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2598阅读:1274来源:国知局
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技术属于植物生产实践运用领域。具体涉及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亚精胺可在柑橘越冬留树保鲜过程中减少落果,保证产量和品质,规避果实集中上市风险,增加果农收益。



背景技术:

椪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属宽皮柑桔类中的柑类,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宽皮柑橘类品种之一,也是我国桔类栽培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目前,我国栽培的椪柑为中熟类型,其果实采收期集中在11月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随着椪柑经济效益的体现,全国种植面积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椪柑果实采收期集中,使大量果实集中应市,导致价格下跌,果农利益受损。根据这一状况,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延缓椪柑采摘时间,通过留树保鲜的方式保证果实品质成为缓解该状况的选择之一。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减少柑橘落果或延迟采收有柑橘上有少量报道,如许萍等(2012)利用desikotemax处理上海地区宫川柑橘果实,使果实留树保鲜过程中落果率仅有2.05%;利用赤霉素类化合物以及6-ba类化合物等也是生产上用于延缓果实衰老和落果的重要措施,在脐橙以及柑类中都有研究(陶爱群,2012)。冯洋等(2016)利用含钾叶面肥作为抗寒物质,同时结合树冠及地面覆膜以及熏烟措施,对延缓杂柑落果也有一定效果。也有研究表明地面覆膜、增施氮肥以及喷施赤霉素类化合物并不能延缓锦橙落果(淳长品,2005)。

亚精胺(spermidine,spd)是一种多胺,曾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植物生物调节物质,有多个研究表明,spd在植物胁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还未有任何文献公开spd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申请人用亚精胺对椪柑进行处理后,通过两年的观察发现,用亚精胺处理后的椪柑留树保鲜时间显著延长,且落果率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包括利用亚精胺制备成柑橘留树保鲜剂,或是直接用亚精胺处理柑橘。

以上所述的方案,优选的,所述的柑橘为椪柑;

以上所述的方法,优选的,在用于椪柑留树保鲜时,具体的应用步骤包括:亚精胺的喷施浓度为1mmol/l,喷施时间为:椪柑采收期内喷施第一次,第一次喷施后第19-25天内再喷施一次,喷施试剂前后12个小时内没有雨雪天气,喷施直至椪柑树叶和果实上水滴欲滴为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安全性高:亚精胺在人体以及植物体内都存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植物抵御逆境胁迫。本技术使用的浓度为1mmol/lspd,浓度较低,而且喷施处理后一个月才进行采摘,果实残留含量极低。

2.高效:该技术能够明显减少椪柑越冬落果,落果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而且保证果实品质不变,不影响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2016-2017年巴东实验中椪柑果实的落果率以及品质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示意图;

ck为对照组,spd为经亚精胺处理组,*表示差异-显著水平(p<0.05)。

图2为2016-2017年在武汉市实验中所统计的椪柑落果率以及以及品质有关的生理指标变化示意图;

ck为对照组,spd为经亚精胺处理组,*表示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

图3为巴东县2016年12月21日所拍摄的对照椪柑果树示意图。

图4为巴东县2017年2月23日所拍摄的对照椪柑果树示意图。

图中显示果实明显大量减少,地上落果严重。

图5为巴东县2016年12月21日所拍摄spd处理的果树。

图6为巴东县2017年2月23日所拍摄spd处理的果树;

图中显示直观果实数量变化不大,地上落果无或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出详细的描述。根据以下描述和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以使其适用各种用途和条件。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未特别说明,均为本发明的常规技术,所述试剂或材料,如未特别说明,均来源于商业渠道。

实施例1:

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应用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的实施地点为湖北省巴东县,申请人于2015年~2017年,对椪柑进行亚精胺的喷施处理,喷施试剂前后12个小时内没有雨雪天气,喷施直至椪柑树叶和果实上水滴欲滴为止,亚精胺的喷施浓度为1mmol/l。

具体的,在2015年末~2016年初的喷施时间为:2015年12月22日和2016年1月11日;2016年末~2017年初的喷施时间分别为:2016年12月21日和2017年1月10日;

数据统计与分析:

从2015年至2017年,每年选取3棵树作为实验用树,并选取相同年龄,大小相似的椪柑植株作为对照。落果率的统计方法采用每半个月统计树体下方的落果,并及时清理,以免干扰统计下次落果数据,以总落果与总果数的比值作为落果率最终。在最后一次统计结束后采摘树上剩余果实,两次的摘果时间分别为:2016年2月21日和2017年2月23日。

果实采样是选取每棵果树的4个方位,树冠内外随机各去10个果,带约3厘米果柄,每个处理共80个果(两次的采样时间同最终摘果时间,即2016年2月21日和2017年2月23日),带回测生理指标,并分别取果皮、果肉组织留样保存,样品存于-80°。可滴定酸含量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利用手持式糖酸仪测定;果实质地如果皮、果肉以及果实紧实度利用质构仪测定。

结果如下:

统计落果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在巴东县的两年研究中,spd处理后的椪柑平均落果率只有9%左右,而对照平均落果率高达24%,最多的一棵树多达30%,图1,图3-图6。

以对照(ck)作为参考,可滴定酸的含量在亚精胺处理之后有所下降,但幅度都不大,vc含量在1mmol/lspd处理过后含量多有小幅度上升;可溶性固形物相对而言基本保持不变。果实硬度、果皮硬度以及果实紧实度也基本与对照一致,并无显著差异。表1,图1。

表1、对照与spd处理后果皮和果实硬度及果实紧实度

在巴东地区,一般椪柑的采摘时间是12月下旬到翌年1月上旬,所以,根据实施例中公布的结果,推荐的用spd处理后,为使落果率比9%更低,推荐的采摘时间是2月15日前后5天。

实施例2:

亚精胺在柑橘留树保鲜中的应用,应用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的实施地点为武汉市,武汉地区温度变化比巴东大,且冬季霜冻期比巴东地区长,一般椪柑采摘期在11月下旬到12月下旬,大概比巴东地区提前半个月采摘。因此申请人于2016年~2017年,在2016年12月5日对椪柑喷施亚精胺第一次,2016年12月30日再喷施一次,喷施试剂前后12个小时内没有雨雪天气,喷施直至椪柑树叶和果实上水滴欲滴为止,亚精胺的喷施浓度为1mmol/l。

数据统计和分析同实施例1,最终采摘时间是2017年2月24日。

结果如下:

在2016年—2017年,武汉市这一年的研究中,椪柑的平均落果率是13%,而对照平均落果率为26%,最多的一棵树高达33%。

椪柑经spd处理后的可滴定酸、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基本一致,说明spd处理不改变果实品质,图2。

在武汉市,一般椪柑的采摘时间是11月下旬~12月下旬,所以,根据实施例中公布的结果,推荐的用spd处理后,为进一步减少落果率,推荐的采摘时间是2月10日前后5天。在本技术的实施例部分,我们阐述了技术施用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并且从果实生理指标开展研究,以验证技术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