准备培养瓶,所述培养瓶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瓶体和两个适配的瓶塞,一个瓶塞作为培养瓶的底塞,该底塞开设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上均覆盖连接透气布料;另一个瓶塞作为盖塞,该盖塞上开设一个通气孔,该通气孔上连接导气管;将底塞塞至筒状瓶体的一端口上,构成培养瓶;

(2)装瓶:以装填体积为培养瓶容积的五分之四的装填规格,将培养基料填装在培养瓶内,然后将盖塞塞至另一端口上,得到多个培养瓶;

步骤三、培养瓶灭菌:(1)准备高温灭菌罐,所述高温灭菌罐增加了多个支引气管和总引气管,多个支引气管的进气端伸入所述高温灭菌罐内,出气端与总引气管连接;所述总引气管上连接阀门和引风机;高温灭菌罐内具有放置培养瓶的网架;

(2)将多个培养瓶置于网架上,然后将多个支引气管的进气端分别与培养瓶的盖塞上的导气管连接;然后密封高温灭菌罐,开始灭菌;灭菌过程如下:在温度为100℃,压力为0.2~0.3MPa的蒸汽中,灭菌50~60min;然后打开总引气管上的阀门和引风机,将培养瓶内的气体引出,引出时间为30~60s;然后关闭阀门和引风机;然后在温度为120℃,压力为0.5~0.8MPa的蒸汽中,灭菌60~80min;然后再打开总引气管上的阀门和引风机,将培养瓶内的气体引出,引出时间为50~80s,完成灭菌;

步骤四、培养瓶冷却:在无菌环境中,打开高温灭菌罐,将罐内的高温蒸汽释放出来,然后打开总引气管上的阀门和引风机,将环境温度的无菌空气由培养瓶的底塞进入培养瓶内,由盖塞的导气管引出,对培养基料进行冷却降温,降低至室温即可;

步骤五、接种菌种:将冷却后的培养瓶的导气管与高温灭菌罐的支引气管断开连接;然后将培养瓶的盖塞取下,按无菌规程操作将杏鲍菇菌种植入栽培瓶的培养基料中;

步骤六、菌丝培养:将经步骤五接种后的培养瓶移入培养室内,控制培养条件如下:暗光,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55%~60%;培养21~24天,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

步骤七、出菇管理:将经步骤六培养的长满菌丝的培养瓶移入出菇房内,控制出菇房的初始条件为: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然后每间隔2~3天降温1次,每次降低2~3℃,降至l0~12℃,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3朵;在出菇过程中,控制光照条件为:每天中午12点至3点期间进行自然光的漫散射光线照射3小时;晚上,利用日光灯照射8~10小时,日光灯的照度要求为800~900lux;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一次通风5~10分钟;

待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采收;完成杏鲍菇的栽培。

进一步地,在步骤七中,在岀菇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岀菇房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在出菇房的进风口处安装臭氧发生器,定期在开启臭氧发生器,利用臭氧对出菇房进行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每隔2~3天,在对出菇房进行通风操作的时候,开启臭氧发生器,在通风的气流中携带臭氧,完成对出菇房的消毒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五中,将培养瓶的盖塞和底塞同时取下,得到两端口均可接种的培养瓶,在该培养瓶的两个端口内均接种杏鲍菇菌种;相应地,步骤六中,将该培养瓶移入培养室内并竖直悬空固定放置;并在步骤七的岀菇管理中,也保证培养瓶竖直悬空固定放置,并在疏蕾操作中,培养瓶的每个端口内控制2朵~3朵。

进一步地,针对步骤五中,两端口均可接种的培养瓶的接种方式,在出菇房的地面上安装多个日光灯,为竖直向下生长的杏鲍菇提供光照条件。

本发明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中,通过改进的培养瓶和配合改进的高温灭菌罐,通过两次将培养瓶内的气体引出的方式,保证高温蒸汽能进入培养瓶内,对培养基料进行彻底灭菌,并加快灭菌进程。本发明的灭菌过程仅2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灭菌时间,缩短了栽培周期。而且在高温蒸汽由培养瓶底部进入顶部引出的方式,对培养基料进行了一定的反重力冲散,保证了培养基料不会塌陷,保证透气性和疏松性。进入在菌种接入时,有利于菌种的均匀接种,菌龄一致性好,出菇整齐,栽培的杏鲍菇品质好。

本发明的改进的培养瓶中,两端口均可接种菌种,即在同一栽培周期内,岀菇量增加了一倍,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中采用的培养瓶和高温灭菌罐的连接关系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中采用的培养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至图3所示,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杏鲍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杏鲍菇用培养基料。培养基料采用现有常用的基料即可,可自行配置,也可直接购买。

步骤二、培养基料装瓶:(1)本发明对培养瓶的机构进行了改进,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培养瓶10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瓶体11和两个适配的瓶塞。一个瓶塞作为培养瓶的底塞12,该底塞12开设至少一个通气孔121,所述至少一个通气孔121上均覆盖连接透气布料15,优选开设多个通气孔121,透气布料15的作用是防止瓶内的培养基料散漏出来。另一个瓶塞作为盖塞13,该盖塞13上开设一个通气孔131,该通气孔131上连接导气管14;将底塞12塞至筒状瓶体11的一端口上,构成培养瓶。

