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031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经济动物养殖领域,尤其属于一种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蝎子是一种变温动物,即人们常说的冷血动物,需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长大;人工养蝎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养殖技术,有“温度、湿度、饲料”三大难题需要解决;传统的养殖方法在解决这三大难题时存在着如下缺点:

1、温、湿度调节不好,不能让蝎子自由选择适宜的栖息处;传统的人工养蝎过分强调温度对蝎子的影响,忽视了湿度这一重要因素,用陶盆、瓦罐等器具作为蝎子巢穴,温度升高了,却不能合理调节湿度,更不能让蝎子自由选择适宜的栖息处;导致蝎子易患干枯病、体懈病、斑霉病等导致死亡的疾病,养殖成功率很低;

2、饲料问题未解决好;传统的养殖方法中给蝎子提供黄粉虫一种饲料昆虫,导致蝎子厌食、营养不良,蜕皮困难,幼蝎生长缓慢,更使得孕蝎出现孵化失败、流产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解决温度、湿度和饲料的问题,从而提高蝎子的养殖成功率。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包括蝎子养殖方式、蝎子的饲养管理、蝎子的分离饲养和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具体有:

一、蝎子养殖方式

蝎子养殖方式很多,小规模的有盆养、缸养、箱养,大规模的有池养、房养、蜂巢式养殖等;不论哪种养殖方式,基本原则是模似蝎子的自然生活环境,为蝎子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

本发明采用池养法,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普遍的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砌好池后,池内壁不必用灰浆抹,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中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蝎池可建成数层的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蝎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蝎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池内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蝎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蝎借助假山逃跑;本方法模拟自然环境的方式解决温度、湿度和饲料的问题,有效提高蝎子养殖成功率;

二、蝎子的饲养管理

1、饲养密度:为了减少蝎子间的相互干扰,蝎子的饲养密度必须适宜;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2--3龄蝎10000只左右,4--5龄蝎6000只左右,6龄蝎4000只左右,成蝎2000只左右,孕种蝎500只左右;人工饲养蝎子的密度过大时,容易出现蝎子集结成团,积压受伤等现象,严重时会激化种内竞争,引起蝎子相互残杀;所以,应尽量缩小饲养密度;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扩大养殖面积,增加蝎池数量;第二,提高空间利用率,适当增高度;

2、食料投喂:家庭小规模养殖蝎子其主要食料是喂鲜活的黄粉虫;大蝎子喂大黄粉虫,小蝎子喂小黄粉虫,一般每日可按5~7条蝎子吃一条黄粉虫来计算投食量;投食时将黄粉虫励在小塑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寻食的场地上;也可多喂一点食料,以免蝎子争食凶斗造成残害;

3、供水:用吸足水的海棉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最好是每天的下午6点钟洗换一次海棉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引起蝎病的发生;蝎子除从海棉块内吸收水分以外,还可以从泥土里吸取一部份水分;根据这个特性人工养蝎在做好海棉体供水的同时,还应每隔3~5天在上午8点钟时,用喷壶均匀地往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周围喷洒清洁的可饮用水,达到泥土湿润但不积水为好,以满足蝎子对水分的需要;

4、孕蝎的饲养管理:如发现母蝎腹部肥胖,而且透过膜壁可见到腹内有白色大米粒状的胚胎,说明此孕蝎快要产仔了;温度偏低会延长孕期,而且可能导致难产,死胎率也高,所以温度对孕蝎是十分重要的;对这样临产仔母蝎应及时地挑出来单独放在产房内;做产房的容器采用玻璃罐头瓶或塑料瓶均可;出生后的幼蝎在7~10天内可以不吃食物,靠卵黄供应营养照样生长;4~6天开始第一次蜕皮,蜕皮后呈棕黄色,称为二龄蝎;刚蜕皮的仔蝎明显增大,在母蝎周围活动,母蝎乘仔蝎离开自身的机会,用尾刺将自己背上仔蝎蜕下的皮开掉;待清理干净后,仔蝎又重新爬到母蝎背上由母蝎继续背负;再过4~5天后,仔蝎离开母背而独立生活,仔蝎在母背上约十天左右;在这期间母蝎很少活动,也不外出寻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仔蝎,寻找安全环境;在这期间如若母蝎受惊,母蝎就会将仔蝎抛弃或吃掉而逃走;

