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机构及自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530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纠偏机构及自动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纠偏机构及自动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甲鱼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在甲鱼养殖场,甲鱼养殖喂食时,需要沿着池塘内壁布料,食料团的大小依靠操作员手工捏出的大小而定,通常依靠操作员驾驶小船沿着池塘边缘人工布料。布料时,如果布料太密则布料的劳动量大,工作任务繁重,如果布料太稀又存在甲鱼吃不饱的问题。

根据甲鱼的多少和不同生长过程的食量定出食料团的大小并沿着池塘边缘自动均匀布料是解决甲鱼养殖过程中投喂食工作量大、效率低、甲鱼饱饿不定问题的关键。申请人设计了一款自动喂食装置,但该自动喂食装置在沿池塘边缘喂食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自动纠偏的纠偏机构。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纠偏机构的自动喂食装置。

一种纠偏机构,包括检测轮、偏压件、检测轮轴、方向轮轴和方向轮,所述检测轮设于所述检测轮轴上,所述检测轮轴与所述方向轮轴传动连接,所述方向轮设于所述方向轮轴上,所述方向轮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检测轮的轴线方向,所述偏压件可对所述检测轮施加使所述检测轮朝第一方向偏移的回复力,进而使所述方向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偏摆。

当自动喂食装置偏离正常行走路线朝池塘内发生偏移时,检测轮悬空,偏压件积聚的能量使检测轮朝下偏移一定距离,从而使方向轮在水平面内左右偏移一定角度,从而带动行走机构转向,调整自动喂食装置的位置,实现自动纠偏,避免自动喂食装置朝池塘内偏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偏压件为弹性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轮轴包括第一偏移部和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偏移部和所述第一转动部呈一定角度相交,所述检测轮固定于所述第一偏移部;所述方向轮轴包括第二转动部和第二偏移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和所述第二偏移部呈一定角度相交,所述方向轮固定于所述第二偏移部,所述第二转动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偏移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垂直于所述第二偏移部,所述第一转动部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部,且所述第一偏移部和所述第一转动部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转动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偏移部平行于所述第一偏移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纠偏机构还包括第五传动件和第六传动件,所述第五传动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所述第六传动件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五传动件和所述第六传动件相互配合以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

一种自动喂食装置,包括行走机构、下料组件、喂食组件和上述纠偏机构,所述喂食组件包括喂食盘和与所述喂食盘相邻的漂浮块,所述下料组件用于将食物输送至所述漂浮块,所述行走机构连接于所述下料组件,且所述喂食组件连接于所述下料组件,所述行走机构还驱动所述喂食组件的所述喂食盘转动,所述喂食盘的边缘到其转动中心的距离不等,所述方向轮轴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

当自动喂食装置偏离正常行走路线朝池塘内发生偏移时,检测轮悬空,偏压件积聚的能量使检测轮朝下偏移一定距离,从而使方向轮在水平面内左右偏移一定角度,从而带动行走机构转向,调整自动喂食装置的位置,实现自动纠偏,避免自动喂食装置朝池塘内偏移。同时,行走机构带动下料组件和喂食组件一起沿池塘边缘行进,同时驱动喂食盘转动,从而将食物挤压在池塘内壁,实现定量、自动的喂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转动轴和支架,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行走轮固定于所述转动轴;所述下料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喂食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的所述转动轴,所述喂食盘固定于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料组件,所述方向轮轴连接于所述支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转动轴的第一传动件,所述喂食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配合以将所述转动轴和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组件包括输送管和推送部,所述推送部可相对所述输送管移动;所述推送部为设于所述输送管内的螺旋叶片,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与所述螺旋叶片连接的第三传动件,所述喂食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传动件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件,所述第四传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固定连接于所述行走机构的所述支架,所述输送管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输送管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臂移动;或者所述喂食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漂浮块边缘的抵挡件,且所述抵挡件设于所述漂浮块靠近所述行走机构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动喂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动喂食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自动喂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自动喂食装置的喂食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自动喂食装置的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及