(2)装瓶:以装填体积为培养瓶10容积的五分之四的装填规格,将培养基料填装在培养瓶10内,然后将盖塞13塞至另一端口上,得到多个培养瓶。

步骤三、培养瓶10消毒:(1)准备高温灭菌罐20,所述高温灭菌罐20增加了多个支引气管31和总引气管32,多个支引气管31的进气端伸入所述高温灭菌罐20内,出气端与总引气管32连接,多个支引气管31与总引气管32的连接可以采用多通接头。所述总引气管32上连接阀门33和引风机34。高温灭菌罐20内具有放置培养瓶10的网架21,网架21采用不锈钢网或者塑料材质的耐高温的网格板即可。

(2)将多个培养瓶10置于网架21上,然后将多个支引气管31的进气端分别与培养瓶10的盖塞13上的导气管14连接,可以通过采用宝塔接头22确保连接的可靠性。然后密封高温灭菌罐20,开始灭菌;灭菌过程如下:在温度为100℃,压力为0.2~0.3MPa的蒸汽中,灭菌50~60min;然后打开总引气管32上的阀门33和引风机34,将培养瓶10内的气体引出,引出时间为30~60s;然后关闭阀门33和引风机34;然后在温度为120℃,压力为0.5~0.8MPa的蒸汽中,灭菌60~80min;然后再打开总引气管32上的阀门33和引风机34,将培养瓶10内的气体引出,引出时间为50~80s,完成灭菌。

步骤三的该灭菌过程中,通过改进的培养瓶10和配合改进的高温灭菌罐20,第一次开启阀门33和引风机34时,可以将由于蒸汽压力而导致培养瓶10内无法排除的冷空气(相对于高温蒸汽而言)排出,将高温蒸汽引入培养基料内部,加快灭菌进程。第二次开启阀门33和引风机34,再次加快灭菌速度,保证培养基料内部灭菌彻底,防止后续污染瓶的出现。本发明的灭菌过程仅2个多小时,大大缩短了灭菌时间,缩短了栽培周期。

步骤四、培养瓶10冷却:在无菌环境中,打开高温灭菌罐20,将罐内的高温蒸汽释放出来,然后打开总引气管32上的阀门33和引风机34,将环境温度的无菌空气由培养瓶10的底塞12进入培养瓶10内,由盖塞13的导气管14引出,对培养基料进行冷却降温,降低至室温即可。冷空气持续流经培养基料内部,加快内部热量的散出,加快冷却过程,缩短冷却降温时间,进而缩短了栽培周期。

步骤五、接种菌种:将冷却后的培养瓶10的导气管14与高温灭菌罐20的支引气管31断开连接。然后将培养瓶10的盖塞13取下,按无菌规程操作将杏鲍菇菌种植入培养瓶10的培养基料中。

步骤六、菌丝培养:将经步骤五接种后的培养瓶10移入培养室内,控制培养条件如下:暗光,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55%~60%;培养21~24天,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优选地,控制培养条件如下:暗光,温度为22~23℃,空气相对湿度为58%~60%;培养21~22天,培养至培养瓶内长满菌丝。

步骤七、出菇管理:将经步骤六培养的长满菌丝的培养瓶10移入出菇房内,控制出菇房的初始条件为: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然后每间隔2~3天降温1次,每次降低2~3℃,降至l0~12℃,刺激子实体形成;待长出菇蕾后;进行疏蕾,疏蕾控制2朵~3朵;在出菇过程中,控制光照条件为:每天中午12点至3点期间进行自然光的漫散射光线照射3小时;晚上,利用日光灯照射8~10小时,日光灯的照度要求为800~900lux;每天早晚各通风一次,一次通风5~10分钟。为了实现进行自然光的漫散射光线照射,将出菇房的房顶上安装向外凸起的屋脊型天窗,并窗户上安装百叶窗。

待杏鲍菇子实体长至4厘米以上或伞盖将平时,采收;完成杏鲍菇的栽培。

本发明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中,在步骤七的岀菇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岀菇房进行消毒,消毒方式为:在出菇房的进风口处安装臭氧发生器,定期在开启臭氧发生器,利用臭氧对出菇房进行消毒处理。优选地,每隔2~3天,在对出菇房进行通风操作的时候(如,进行晚间操作时),开启臭氧发生器,在通风的气流中携带臭氧,完成对出菇房的消毒处理。该种消毒方式,能够控制空气中臭氧的浓度,且不会在出菇房内长期滞留,随着气流的流通,臭氧被一并携带出出菇房,完成消毒的同时,也保证了进入出菇房的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发明的杏鲍菇的栽培方法中,为了保证灭菌快速且完全,冷却速度快,给出了改进的培养瓶和配合的高温灭菌罐的结构。针对这样改进的培养瓶,本发明的步骤五的菌种接种过程中,将培养瓶的盖塞和底塞同时取下,得到两端口均可接种的培养瓶,在该培养瓶的两个端口内均接种杏鲍菇菌种,增加了接种量,即在同一栽培周期内,岀菇量增加了一倍,提高了经济效益。然后在步骤六的菌丝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培养瓶竖直悬空固定放置。以及在步骤七的岀菇管理过程中,也保证培养瓶竖直悬空固定放置,并在疏蕾操作中,培养瓶的每个端口内控制2朵~3朵。在培养室和出菇房内,保证培养瓶竖直悬空固定放置的实现方式很多,如,在现有培养室和出菇房内的支架的基础上,将搁置架改造为相应的多个环状卡环,将培养瓶放入该环状卡环内固定即可。

在该种两端口均接种菌种的培养瓶的岀菇过程中,为了保证菌体接受足够的光照,本发明中,在出菇房的地面上安装多个日光灯,为竖直向下生长的杏鲍菇提供光照条件。控制地面上的日光灯的照度要求和照射时间同步骤七中的一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