5、仔蝎的饲养管理:产后约十天的仔蝎,也就是从母蝎背上爬下来能独立生活的仔蝎,应及时与母蝎分开饲养;因为母蝎经过妊娠、分娩及背仔后,体力消耗甚大;尤其在分娩和背仔期间,多数母蝎不吃食、不饮水;当仔蝎爬下母背完成其背仔抚养仔蝎任务后就进入一个盛食期;如投食不及时或不足,有的母蝎就有可能残食仔蝎,所以及时将母蝎分开饲养也是保护仔蝎不遭母蝎侵害,提高仔蝎成活率的关键;母仔分离可将母蝎从瓶内挑出,然后母蝎、仔蝎分别放入母蝎、仔蝎饲养池或盆内分别单独饲养;仔蝎离开母体以后也进入盛食期,昼夜捕食,这时必须投入足量的小黄粉虫(如1~2龄的小黄粉虫),以满足仔蝎的需要;但在蜕皮时食欲减退,每次蜕皮的前后2~4天不进食;产后的母蝎与仔蝎分开饲养后,要及时投入雄蝎,以保证与母蝎交尾;待母蝎交尾怀孕后再将雄蝎挑出来单独饲养;

6、蝎子的蜕皮:蜕皮是蝎子生长发育的标志,是个体发育过程种的一个必要步骤;蝎子必须蜕去旧皮方能增长躯体;蝎子一生共蜕皮6次;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和蝎子个体的差异,除第一次在母蝎背上蜕皮时间大致相同外,以后几次蜕皮所需的时间差异较大;蜕皮前一周的蝎子处于半休眠状态,活动量减少,皮肤粗糙,体节明显,前腹部肥大;有的前腹部紧贴地面,时有摩擦;小蝎通过各种生理机制的调节,柔软的新皮在旧皮下生成;由于蝎子在蜕皮前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体压增高,在蜕皮激素的作用下,旧皮从头部裂开,先脱出头胸部,附肢折叠于腹面;蜕皮新蜕出的部分不断的扭曲、蠕动着,以此为动力,从头部至尾部依次蜕出;整个蜕皮过程历时3个小时左右;蝎子蜕皮后,可以明显看到蝎体增大;刚蜕皮的蝎子身体柔软,有光泽,体色淡黄,肌肉娇嫩;几天后,体色加重,活动能力迅速恢复,体重迅速增加;蝎子蜕皮需要一定的蜕皮条件:1、有充足的营养和体力;2、温度和湿度等生态环境要适宜;3、场所要安静、隐蔽;刚蜕皮后的蝎子食欲比较旺盛,因此蜕皮前后应将所有的蝎子喂足喂饱;

7、蝎子的交配:无冬眠条件下,正常发育的蝎子8个月左右趋于成熟,在适宜情况下就可以进行交配;1只雄蝎短时间内能和两只雌蝎进行交配,特别强壮的雄蝎最多只能连续和3只雌蝎进行交配;雄蝎交配后,要待3个月后才可能再次和雌蝎进行交配;雌蝎交配受精后,精子可能在精囊内长期储存,因而蝎子交配一次可终生繁殖,但繁殖率逐年下降;蝎子交配期的管理,关键在于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使雄蝎和雌蝎能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中顺利完成交配;这些条件是:1、温度在28℃~39℃之间;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交配成功率就越高;2、避免强光照射;强光会使蝎子交配过程延长或中断,光线微弱会诱发其交配;3、蝎子怕风,无风和微风的天气有利于蝎子的交配,4、地面平坦、坚实,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有利于固定精夹,能保证蝎子交配顺利完成;5、蝎子胆小,怕惊扰,应为其创造隐蔽、安静的交配环境;