图6为图5所示纠偏机构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自动喂食装置,包括行走机构10、下料组件30、喂食组件50和纠偏机构70。喂食组件50包括喂食盘502和与喂食盘502相邻的漂浮块504,下料组件30用于将食物输送至漂浮块504,行走机构10连接于下料组件30,且喂食组件50连接于下料组件30,以使行走机构10带动下料组件30和喂食组件50一起沿池塘边缘行进。行走机构10还驱动喂食组件50的喂食盘502转动,喂食盘502的边缘到其转动中心的距离不等,以使喂食盘502在转动过程中将漂浮块504上食物挤压在池塘内壁上。可以理解,喂食组件50也可直接连接于行走机构10而随行走机构10一起行进,这可以理解为喂食组件50间接地连接于下料组件30。

本自动喂食装置中,行走机构10带动下料组件30和喂食组件50一起沿池塘边缘行进,同时驱动喂食盘502转动,从而将食物挤压在池塘内壁,实现定量、自动的喂食。

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0包括行走轮102、转动轴104和支架106,转动轴104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架106,行走轮102固定于转动轴104;下料组件30固定连接于支架106;喂食组件50还包括传动轴506,传动轴506传动连接于行走机构10的转动轴104,以随转动轴104一起转动,喂食盘502固定于传动轴506,以随传动轴506一起转动,传动轴506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于下料组件30。

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0还包括固定于转动轴104的第一传动件108,喂食组件50还包括固定于传动轴506的第二传动件507,第一传动件108与第二传动件507配合以将转动轴104和传动轴506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一传动件108和第二传动件507为锥齿轮,以使水平方向设置的转动轴104的转动传动到竖直方向设置的传动轴506,进而使转动的喂食盘502基本垂直于池塘内壁。可以理解,第一传动件108和第二传动件507也可为蜗轮蜗杆等其他传动结构。

本实施例中,支架106包括握持部1064,握持部1064便于握持推动行走机构10行走。推动支架106向前即可带动行走轮102转动,可以理解,行走轮102也可由发动机驱动转动而实现自动行走。

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1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架106的料仓109。料仓109内可储存一定量的食物,以适时添加至下料组件30。

本实施例中,下料组件30包括输送管302和推送部,输送管302用于容纳食物,推送部可相对输送管302移动,从而将输送管302内的食物挤压至漂浮块504上。具体地,推送部可为压块,将压块向下移动,输送管302内的食物即可挤压至漂浮块504上。

本实施例中,推送部还可为设于输送管302内的螺旋叶片308,螺旋叶片308转动可带动食物沿输送管302输送到喂食盘502。进一步地,下料组件30还包括与螺旋叶片308连接的第三传动件310,喂食组件50还包括与第三传动件310传动连接的第四传动件508,第四传动件508固定连接于传动轴506,传动轴506转动可带动第四传动件508转动,进而带动第三传动件310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308转动,使食物在输送管302内输送。具体地,第三传动件310和第四传动件508为齿轮。

本实施例中,输送管302包括料斗部3022和管部3024,料斗部3022的断面面积大于管部3024的断面面积。这样,料斗部3022处可容纳较多的食物,避免频繁添加食物。

本实施例中,管部3024包括弯曲设置的缓冲段30242,这样可减缓食物流下的速度。具体地,缓冲段30242可为S行管道。

本实施例中,下料组件30还包括第一连接臂306,第一连接臂306固定连接于行走机构10的支架106,输送管302固定于第一连接臂306。具体地,输送管302夹持于第一连接臂306的卡孔内。可以理解,输送管302可相对第一连接臂306移动,从而调节输送管302的高度,这样可根据水面高度调节输送管302的位置,进而调节输送管302出料口与水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例中,喂食组件50还包括第二连接臂510,第二连接臂510固定连接于下料组件30的输送管302,传动轴506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连接臂510。

