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4296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用于水稻田覆膜与划孔的联合作业总成。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水稻品质及地温,并在水稻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目前,许多水田种植地区开始推广应用水稻插秧前在水田土壤表面上先铺放可降薄膜,尔后再进行膜上扎孔、插秧作业的农艺方法。但现有的机具存在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的问题。尤其是由于结构设计方面的缺陷,采用扎穿方式完成膜上成孔,由于水田土地表面的凸凹不平,薄膜与地表面贴合不严密,产生架空现象,扎孔时地表面不能对薄膜构成底板支撑作用,加之薄膜的弹性变形,使扎孔效率和成孔质量不能保证,甚至不能在薄膜上扎穿成孔,即扎不透,成孔率低,为后序水稻秧苗插秧带来极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研发设计一种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通过采用划割结构完成对薄膜的成孔作业,达到作业可靠、作业效率和成孔率高、成孔质量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包括总成架体,在所述总成架体上从前至后依次配装覆膜辊总成、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和圆片式固膜单体,所述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的纵向中心线与覆膜辊总成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两个圆片式固膜单体分别位于膜宽两侧边缘部位处,在所述总成架体后端部上、位于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后方部位处配装膜上划孔机构,所述膜上划孔机构的结构是:在对称配置的两个固定支撑座上分别固装长孔形调节架体,驱动动力轴可转动且可前后调节移动的插配安装在两个长孔型调节架体上,在所述驱动动力轴两端部上分别固装驱动臂,在长孔形摇臂上可移动的插入安装调节定位销轴,所述调节定位销轴与驱动臂铰连接,在所述长孔形摇臂下端部上固装吊臂,拐臂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配置的限位座和吊臂铰连接,刀轴可周向转动调节的安装在相对两侧的吊臂下端部位上,在所述刀轴上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调节的安装N个划孔刀总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划孔刀总成在薄膜上划割方式完成薄膜成孔作业,具有结构新颖、合理、简单、薄膜成孔率高、作业效率高、成孔质量好、使用可靠、调节简易方便、适用能力强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膜上划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驱动动力轴、2、固定支撑座、3、长孔形调节架体、4、驱动臂、5、长孔形摇臂、6、限位座、7、拐臂、8、吊臂、9、划孔刀总成、10、刀轴、11、调节定位销轴、12、总成架体、13、膜上划孔机构、14、圆片式固膜单体、15、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16、覆膜辊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水稻田覆膜、划孔联合作业总成包括总成架体12,在所述总成架体12上从前至后依次配装覆膜辊总成16、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15和圆片式固膜单体14,所述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15的纵向中心线与覆膜辊总成16的纵向中心线重合,两个圆片式固膜单体14分别位于膜宽两侧边缘部位处,在所述总成架体12后端部上、位于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15后方部位处配装膜上划孔机构13,所述膜上划孔机构13的结构是:在对称配置的两个固定支撑座2上分别固装长孔形调节架体3,驱动动力轴1可转动且可前后调节移动的插配安装在两个长孔型调节架体3上,在所述驱动动力轴1两端部上分别固装驱动臂4,在长孔形摇臂5上可移动的插入安装调节定位销轴11,所述调节定位销轴11与驱动臂4铰连接,在所述长孔形摇臂5下端部上固装吊臂8,拐臂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配置的限位座6和吊臂8铰连接,刀轴10可周向转动调节的安装在相对两侧的吊臂8下端部位上,在所述刀轴10上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调节的安装N个划孔刀总成9。

作业时,本总成在牵引动力机拉动下整体前行,覆膜辊总成16、防陷支撑双排辊总成15和圆片式固膜单体14先后完成铺膜、压膜和固膜作业后,旋转的驱动动力轴1带动驱动臂4做圆周转动,经调节定位销轴11和长孔形摇臂5带动、并在拐臂7配合控制下,使吊臂8在绕限位座6旋转的同时,经刀轴10带动划孔刀总成9做上下、前后方向的复合运动,完成划孔刀总成9对覆盖在水田表面上薄膜的划割成孔作业。在长孔形调节架体3上前后移动调节驱动动力轴1的位置,可改变划孔刀总成9在薄膜上划割成孔的长后位置。在调节定位销轴11上调节长孔形摇臂5的上下高低位置,以适应薄膜高低位置的变化,保证划割成孔作业的可靠性和适应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