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63394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以干燥根及根茎入药,中药名为丹参、赤参、紫丹参,红根等,是我国传统大宗药材。丹参在中药中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症。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丹参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首选药材。目前医药市场对丹参原材料的需求急剧增加,丹参野生资源破坏严重,加剧了丹参的供需矛盾。人工种植丹参成为解决药源的根本途径。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并且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并被药典作为评价丹参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在丹参木栓层中含量为1.942%,占整株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99%以上,因此,丹参木栓层的占比决定了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低,也决定了丹参的品质。然而,在现有的丹参种植方法中,人们为了追求丹参的产量往往大量施用氮肥、磷肥等无机化肥,使得丹参根茎的木质部越来越大,而韧皮部(包含木栓层)越来越薄,因而大大降低了丹参生药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从而导致在提取丹参酮ⅱa时难度增加,成本增加,限制了丹参在医学中的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丹参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少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丹参种植过程中生长条件,从而促进丹参根部的大量分化生长,并使丹参根部的韧皮部厚度增加,在不降低丹参产量的前提下,提高了丹参酮ⅱa的含量,丹参品质提高。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该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整地:选择土壤;施用底肥;深耕土壤;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7000~8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2~4天内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促根肥;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0-60%,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0-80%,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35-50%;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病虫害;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上述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步骤1中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有机质能促进丹参的生长,透水性好能减少丹参的发病率。其中所述的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磷肥为辅;优选的,所述的腐熟农家肥用量为每亩3500-4500kg;所述的磷肥为钙镁磷肥、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用量为每亩80-120kg;底肥用量过大,造成定植时幼苗成活率低,底肥用量过小,丹参长势差,产量降低。其中,所述的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能提高土壤透气性,减少病菌生长,增加丹参根部生长。上述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壮苗肥中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3-5︰1︰1-3,该配比下,丹参植株长势最好,根茎叶的占比最佳;壮苗肥的用量以氮元素计为每亩20-30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植株长势过剩,容易倒伏和患病,用量过少,植株长势差。其中,所述的长根肥中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2︰2-3︰3-5;该配比下,丹参根部大量分化,占比更大,能提高丹参产量;长根肥的用量以氮元素计为每亩5-10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用量过少,植株根部长势差,产量低。其中,所述的促根肥中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6-10;该配比下,能提高丹参根部的韧皮部厚度,能提高丹参品质;促根肥的用量以氮元素计为每亩1-3kg,用量过多,造成肥料浪费,用量过少,植株根部木质部直径大,而韧皮部厚度小,丹参品质低。优选的,所述的壮苗肥、长根肥、促根肥均以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为最佳;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和生物菌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更容易被丹参吸收,且不会导致土壤结块,利于丹参根部的通气和生长。其中,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0-60%,4-5月是丹参幼苗生长的最佳时期,根部发育不完全,湿度过小,植株生长缺少水分,不利于生长,水分含量过大,植株根部容易腐烂;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0-80%,5-9月丹参植株长势好,植株成型,根部也发育好,且气温高,需要大量水分来满足生长需求和降低环境温度,但湿度过大,病菌容易繁殖,可能导致丹参植株患病;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35-50%,9-11月是丹参根部营养成分的积累和转化期,是根部韧皮部和木质部的形成分化的重要时期,减少水分,能促进韧皮部的形成,能增加韧皮部厚度,提高丹参品质。优选的,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5%,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5%,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40%;通过对土壤湿度的优选,可使丹参生长环境更优,利于丹参植株的生长,根部韧皮部的形成,对提高丹参的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其中,预防和治理病虫害主要指对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预防和治理。一种能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种植方法,通过施用特定营养元素配比的肥料,调控丹参的生长状态,达到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的目的;同时还利用水分对丹参的生长的影响,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丹参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韧皮部厚度更厚,从而达到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的目的;通过上述方法种植得到的丹参产量高,品质好,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含量高,符合人们对丹参高品质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种植方法通过施用特定营养元素配比的肥料,调控丹参的生长状态,达到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2、本发明种植方法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含量,促进丹参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韧皮部厚度更厚,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3、本发明种植方法简单、可控,成本低廉,有效控制丹参的生长情况,提高了丹参的品质,尤其是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符合人们对丹参高品质的需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
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1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100kg为底肥;深耕28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7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3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5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4︰1︰2的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8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2︰4的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8的促根肥;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5%,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5%,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40%;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实施例2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35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120kg为底肥;深耕25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8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2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0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3︰1︰1的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5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2︰3︰5的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3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6的促根肥;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0%,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80%,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50%;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实施例3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5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80kg为底肥;深耕30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8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4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30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5︰1︰3的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10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2︰3的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1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10的促根肥;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60%,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0%,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35%;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对比例1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100kg为底肥;深耕28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7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3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5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4︰1︰2的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8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2︰4的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8的促根肥;在4-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75%;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对比例2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100kg为底肥;深耕28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7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3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5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4︰1︰2的壮苗肥,在6月或7月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8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2︰4的长根肥,在8月下旬施用以氮元素计每亩2kg的氮磷钾元素物质的量之比为1︰1︰8的促根肥;在4-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40%;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对比例31、选地、整地: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透水性好的土壤;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中100kg为底肥;深耕28cm;耙平,做畦;2、秧苗移栽定植;于清明节前后,对丹参秧苗进行定植,每亩定植7800株;定植时浇第一次水,定植后第3天再浇1次水;3、田间管理: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施用以每亩50kg的氮肥,在6月或7月施用60kg的钾肥,在8月下旬施用20kg的钾肥;在4-5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55%,在5-9月保持田间土壤湿度为75%,在9月中旬到11月初保持土壤湿度为40%;在丹参的花期,及时摘掉花絮;及时预防和治理根腐病、根结线虫病、棉铃虫、银纹夜蛾的发生;4、采收:从11月至翌年3月均可开挖采收,并及时筛选、烘干。对比例4采用现有常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将上述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种植得到的丹参产量进行统计,并对其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序号鲜丹参亩产量(kg)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实施例118200.51实施例217900.50实施例318050.51对比例117850.39对比例213600.42对比例317500.46对比例417800.34通过上述实验数据可知,实施例1-3按照本发明种植方法种植得到的丹参产量稳定,其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显著提高;而对比例1中丹参生长过程中土壤湿度保持不变,适合丹参的生长条件,虽然不影响丹参产量,但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显著降低;对比例2中丹参生长过程中土壤湿度保持不变,缺少水分,严重影响了丹参的生长情况,对丹参的产量影响巨大,但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却有所提高,侧面证明,减少水分的对提高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总含量有影响;对比例3中未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中限定的具有特定配比的肥料,对丹参产量影响较小,但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影响显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