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581发布日期:2018-08-21 16:42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大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温室大棚的表面一般覆盖有塑料薄膜,因此温室的保水性较好,温室内部的湿度较大。但是有些植物并不喜欢闷湿的生长环境。同时,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在冬季,白天温室内的温度高需要通风散热,夜间温室外的温度低需要盖棉被保温。但是夜晚仍然会有大量的热量流失导致温室内的温度大幅降低,从而不利于植物生长。

申请号为201721306116.3,名称为“温室主动加热降湿系统”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温室主动加热降湿系统包括若干引流支管、引流主管、除湿装置、加热装置、第一风机、蓄热管,所述引流支管的进气口与温室的上端连通,若干引流支管的出气口与引流主管的进气口连通,以引流主管的进气口为基点,所述除湿装置、加热装置、第一风机由近及远间隔设置在引流主管中,以对进入引流主管的空气分别进行除湿、加热和引流;所述引流主管的出气口与蓄热管的上端连通,蓄热管设置在温室的墙体中,蓄热管的下端与温室的下端连通。且蓄热管的下端设有控制阀,以控制蓄热管与温室的连通或封闭。

该方案解决了对温室湿度大的问题,并且还能够为温室墙体进行蓄热,但是在其它季节,尤其是夏季,温室在前风口和上风口都打开的情况下,温室内的湿度和温度都比较符合植物生长要求,因此并不需要对温室进行除湿或蓄热。而温室主动加热降温系统占用的空间较大,并且长期闲置会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

一种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机架、装配壳体、若干引流管道、若干除湿盒、第一风机、加热装置,所述移动机架的底端设有行走轮,以方便移动,装配壳体设置在移动机架上,装配壳体的外壁设有把手,以方便转移,装配壳体的内部为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半封闭腔体,其中进气口的数量与引流管道的数量相同,引流管道与装配壳体的进气口连通,以将温室内的气体引入装配壳体,除湿盒、第一风机、加热装置沿气流流经方向先后设置在装配壳体内,以对温室大棚中的气体进行除湿或加热,装配壳体的出气口与温室墙体内的蓄热管道或土壤中的地热管道连通,以将处理过的空气通入蓄热管道中。

优选的,所述装配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以减小加热装置产生的热量的散失。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热丝、电源,电热丝呈网状放置在装配壳体中,或是电热丝缠绕在装配壳体的内壁上,电热丝与电源电性连接,以给电热丝提供电源,电源还与第一风机电性连接,以为第一风机提供动力。

优选的,所述除湿盒为抽屉状,装配壳体设有抽拉槽,除湿盒的侧边设有相对应的抽拉轨道,以使除湿盒在抽拉槽内滑动,除湿盒的底部为网状,以使空气通过,除湿盒中放置干燥剂,以对空气进行除湿。

优选的,所述装配壳体的出气口设有第二风机,以将装配壳体中的气体引入温室墙体内的蓄热管道中。

优选的,所述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大棚中,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还与加热装置和第一风机电性连接,以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包括移动机架、装配壳体、若干引流管道、若干除湿盒、第一风机、加热装置,移动机架的下方设有行走轮,装配壳体上设有把手,从而能够方便地移动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当需要对温室内的气体进行除湿或给腔体蓄热时,就将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搬移到温室内;当不需要使用时,就搬移出去,从而节省了温室大棚的空间。同时搬移出去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能够保存至较佳位置,从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的侧面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中: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10、移动机架20、行走轮201、装配壳体30、进气口301、保温层302、第二风机303、除湿盒40、第一风机50、加热装置60、电热丝6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图2及图3,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10包括移动机架20、装配壳体30、若干引流管道、若干除湿盒40、第一风机50、加热装置60,所述移动机架20的底端设有行走轮201,以方便移动,装配壳体30设置在移动机架20上,装配壳体30的外壁设有把手,以方便转移,装配壳体30的内部为具有进气口301和出气口的半封闭腔体,其中进气口301的数量与引流管道的数量相同,引流管道与装配壳体30的进气口301连通,以将温室内的气体引入装配壳体30,除湿盒40、第一风机50、加热装置60沿气流流经方向先后设置在装配壳体30内,以对温室大棚中的气体进行除湿或加热,装配壳体30的出气口与温室墙体内的蓄热管道或土壤中的地热管道连通,以将处理过的空气通入蓄热管道中。

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10能够为腔体进行蓄热。同时如果遇到寒潮天气,导致温室大棚内的温度较低时,能够对温室大棚内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减少或避免棚内温度过低对作物造成的冻害。

由于植物的生长也会受到土壤温度的影响,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10能够将热能通过地热管道传递至土壤中,从而更加利于植物生长。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壳体30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层302,以减小加热装置60产生的热量的散失。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层302由保温棉制备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60包括电热丝601、电源,电热丝601呈网状放置在装配壳体30中,或是电热丝601缠绕在装配壳体30的内壁上,电热丝601与电源电性连接,以给电热丝601提供电源,电源还与第一风机50电性连接,以为第一风机50提供动力。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网状的电热丝601的形状和大小与装配壳体30的截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以对经过电热丝601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除湿盒40为抽屉状,装配壳体30设有抽拉槽,除湿盒40的侧边设有相对应的抽拉轨道,以使除湿盒40在抽拉槽内滑动,除湿盒40的底部为网状,以使空气通过,除湿盒40中放置干燥剂,以对空气进行除湿。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硅胶干燥剂吸水前是蓝色,吸水后变为红色,因此可以从颜色的变化看出吸水程度,以及是否需要再生处理。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情况确定使用除湿盒40的数量,以便于更有效的除湿。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壳体30的出气口设有第二风机303,以将装配壳体30中的气体引入温室墙体内的蓄热管道中。

进一步的,所述温室大棚除湿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温室大棚中,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还与加热装置和第一风机电性连接,以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

具体的,控制器设有基础温度下限值和基础温度上限值,当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室大棚的温度低于基础温度下限值时,控制器就启动加热装置和第一风机;当温度大棚的温度高于基础温度上限值时,控制器就关闭加热装置和第一风机。控制器还设有基础湿度下限值和基础湿度上限值,当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室大棚的湿度高于基础湿度上限值时,控制器就启动第一风机,以对温室大棚进行除湿;当温室大棚的湿度低于基础湿度下限值时,控制器就关闭第一风机。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