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463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灌溉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当前,农业现代化不仅包括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等,而且拓展到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生产标准、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完善农业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经营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资源保护体系的过程,也是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突破技术制约、化解自然风险、减轻资源压力和消除环境污染的过程。

我国农业现代化既有类似于其他国家(如农业资源禀赋丰富的美国、加拿大,农业资源禀赋不足的以色列、荷兰,农业资源禀赋介于它们之间的法国、德国)之处,又有自己的特色。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借鉴国际经验,更需要自主创新,就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做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优先序和区域布局,构建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和商业化的作业外包服务体系,实现稳定粮食生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提高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我国农业现代化仍然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相对而言,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中,农业现代化仍是短腿,是弱项。

2015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在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民分工分业加快、农业生产集约程度提高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进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机遇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菜篮子工程”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新世纪,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蔬菜设施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广阔。

设施农业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通过汇集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集约高效型产业。这些基本特征,使设施农业具有高投资、高产出、高效益、节水节能、可持续发展、周期供应的鲜明特点。

在我国农业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作物成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农作物的灌溉就成为节水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就会导致水资源出现大量的浪费,不仅不能有效地达到灌溉的目的,还会阻碍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在高效的节水灌溉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目前农作物节水灌溉的效果。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项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其中,有效地提升节能灌溉的目的。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喷灌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节水技术。同传统的漫灌方式相比,喷灌主要是在水压的作用下实现的。利用喷灌技术对农田进行灌溉时,主要是在固定的区域内设置喷头,灌溉水会在水压的作用下从喷头喷出,对一定范围内的农田进行灌溉。目前,喷灌式灌溉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应用较为普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喷水灌溉能够节省30%到50%的水资源。除了喷灌的方式之外,微灌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有着不同的灌溉方式,其中滴灌以及渗透灌溉的方式节水效果明显。微灌积水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的节约水资源,但是进行灌溉的时间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灌溉工作,并且达到一定的灌溉效果。同人喷灌技术相比,微灌技术的节水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在快速发展农田水利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地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效果。在充分满足农业经济生产的前提下,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以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相关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工程建设完成之后,还需要加钱后期的养护管理,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有效地利用,有效地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农业灌溉,主要是指对农业耕作区进行的灌溉作业。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传统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是一类很不合理的农业灌溉方式。普通喷灌技术是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现有的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喷灌的方式单一,灌溉效果差,且进行灌溉的水温度过低,不利于农业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包括储水罐、晒水池、喷灌水管、地灌水管,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所述储水罐外壁和所述第一水泵之间设置有手动阀门,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储水罐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所述晒水池,所述晒水池远离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晒水池的另一端连接搅拌机,所述搅拌机和所述抽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二水泵,所述搅拌机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搅拌机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另一端连接过滤装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储水罐中盛有水,打开所述手动阀门,所述第一水泵开始工作,将所述储水罐的水经所述第一出水管输送到所述晒水池中,所述晒水池中的水经阳光加热到适于灌溉农作物的温度,所述第二水泵开始工作,所述晒水池中的水经所述抽水管进入到所述搅拌机,与所述搅拌机内的肥料在所述搅拌桨叶的作用下均匀混合,经所述第二出水管进入到所述过滤装置,经所述过滤装置的作用将水中的杂质除去,经第三水泵的作用,实现地灌和喷灌两种灌溉形式,提高灌溉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过滤装置另一侧连接地灌水管,所述地灌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水泵。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地灌水管上方竖直设置有喷灌水管,所述喷灌水管上设置有喷头。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倾斜滤板,所述倾斜滤网底部连接有所述地灌水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倾斜滤板下方设置有竖直滤板,所述竖直滤板位于所述倾斜滤板的正下方。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倾斜滤网上表面与所述过滤装置内壁围城第一腔室,所述倾斜滤板下表面、所述过滤装置内壁和所述竖直滤板远离所述地灌水管的一侧围城第二腔室,所述倾斜滤板下表面、所述过滤装置内壁和所述竖直滤板靠近所述地灌水管的一侧围城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顶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出水管。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搅拌机包括搅拌电机、转轴和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固定在所述转轴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所述搅拌电机为多级变频的防爆型电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该装置对于储水罐的水进行光照加热处理,处理后的水与肥料进行混合搅拌,更适合农业灌溉,且地灌和喷灌同时进行,灌溉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中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中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储水罐;2、手动阀门;3、晒水池;4、过滤装置;401、倾斜滤板;402、竖直滤板;403、第一腔室;404、第二腔室;405、第三腔室;5、第三水泵;6、地灌水管;7、喷头;8、喷灌水管;9、第二出水管;10、搅拌机;101、搅拌电机;102、转轴;103、搅拌桨叶;11、第二水泵;12、抽水管;13、第一出水管;14、第一水泵;15、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农业灌溉用喷水装置,包括储水罐1、晒水池3、喷灌水管8、地灌水管6,储水罐1的底部连接有出水管,第一出水管13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4,储水罐1外壁和第一水泵14之间设置有手动阀门2,第一出水管13远离储水罐1的一侧下方设置有晒水池3,晒水池3远离第一出水管13的一侧上方设置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远离晒水池3的另一端连接搅拌机10,搅拌机10和抽水管12之间设置有第二水泵11,搅拌机10下方设置有底板15,搅拌机10底部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另一端连接过滤装置4。

上述结构中,储水罐1中盛有水,打开手动阀门2,第一水泵14开始工作,将储水罐1的水经第一出水管13输送到晒水池3中,晒水池3中的水经阳光加热到适于灌溉农作物的温度,第二水泵11开始工作,晒水池3中的水经抽水管12进入到搅拌机10,与搅拌机10内的肥料在搅拌桨叶103的作用下均匀混合,经第二出水管进入到过滤装置4,经过滤装置4的作用将水中的杂质除去,经第三水泵5的作用,实现地灌和喷灌两种灌溉形式,提高灌溉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喷水质量,过滤装置4另一侧连接地灌水管6,地灌水管6上设置有第三水泵5,地灌水管6上方竖直设置有喷灌水管8,喷灌水管8上设置有喷头7,过滤装置4包括倾斜滤板401,倾斜滤网底部连接有地灌水管6,倾斜滤板401下方设置有竖直滤板402,竖直滤板402位于倾斜滤板401的正下方,倾斜滤网上表面与过滤装置4内壁围城第一腔室403,倾斜滤板401下表面、过滤装置4内壁和竖直滤板402远离地灌水管6的一侧围城第二腔室404,倾斜滤板401下表面、过滤装置4内壁和竖直滤板402靠近地灌水管6的一侧围城第三腔室405,第一腔室403顶端连接有第二出水管,搅拌机10包括搅拌电机101、转轴102和搅拌桨叶103,搅拌桨叶103固定在转轴102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