本实施例中,喂食组件50还包括支脚512,支脚512分别固定连接于漂浮块504和输送管302,以使漂浮块504相对输送管302固定,并可随行走机构10一起行进。

本实施例中,喂食组件50还包括设于漂浮块504边缘的抵挡件514,且抵挡件514设于漂浮块504靠近行走机构10的一侧。当自动喂食装置朝池塘内壁偏移时,抵挡件514与池塘内壁接触,阻止自动喂食装置撞击池塘内壁,防止其朝池塘内壁方向偏移。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喂食盘502大体为圆盘状,边缘设于至少一个突出部5022。本实施例中,喂食盘502的边缘设有三个突出部5022。可以理解,喂食盘502也可凸轮状,或者,喂食盘502为圆盘状,而其转动中心与圆盘几何中心偏移。

本自动喂食装置工作时,工作人员手扶支架106,推动支架106行进,支架106带动下料组件30和喂食组件50均整体一起行走,同时支架106行进过程中使行走轮102在地面滚动,带动转动轴104转动,第一传动件108随之转动,带动第二传动件507、传动轴506及喂食盘502一起转动,在此同时,按压推送部304,将食物从输送管302从下端挤压出来至漂浮块504上,漂浮块504漂浮在水面上,喂食盘502转动,当喂食盘502的突出部5022对准池塘内壁时,即可将食物挤压到池塘内壁,实现自动喂食。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纠偏机构70包括检测轮702、偏压件703、检测轮轴704、方向轮轴706和方向轮708,检测轮702设于检测轮轴704上,检测轮轴704与方向轮轴706传动连接,方向轮708设于方向轮轴706上,方向轮708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检测轮702的轴线方向。偏压件703可对检测轮702施加使检测轮702朝第一方向偏移的回复力,进而使方向轮708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偏摆。纠偏机构70安装于自动喂食装置时,方向轮轴706连接于支架106,自动喂食装置正常行走时检测轮702的轴线方向平行于行走轮102的轴线方向,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为水平面。

自动喂食装置正常行走喂食过程中,检测轮702压在池塘边缘的地面上,偏压件703受压积聚能量,当自动喂食装置偏离正常行走路线朝池塘内发生偏移时,检测轮702悬空,偏压件703积聚的能量使检测轮702朝下偏移一定距离,从而使方向轮708在水平面内左右偏移一定角度,从而带动行走机构10转向,调整自动喂食装置的位置,实现自动纠偏,避免自动喂食装置朝池塘内偏移。

本实施例中,偏压件703为弹性件,具体可为弹簧。具体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架106和检测轮轴704。

本实施例中,检测轮轴704包括第一偏移部7042和第一转动部7044,第一偏移部7042和第一转动部7044呈一定角度相交,检测轮704固定于第一偏移部7042;方向轮轴706包括第二转动部7062和第二偏移部7064,第二转动部7062和第二偏移部7064呈一定角度相交,方向轮固定于第二偏移部7064,第二转动部7062与第一转动部7044传动连接。检测轮702向下偏移时,带动第一偏移部7042向下偏移,由于第一偏移部7042和第一转动部7044呈一定角度相交,第一偏移部7042的向下偏移带动第一转动部7044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带动第二转动部7062转动一定角度,由于第二转动部7062和第二偏移部7064呈一定角度相交,第二转动部7062的转动带动第二偏移部7064偏移一定角度,进而带动方向轮708偏转一定角度,实现行走机构10的转向,因而实现自动纠偏。具体地,第一偏移部7042垂直于第一转动部7044,第二转动部7062垂直于第二偏移部7064,第一转动部7044垂直于第二转动部7062,且第一偏移部7042和第一转动部7044位于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第二转动部7062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偏移部7064平行于第一偏移部7042。

本实施例中,纠偏机构70还包括第五传动件710和第六传动件712,第五传动件710设于第一转动部7044,第六传动件712设于第二转动部7062,第五传动件710和第六传动件712相互配合以传动连接第一转动部7044与第二转动部7062。具体地,第五传动件710和第六传动件712均为锥齿轮。可以理解,第五传动件710和第六传动件712也可为蜗轮蜗杆等其他传动机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