8、蝎子的产仔:蝎子为卵胎生;在无冬眠条件下,受精卵在雌蝎体内40天左右便可完成胚胎发育;孕蝎在临产前几天,由于生殖孔收缩而产生阵痛,因而表现不安、少食或停食,不爱活动,只是夜间缓慢外出寻找产仔场所;临产时,雌蝎第1、2对步足相抱,节状器下垂,第3、4对步足支撑地面,前腹部向前倾斜,触肢前伸且下垂,后腹部向上弯曲,背纹较为明显;

(1)隔离临产的孕蝎;产期孕蝎严禁混养,原因是:第一,刚产下的仔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就难以爬上仔蝎背上,爬不上母蝎背的仔蝎不能成活;第二,刚产仔的雌蝎受到其它蝎子的干扰,会烦躁不安,来回爬动,摔掉背上的仔蝎,从而降低仔蝎的成活率;第三,存活的幼蝎有被其它蝎子咬伤、吃掉的危险;所以,应为孕蝎设置合理的产房;

(2)产房;常见的产房有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土坯产房和水泥板产房占面积小,有一定的吸湿能力,可保证蝎子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但由于各产房相通,容易产生“串房”现象,较难控制相互干扰;而木板巢格产房和罐头瓶产房则能克服孕蝎相互干扰的问题;孕蝎在这两种产房内有安静的环境,可以顺利产仔;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孕蝎的成活率,但木板巢格产房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最好采用罐头瓶产房;将准备好的无污染的细土装进瓶内约1厘米深夯实,投入4~6只饲料虫供次些产仔其间食用;

(3)蝎子的产仔;当孕蝎有了临产征兆时,就把它放入产房中待产,每个产房中方入一只孕蝎为宜;蝎子产仔时步足歪曲支撑地面,前腹部高高隆起,生殖孔张开,产出一个个米粒状的椭形小白团,这就是仔蝎;孕蝎每产4--5只子蝎需休息片刻;平均一胎产25只左右,少则10只,多则30~40只,个别也有一胎产60只以上的;初生仔蝎全身细嫩,体色乳白,几天后体色加重;5天左右在母蝎背上第一次蜕皮,而后变为淡褐色,10天后便可离开母蝎背独立生活;

三、蝎子的分离饲养

1、母子蝎分离;当2龄蝎离开母蝎背后,应及时进行大小分离;这是因为:第一,雌蝎在产期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散失较多,身体虚弱,急待觅食补充,若不分离,雌蝎在缺水缺食情况下会攻击幼蝎;第二,大小混养,成蝎活动时会踏伤幼蝎;第三,幼蝎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已消耗殆尽,分离饲养有利于幼蝎进食补充营养;第四,幼蝎和成蝎对饲料虫的要求不同,分开饲养便于管理;

2、幼蝎的饲养;2--4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

3、青年蝎的饲养;5~6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4、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8--11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

5、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1∶3,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

四、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

蝎子的生命力很旺盛,生活能力也很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蝎子发生疾病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1、黑肚病,黑度病又称体腐病:病状;患病早期,蝎子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食欲不振;接着,病蝎前腹部出现黑色腐烂现象,用手轻轻按会有黑色污秽粘液流出;蝎子病发后很快就会死亡;死蝎躯体松弛,组织液化;

预防;该病的预防应做到以下3点:第一,保持饲料虫鲜活,用水洁净;第二,及时清除蝎池中饲料虫残骸以消除污染源;第三,发现病蝎立即翻垛,清池,拣出病蝎,并对蝎池消毒;对病死的蝎子要焚毁尸体,防治病菌感染蝎群;

2、斑霉病:病状;病蝎的头胸部和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四周扩散;患病初期病蝎表现极度不安,后期活动极少,呆滞,不食,几天后死亡;尸体内充满绿色霉状丝体集结而成的菌块;

预防;第一,调节环境湿度,定期凉晒垛体,在垛体湿度不太大的情况下,亦可用0.1%的来苏水喷洒消毒;第二,死亡的饲料虫要及时清理,防治饲料虫发生霉变;对病死蝎要焚尸处理

3、腹胀:病状;肚大,腹部隆起,活动迟钝,不进食,发病半月左右死亡;

