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绵羊发情状态监控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50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绵羊发情状态监控记录装置属于绵羊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辨识绵羊发情状态的设备。



背景技术:

绵羊是常见的饲养动物,可以为人类提供肉和毛皮等产品,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羊属于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动物,而绵羊的发情期短,发情持续期一般为30小时左右,适时观察母羊发情的阶段性变化,确定适宜的配种时机,是提高母羊受胎率的重要前提,及时和准确的识别绵羊发情在羊群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母绵羊的发情外观察征兆有:精神兴奋,情绪不安,大声鸣叫,爬墙、抵门、摇尾,食欲减退,采食减少,现有的绵羊发情鉴定多是以试情为主,需要选择身体健壮、性欲旺盛、没有疾病、年龄3至4岁、生产性能较好的公羊去寻找发情的母羊,不仅需要对公羊进行复杂的处理,试情中还要依靠人来观察确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绵羊发情状态监控记录装置,自动监控绵羊的状态并判定发情状态发出警报,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判定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绵羊发情状态监控记录装置,包括监控设备、报警设备和显示器,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固定在绵羊腿上的计步器、分析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计步器的输出端与分析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发射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报警设备和显示器设置在观察室,所述报警设备包括报警模块和对应信号发射模块的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还与显示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固定在绵羊腿上的复位计数器,所述复位计数器的输出端与计步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监控设备还包括固定在绵羊头部的鸣叫计数器,所述鸣叫计数器与分析模块双向连接。

所述鸣叫计数器固定在绵羊喉部并通过喉部震动确定记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分析模块通过对绵羊的步速处理分析,达到设定警戒值后向报警设备发送信号,对绵羊发情状态进行报警通知,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对应的报警目标;在监控设备上设置复位计时器,定时对计步器进行复位,提高了分析模块的分析准确性;监控设备上的鸣叫计数器对绵羊发情状态进行二次确定后再发送信号给报警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状态分析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监控设备,2为报警设备,3为显示器,4为计步器,5为分析模块,6为信号发射模块,7为报警模块,8为信号接收模块,9为复位计数器,10为鸣叫计数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绵羊发情状态监控记录装置,包括监控设备1、报警设备2和显示器3,所述监控设备1包括固定在绵羊腿上的计步器4、分析模块5和信号发射模块6,计步器4的输出端与分析模块5的输入端电气连接,分析模块5的输出端与信号发射模块6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报警设备2和显示器3设置在观察室,所述报警设备包括报警模块7和对应信号发射模块6的信号接收模块8,所述信号接收模块8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7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8的输出端还与显示器3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监控设备1还包括固定在绵羊腿上的复位计数器9,所述复位计数器9的输出端与计步器4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监控设备1还包括固定在绵羊头部的鸣叫计数器10,所述鸣叫计数器10与分析模块5双向连接。

所述鸣叫计数器10固定在绵羊喉部并通过喉部震动确定记数。

监控流程:计步器4测量到绵羊的步数步速将数据发送给分析模块5,分析模块5分析步数步速超过设定数值后,判定绵羊处于发情状态,随即控制信号发射模块6向信号接收模块8发送报警信号,信号接收模块8得到信息后发送给报警模块7进行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同时发送给显示器3显示对应监控设备4的绵羊ID,供管理人员快速确认发情绵羊;

在监控设备1上设置复位计时器9,定时对计步器4进行复位,提高分析模块5的分析准确性;

分析模块5在分析计步器4数据后判定绵羊发情,发送信息给鸣叫计数器10,鸣叫计数器10开启测量绵羊在一定时间内的鸣叫频率,并发送数据给分析模块5,分析模块5针对步数步速和鸣叫频率双级判定绵羊状态并确定绵羊是否发情,进一步提高了状态分析准确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