防治;早春晚秋注意蝎窝的防寒保暖,保证蝎子消化能力正常;发现蝎子患此病,可在短时间内停食加温,促使蝎子活动,以便使蝎子增强消化、吸收能力,加快对体内储存的过量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总之,从上述疾病的病因可以看出,蝎子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生活环境不适宜所至;适宜的生态环境必定会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预防蝎子疾病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善蝎子的生态环境;

4、蝎子的天敌及预防:蝎子的主要天敌有壁虎、老鼠、蚂蚁,家禽,飞鸟、蛇等;

对蚂蚁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养蝎池以前,地面土层夯实,防止蚂蚁打穴进入;第二,蝎池所有的养土要检查有无蚂蚁和蚁卵;第三,蝎子入池前,用磷化铝片熏蒸蝎池,可预防蚁害发生;蝎池内发现蚁群可采用下列方法处理:第一,用骨头作诱饵,将蚂蚁诱聚其上,用开水烫死;第二,用灭蚁药粉撒在蝎池周围,可以较长时间内收到防蚁效果,并可将蚂蚁毒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产量高,成活率高,实现了蝎子的规模化养殖,提高蝎子养殖成活率与产出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种蝎子立体高产养殖技术,首先建造养蝎池,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池外壁可用少量灰浆堵塞砖缝,防止蝎子从缝隙中外逃;池面内侧近顶中处,在涂抹的灰浆干结之前,可镶嵌光滑材料,防蝎从顶口处外逃;光滑材料可用玻璃、塑料膜等;蝎池建成数层的立体结构,一般用近地面的1~2层饲养蝎的饵料(土鳖虫或黄粉虫等);蝎池每层间应有20~30厘米间距,供操作管理用;池内中央用砖、石片或瓦片垒成供蝎栖息的假山,并留出足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围离池壁应有大约15厘米的间距,以防止蝎借助假山逃跑;

然后是蝎子的饲养管理,每平方米蝎池合适的饲养密度为:2--3龄蝎10000只左右,4--5龄蝎6000只左右,6龄蝎4000只左右,成蝎2000只左右,孕种蝎500只左右;本发明养殖蝎子其主要食料是喂鲜活的黄粉虫;大蝎子喂大黄粉虫,小蝎子喂小黄粉虫,一般每日可按5~7条蝎子吃一条黄粉虫来计算投食量;用吸足水的海棉块放在小塑料盘中,再将小盘放在蝎子经常活动的场地上,最好是每天的下午6点钟洗换一次海棉和小盘,以免水质变坏,造成污染引起蝎病的发生;根据蝎子的成长阶段管理过程:幼蝎的饲养;2--4龄蝎称为幼蝎,此期的饲养要求如下:第一,孕蝎进入产期就要为幼蝎备足适口的小饲料虫;第二,幼蝎正处于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要做好饲养的搭配,主要以小黄粉虫和小土元轮换投喂,切忌饲料单一;第三,幼蝎攀附能力强,行动敏捷,注意防止幼蝎逃跑;第四,随着幼蝎的成长,体形逐渐长大,蝎池密度不知不觉中变高了,要注意分池饲养,以降低蝎池密度;青年蝎的饲养;5~6龄蝎为青年蝎;这个时间除供给充足的新鲜、洁净、高营养的食物外,要不失时机的进行种蝎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搞好下一代繁殖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年蝎的饲养;成年蝎已经成熟,具有交配繁殖能力;这个时期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增加投喂饲料虫的次数,坚持“多投少喂”的原则;特别是在夜晚8--11时蝎子进食高峰期,每小时应投为一次;第二,合理控制环境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加强对种蝎的管理;优良成年蝎即可作为种蝎使用;种蝎的管理;种蝎的管理意义重大,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按时备足优良种蝎,雄蝎与雌蝎的比例为1∶3,专池精心饲养;第二,创造适宜的变配条件,使每只雌蝎都能受孕;第三,在孕蝎临产前准备好合适的产房,并做好孕蝎临产前的准备工作。

最后是蝎子的病害、敌害及防治,蝎子的生命力很旺盛,生活能力也很强,一般不会生病,但是,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蝎子发生疾病的情况也在所难免;总之,蝎子各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生活环境不适宜所至;适宜的生态环境必定会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预防蝎子疾病科学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善蝎子的生态环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